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茶马古道游记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4:08
唐家观-----五山半露青山外,三水环抱唐家观

资江用高峡激流拒绝人们的逗留,却又甩出一处处江湾,让人们喘息。从东坪沿资江下行约二十华里,可见资江对岸的青山绿水之间一排古老的吊脚楼,这便是千年古镇——唐家观。
唐家观离益阳城区50公里,坐落于资江北岸一处江湾边,隔资江与小马公路(安化小淹至桃江马迹塘)相望。唐家观南濒资水,依偎在被称为“五马奔槽”的五座秀美的马形山的情抱里,东有九里十八弯的珠溪,西有冲开鬼斧神工的崩崖山,和顺势向南横流的槎溪,形成“五山半露青山外,三水环抱唐家观”的自然景观。
据安化志书记载,后唐同光三年(923年),唐、扶、鄢等姓为避“马氏之乱”,由吴迁湘,隐居于唐家观,迄今1185年。唐家观先后由梅山左早首领扶汉阳、瑶族首领苏氏统领。随着朝廷开放对县境瑶人的禁锢,江西等地汉人逐渐迁入,资江两岸开始商业交往,唐家观逐渐形成商业雏形。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派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划四乡五都,唐家观属三都,称“唐市”。正式开始建学馆,创商埠。自明代以来,这里已经成为商贾云集的热闹商埠,其繁华赛过周边诸镇,名扬全国。陕甘、四川、江浙、湖北、江西、京师等地客商纷纷齐涌,满载粮食、茶叶、木材、楠竹、百货、布匹、木炭的商船挤满半边河,九个码头装卸货物,昼夜不停。古镇上各种商铺、饭庄、客栈、炭行鳞次栉比,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今天的唐家观,青山绿水映衬着一条长约两华里的青石板古街道,吊脚楼依江枕壁,古楼、古屋、古街、古埠保存完好,是一个奇迹。虽说面前清粼粼的资江蜿蜒远去了,但古镇没有远去,吊脚楼仍旧倒映在如画清江里,俏皮的水波在轻轻揉抚着凭栏而倚的古镇少女的如花笑靥。“贡茶”仍在普山普岭地绿;老干谷酒清香醇和,回味悠长,不亚于“茅台”;来了远客,吃擂茶不要钱……
早先,船夫、纤夫和“排古佬”的号子声环绕在这里,上游和下游陡峭的崖壁上勒出道道深深的纤痕;后来,寻古探胜的画家和摄影师来了,采风的文人来了;现在,又涌来了大批游客,当地人便忙忙地打理着,展示着自己的“古”和大自然赐予的美。
茶马古道-----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

在安化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益阳,驿道交通发达,并与茶马古道连接起来。千百年来,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辛勤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陲的经贸之路。在茶马古道上,使益阳茶名扬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种有茯砖茶、千两茶、黑砖茶和三尖茶。
马帮和茶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马古道经过的好些水陆、陆陆交汇点,慢慢而自然的形成了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高城峒、江南古镇、永锡桥、洞市老街、唐家观、新化圳上、白溪、隆回滩头、宝庆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的。
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将幻化成一股激奋人心的民族开拓、创业精神。
“马帮游”现在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现在,高城及周边村,家家户户养马,马匹达数百。高城的马是典型的南方品种,不算高大,看上去很普通,骑上却能翻越崇山峻岭。那里的山道,本不能称为“道”,隔远看哪里有什么路?走近了才发现在树丛中间隐约着一条逶迤的羊肠小径,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有一个个的小石窝,那是马长期踩踏留下的痕迹。山道又窄又高,右靠山,左临峡谷,有的陡坡几近四五十度,连往峡谷底部看一眼,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两马交汇时,一方的牵马人护住马头,过于狭窄的地方,甚至要将马匹拉上坡坎,腾出通道,以免对方和己方的马匹受惊。因为山道险峻,眼中情景就有了惊觫的意味,走一步,便有一步的惊心,留下的却绝对是难忘的印象。
骑马穿行在川岩江边的茶马古驿道上,清脆的马铃声在这诗情画意的山水中宛如一支动听的歌,随着山风悠悠传开,不绝于耳,真有一番“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景象。走马川岩江,在古树斜阳山风中任思绪飞扬,体验古代侠士笑傲江湖的豪情,感受昔日马帮跃马山川的气魄,别有一番情趣。
茶马古道已湮没在历史烟云中,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芳香也消散了。然而,穿越历史与岁月,安化马帮在新时代却重放异彩,充当起了推介安化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角色。瞧,如今的安化马帮,正驮着安化的万千秀色,历史风云,人文底蕴,古朴民风,还有山月和星光,还有传奇和故事,飞蹄而来……
陶澍故里----庄严肃穆,景观奇特
陶澍陵园位于安化县小淹镇附近的沙湾,距离县城30公里。这里前临绿水,后倚青山,是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陶澍陵园是当时朝廷为两江总督陶澍而建。陶澍是近代中国湖湘人才群体的领袖。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清末“中兴名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禁烟英雄林则徐等历史重要人物都受他的熏陶和影响甚深。
陶澍字子霖,号云订,安化县小淹乡人。生于1779年,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清代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道光年间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史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
整个陵园占地50亩(7560平方米),由朝廷拨银兴建。周围是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陵园正门是高4米的花岗岩石碑坊,正中的汉白玉门匾上书“两江总督陶澍云汀公之墓庐”,牌坊前两侧是花岗岩石狮各一尊。进门两侧分别是花岗岩石雕羊、虎、马及文武官俑各一个。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沿中轴线往里走80米,便是陶澍墓(左)与黄夫人墓(右),四周是汉白玉和花岗岩精雕细琢的花栅栏,墓前分别有石俑、石马、石狮各二,显得十分庄严肃穆。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陶澍陵园下游约3公里,内有总督府、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
资江石门潭北岸,便是文澜塔,称之为“文澜揽月”,是1836年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
与文澜塔隔江相望的资江南岸有一石崖,长55米,高22.5米,山巅有一石昂翘,俨然如龟,俗称“乌龟崖”。1836年,陶澍回乡,将道光皇帝所赐“印心石屋”四字,刻在石上,故称“御书崖”,已经流芳160多年。
在陶澍故里人文风景区还遍布着仙龙吐珠、风雨迎宾、仙蛙对峙、纱帽传奇、七星闪光、龟蛇戏斗、石龙过江、三公抢印等奇异的自然景观。
陶澍是贫苦人家的儿子,靠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尚的人品意志,以及与时俱进的人生理念,称为封疆大吏,两江总督,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旅游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出行益阳,秋冬季较好,与七月的降雨期错开,既能清爽出游,又逍遥自在,不必担心大雨耽误出游计划。
建议:如做休闲游,可停留高城,体味小村古韵风情,如有探险要求,推荐横穿“中国南方最后的原始森林”川岩江,从安化入,由新化出。可雇请马帮向导,一天大约50元左右。
交通:
长沙——安化县江南镇(汽车西站,第一班车在早晨7点40开出,以后每隔一个小时一趟,至下午两点左右收班。车程4个半小时,票价,80元,含保险)
江南——洞市(安化车站旁就有私人营运车,车程2个半小时,45公里,票价,7元,末班车下午4点左右。安化县城同时又叫做东坪)
洞市——高城(12公里,其中洞市至联环5公里,有车,联环至高城3公里,分两条路。一条公路,一条马路(有一半石阶),从联环可考虑单程雇一趟马,体验江湖侠客的感觉,大约30元一人)。洞市到高城的公路于2007年8月1日全程贯通水泥路,到高城不用转车可以直接开车赴景区。
长沙——益阳:75公里         益阳——桃江:24公里
桃江——江南:89公里         江南——高城:30公里
住宿:
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内有按四星级标准兴建的一家综合性旅游度假酒店——蓝谷(高城)假日酒店。酒店背靠有“大氧吧”之称的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酒店设施齐全,装修豪华典雅,融古典园林风格和现代化设计风格为一体,别具一格。酒店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70间,其中总统套房2间、豪华单间6间、豪华双人间16间、标准单间4间、标准双人间42间。






在高城村还有十多家当地农家旅馆,清一色木结构房子,干净、清凉、独特。住宿收费标准为15-50元/人,2到4人间,还有帐篷可出租(30元/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