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家 陈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8:46
来源: 日期: 2010-7-22 9:08:45 被阅读88次

简介:
陈耀,男,1962年出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协会会员、国家工艺美术师。
三十多年来,陈耀创作剪纸作品近万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剪纸作品千余幅。多次参加国内外民间艺术精品展并获奖。众多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和民间收藏,作品入选《现代中日美术通鉴》、《跨世纪艺坛风采铭录》,《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集》等。事迹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共和国建设者档案》、《中国民间艺术》、《华夏英才》、《中国当代名人》等。2005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乡土艺术手工艺杰出贡献奖”。2006年4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论文获银奖,作品荣获江苏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金奖”。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学艺术界2006年春节大联欢现场剪纸表演。2007年获笫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银奖,同年获中国江、浙、沪长三角手上功夫大赛金奖。2008年获笫六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等媒体拍摄过八十多部电视记录片,专题报道陈耀和他的剪纸艺术。《人民日报》曾以大幅版面撰文《陈耀:为剪纸而活着》给予高度评介。
而今陈耀在南京创办了剪纸专卖店,销售自己的剪纸工艺品。以高尚、实用的理念,将剪纸定位于居饰、礼品、收藏之层面。成功地将乡村艺术与都市文明对接,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探索出一条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的生存发展之路。他还受聘于南京国际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妇幼活动中心等地专业教学剪纸课程。他还在社区,部队,监狱等部门传授剪纸技艺。将传统文化推向社会、推向世界,推向未来。被南京鼓楼区授予“十佳创业明星”, 荣获“南京好市民” 称号。
 
陈耀剪纸代表作品简介
《金陵十二钗》全图为十二幅系列剪纸,内容为名著《红.楼梦》中正十二裙钗。画面设计严谨、文学性强、制作精良、线条流畅。作品重点突现“工”和“艺”的结合,其细微程度,令人折服,为剪纸工艺中不可多得的收藏品。本作品被南京曹雪芹纪念馆作为精品珍藏。同时被美国洛杉机一博物馆收藏。
《一世大吉》又名《我和妈妈喂鸡忙》画面表现为一对母女喂鸡的生动场面,二十只鸡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鸡在民俗中谐音为“吉”,画中十四只大鸡,寓意为一世大吉。构图新颖,不落俗套,可视性强,张力大。为家庭装饰优选,此作品在中国农民画大赛中获银奖。二000年中国六艺节中,作为组委会对外推介的唯一剪纸作品。二00四年参加省政府中法文化交流展.当日即被高价售出。
《连年有余》画面主体为一对大鲤鱼,粗犷豪放。周遍穿插八个小鱼精巧玲珑。将南北不同风格绝妙结合,画中的荷、莲蓬、水浮莲,取其“连年”之音及合欢和谐之意,鱼则谐音为富裕多余。整个作品为连年有余,和和美美。表现人们祈求丰收渴望幸福。此作品在国家省市大赛中均获过奖,并流传全国各地,还被一些学校收为教材。2004年参加中国外交部组织的赴日本交流展。
《蝶中蝶》此图采用传统南京剪纸画中画的形式,大蝴蝶中点缀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小蝴蝶,并穿插各种花卉图案。表示花蝶相恋, 男女相爱。图中心牡丹象征财富,蝴蝶谐音“无敌,寓意着财源滚滚, 无人可比。蝶又与耋同音, 指长寿之意。作品以诸多吉祥元素, 表达人们祈求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整体图案黑白有序,阴阳相融,装饰味很强。在全国展览中多次得奖。
《孔雀争艳》图案中两只雄性孔雀在争相斗艳,画面生动活泼,做工精良细腻,制作时刻制了几万刀,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耐力与毅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优秀的制作技巧与功夫,将剪纸工艺推至极致。孔雀图是我国传统的瑞祥图案,寓意人们吉祥幸福、家庭美满。此图多次在大型展览中获奖,并被南京孔雀馆收藏。
《清明上河图》本图以为国宝级名画为蓝本,节选其最精彩的一段,画面气势宏大,立体感强。剪纸为整幅剪纸无拼接处,丝丝相连缕缕相接,精巧无比,在剪纸作品中为巨幅剪纸。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此作品为中国诗画协会收藏。
《蝶恋花》圆图,用近百只蝴蝶和花卉组合圆形图案。具有较强的观赏效果。图案运用民俗中的诸多吉祥元素表现主题。首先,蝶恋花表示夫妻情感,缺一不可忠贞不渝。牡丹喻富贵,蝴蝶谐音无敌,即富贵无比,财源不断。蝶又音“耋”,意长寿。本作品为收藏、装饰、送财之佳品。作品2004年获中国江苏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金奖
《大富贵》作品运用民俗中吉祥美好的元素表达吉祥富贵的意思。作品寓意:大公鸡喻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石头喻寿比南山,竹子喻步步高升,牡丹花蝴蝶喻彩蝶恋花,富贵无敌。芙蓉花喻荣华富贵,白玉兰喻金玉满堂,整个作品为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鸡鸣富贵。作品曾被众多媒体报道。在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得奖。
《旺年》:作品以一只可爱的狗为主体,狗叫汪汪,取其旺旺之意。比喻人旺、才旺、运旺。牡丹喻富贵,蝴蝶谐音无敌,意富贵无比,天下无敌。两只喜鹊、梅花意双喜临门,喜上眉梢。蝙蝠、铜钱,意福在眼前。柿子、如意,意事事如意。寿山石,意寿比南山。作品于元旦《扬子晚报》发表。参加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大联欢中展出。
《富贵吉祥》:运用民间民俗中狗旺,守财寓意进行创意,画面装饰性强,图案饱满,内容祥瑞,耐看明了。狗年大年初一发表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在初一至初七时段连续在报眼位置发表,得到观众的好评。吉祥寓意有:大富大贵,富贵无敌,福在眼前,双喜临门。旺旺狗喻人旺,财旺,运道旺。作品荣获笫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银奖
《南京人民祝福奥运》作品运用梅花作为图案外廓造型,梅花代表南京。竹,谐音“祝”。蝠,寓“福”。加上奥运标志,组合成南京人民祝福奥运。柿子,比喻万事如意。祥云表示吉祥。松竹梅岁寒三友,比喻全世界热爱和平,热爱奥林匹克的人们都是朋友。另外还有双喜临门,喜上眉梢,五福呈祥的寓意。
《富贵团圆》:作品以牡丹, 蝴蝶来表现富贵主题,牡丹花象征富贵,与蝴蝶组合会形成富贵无敌,彩蝶恋花,花开富贵,耄耋长寿等吉祥寓意。圆形图案突出彰显团圆美满的意境。
《连连夺冠》:作品以大公鸡和鸡冠花构图,在吉祥民俗中寓意官上加官,在当今社会, 这个说法显然不太合适,我们根据民俗取意为连连夺冠。画面中雄鸡振翅高歌,斗志昂扬,给人们以雄起., 奋进, 和鼓舞的力量。画周围连续装饰鸡冠花,, 与鸡冠相得一彰,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旁意。
《福鼠迎春》:作品以吉祥鼠为主题,, 配上牡丹, 蝴蝶, 蝙蝠, 柿子, 如意等, 立意花开富贵, 富贵无敌, 蝶恋花, 事事如意,福鼠迎春。作品生动形象,装饰性强,让福鼠更加可爱近亲,招人喜欢,成为收藏,送礼的佳品。
《金猪纳福》:作品根据南京剪纸风格花中套花,憨厚丰润的特点创作构图, 一头憨态可掬的胖猪里面,有六头活泼可爱的小猪穿插在花丛中, 而小猪们的外框又是一头白色的小猪,这样图案共有八头猪。八寓意发, 猪代表财富,牡丹象征财富,另大猪耳朵象寿桃,鼻子象元宝, 额头象寿星, 身上遍布如意纹。作品寓意富贵如意, 福寿双全, 金猪纳福。作品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发表。
《白蛇传》:作品取材亍传统故事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故事。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人物关系互应传神,背景层次清楚细腻,制作技巧精致流畅。作品荣获江, 浙, 沪民间艺术手上功夫大赛金奖。
《金鼠献福》:作品将老鼠偷蛋的传说移植进画面,一只老鼠仰面向上抱起一个蛋, 另一只老鼠拖着同伴的尾巴, 不过这不是偷蛋, 而是将福蛋献给人们。画面中有蝴蝶. 牡丹. 石榴. 荷花.元宝. 双鱼. 如意. 蝙蝠. 等元素,他们相互组合, 形成富贵无敌, 黄金万两, 连年有余, 万事如意, 双福临门, 和合美美等吉祥祝福。新年于《新华日报》发表。
《剪个窗花祝奥运》:画面由一个剪窗花的小女孩为主体两边的窗格贴满窗花, 有连年有余, 万象更新, 双喜临门, 福在眼前, 平安如意, 奥运徽标放在第一个, 表示我们对奥运年的诸多祝福, 一只花猫要去抓女孩手中剪出的老鼠, 给作品添出一份温馨, 一份乐趣, 作品发表于金陵晚报。
《祝福奥运》: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中间是奥运会徽,两侧是南京市花梅花, 梅枝上的喜鹊为喜上眉梢, 双喜临门, 两群飞舞的鸽群, 代表绿色奥运, 和平奥运, 五个蝙蝠对应五个奥运福娃。牡丹蝴蝶喻富贵无比, 柿子如意指事事如意, 画下面是各种体育竞技项目的造型, 象征奥林匹克的精神。作品在《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发表。
《丰收时节》:作品表现农民丰收时节在田间劳动的情景, 椐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线条色块的布局和繁简很好地烘托主题, 人物的勾画和神态也生动到位。作品发表于《南通日报》。
《庆祝国庆》:作品以各族人物载歌载舞庆祝国庆为主题,背景衬托工业. 农业. 科技. 军事内容的画面。表现我们国家欣欣向荣, 繁荣昌胜。全国人民无比自豪, 热烈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作品发表于《南通日报》。
《金猴献福》:作品主要表现两只一大一小的猴子背着寿桃献福的情景, 桃子很大很沉重, 表示幸福多多且来之不易, 画面上还有双喜临门, 喜上眉梢, 五福捧寿, 福。在眼前, 福寿双全, 花开富贵等。用了许多吉祥元素来丰富主题。作品发表于《扬子晚报》。
《大展宏图》。作品主体是一只展翅高飞, 凌空翱翔的苍鹰, 它斗志昂扬, 一览众山小。作品激励人们胸怀大志, 勇于拼搏, 大展宏图之志, 也祝愿人们事业有成, 蒸蒸日上。此作品为江苏卫视非常周末而作。
《拼博》:作品为残运会而作。一位女运动员座在轮椅中, 手捧奖杯和鲜花向国旗献礼。背景以椭园跑道贯穿起各种运动员的身影。布局严谨, 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猫趣》:作品重点表现猫的神态和眼神, 大胆运用简约的手法表现猫身上的皮毛感, 目光炯炯有神,直视前方。画上方的两只小鸟也很生动。作品主体突出, 布局合理, 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祝福十运》:作品运用诸多元素表达人们祝福十运会的愿望,画面中有十运徽标, 十运会吉祥物小金麟, 南京奥体中心建筑外景, 再用体育运动埸跑道串起各种运动员剪影, 构思聪明, 感染力很强, 作品在《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发表。
《党的生日》:作品用对称的手法表现庆祝党的生日的热闹埸景, 两对男女孩子手捧寿桃向党献礼, 画面中还有万年青, 蝙幅, 喜鹊, 梅花, 礼花等, 表达了人们对党的祝福, 人物造型生动可爱, 画面设计精巧。在江苏省美展中获奖。
《瑞桃献寿》:作品运用传统的手法表现主题, 一只硕大的桃中有两位仙子献寿, 周边有五福临门. 福在眼前. 祥云环绕, 喜庆吉祥。画面背景中有成群飞舞的仙鹤,有喜鹊, 梅花鹿, 比喻松鹤延年. 双喜临门, 福禄寿喜等, 更添喜庆气氛。作品在中国长寿艺术节美展中获金奖。
《全家福》:作品是为一家三口人的生肖而创作设计的, 爸妈属马, 孩子属羊。画面中爸爸身处领头人地位, 头还转顾妻儿, 妈妈与孩子顶头戏耍。一家人相亲相爱, 其乐融融, 将亲情演译得淋漓尽致。画中还用蝶. 花装饰. 寓意蝶恋花, 富贵无敌。
《立体花》:作品打破传统理念, 创出新的立意。传统剪纸是平面设计不能表现立体感, 而本作品运用素描透视关系来表现花草叶面翻转卷曲, 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写实感, 是一幅将传统改革创新的佳作。
《黑色蝶恋花》:作品一改传统红纸制作花蝶的风格, 用黑白来表现, 设计时将版画. 国画的意境用于其中。制作时将黑白相套的手法充分表现。给人耳目一新。在儿时成功参加江苏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
 
作品:

大展宏图

党的生日

断桥借伞

富贵吉祥

富贵团圆

孔雀争艳

连连夺冠

拼傅

全家福

十运会

送福

旺年

祝福奥运
 
陈耀剪纸展览概况:
二十多年来创作剪纸作品近万幅,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剪纸作品八百八十余幅。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剪纸艺术展并获奖。
1990年1月,剪纸作品《鸟》、《蝶》入选《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江苏省文化厅)
1999年6月,三幅剪纸作品参加《江苏省第二届农民书画大赛》。其中《我和妈妈喂鸡忙》获铜奖,《连年有余》,《又是丰收年》获优秀奖。(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文化活动中心)
2000年5月,剪纸作品《孔雀争艳》。《连年有余》。《一世大吉》。《蝶恋花》入选《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江苏省民间工艺作品博览会》,并作现场剪纸表演。(中国文化部、江苏省文化厅)
2000年10月,参加《中国苏州国际旅游交际会》现场剪纸表演。
2001年,剪纸作品《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企业职工美术书法大赛》获优秀奖。(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文化活动中心)
2001年,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参加《江苏省首届社区美术书法展》(江苏省文化厅)
2001年,参加《中国首届家饰博览会》获优秀奖。
2002年5月,参加《南京首届中国民俗吉祥艺术节》三幅剪纸作品获银奖。
2002年,参加《首届江苏民间艺术节》现场表演。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金陵十二钗》《大展宏图》获优秀奖(江苏省文化厅、中国文化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2002年,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银奖。(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
2002年11月,参加中国《跨世纪艺坛风采铭录》剪纸作品获三等奖。(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
2003年,参加《江苏省迎春剪纸展》。(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化馆)
2003年,参加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赴法国巴黎的中法文化交流《锦绣江苏----中国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剪纸作品《一世大吉》《清明上河图》(局部)展出当日即以高价售出。
2003年,参加中国残运会《残疾人技能成果展》剪纸作品《为国争光》《百花蝴蝶》《清明上河图》获优秀奖。现场剪纸获优秀表演奖。作品被制成宣传册封面封底。
2004年5月,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建设部、中国文物局、南京市政府组织的《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国际民间艺术展》之《国际剪纸艺术展》作品获优秀奖 。
2004年5月,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建设部、中国文物局、南京市政府组织的《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国际民间艺术展》之《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展》。
2004年,参加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剪纸作品《蝶恋花》获工艺美术大阿福金奖。(江苏省文艺家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4年,参加全国剪纸邀请赛。剪纸作品《呼唤》获银奖。论文《论民间剪纸的发展趋势》获芙蓉奖。(湖南省)
2004年,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社区艺术节综艺展》剪纸作品《世界遗产----明孝陵石像》(组画)获优秀奖。(江苏省文化厅)
2004年,参加《中国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剪纸作品获优秀作品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4年10月,参加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艺术剪纸协会《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童话艺术剪纸展》
2004年11月,参加由中国外交部批准。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主办的《2004年中国书画艺术赴日本交流展》获优
2005年2月,参加《江苏南京剪纸作品展》。作品被南京美术馆收藏。
2005年4月19至25日,参加山东潍坊《中国旅游交易会》。
2005年5月21日,江苏省第17届科普宣传周“科学生活互动广场”现场表演。(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
2005年9月,参加中国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作品“吉祥富贵”荣获入围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5年10月15日,参加西安“军魂颂”全国书画展。
2005年10月18日,参加中国十运会剪纸展
2005年11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建会十周年庆典表彰大会”,荣获中国乡土艺术手工艺杰出贡献奖(共十六人)。
2005年12月17日,参加徐州江苏省第五届民间文学青年论坛。
2006年1月7日,参加“百花迎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学艺术界2006年春节大联欢,现场剪纸比赛
2006年4月12日,参加江苏省文明办举办的南京社区才艺比赛,荣获银
2006年4月24日,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
剪纸作品《大富贵》荣获全国作品评比银奖,论文《浅析当今剪纸发展趋势》荣获银奖。
2007年3月27日,在镇江参加江苏省第七届青年民间文艺论坛。
2007年3月30日,在太仓参加江苏省文联笔会。
2007年6月4日. 在扬州参加中国剪纸艺术博览会。作品得铜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7年8月20日, 在南通参加亚州艺术节开幕式现埸表演
2007年8月30日, 参加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专题来采访
2007年9月19日, 参加中国镇江江浙沪民间艺术手上功夫大赛。得金奖
2007年9月19日,  参加接待残奥会活动泰国运动员中国民俗表演
2008年5月20日,参加南京市文联为四川地震捐书画义卖活动.
2008年6月3日, 获南通市文学艺术奖二等奖2008年6月11日
2008年6月11日,获第六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提名奖
2008年6月17日,  参加南京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残疾人书画展览                作品获一等奖
2008年9月13日,  参加江苏省文联中山陵首届民俗艺术节
2008年11月2日,   参加南京名城会活动为外国市长表演剪人像
2008年12月2日,  参加泰州江苏省第八届民间文艺青年论坛
2009年1月16日,  参加南京市好市民颁奖大会
1998年至今,均获得如皋市文联文艺创作一等奖。众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民间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重多报刊杂志对他进行过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南通电视台》等电视台先后为他拍摄了四十多部专题片进行播放。
 
和李长春同志合影
 
何副省长观看创业者、民间剪纸艺术家陈耀的剪纸作品
如今,陈耀在南京经营两家剪纸专卖店销售自己的剪纸作品,成功地把民间剪纸艺术推向市场。2004年至今,他还受聘于南京国际学校,辅导外国学生学习剪纸技艺,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2004年,被南京鼓楼地区评为“十佳创业明星”。
事迹入编:
《一代名家-中国艺术名家成就专辑》
《中国民间艺术》
《华夏英才》
《中国当代名人》
《共和国建设者档案》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跨世纪艺坛风采铭录》
《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
展览获奖入编情况:
《中国剪纸艺术》、《唤》:中国文联•银奖
《第二届中国民间品博览会》:中国文联•入选奖
作品入选《现代中日美术通鉴》、《跨世纪艺坛风采铭录》、《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集》、《中国剪纸艺术家人名大典》等
 
陈耀与周涛合影
媒体报道摘登:
陈耀:双腿残疾为剪纸活着
2005-7-20 来源: 江南时报
他是一名普通艺人,却先后被电视台拍摄了近20部专题片;就因为他不平凡的经历,他受聘担任数十名外籍学生的指导老师,自己却三次与大学擦肩而过;他险些被死神夺去生命、双腿残疾,却因为爱好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里站稳了脚跟。他就是享有“中国神剪”美誉之称的陈耀。
听说他在刚刚闭幕的北京“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又载誉而归,笔者随即对其进行了采访。面前的他,正拄着双拐向一位加拿大客商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及创意。已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的陈耀,丝毫没有“大家”的做派,随和的言谈举止,始终透着一份诚笃和执着。
儿时一剪就是几小时
1962年,陈耀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时,他迷醉于民间彩灯上的剪画,常常以葫芦画瓢临摹一两幅,赢得大人“啧啧”喝彩声。入学后,陈耀“一根筋”似的痴迷于剪纸。他常常放弃同龄孩子的玩耍、嬉闹,一剪就是几个小时。他剪的窗画、灯花多次参加学校的小画展。有一年暑假,他足不出户,剪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小玩意,或请艺人指点,或送给同学欣赏。其中“螃蟹”、“蝙蝠”、“蝴蝶”、“八仙争桃”、“鲤鱼跳龙门”等作品被学校推荐参加县里展览,一举捧回5个奖,获得十几本“小儿书”奖励。一时间,陈耀成了名扬全镇的新闻人物,被誉为“林梓神童”。
三次高考皆名落孙山
1978年至1980年是陈耀一生中最为灰暗的年月,三次高考三次落榜,每次均以几分之差而与大学失之交臂。随后,他进入如皋食品罐头厂当了一名工人。
进不了大学门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陈耀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操起因高考而暂搁数年的剪刀。他白天跟班工作,灯火阑珊时醉情于剪纸艺术之中。集体宿舍灯光灰暗,人声嘈杂,搞创作别说桌子,就连一张凳子也无法找到。他坐在床上,枕头垫在大腿上当做“桌子”。而最不对劲儿的是用白天抡斧斫肉实是屠夫的手再去摆弄小剪刀,则是要有艺术家的细腻,好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适应,但他凭着毅力和恒心坚持下来……1984年秋,陈耀的第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水绘秀色》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看着印在报纸上的心血,看着1元钱的稿费单,陈耀对剪纸充满希望。
作品《水绘秀色》是陈耀剪纸技艺日臻成熟和完美的一个转折。这幅作品,他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光写生底稿就用了近10幅。为了真实地展现水绘园风貌,凡楼台亭阁、云层水波、叶丛倒影等细微处,他都是用缝衣针磨成“刃”精雕细刻而成。作品完工后,陈耀因眼睛极度疲劳,瞳孔上生出病毒性疱疹,险些失明。
为写生全身伤痕累累
有一年夏天,为创作《百蝶图》,陈耀早早钻进小树丛中,细细观察蝴蝶的各种态势,并对10多种不同蝴蝶进行了现场写生。他脱下外衣,扑了好多蝴蝶做标本。由于全身心投入,他竟一时忘了吃午饭。傍晚时分,他饥肠辘辘赶回家。看着他满臂被树枝划出的血痕、狼吞虎咽的样子,妻子心疼地说:“光顾了剪纸,也不能累坏身体啊!”陈耀一笑:“有失必有得,一番辛苦,换回十几个蝴蝶的不同美姿,得远远大于失嘛!”这一年,他的《百蝶图》被人带至香港参展,引起轰动,当地媒体惊叹他100个不同态势的蝴蝶只只活灵活现,堪称“天下一绝”!
1990年春,陈耀的《鸟》、《蝶》等系列剪纸作品在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一炮打响,接着他的作品频频参赛获奖。而此时,他所在的工厂濒临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后,每人每月只能领到80元的生活补助费。但陈耀乐观充实,他一天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剪刀,因为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他风趣地对妻子说:“只要剪,面包总会有的!”     双腿残疾为剪纸活着
1997年夏,陈耀所在的工厂渐渐恢复生气,他和数百名下岗多年的职工扬眉吐气走进了工厂。上班不久,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陈耀受命前往安徽出差。当面包车行驶至安徽芜湖境内一过路桥时,不慎坠入七米多深的山沟。瞬间,面包车被滔滔江水淹没。陈耀眼前一黑,失去知觉……后经过往群众全力抢险,奄奄一息的陈耀被送到芜湖一家医院。三天三夜的抢救,陈耀虽从死亡线上挣脱过来,但双腿却落下终生残疾,并伴有多种并发症。
躺在异地医院的病床上,从昏迷中苏醒的陈耀用双手抚摸着恍如木头的双腿失声痛哭。蓦然间,他发现两只手完好无缺,这就意味着自己还可以剪纸,他痛苦的脸上掠过一丝自慰的神色。生命,有时脆弱得竟不抵一棵小草。回忆那段炼狱般的经历,陈耀已能安之若素。他说,因为敏感体质,他所感觉的疼痛是常人的几倍。左腿植皮手术中,麻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刨皮时,几乎是“活扒人皮”,医院大楼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他说:“是剪纸救了我,我要为剪纸而活着!”
民间艺人称他“中国神剪”
据了解,陈耀的作品既汲取了北方流派淳朴、豪放、粗犷的优点,又兼有南方流派工整细巧、秀丽柔美的特长,加之糅进某些抽象派技法,形成了继承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的独特风格。他的《百鸣》、《百鱼》、《百花》造型逼真,刀工精细,点、线、面自然流畅。《京剧脸谱》、《金陵十二钗》、《奥运健儿》则注重外形和内秀的贯通,写实与夸张融会自如,简繁与疏密恰到好处,从而烘托出各种不同个性和风骨。近年来,陈耀先后有数十幅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1800余幅作品被国外博物馆和外国友人收藏,他也因此荣获“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殊荣,中央、省、市电视台为他拍摄了近20部专题片,圈内不少民间艺人称他为“中国神剪”。怀揣剪刀闯荡大都市。
2001年除夕之夜,陈耀一把剪刀、一副双拐登上了去南京的客车,一场拯救自己、发展剪纸艺术、实现自我价值的创业风暴在大都市拉开了序幕。南京系六朝古都,人杰地灵,积淀了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南京市民对艺术有着较高的欣赏水准,这为“陈耀剪纸”落户大都市奠定了基础。初到南京人生地不熟,陈耀买了一张市区地图后,在一家低档旅馆住了下来。夜晚,他挑灯夜战,“剪”下生花,一幅幅精彩剪纸跃然纸间;白天,他迎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挪走进学校、商场、社区、艺术馆、旅游景点,自荐自己的作品。短短半年时间,陈耀便使两万多幅剪纸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陈耀剪纸”开始渐渐走红南京。
2001年3月,陈耀在南京典雅居承租了8平方米的摊位,试销剪纸“产品”。开业那阵子,每天有数百人光顾剪纸作品。3个月后,他又扩大规模,使“陈耀剪纸”在金盛百货工艺精品广场“亮相”。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附属中学聘请陈耀担任剪纸指导老师,他欣然前往;一些精品剪纸在宾馆、茶馆、酒店、商场及娱乐场所登上高雅之堂后,不少人评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给人以纯朴敦厚、耳目一新、轻松愉悦之感;一些市民遇有婚庆、祝寿、乔迁、入学等喜事,也纷纷选购富有吉祥、喜庆、热闹色彩的剪纸作品庆贺,以烘托渲染气氛,达到锦上添花之效果。一张红纸,两剪三剪眨眼工夫成了一幅精美工艺品,这个过程令不少“老外”赏心悦目。来自美国、日本、埃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客商及旅游观光人员将“陈耀剪纸”比作“软黄金”,大加收藏。2004年5月,一位俄罗斯女士在“陈耀剪纸”工艺品店内流连忘返,她花了3个半小时选购了78幅“陈耀剪纸”作品,连称“OK!OK!”同年秋,陈耀精品剪纸《清明上河图》、《一世大吉》在法国巴黎展出,当日即以高价售出,另20幅作品被抢购一空。
采访结束时,陈耀说:“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下一步我要进军北京、天津、重庆、西安、香港、澳门等地,我正酝酿在全国开一个‘陈耀剪纸’连锁店。数年后,我的几十个‘洋徒弟’出师后,中国剪纸将会走向更多国家,让世人雅俗共赏。”
创业者纳凉会上显才艺
作者:谢虹 朱文齐/来源:江苏经济报2005-09-09
一张普通的红纸在下岗人陈耀的手中跳跃翻转,十分钟后竟变成了一副精美的“蝶恋花”剪纸。日前,在南京鼓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同一个梦想,同一首歌”失业人员之家纳凉晚会上,陈耀等再就业、创业人员的技能展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创业难,下岗人创业更难。”如今已拥有两家剪纸专卖店的陈耀,对五年前自己赤手空拳来南京闯荡的记忆依然清晰。2000年,因车祸双腿落下残疾的他从如皋食品罐头厂下岗,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南京。年近四十还带着伤残,没有用人单位愿意录用陈耀。“我创业真是被逼出来的”,他说,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试着把当初业余创作的剪纸作品拿出来卖。陈耀从小喜欢剪纸,工作后一直保留这个爱好,还曾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从来没想过要靠这个“吃饭”的陈耀,硬着头皮与夫子庙一个旅游纪念品小店的老板商谈,租用他不到一平米的墙面,挂上自己的剪纸出卖。
“当时一幅作品只卖几块钱,给老板‘交租’后一天能挣到几十块钱就高兴得不得了。”白天守摊、晚上创作,虽然生活艰辛,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陈耀感到很快乐。大半年后,他卖出了两万多幅剪纸,回头客也越来越多。2001年3月,陈耀在南京典雅居承租了8平方米的摊位。3个月后,他又扩大规模将摊位发展到30平方米。1年后,“陈耀剪纸”又在金盛百货工艺精品广场“亮相”。由于不断钻研,现在他的一些精品剪纸每幅能卖出5000元的高价。
“能以爱好创业是我最大的幸运”,陈耀在晚会上对台下想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说,有爱好才能干得更好,大家寻找创业方向时不妨多考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创业是高层次的就业”,南京鼓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晚会上说,截至8月底,鼓楼区共新增家庭创业组织1133家,带动4000多人就业再就业。
创业难 难不倒坚强的人 下岗后我们这样创业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蔡晓芳 杨希2005-9-7
一张普通的红纸,在下岗工人陈耀的手中跳跃翻转,10分钟后就变成了一幅精美的“蝶恋花”剪纸。前天,在鼓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同一个梦想,同一首歌”失业人员之家纳凉晚会上,陈耀等再就业、创业人员的技能展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2000年,因车祸双腿落下残疾的陈耀从如皋一企业下岗,离开家乡来南京。年近四十、还带着伤残,没有用人单位愿意录用陈耀。“我创业真是被逼出来的,”他说,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试着把当初业余创作的剪纸作品拿出来,硬着头皮与夫子庙一个旅游纪念品小店的老板商谈,租用他不到一平方米的墙面,挂上自己的剪纸销售。
“当时一幅作品只卖几块钱,给老板‘交租’后一天能挣到几十块钱就高兴得不得了。”陈耀说。他白天守摊,晚上创作,虽然生活艰辛,但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陈耀感到很快乐。大半年后,他卖出了两万多幅剪纸,经济条件宽裕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2001年3月,陈耀终于走出了夫子庙“寄人篱下”的创业生涯,在南京典雅居承租了8平方米摊位。3个月后,他又扩大规模,将摊位发展到30平方米。一年后,“陈耀剪纸”又在金盛百货工艺精品广场“亮相”。在做生意的同时,他不断钻研,作品越来越成熟和独具风格,一些精品剪纸一幅能卖出5000元的高价。
“能以爱好创业是我最大的幸运,”陈耀在前天的晚会上对台下想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说,有爱好才能干得更好,大家寻找创业方向时,不妨多考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前天的晚会上,两次失业却依然不屈不挠、最终创办“金丽手工艺服务中心”的金丽丽;自小神经性耳聋、通过自学食品雕刻顺利实现就业的张步阳;从吃低保到开花店的曹红娣女士等,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创业难,难不倒坚强的人,”鼓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晚会上说,截至8月底,鼓楼区共新增家庭创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军嫂创业)1133家,带动4000多人就业再就业。
 
 
和田华合影
陈耀论文选登:
江苏省第八届青年论坛
民间剪纸艺人传承现状之思考
陈 耀
主要内容:本文着重讨论了民间艺术在传承人、非传承人上的理念和社会现状。另外也在为民间传统艺术如何适应现在社会如何传承延续而思考,特别以民间的剪纸为例,其继承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语:民间、剪纸、艺人、传承人、非传承人
民间艺术在当今的社会中,如何承传.延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国家和百姓都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民间艺术的承传形式有:世袭师徒承传和自己学习两种。我们可以叫做传承人和非传承人两种。
一、传承人得宠,非传承人遭受冷落
目前我们国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共审批两次,共777名,文化部共投资8千万元。每人每年可享受国家财政颁发8000元工作津贴,江苏省省级两次共有423人,每年可享受省文化部1-2万元的津贴,这无疑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对民间艺术的承传保护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基层的民间艺人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发现一些难尽人意值得商榷的地方。
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开展以后,政府对传统艺术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社会对传统技艺的关注也随之升温。民间艺人传承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但我们相当一部分靠自学而成为新生的民间艺人,却反而遭遇冷落。笔者也深感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常常有这样的困惑:非遗传承人方案实行后,而我们离期望越来越远,处境越来越艰难。
究其原因,有这样几点因素:
1、政策部门对传承人其严格的规定。要深究其祖上几代,这样才彰显她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有关专家,讲求“原生态,原汁原味,’’越稀罕,越独特越好。
3、正宗的传承人,有权利彰显其门派正宗和艺术的优良,他还能代表一个地域的品牌。而同行中,非传承人就给他们远远的排斥了,甚至遭到了攻击。
4、领导部门将工作和思想感情,重点放在传承人上面,明显忽略的非传承人的工作的感受,在评称号和评奖时,重点打造传承人的形象,而非传承人遭到冷落和疏远。
5、在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求助上,也形成一边倒的态势。
以上总总明显对后天自学的民间艺人不利不公,违背了公平生存,公平竞争,也违背了我国设定非传承人的初衷。我们知道传承人和非传承人同样担负着发展,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偌大一个中华民族,靠现在的这几个传承人,显然是不行的。民族的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民间艺人同榉都有传承中华文化的权利和义务。
二、传承人并非全部优秀
每个级别的传承人,只能证明你祖上或师傅给你传承了手艺,却很难保证你是这个行业的“大师中的大师”,而且行业中优秀的人物,并不能单纯靠是否是传承人这一标准而定。一些有影响的民间艺术传承项目是由于先辈们打出了一方天下.,而后人则多生活在 “ ***大师之子”, “ ***大师之徒”的光环下。可能出现优秀的大师其后人未必优秀这种状况。但我们将目光主要放在过去,忽视了后天努力。如在一些大奖赛中,有些获奖作品,竞然是祖辈传下来的,他们制做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大奖作品了,这显然违背了今天评奖的规则。优秀作品必须包括创作和制做两部分,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三、慎用“绝活说”
就剪纸技艺而言,祖传秘方,祖传秘籍,越来越少,甚至成为不可能,有的只是个人风格和地域特色。而一些绝活则是长期练出来的功夫。现在被夸大化神秘化了。比如说“南京剪纸”中的斗香花,其实就是南京地区旧时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大斗香包装上使用的剪纸装饰纹样,也就是现代的套色剪纸和拼贴剪纸的形式,称它是失传许久的剪纸绝活,,说是拯救了濒临灭绝的具有非常特色的南京剪纸,显然其过其实。因为斗花除了制作烦锁外,也无多少绝妙精致处,这种装饰只是在缺乏印刷的年代作为装潢装饰的千百个品种中及其普通的一种,剪纸本身就具装饰功能,如鞋花,喜花,窗花,礼花,纸扎,祭祈剪纸等。这是业内人士都知晓的,斗香花剪纸是一种形式,好作品还要看里面的内容。
绝活还要看是否在一定时间段,是否适用于这个时代。比如云锦,前些时还是绝活,而现在就能看到许多,除南京云锦研究所外,社会上还有许多,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生产,有生产就有了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也就绝不了。
我们今天慎用’’ 绝活说’’ ,是为了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用到刀刃上,将精力用在真正需要帮扶救助的项目上。
四、关于同行的竞争
每种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是总结了许多艺人的才能和智慧,是汇集了这方水土的艺术精华。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不能垄断一地域品牌,,比如,扬州剪纸,南京剪纸等,某人可能是这个行业中的领导人物,但不能代表全部,就像中国剪纸不是某一个人制造的一个道理。但现在我们明显忽视了这个原则,公共资源有时被少数人占用垄断,反而给整个行业的艺人带来了麻烦。有些传承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发表一些不适当的言论: 他自己是某地的正宗产品,其它人是不正宗的是假的等等。而我们有的组织机构地方保护也较特出。随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民间艺人也在更换环境,他们的艺术融入他们所迁居的区域,那他们的艺术也成为了本土文化的一分子。在当今民间剪纸日益困难的状况,同行理应互相尊重,相互扶持。这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好。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中同行之争,门派之争制约了民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五、昔日的师徒传承也有弱势
过去师徒传承的模式,有时也会妨碍民间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由于旧时代,民间艺人的生存环境极差,出现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师傅为保护自己的饭碗,很少将自己的绝活真正传下去。有时为加强对外界的影响和对徒弟起到震慑作用,会将一些民间艺术蒙上神秘的面纱,将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甚至出现误导。师徒模式中,开始的一两年,徒弟可能成为免费的劳动力被使用。过分强调基础技能的学习。过去,有人宣称学习剪纸要三至五年,其实在前一两年中只是重复学习简单的基础纹样,如一根线,一个圆,一排锯齿纹等。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基础固然重要,但凡事过了头就不可取而有害了。有个老艺人,剪两个圆能将一个圆套入另一个圆孔内,分毫不差,这只能说明其基本功扎实,对于创作高水平的作品来说,这种本领就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了。它只是证明了简单的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迎合了师傅所希望的:你晚些学成,你也不会早早逃走,或早早的另立门户与师傅抗衡了。在师徒传承中,有时还出现体罚,偷学等现象,一些师徒日后也会反目成仇。
在师徒学习的过程中,徒弟必须严格按师傅的意思,绝不能有偏差。老艺人说,你偏差了,有时会挨巴掌,容不得一点越轨,更不能兼学其他师傅的技艺。这样门派是正宗了,艺术原汁原味了,但少了相互学习和交流,这些不应该提倡。
在师徒学习,我还常听到一些绝活绝技绝方,不能传外姓,传儿不传女,其实我们知道手工艺的绝活是后天长期练就出来的,不是一个能绝技绝方解决的,传儿不传女,只是防止出现自家的竞争对手,把自家的技术经验流入对方,对方超出自己。抢了自己的饭碗。
另外,过去的学徒许多自小被逼迫的,更多的就解决吃饭谋生的问题,所以缺乏学习热情,学后改行的也不在少数。
六、现代带徒还有新的问题
国家给传承人带来良好的环境和一定传承费用。但真正实施起来还将会有不少问题:
1.一些有市场价值的民间艺术前景还算光明,而另一些淡出社会视觉,非实用的民间艺术受关注就少了,比如一些刺绣,瓷器,紫砂,木雕,金饰等民间艺术,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而剪纸,面塑,泥人,糖人,等市场就很有限了,而国家的经费也很难到他们头上。
2.传承人经费足供工艺大师传授技艺用的,而他的学徒靠什么吃饭呢,就说剪纸,大师有工作有经费了,而学徒呢?一种是业余的,有空余时间来学一学,这些人可能是退休的大妈,上学的学生,精神固然可嘉,但靠他仿再传承就困难了。一种是专业拜师的,以后也想以谋生的.问题在于:学徒时师傅就是免学费,可徒弟的生活费也是落实不了的,现在生活成本很高,学徒学会些东西后,他自己也难以用来养活自己,现在有些老艺人,自己还养活不少自己,何况他的徒弟呢。
3.我们看到的传承人,他们好些都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在事业上,地位上和经济上原本就有较好的基础,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一些民间艺人却很难有机会。
4.大师不等于优秀的传承人。在社会我们能看到有的民间大师不一定会培养出好的徒弟,他自己会做,但不一走会在教学和培训上表现出色。人们常说,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过去,有些大师自己的儿女让同行其他师傅教就是这个道理。
七、关于传承人的几点思考
1.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原生态。
我们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主流,是硬道理。而民间艺术是活态的文化。他自身需要不断的变化完善发展。原生态只是某一地域某一时段的一定形态,过分的夸大其优势是不科学的。而且绝对的原生态是没有的。我们现在的艺术形态针对以后的几十年几百年,他也是一个原生态。原生态的存在必需有其社会基础的,他不是一个阶段.一群人的玩物。也不能凭我们的一时兴趣。我们从现今去看多少年前的东西,不能说没有猎奇.怀旧和想摆脱现代烦脑的因素。让你真正回到过去那去那个原生态,你也断然不会感到幸福的。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我们可以用文字, 照片,影像的方法加以收集, 整理,保存,让后人去研究,颀赏。一味强调人为地加以保留传承是不现实的。发展的工艺品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的时代必将造就更多适应代时的工艺品。
2,适者生存。
古老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随着农耕文明向现在工业文明过度。许多己经失了他们的生根的土壤和附着的载体。我们如果还抱着老一套。其结果势必会被历史抛弃。
第一 适应环境。  我们现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要求决定一些民间工艺品出局。如过去剪纸中的祭祀用品,迷信用品和一些多子多福的观点,另外在现代文明中有抵触的,比如街头吹糖人的艺人,他会涉及到食品卫生法,他本人有没有健康证,卫生合格证,有没有合格的食品加工场所,有没有必要的消毒处理措施。他吹出来的糖人中有没有致病菌。糖人做出后有没有包装,会不会有灰尘,会不会遭受污染,糖的原材料是否合格,色素是否经过有关鉴定。商检会考虑到支撑糖人用的竹签会不会伤到小孩的嘴和身体,严禁使用。工商部门会问你,你出售商品有没有办工商营业执照。市容部门要求你不能随意罢摊设点影响市容。这些不是玩笑。目前,网上流传的一个烟火民间艺人被公安部以私藏炸物拘留就是个例子。
笫二,  适应需要。 算盘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但现代电脑时代再使用算盘,就是倒退了,你愿意也没人会响应的。听说有个学校还要学生打算盘,那只能是把算盘当教具当益智玩具罢了。
剪纸中的剪字艺术,现己被电脑取代,剪字艺术失去了实用功能,就退出历史舞台了。社会进程中,工具的发展标致着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则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进。
第三,适应市场。我们要掌握鱼和渔的关系。我们一些民间艺人靠政府资助和救济,也不是一个常远之计。从网上笔者看到昆明市九成非遗传承人生活贫困疾病中,我们要正视现实。我们让民间走向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老百姓接纳和实用,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活态文化,并具自身供血的功能,他也足民间艺人生存发展之路。
笫四,适应变化   随着载体的变化,民间艺术也随之发展。原始社会中,我们用绳结记事,我们有了绳编艺术。竹简使用后我们又有了竹简艺术了。发明纸后我们有了书法. 绘画. 剪纸等,随着电脑的发展我们又会看到更新的艺术品诞生。
民间艺术的发展,还表现在科学的生死观上。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会逝去的一些民间艺术。但同时也会诞生出更多的民间艺术。我们开始做火石,火镰的是民间艺术,随着它的死去,新生的火柴,火花它还是民间艺术。而现在火柴也开始死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各种新型的现代打火工具,几十年,几百年后,他们还是民间艺术。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原生态,那势必会追溯到钻木取火。
我们主要是掌握民间艺术的活的灵魂,同样传承剪纸艺术也要遵循这个法则。就剪纸的形式而论,千百年来人们创造了许多不同的形态的剪纸,并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笔财富。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发扬光大。
而剪纸中蕴藏的吉祥民间元素则是它的灵魂,我们要解读弄懂我们前人在剪纸符号中所蕴藏的内涵。在我们的作品中运用和传递。这是最重要的,民间艺术是为当时的社会服务的,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我们可以用剪纸表现先人的刀耕火种,可以表现昨天的古朴的民风民情,也可以表现今天的工业文明,等到明天还可以表现将来的或未知的社会内容。这样剪纸才一个不死的老百姓喜欢的艺术。
总之,民间艺术是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物。我们脱离这个社会的背景,片面的强调从前社会的生存状态,强调活化石,活标本,这是不可取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目前的民间艺术传承理论研究中,少数人有穿牛角尖,走死胡同的倾向,必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3、正宗的民间艺术提法不妥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 多元化的大家庭,民间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多姿多彩,百花争艳。所谓正宗只能是指一个家族,一个风格。但绝不能代表某一民间艺术的门类和某一地域特色。如<正宗的剪纸>,<…地正宗剪纸>有时强调正宗,就会引发战争,引起民间艺人之的内讧,使他们自相杀戮。当前我们民间艺人本身就少,相互挤轧对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没有好处。
4、学习也是传承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
自学者为了自己的成功,会花上比师徒教育更多的精力,吃上更多的辛苦的人往往更懂得帮助任何热爱民间艺术想学民间艺术的人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更科学更快捷地学习民间艺术的技能。我们现在社会节奏加速,多少年培养一个徒弟或几代人做一件工艺品,己经不可能。所从我们必须学习科学的教学方式,以适合社会的快节奏。  笔者就是通过自学实现的,客观讲,社会上更多的人是通过学习成为民间艺人的。这些非继承人,就是今后的继承人,现在文明并不会是传统民间艺人的敌人,现代的书籍,电脑,网络会帮助我们成为民间艺人的朋友,而一些书里的基本知识是概括总结了优秀民间艺术的精髓,会让我们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地去掌握各种知识。我们非遗传承人有传承基地,传习所,教学示范基地等也能更好让我们学习他们的技艺和经验。这二者不能相互排斥,而要互为补充。这样才能更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
5、注重 普及民间文化
在师徒传承的同时,我们加强民间艺术的普及宣传工作逐步普及民间文化。日前十字绣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我们要认真研究总结民间艺术的优秀成果,增加民间艺术的可操作性,让人人知晓,人人可学,人人喜欢。脱下贵族神秘的外衣,走向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生活,让原本复杂的事简单化,人人都能参于。让我们的文化适应不同文化人群,不同国籍的需要。增强艺术作品的实用性,深入挖掘它的内涵,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民间艺术真正走向千家万户。几年来,笔者正在积极的普及民间剪纸的教育,在社区,在部队,在监狱,在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机构传授技艺。让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有人将一些民间艺术贵族化, 宫廷化。这是错误的。
6、学校是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场所。
学校是学习知识,学文化,教育下一代的最好地方,我们可以将一些现代社会实用的民间艺术项目开办专门的学校。比如,陶瓷艺术学校,刺绣,编织学校。木雕家具学校,蓝印花布学校,蜡染加工学校,艺术雕塑学校。剪纸实用学校等,一方面学习了解民间艺术,另一方面也解决的学生就业的问题。也可以在高中小,开设专业课程和兴趣小组,请民间艺人传授和指导,在幼儿园我们就要给他们灌输民间艺术的理念,让他们动手,学习。网上有个大学教授反对在学校教学,理由是学校里培养不出专职民间艺人,这个观点十分荒谬,在我们的下一代中,零距离的让他们接触了解民间艺术很有必要。学生将来他们是社会的主人和社会发展的传承人。让他们学习了解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的作用很大。即使他们不去专业去做,但他们了解民间艺术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也尤其重要,设想将来一个领导的决策,一个政府的政策能坻上千万个民间艺术工作的努力。
在今后的民间艺术传承工作中,我们要尊重过去,立足现在,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更切实地关心基层民间艺人的生存发展。有人说过分的沉迷于过去则是没有民族自信的表现。我们要珍惜过去传承传统艺术,用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和雷恪生合影
析当今剪纸艺术研究中的几多谬误
陈耀
近年来,我们身边原生态的民间剪纸艺术和原生态的土壤水源一样,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究其原因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在不断吞噬乡村土地的同时,也吞噬了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文化,然而当中也不乏人为的因素,现在我就从当今剪纸艺术研究工作入手,分析一下他们中有人存在的错误观念 。
一、艺术商品,人为对立
多少年来有人一直把艺术作品和商品对立起来,把艺术家和商人对立起来。评判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标准,就是不为名不为利,无私献身艺术。将艺术家置身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好像艺术家越清贫,他的作品就越有艺术价值。孰不知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好多艺人为了这个基本的生存要求,不得不放弃他所追求的艺术另谋出路。人要钱生活,艺术也要钱养活呀。你创作一幅作品、参加一次展览、申评一个奖项也是要钱的。而提出这个观点的往往是拿着俸禄,不计生存,不愁温饱的人们。因此,将剪纸艺术推向市场,以艺养艺,这也是剪纸艺术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故弄玄虚,远离群众
好多艺术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都会告诉你,商品剪纸没什么艺术性,其罪就是作品迎合了老百姓,沾上了铜臭味,这是有些权威教导的,而这些权威再去评判剪纸作品的优劣,这种观念就左右了整个民间剪纸的研究,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这是十分霸道,十分荒谬、十分有害的。顾名思义,民间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乡土文化就是本土文化。优秀的剪纸作品应该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也就是老百姓喜欢的作品,而大家喜欢的作品才会有人掏钱买回家,艺术才能够延续,而那些所谓的学院派,纯艺术,给民间文化套上了神秘的外衣,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心平气和的讲,学校也会有风格,但只不过是民间的一部分,绝不会成为民间艺术的统治者,况且你学的东西也应该是向民间学习。有些民间艺人为了评上奖,不得不违心的迎合权威的口味,生造作品,脱离社会,即便获奖了,老百姓都摇头说没意思,这奖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认为真正的优秀的民间剪纸作品绝不会光靠几个专家评出来的,这种将商品作为艺术非艺术的分水岭是绝对站不住脚的,我们相信,艺术家会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且,艺术性越强的作品,其价值也必然会越高,我们不必为什么纯艺术而作茧自缚。
三、厚古薄今,拘泥过去
学术界在民间剪纸领域里面,一直有厚古薄今的倾向。当然,在一些边远贫困的地区,几百年来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干扰,很原始的、很完整的保存了那段原始的剪纸文化,我们从研究、发掘、考古、整理的角度去赏析这些民间剪纸,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你如果说,这些剪纸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正宗的,这恐怕就可笑了。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人类的艺术也是不断在发展和进步中得以完善的,只有发展中的艺术才是最优秀的艺术。作为民间艺人来讲,今后的路怎么走,这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古为今用,在发展传统的同时创作出反映时代面貌,适应当前需要的文艺作品。
四、重北轻南,抹杀风格
有人在宣传民间剪纸时,注重北方剪纸,而忽略了对南方剪纸的认识,以至今天好多年轻人都以为北方才产剪纸,只有粗犷的农家味的作品才算是好剪纸。中国地域辽阔,剪纸艺术分布极广,而各地又有不同的风格,有北方粗犷的豪放,也有南方剪纸的精致柔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环境,人们对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欣赏需求,评判标准也不一样。事实上,鲜明的个性艺术就是从这些差异上发展产生的,所谓的中华民族艺术,也是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个性汇聚而成的,简单的褒贬、拒绝或者强行统一标准,抹杀个性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态度,充分尊重保护各地域、各流派的剪纸艺术的风格特色。不能拒绝现代剪纸、现代风格.现代表现方式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向其他画种学习,丰富剪纸艺术的表现方式。
五、居高临下,不切实际
我们社会中常常有一些学者以居高临下状对待民间艺术,对待民间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喜好来评判民间艺术作品的优劣,以至出现了不懂的评你懂的,不会做的评你做的。一则故事说:学者评剪纸的标准,北方的,女性,老大娘,满脸皱纹,头发花白,戴着眼睛还是个不识字的,一定操剪刀去做剪纸,此人非一等奖莫属。虽当笑话,却叫你怎么也笑不出来,你的艺术生命在他手上攥着的,他们认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必须是听他的,否则就不是艺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不会听你的,你应听听老百姓的才对,你应该从高处走下来,对民间艺术虚心的学习加以认真总结,服务于民间艺术,踏踏实实地为民间艺人做好事。我们有些人设立奖项时设出一个提名奖,把民间艺术奖当作奥斯卡金奖了,而普通老百姓的理解:就是评你了,你没被评上。还远不如最基本的优秀奖明了,那是你什么奖呀?实际上这些学者是没有深入基层,脱离社会,没有考虑到民间艺人的感受和国人的习惯罢了。
六、追求表面,工作浮躁
我们时常以为穿上花棉袄,边剪边唱上民歌就是民间剪纸艺术了,其实,这还不够全面,民间文化是个动态的概念,在原始村落,乡土艺术固然民间,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城市居民、社区街道,他还是一个民间的范畴,民间艺术的本质就是吉祥美好,积极向上,净化人心灵,鼓舞人斗志的文化,它有很深的内涵,因此,我们在创造出作品时,努力将民俗中的知识融会到作品中,再用剪纸的语言进行表现,我认为这就是民间艺术,而且是发展民间艺术的根本。
七、重剪轻刻, 标准单一
剪纸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类别,剪纸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赢得不同的受众,而有些学者不顾这一基本事实,非要在剪刻上一比高下,甚至出现了剪刀剪的才是剪纸,刻刀刻的就是假的、就是差的只样的奇谈怪论,扰乱了整个剪纸界和广大民众,使全国上下争论不休,甚至在有的研讨会上,从口水战发展到肢体战争,笔者就曾经看到双方的争吵,使用剪刀的说:自己剪纸不易、张数不多、孔洞难剪;使用刻刀的说:剪刀方便、随时能做、速度也快,而刻制的活儿细、时间长,其实这些争论完全没有必要,主要是他们没有了解对方工艺的特长和工作的辛苦,剪刀剪的作品多见窗花和炕围花,它的刀法简练稚拙。刻的作品,其内容更广泛,刀法秀气灵巧,繁密工整,他们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具有相同的艺术价值,我们研究工作者应以全面、严谨、公正、科学的态度对待剪刻纸艺术,不能贬一褒一,用一个标准,一个制作方法去对待剪纸,我们的剪纸制作者也要学会尊重和自重,不要排斥对方,或对自己缺乏自信,而在制作中淡化自己的特长,而刻意去模仿对方的技艺,使自己的作品失去艺术特色和光彩。剪纸艺术如缺了剪纸和刻纸都是不完整的。在评奖时,我们如果制定出各自相应的评判标准,这场剪刻大战就会偃旗息鼓了。
八、重视农村,轻视城市
我们知道乡村是民间艺术的发源地,但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城市也有了民间艺术生存的空间。而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农村随着劳动力的外流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清闲、宁静的生活已被打破,纯粹的民间工艺也越来越少了,纯粹的民间艺人也越来越难生存。而城市中,都市文化的浮躁,人情味的缺失,民俗的淡薄、工作的高压让城里人在浮躁窒息中渴望得到乡野的情趣、人性的回归,渴望民间艺术文化的复苏,这样也给民间剪纸带来生机,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明显高于农村,也给民间工艺的生存带来经济上的保证。在笔者近几年的实践中了解到城市居民的家装,宾馆、茶社、酒店、商场的装潢对剪纸工艺品的需求相当可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工艺会逐步走向都市,而剪纸中,民俗的功用也逐步被装饰功能替代,剪纸在都市中会不断适应都市人文的需要,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同样适应民间剪纸的发展。.
九、偏重技巧,轻视创作
昔日,街头艺人和乡村大娘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掌握有不少技巧,甚至是绝技,但其中也不乏夸大宣传的成分,还掺杂一些宗教、迷信的成分。正确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习,但过分地看重技巧,轻视创作就不足取了。而技术、魔术、艺术,他们的特点和层面、涵义是不同的,况且所有的技巧是为作品服务的,比如,徒手剪纸,他是反复联练习熟记形成的,很具表演性。打极细“毛毛”、剪细纹、袖中剪纸、背后剪纸、蒙眼剪纸等等,也是少数人长期练就的功夫,受人尊重,但不易普及,也不能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打个比方,如画国画。常人用右手,而有人用左手,有人用牙咬住画笔;还有人能用肘夹住画笔;还有人用脚趾夹住画笔。那你能凭哪种技巧来评判他们的画的优劣呢?我们研究创作一幅作品,要经反复的推敲,多次的易稿,花费很大的心血才能完成,我们需要科学地、踏实的态度来进行剪纸艺术创作,而创作是剪纸艺术的生命。
十、过重评奖,轻视普及
我们有人热衷于给别人评奖,封号,什么“中国第一剪”.第几把“金剪刀”、“神剪”等等,那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人给什么人评奖?奖项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去量化的?而且,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众,剪纸风格之多,评上这一两个人,是不是具有科学性,代表性,能不能让剪纸界和老百姓信服,事实上,评了几个奖,却打击了一大批剪纸工作者的积极性。评上一批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就可以了,再去评什么第一有必要吗?我认为我们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首要问题是普及,还大家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增加民间理论家和民间艺人的亲和力,况且,中国剪纸就是让人自由愉快的表达自己的向往和愿望,随心所欲才是真,平平常常才是美。
十一、急功近利,浮于政绩
目前,剪纸界也和现代社会一样,染上了浮躁的毛病,做剪纸的务必做出一幅最大的、最长的、最圆的,我们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去发扬光大民间艺术,光靠一个展览、一场表演、一幅作品去拯救民间艺术,这个想法就难勉十分幼稚了,我们的领导光靠增加几个总结时的政绩还不够,更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基层从日常生活中去普及、渗透、发展民间艺术,多与老百姓交流,服务与人民大众,让我们的中国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使用,发展民间工艺。这才是理论研究对民间剪纸艺术所做的最大的贡献。
诚然,我们的剪纸理论在广大专家、教授.民间艺术工作者的认真研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功不可没。但有些人在理论工作中的谬误也必须得到我们的正视。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我们的剪纸艺术理论更趋完善,更趋辉煌!
 
和冯冀才合影
论剪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趋势
陈 耀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在它美丽了一、二千年的今天,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趋势、演变模式与它自身的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的适应能力是分不开的。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生活中剪纸艺术的发展轨迹了。
一、传统剪纸艺术的理论研究与保护
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人文特点和历史的烙印。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历史教科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博物馆、民俗馆、档案馆、艺术馆、研究所等场所,看到原汁原味的传统剪纸。我们还可以从在世的老辈艺人手中抛搜集整理、学习传承一些纯粹的民间民俗剪纸。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尽快地、全面地、抢救性地挖掘和保存传统剪纸艺术,让史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加以研究、探讨,将一份丰厚而又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留给后人。政府必须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予以相应的扶持与保护,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剪纸艺术的适应性
现代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大肆冲击,使剪纸艺术的内涵和载体发生了一些变化,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首先我们延续了它的装饰、喜庆功能,如窗花、门笺、喜花等,虽然人们从窑洞搬到楼房,从乡村搬到城市,从单一装饰到相对的点缀,从低档手工纸到高档时尚材料,我们还是保存了它的基本面貌和基本功能。而祭祀、求神和一些现行政策相悖(如多子多福的观念),还有一些不符合卫生(如糖人、面花等)的剪纸渐渐消失,而另一些过去实用的剪纸,如鞋花、衣饰花、坑围花、礼品花逐步淡出,出现了新兴的类型,如报刊刊头、插图、影视片饰、舞台背景、请柬、广告、邮票、商标、藏书票、挂历、壁挂、场景布置等。剪纸图案从原来的蓝印花布、皮影的使用发展到更为广阔的门类,如陶瓷、木雕、建筑、漆画、铁艺、现代材料、电脑刻绘图案装饰等;剪纸本身也从单一画面发展成套画、组画、连环画剪纸、动画、儿童图画等。
剪纸的装饰框画大量使用已成为现代家庭装饰的一个有机部分。由于剪纸不易张贴、保存和清洁,我们把剪纸制成精美的装饰框画,用不同的风格营造高档、雅致的文化环境,主要用于商场、宾馆、酒店、茶馆、民俗文化村、文化娱乐场所、家庭住宅等。住宅还分成客厅、卧室、书房、楼梯等不同部位的装饰。这里我们特别强调协调,不同的场所饰以不同的风格、不同流派的剪纸,如古典的、现代的、民俗的、欧式的、抽象的,等等。
礼品剪纸目前使用比较普遍,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分成婚庆、贺寿、乔迁、交往等不同的内容。礼品剪纸的包装也显得重要一般有单幅、册页包装、书本装帧、框画包装等,其特点高档、漂亮和易于携带。
剪纸有较强的表演性。由于剪纸艺术具有吉祥、喜庆、热闹等特点,所以它在制作过程中就显得极具民俗表演性。在一些喜庆、典礼活动中,常出现现场剪纸表演,剪纸的展览也很受大家的关注和欢迎。
剪纸作为中国一个古老民间艺术品种,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外国友人看到我国民间艺人的表演和作品,他们都认为不可思议,盛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美。
由于古老民间工艺的逐步稀少,手工制作越来越珍贵,加之剪纸材质的缘故,好的剪纸保存下来的不是很多。因此,精品剪纸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我们把剪纸比作“软黄金”,不少国内外艺术藏馆和个人都会加以收藏。
三、追求剪纸艺术的高、精、尖
在信息和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村”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就使得增加了人们对各区域、各流派之间剪纸艺术的交流与互补;另一方面,现代析艺术水准大大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通过对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电脑网络等,能很快了解到最新、最好的艺术作品。这跟我们欣赏农村里张大婶、王大娘的剪纸窗花有着根本的区别。人们追求高雅的题材,精美的制作,顶级的品相,在客厅、书房挂上高档、别致的精品剪纸,会尽显主人的品味与档次,同时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重要目标。
四、剪纸制作形式的大效果
现代社会发慌迅速,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心情容易感到压抑、烦燥,因而在剪纸作品上追求大效果和形式美,即:优美的意境,愉悦的趣味、轻松的效果,拒绝一些说教的东西。人们喜欢的风格,则根据各地的人文背景确定,但主要是张扬个性,适应环境。
五、学校剪纸课程的设立
抢救民间工艺是当今社会的历史使命,加强青少年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最基本的措施;而剪纸的制作又有助于锻炼青少年手脑的灵活性。将青少年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把绘画能力和认知能力相结合,对开发青少年的智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会把剪纸列入手工制作和美术课程,建立举小组,这对培养学生专注、耐心、认真的性格,提高和发挥他们的才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剪纸艺术家也公积极参与到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中去,为民间艺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商业剪纸的专业化
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剪纸有它一套经营体系,当时有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剪纸生产基地制作工艺美术大楼和外贸部门进行销售。而各部门之间几乎脱节,关联不紧。而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计划经济解体,原先的经营体制业已消失,一些加工人员直接面对市场低价抛售,恶意竞争,从而引起了市场的混乱。他们的剪纸没有创作、没有版权、没有质量检验,是一些低劣的商品剪纸。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剪纸会出现新的设计、制作、销售体系,逐步形成商业剪纸专业化。商品剪纸可分为旅游纪念品、礼品和高档家饰框画三大部分,一些剪纸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会介入到商业圈中,出现不菲的价位,剪纸也会同其它高档工艺品一样进入到商业精品区。
七、纯民俗剪纸的生存空间
现代社会中纯民俗剪纸有它生存的一席之地,它适应人们返璞归真,以及大俗大雅的欣赏需求。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剪纸纯朴、敦厚,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适应一部分知识群体的需要。纯民间剪纸以及刻意模仿村妇的思维与手法的民俗剪纸,有它一定的市场。另外一些民俗剪纸在扎根民间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形成新的民俗剪纸风格。
八、原创剪纸作品的前景及其发展
剪纸作品的创作耗费作者大量的心血,他们仅被用于报刊发表、展览,而为规范的剪纸销售市场却极大地挫伤了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却给人轻而易举地复制、剽窃,千万原创剪纸发展较慢。但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版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剪纸原创将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让大家有一个共识:别人的剪纸你不能去做,不能去卖。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创作出反映现代社会风貌、具有时代烙印、时尚前卫的剪纸新作品。现如今,“土”已不是欣赏剪纸的惟一标准了,新的创作剪纸必将成为剪纸艺术的重要部分。
九、剪纸制作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剪纸已经不是一个“剪”与“纸”的狭义概念,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一段时间内,因为剪、刻制作手段的优劣,人们争论得不可开交,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地域广阔,剪纸手法和风格多样;二是剪纸方法的不同则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与风格。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而且“剪”、“刻”只是一个手法、一个技巧、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剪纸作品的本身。你能简单的判定剪好,还是刻好?!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和制作手段会不断发生变化,使用电脑和现代设备设计制作剪纸将不会太遥远;剪纸材料也会不断出新。我们摒弃、更正剪纸易掉色、易损坏、不易裱贴、色彩单调的缺点,用不同的制作手段、表现手法来丰富剪纸的内容和形式。比如,立体剪纸、各种材料的非纸剪纸(玻璃、纲材等)、抽象剪纸、雕塑剪纸、彩色喷绘剪纸、壁画剪纸等,当然手工剪纸会显得最为珍贵。
十、突出剪纸的表演性,淡化竞技性,增加社会宽容性
在现代社会中,剪纸制作作为一项民间绝活表演,一张红张,二剪三剪便成了一幅精美的工艺品,这个过程确实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兴奋振作。而且随着民间艺人的越来越少,就更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倡导、鼓励学习剪纸,让民间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这就需要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不能把人吓退、吓跑,搞得灰溜溜的。各地区、各风格、各流派之间多增加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适当淡化剪纸的竞技性,我们可以分出剪纸艺人的档次,但不必搞成“中国第一剪”、“某地第一剪”或“某地第一刀”、“某地正宗中国剪纸”等。我们先不说这有无科学依据(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风格,每件作品都有它的特色)。我们认为,评出个别“尖子”有时会挫伤一大批人的创作热情。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坚信:在广大剪纸艺人的辛勤努力下,他们的聪明才智必将使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并使它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和陶泽如合影
如何在学校开展民间剪纸的教育
陈耀
民间剪纸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传统倍受冲击的时代,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当务之急,而利用学校进行民间剪纸的传承,更成为传统文化守护的重要课题。
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学校培养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培养出人们认识社会的能力和从事工作的技能,同时在他们身上还必须注入我们精神的DNA,来作为热爱祖国发扬母亲文化的具体表现。近年来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中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失去自信,民间艺术逐步淡出人民的视线。要唤醒我们灵魂深出的记忆,我们必须从子孙抓起。
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这个角度看,剪纸同样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专心、细心、恒心、耐心以及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对孩子真善美的性格培养,快捷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培养情感,寓教于乐。我们的前辈在孩提时代,就接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愉悦中学习剪纸,并通过剪纸学习到许多吉祥美好的民俗文化元素。在不断的学习制作中培养出浓厚的艺术情感,并利用剪纸这个文化载体,加深了人们对家庭、对家乡、对国家的情感。剪纸是快乐的艺术,初学者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剪纸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反复的临摹和制作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因而我们必须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克服呆板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培养美感;观念认同。中国人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在传统民俗理念中,剪纸就代表了吉祥、喜庆,并逐步形成了一种象征符号。人们看到了剪纸就能感受到喜庆祥和的气息,情不自禁地形成欢乐热闹的气氛。剪纸还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能将全世界的华人的脉搏仅仅连在一起。而我们的孩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就少了这种感悟,这就需要我们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营造环境,耳濡目染。我们在学校的环境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到民间剪纸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校园、教室、黑板报、学习园地、玻璃窗户等地方用剪纸作品来装饰,并以展览、交流、比赛的形式搭建一个平台。提高人们对剪纸的感情,感受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在学习中多鼓励、多表扬、多展示优秀作品,把他们好的学习经验推广到其他学生的学习中。我们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手段营造出一个更利于民间艺术发展的氛围和良好环境。脚踏实地的继承、发展、传播民间艺术。
学习民间,领悟实质。学习剪纸艺术更重要的是学习民间艺术的实质和内涵,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剪纸的技法和图案,而且要发掘掌握民间艺术的本质内容。民间剪纸利用了大量的民间吉祥元素来表达思想。图案构思中采用谐音、比喻、象征、拟人等方法,它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剪纸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多彩。优秀的剪纸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因此我们首先教育学生掌握民间民俗的基础知识,解读民间剪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为自己的创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避免简单枯燥的临摹和制作。
反复临摹,提倡创新。剪纸的初期学习是一个临摹的过程,而进行剪纸创作则是一个飞跃,一个提高,也是一个最艰难的工作。民间民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剪纸就是我们的前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解读民间艺术,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原生态的剪纸我们要去学,创新剪纸我们也要去做,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文化,他们生存的环境,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美术功底也是我们的前人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创作出适应现代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作品,将传统艺术赋予新的内涵。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背景,造就出不同风格的剪纸。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历,同样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法进行教学。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题材,也会给剪纸学习增添不同的乐趣。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来教学。逐步形成特色教育。在教授基础知识后可多进行命题练习,放开手脚让学生各自练习作品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浓缩精华,科学教学。在剪纸的学习中我们除了热情和执着,还需要讲究科学。传统剪纸学习模式中,反复临摹、长期磨练是个关键,许多人走了许多弯路后才会有所觉悟。它是一门手艺。而我们的学生是以学习基础功课为主的,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民间剪纸也不现实。因此就需要我们民间剪纸艺人在教学准备中做好工作。首先,发掘、筛选、整理出优秀的作品,制造出方便、快捷、可靠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先进的剪纸制作经验,使剪纸教育更近一步深化。另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教育。如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结合游戏来教剪纸,让小朋友在启蒙教育中学习色彩、学习图案、学习动脑动手能力。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玩的乐趣;小学生注重民俗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图案的构成变化和剪纸的技法技能。逐步通过学习临摹,掌握剪纸的基础方法;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民俗符号的各种信息,在学习临摹的同时向创作方面发展。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剪纸的同时,多创造出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的优秀作品;大学生则着重弘扬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剪纸艺术,全面学习民俗知识,系统研究传统文化。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的更多的承担起继承、发扬、挖掘、保护传统艺术的重担。
全面普及,重点提高。在民间剪纸的教学中,我们要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全面系统的,细致耐心的进行剪纸艺术的辅导,积极推广传统民俗知识。然后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培养一些优秀苗子,进行专门辅导、重点教育。学校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让一部分有悟性的、有兴趣的、有潜力的学生,学多一点、学好一点、学精一点。
适者生存,谋求发展。学习民间剪纸艺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用于社会,让传统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延续而不断发展。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为学剪纸而学剪纸,而必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剪纸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适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传统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民间艺术成为活的艺术,永远不死的艺术。我们要摒弃传统剪纸中的迷信思想和与现行法律不符的部分。让这项活了两千多年的艺术更健康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一些有成就的手工艺人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寻觅、发现淹没在生活中的,还不被人重视的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掸去历史的尘埃,做好民间艺术的守护神。
我们尽可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提高民间艺术学习的效率,如我门可以电脑复印代替烟熏、晒图的方式来复制图案,可以用电脑系统、摄像设备来保存、整理、编辑民间剪纸资料。用幻灯技术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到剪纸过程的细节。用光盘录制更多的教材和现场表演来服务于课堂教育。
我们坚信在广大民间艺人、广大师生和广大立志与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的人们的不懈努力下,传统的剪纸艺术将会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