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家的话该怎么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4:32
文/陈思进

一天(7月6日),CNN采访了两位财经专家,请他们预测一下今后股指和黄金价格的走势。一个说,两年内道指将从目前的1万点拦腰斩断,跌至5000点,而黄金将从每盎司1200美金涨到3000美金!但是另一位则说,二、三年内,道指将在1万点上下徘徊,上不过11000点,下不低于9000点,而金价将从每盎司1200美金,跌到600美金!
这两位专家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结果却天差地别,我们到底听谁的呢?我不禁想起每到年底,电视台都会请来华尔街“金牌”分析师们,对当年的股市做总结,并预测来年的指数徘徊在哪一点。他们每一个都侃侃而谈,信誓旦旦,可给出的数字却截然不同。不过只要仔细留意,等到第二年去核实一下,他们的预测基本不准!记得有一年底,电视台照例请来几位“大师”,同时,还牵来一只猩猩。主持人等大师们大放厥词预测了之后,也让猩猩对准写好的一排数字扔飞镖,被扔中的数字作为猩猩的预测。等到了第二年底,猩猩“预测”的准确率竟然超过绝大多数“大师”!
其实所谓立场决定观点,“屁股决定大脑”,卖花的说花香,卖瓜的说瓜甜,理发师总是要你理发,房产经纪永远劝你买卖房子。因此,当大家看(读)财经新闻时,特别是带有预测性的,要特别留意那些大师和专家都来自何方。如果是投行内的所谓“经济学家”、或“首席经济学家”,请恕我直言,他们充其量是投行派来的超级 Sales。即使他们水平再高,对形势看得再清楚,一般也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能向着投行的利益发表演说,这是他们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通常来说,投行准备做多时,因为他们要进场了,往往会唱衰大市;反之亦然。所以,听他们说话就像贝利的“乌鸦嘴”,通常要反过来听。比如前两年,高盛已经做空油价,就在油价超过每桶120、接近130美金时,他们忽悠别人赶快进场,否则油价会涨到 200、甚至 400美金一桶!结果,等大家都进场之后,油价一路下滑至30美金一桶,高盛赚得盆满钵满,谁亏了呢,这儿就不多说了。
再比如,放话的专家,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只要是政府的雇员或顾问,那绝对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替政府说话。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宣传人民币币值至少低估了25% -40%,曾强硬地表示,不拿出强硬的威胁措施,美国不会取得任何进展。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听呢?再就拿美国的失业率来说,美国真实的失业率早已突破 17%,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下点功夫就能查明白。但好些经济学家就是有本事把失业率“降”到 10%以下;再看美国房市,明明依然黯淡,房价依然不断地跌跌不休,可有些专家就能解读成房市见底回升了;这两年奥巴马的救市举措,只不过解救了闯下大祸的华尔街而已,市场依然疲软,金融危机正在向纵深蔓延,可有些专家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胡诌危机已然过去……
再往深里想,就连“股神”巴菲特的话都不能全听,对于投资者来说,巴菲特和你是竞争对手,他把投资的秘诀告诉了你,你赚多了他不就赚少了吗?!这就叫做:“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冲突)。比如,巴菲特“众所周知”的投资策略——“Buy and hold”(买入并且长期持有),其实在巴菲特52年的投资生涯中,真正长线并重仓持有的股票总共才7支,占他的全部资金在最多时都不超过的20%,最低时甚至连10%都不到。更何况,他还是那七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内线者”,不能随便抛的,长期持有不足为奇。
更具讽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是坚决反对的。可事实上,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衍生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620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合约!
道理很简单,巴菲特也在市场之中,他和其他参与者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指望他能真心指导你?除非他是“活雷锋”,那也就成不了“股神”了。
普通大众很容易盲目相信学者专家教授,一听介绍是某某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被他们迷惑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金融财经不像数理化是非常严谨的科学,诺贝尔最初根本就不设经济学奖。财经金融牵涉是方方面面的利益,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除了上帝,谁能准确地预测呢?更何况,一旦学者专家教授的身份背后,靠着是大投行或金融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只能是他们的“靠山”,不认清这一点,被忽悠进场的投资人,就很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曾经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的凯斯勒,在他的忏悔录《华尔街的肉》中讲了一个故事:当英特尔的股价在20美元时,凯斯勒分析它的前景看好,应该会涨到35美元。但他的同事罗森,当年高科技企业的头牌分析师,非要他把目标价格调整至50美元。“就这样,靠着分析师不断提高价格目标,作出建议推高了股市,从而形成了泡沫。”过后泡沫破灭,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凯斯勒向投资人一一回电致歉,但罗森竟然连错误都不愿承认。¬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金融财经说穿了,只要回归常识即可。1+1就是2,永远不会等于3。写到这儿,我搜了一下CNN采访的那两位专家的背景,¬一个是黄金指数基金的经理,另一位是某投行的分析师,而这个投行正在做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