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祭祀建筑--北京九坛八庙之先农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3:07

先农,即神农氏,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汉仪》);“坛于田,以祀先农”(《五经要议》)。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唐书·卷十四》)。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北京先农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原称天地坛,明嘉靖时始称天坛)建筑群相对应。
北京先农坛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嘉靖十年(1513年),于内坛墙南部增设天神坛、地祗坛,形成先农坛现今布局。先农坛占地约2000亩,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外坛墙南北长约1424米,东西宽约700米,呈北圆南方状(现北部荡然无存)。内坛墙南北长约446米,东西宽约306米。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历经4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例如平面的减柱结构,屋顶的深远檐出,斗碩的制作工艺(斗幽页、碩瓣及昂嘴),梁架的截面尺度及制作手法等。这些祭祀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碩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碩,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先农坛文保碑)
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碩,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北天门)
这就是内坛的北天门

(东天门)站在观耕台上向东望去,就是内坛的东天门。
一、太岁殿组群建筑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其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对六椽*%用三柱”类同。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拱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拱,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碩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碩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碩),补间斗碩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碩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碩,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碩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碩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碩),补间斗碩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前殿)
这就是拜殿(太岁殿前殿),院内就是京城“九坛”其中的太岁坛。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4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中门稍大),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碩,周圈有转角斗碩4攒,补间斗碩27攒。
(焚帛炉)

(焚帛炉)
太岁殿组群建筑,于1987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同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并根据《顺天府志》记载“垣内南北东西各三间”,复建四角值房。现由古建博物馆使用,殿内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
二、俱服殿、观耕台
俱服殿、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俱服殿建于1.65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392.5平方米,面阔五间27.22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檐柱头有砍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48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碩。檐头斗碩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碩,明间补间斗碩六攒,次间四攒,尽间为三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碩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碩),补间斗碩56攒。金龙和玺彩画。

(具服殿)
观耕台,现存为清乾隆年间建造(明代为木制高台)。观耕台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平面方16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刻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

(观耕台)
观耕台前的“一亩三分地”早已无存。向东望去是内坛的东天门。东天门外就是庆成宫(斋宫)。
台底须弥座由黄绿琉璃砖砌筑,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台须弥座结构层次完全依《清式营造则例》规制,为典型的宫殿坛基建筑。

(观耕台)
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
三、神仓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建筑。神仓有“天下第一仓”之誉。神仓院占地面积约3435.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为山门、收谷亭、圆檩神仓、祭器库,左右分列仓房、神仓、值房各三座。另全院从圆檩神仓后设墙分成前后两院,中设圆门。
山门为砖拱券无梁形制,建筑面积72平方米,面阔三间13.48米,进深5.34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砖叠涩挑檐,无斗碩,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建筑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收谷亭平面为方形,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每边长宽为6.85米,南北各设三级台阶,无斗碩,四角攒尖顶,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
神仓为圆形形制,建筑面积58平方米。直径8.6米,正南设五级台阶,无斗碩,屋面为圆攒尖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圆形平面上制檐柱8根,柱间用木板遮挡,南设四扇格扇门。室内除在原地平铺方砖外,又在其上置厚高16厘米、宽13厘米的木地梁,上铺木地板,此为贮粮防潮。

祭器库建筑面积245平方米。面阔五间26.17米,进深两间9.36米(4椽5檩),明间有礓差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此座建筑造型开阔而矮小,檐柱高3.16米,而间阔为4.8米左右,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76.9平方米。面阔三间10.48米,进深一间7.34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格扇门,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96.5平方米。面阔三间12.44米,进深一间7.76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黑琉璃瓦绿剪边。明间瓦顶正中设悬山顶天窗,天窗高约2.6米,长1.76米,宽0.78米。建筑仅明间开格扇门,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最北端值房建筑面积各为119.8平方米。面阔三间14.36米,进深两间8.34米(4椽5檩),前檐明间设一级如意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窗。
神仓院建筑彩画,除收谷亭为雅伍墨旋子彩画外,其余均为皇家祭祀建筑特用的雄黄玉旋子彩画。
四、神厨
神厨位于太岁殿之西,院落轴线外南部为先农神坛,西北围墙外有宰牲亭。
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五)。
井亭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六角形,每边长4.34米,三踩单昂鎏金斗碩,有斗幽页,每边平身科斗碩2攒,周圈共有12攒,角科斗碩六攒,室内无梁枋,由角科及其两侧平身科鎏金斗碩后尾悬挑六角形脊枋,室内中心有井口,上置高近80厘米的六角形石井台,屋面为*1顶,中心空置,与室内井口相对,以为天地一气之意。井亭正北有礓差台阶。

(西井亭)

(东井亭)
东神库建筑面积270.92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一间10.42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室内椽飞上为石望板,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东配殿(神库))
西神厨建筑面积271.6平方米。面阔五间26.4米,进深两间10.4米(4椽5檩),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前檐仅明间设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后檐明间设槛墙并开窗,窗外于台明上置石水槽。

(西配殿(神厨))
宰牲亭位于神厨院西北部,其西边两米为先农坛西侧内坛墙。建筑面积261.3平方米。面阔五间20.13米,进深三间12.98米(6椽7檩),两层檐,室内为单层。上层檐为悬山顶,下层为四坡水。
据称该建筑形式为国内孤品。
宰牲亭院内是单位,游人止步。
神厨库院正殿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四间13.17米(8椽9檩),前檐明间置五级台阶,屋内明间减去中心柱两根,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北面正殿(神牌库))
神祗坛,在太岁殿正南。坐北朝南,前后有门,四周有红墙围绕。南门,又称神祗坛门,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大门三座,上有石额“神祗坛”。北门,又称雩坛门,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拱券门,上有石额“雩坛”。墙内有坛两座,东为天神坛、西为地祗坛,均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天神坛,南向,砖石结构,方形、面积为17米、高1.5米,四面有台阶,每阶九级;四周有砖砌围墙,并夹有石雕棂星门:南三座、东、北、西各一座;坛北有白石龛四座,高约3米,雕流云、海水江涯纺,这四龛分别是风、云、雷、雨四神。
地祗坛,北向,砖石结构,方表,面积33平方米,高1.5米,四面有台阶,每阶六级,四周有砖砌围墙,并夹有石雕棂星门:北三座、东、南、西各有一座,坛南有五个青白石龛,共中三个刻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个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龛下四周凿水池,祀时放水缓缓流过;坛东两个石龛,刻山水,为京畿山川神;坛西两个石龛,亦刻山水,为天下山川神;此坛石龛亦均高3米。
这两座坛都在内坛的南天门外。
现地祗坛的神龛修复后移入南天门内。

(地祗坛)
坛东两个石龛,刻山水,为京畿山川神。此坛石龛均高3米。

(京畿名山神龛)

(京畿大山神龛)
坛西两个石龛,亦刻山水,为天下山川神;此坛石龛亦均高3米。

(天下名山神龛)

(天下大川神龛)
坛南有五个青白石龛,共中三个刻山形,为五岳、五镇山、五陵山神,两个刻水纹,为四海、四渎神,龛下四周凿水池,祀时放水缓缓流过。

(五岳神龛)

(五镇山神龛)
五陵山即清朝关外三处皇陵(清永陵.启运山;清福陵.天柱山;清昭陵.隆业山)与关内两处皇陵建筑群(清东陵.昌瑞山;清西陵.永宁山)的靠山。

(五陵山神龛)

(四海神龛)

(四渎神龛)

(先农坛)这就是先农坛。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与内坛的几组建筑基本处于东西同一方位上,庆成宫明时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耕*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之地。
庆成宫坐北朝南,东西长122.84米,南北宽110.14米,占地面积13529.6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此名系2001年修缮中在四角套兽及某飞椽身上发现的题迹,因该殿名称无记载,故暂用此名),大殿、妃宫殿间东西两侧有东西配殿,内宫门与大殿间院墙东西各有拱券掖门一间。庆成宫整体布局为院中院,内外宫门形成两个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轴线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周有围墙相连,形成一座封闭的院落;妃宫殿左右与配殿用围墙相连形成一小院;建筑高台两侧又各为一个院落,其后墙为庆成宫院墙,并在院墙上设墙体门,而院南墙与其相对应处开随墙门一座。院内所有建筑及围墙全部为绿琉璃瓦。
内外宫门结构造形基本一致,为砖仿木拱券无梁形制,每座建筑面积120.7平方米,面阔五间16.54米,进深一间7.3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三踩单昂磨砖斗碩,明间6攒,次间4攒,稍间1攒,山面六攒,连同角科、柱头科共有斗碩56攒。建筑明次间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建筑前后台明置汉白玉石栏杆,并于每座门前后中部铺设雕龙石板。
大殿建筑面积约414.53平方米。前置246.93平方米的月台,周圈安装有汉白玉石栏板,正面置九阶台阶一个,台阶两边有日晷、时辰碑,台阶中部有雕龙石板,两侧七阶台阶各一个。大殿通面阔五间27.2米,进深三间(9椽7檩)15.24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有推山,绿琉璃瓦。檐柱头有砍杀。斗碩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碩。明间补间斗碩六攒,次间稍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碩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碩),补间斗碩64攒。补间斗碩为真下昂,挑金做法。昂后尾挑于正心檩与下金檩之间的枋下,枋上挑檐椽,枋两端通过驼峰,搁置于抱头梁或六架梁上。内檐下金垫板与下金枋之间,置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碩。殿内有天花。殿宇前檐五间通开格扇门,后檐明间设门,通往妃宫殿。
妃宫殿建筑面积约288.6平方米。通面阔五间26.14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1.04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铺绿琉璃瓦。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柱头有砍杀,五踩单昂斗碩,明间补间斗碩六攒,次间及稍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碩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碩),补间斗碩56攒。殿内山面桃尖梁上立瓜柱,瓜柱上交接前后金檩及山面下金檩,山面金檩上置扒梁,其上再交接前后金檩及山面下金檩,推山做法。殿内置天花。殿宇前檐明间开门,其余槛墙上开窗。后檐及山面砌墙。
大殿及妃宫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84.12平方米。其面阔各三间12.48米,进深一间(3椽4檩)6.74米,悬山卷棚顶,绿琉璃瓦屋面。殿前后檐柱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碩,每间补间斗碩四攒,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开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东西掖门额枋以下为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檐头从平板枋以上为木结构。建筑面积为64.7平方米。面阔8.9米,进深7.27米,绿琉璃歇山屋面,中部设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平板枋上周圈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碩28攒,转角4攒。
庆成宫组建群,于2000年收归文物部门管理,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
2007年6月23日(周六)在先农坛(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具服殿听著名古桥养护维修专家孔庆普的“北京古代桥梁”讲座,并参加了“古建模型搭建科普活动”,同时游览了先农坛各个建筑(宰牲亭没能看,北京独一份的重檐悬山顶),重点是不对外开放的神仓和庆成宫,之后顺便看了附近的永定门和燕墩、正阳桥疏渠碑等地。
先来发几张庆成宫的图片。文字请黑龙补充。其他地方的图片也请黑龙发。
以下为庆成宫大殿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