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谈汇率,识破人民币汇率这个谜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2:25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应该都能看懂,呵呵)
无数的专家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故事:“美国在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消费着中国的劳动者创造的商品,却恩将仇报,反过来怪中国汇率太低,企图通过逼着我们的人民币升值的方式,破坏我们的经济大局,搞垮我们的出口企业,让我们的那些勤劳的工人失业!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当年用汇率升值摧毁了日本经济,现在故技重演,将汇率的屠刀挥向了善良的中国人民,我们绝不会让其得逞!”
那就让我们从各自利益取向的角度,来分析汇率相关各方如何去影响和选择汇率,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谈汇率,识破人民币汇率这个谜团!
中国实行强制结汇,出口企业必须将出售商品获得的外币,按照国家规定的一个汇率,将其卖给国家。且人民币非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就是说“国家没有义务必须按照它自己规定的那个汇率,将你手里的人民币换成外币。”
一正一反,一对比,结论就出来了:“你赚的外币必须给他,而他的外币不一定给你。”
由此可见:国家自己更愿意持有外币,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对国家而言,外国的钱才是钱,自己的钱只是纸。自己的钱对本国家而言是可以随时印制的纸,只要需要它就可以几乎零成本地印。而当国家需要外币的时候却不是想要就有的。也许你会说;“当他需要外币的时候,可以自己印自己的钱,再把自己的钱在国际市场上卖出,兑换成外币。”问题是,国际外币市场是一个透明度非常高的市场,如果当一个国家居然想大量印钞票卖出时,就没人买了,人们都当它是废纸了。即使你国家可以偷偷卖一部分,那些钱最终还是来到你的本国,造成你本国的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对国家而言,在持有废纸(本币)和钱(外币)之间,他当然会选择持有钱(外币)。
(以上这一点,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国家采取的国策了。)
有那么多种外币,那它为什么喜欢持有美元呢?因为它认为相比而言,美元变成废纸的概率最低。当它有很多钱的时候,它要考虑的不是怎么用这个钱赚更多的钱,而是不要让这个钱变成废纸。
国家获得外币的方式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商品或用本国货币兑换。而国家又不直接从事出口贸易,那它获得外币的唯一方式就是用本国货币兑换。
那它以什么汇率兑换呢?
首先,它当然希望用更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它用更少的本国货币换得更多的外币,这最符合它的利益,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越高,国家购买外币时付出的人民币越少,而这个汇率又是国家自己规定的,且出口企业必须将外币卖给它,对国家而言越高的人民币汇率越符合它的利益。
但问题是,这个汇率还决定了它获得外币的数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汇率是如何影响国家获得的外币的数量的?
首先,看一下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在一个有国外竞争者的国际市场上,这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化,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有变化吗?答案是没有变化。首先该商品是用美元定价的;而这个美元价格是在国际市场上,由各国参与者在竞争中由多国供给方、多国需求方共同决定的;该商品的美元定价也是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可以接受的。除非中国这个供应方是否参与供给,会对该商品的供给产生影响,不然该商品的美元价格不变。
而中国出口企业,获得的外币必须按照国家定的汇率,卖给国家。如果现在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提高了,现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不变,出口企业获得的美元不变,那么出口厂商按照原来的美元定价卖出商品后,再按照提高后的人民币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其获得的人民币减少了。出口企业在人民币汇率提高后收益减少了,那么从事出口的企业就减少了,从事出口的企业少了,国家获得外币也就减少了。
我们上面说了,人民币对国家而言只是废纸,在持有废纸和外币之间,他当然会选择持有外币。
那国家既然希望更多地持有外币,它就必须让更多的企业从事出口;而要让更多的企业从事出口,它就必须让出口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那国家怎么让利给出口企业呢?降低人民币汇率!也就是说:“在出口企业用国际价格出售商品后,获得的外币后,国家用更多的人民币购买它。”
降低人民币汇率后,国家就需要多付出口企业人民币,但多支付人民币对国家来是零成本的,在零成本的情况下,国家当然愿意就这么做了。
如果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虽然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收益,增加了就业,但是以国家过多地(向出口企业)发行人民币为代价的,结果导致所有人民币的持有者因为出口企业多收的人民币而财产被稀释,产生通货膨胀。且生活成本提高(因为相应资源和劳动力都被过度分配到出口企业,国内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上升)。
如果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其保持总货币发行量不变,只是单方面降低人民币汇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总货币发行量不变,而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结果就导致转移支付,即:从事其他非出口行业的企业和人员,其获得的人民币减少,国内行业出现经济萧条,因为更多的企业、资源和劳动力都被过度分配到出口企业,国内商品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必然导致供给价格提高,供给价格提高必然导致民众消费减少并且消费成本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下降。如果民众保持消费需求不变,提高消费支出,供给价格提高,又将吸引部分企业放弃出口,从事国内商品生产。由此,民众将与国家发生竞争,争夺企业的生产方向(出口还是内贸)。
从进口方面而言,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民众购买国外商品支付的人民币就增加,民众消费国外商品的成本也提高了。
对国家而言,总货币发行量不变,民众减少消费需求,生活质量下降(因为钱少了,给出口企业了),将人民币更多地支付给出口企业,可以让它获得更多的外币,这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方式。次者,通过多印人民币,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来促进出口,获得外币。
答案:整个中国社会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后,付出的代价就是:民众消费减少、消费成本提高、通货膨胀。
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还会发生扭曲市场的非效率资源分配。
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其实就是国家对出口企业的一种补贴。企业选择出口还是进口,是按照其在相应市场的具有的竞争力而定的。人为干预会扭曲市场,使得资源无法按照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合理分配。
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降低后,一些企业原本从事国内商品生产,其不从事国际商品生产的原因是其原本并不善于生产国际商品,如果其从事国际商品生产,其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在获得国家补贴后,改而从事国际商品生产,其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就由国家补贴买单了,而其原本具有的国内商品的生产能力和优势被浪费了。
而另一些原本就具有国际产品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在获得国家补贴后,其要么获得超额利润,财富发生无谓的、不公平的转移;要么为了竞争,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而该国际商品价格的降低由国家补贴买单了。
而这些补贴,对中国社会没有产生任何效益,且导致国内的生产资源非合理流失,财富非公平向外转移。
如果人民币升值或者说取消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会减少就业吗?
人民币升值或者说取消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那些效率相对低下的出口企业由于其原本利润就较低,收益减少后,其出口商品以无法获利,便退出国际市场,原本从事这部分出口商品生产的劳动需求和就业就会减少,但出口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就促使资源和劳动力向为国内民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出口企业流向,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就会增加,进而促使国内相应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而国内相应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后,国内民众的消费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导致从事国内商品生产的劳动需求和就业就会增加。
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是双向的、同步的。会使出口企业减员的促使进口企业增员。
当然,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下跌,会使国内民众增加一定的国外商品的消费,减少了国内相应商品的消费。但对国内那些需要进口原料或机器设备的企业而言,其生产成本降低又促使其产品价格的降低,进而促进了其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其提供的就业机会。)
大家都知道美国一直在逼人民币升值,而我们一直在说是我们给美国的消费者提供了廉价的商品,既然是这样那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呢?
从中美举办的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内容就可以看到:“美国要求中国增加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保障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不断扩大的拉动作用,增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一次中美经济对话,美国为什么要如此关心中国的国内消费和民众收入呢?
原因是,美国政府已经清楚地看到,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后,虽然降低了美国民众的消费成本,但这是以中国民众的收入减少、民众消费需求减少、消费成本增加为代价的。
美国消费者虽然是直接的收益者,但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对美国也有不利的影响:
首先,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影响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因为这些美国产品的美元价格换成人民币后,贵了。
其次,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后,中国民众的收入减少,其对一切商品的消费能力下降,对(相比而言)走高端路线的美国商品而言,消费能力当然也下降了。
第三,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不但扭曲了中国的国内市场,同时也扭曲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对美国而言,这相当于一种由外国政府补贴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对美国实施的“倾销”。
道理和我上述的扭曲中国的国内市场一样,只是反过来了。
首先对美国国内企业而言:这种“倾销”,使得原本从事美国国内商品生产的,有成本优势的美国企业,由于受国家补贴的中国商品的低价竞争,而丧失了竞争优势,被迫退出市场。
其次,对美国市场而言:这种“倾销”,使得原本从事美国商品生产的第三国的有成本优势的企业,由于受有国家补贴的中国商品的低价竞争,而丧失了竞争优势,被迫退出市场。第三国竞争者的减少,中国供应商的独大,对美国市场而言存在被“垄断”的风险,虽然短期而言美国消费者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政府通过短期让利美国消费者,排挤掉其他竞争者后,再提高汇率,美国的消费者将丧失选择权。因此,美国不需要这种随时可以被人为取消的、被别国政府控制的“利益”。
第四,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对出口企业的这种补贴,本质上是一种非合理性的转移支付或者说是一种非道德性的财富转移。
也即说:美国的消费者虽然因为中国的这一政策而直接受益,但这种受益,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的,强迫性的、不公平的、财富转移。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有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