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石炮弹出土、投石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9:43
南宋石炮弹被挖掘出土 投石机夺命蒙古大汗(图)

钓鱼城发现的石制炮弹 巴县衙门老鼓楼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投石器使用的“炮弹”

投石机:《武经总要》中介绍,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郭娟 制图
重庆渝中区巴县衙门老鼓楼遗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从南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旁边挖出了20余枚石制精美炮弹。老鼓楼遗址夯土包砖高台建筑系南宋抗蒙山城体系指挥中心及统帅余玠的帅府所在地。
渝中区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同时也印证了南宋抗蒙山城作战体系中重庆的枢纽地位———同属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合川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此前也发掘出炮台和类似石制炮弹。蒙古皇帝蒙哥指挥钓鱼城之战时死于飞石,就是同样的石制炮弹。
首席记者 丁香乐
记者 张质 摄影报道
施工挖出20余枚石炮弹
据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7月,考古人员在高台建筑西边施工时,挖出一窝石制炮弹,多达20余枚。记者估算每颗石制炮弹,直径约15厘米,重约两三公斤,圆滚滚如恐龙化石蛋。
这种石炮弹由投石机发射。投石机是一种古老战斗器械,已存在近3000年。南宋时期,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介绍其中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
专家介绍,巴县衙门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用砂岩打制,錾痕细密,个体浑圆,做工非常精致。炮弹的发现地位于余玠帅府,呈一窝形状,边上有古建筑遗迹。专家判断,这批炮弹当时可能主要是用于帅府衙门展示,起威吓等作用。
投石机夺命蒙哥大汗
据悉,同属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合川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此前也发掘出炮台和类似石制炮弹。钓鱼城发现的炮弹主要用于抵抗蒙军进攻,比巴县衙门这批炮弹稍大,重约5公斤,由投石机发射。史料记载,蒙古皇帝蒙哥指挥钓鱼城之战时死于飞石,就是跟这批石制炮弹相同。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但在钓鱼城遭遇顽强抗击,骑兵冲击无用,诱降、士兵搭架攀登攻击、挖地道偷袭等均不管用。
1259年二月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决定亲临前线观察战况。据《元史·宪宗本传》记载,钓鱼城城头宋军发现了城外200米外蒙哥的青罗伞盖,于是让小型投石机集中发射,炮石交集,蒙哥身受重伤。七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北温泉),蒙哥大汗逝世。
蒙哥逝世,蒙军被迫撤军北还,不但延续南宋寿命,还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世界历史因此改写。西方史学家把钓鱼城称作“上帝折鞭处”。
击毙蒙哥飞石被发现
去年底,市文物考古所发布消息表明,正实施保护的钓鱼城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发掘出了炮台、石制炮弹等。专家认为,这与击毙蒙哥的炮弹相同。
地处嘉陵江河滩的水军码头上,长度超1米、呈长方体的青石随处可见。青石顺江岸缓坡分3层修筑,有平台5处。考古人员称为遗址二号平台的地方,发掘出约半人深的坑中,密密麻麻分布着众多卵石,似海碗大小。
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介绍,卵石就是宋军抵抗蒙军使用的炮弹,发射卵石的兵器是投石机。这种重约5公斤的卵石经投石机发射后,最远射程400米左右。被发掘出的堆放卵石的地方相当于弹药库,投石机位于不远处的炮台。
考古专家说,当时主要投石方式是通过城墙上的人喊话,操作投石机的士兵用调整步伐等方式校正射击方位等,听令投石。专家认为,史载击毙蒙古皇帝蒙哥的飞石,跟码头发掘出的石制炮弹相同。
据推测,巴县衙门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材质为砂岩,虽与钓鱼城卵石制炮弹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发射工具应属同一种投石机。
山城抗蒙体系立大功
据文献记载,重庆在南宋末年成为抗蒙战争指挥中心和战略枢纽。当时的抗蒙山城作战体系主要涵盖川陕战区,统帅余玠,主要负责指挥白帝城、钓鱼城、四川及陕西等地方的军事力量。
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等考古学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抗蒙遗址。渝中区老鼓楼遗址的发现,抗蒙山城作战体系已经完全清楚:核心级的指挥部就是如今发现的老鼓楼衙署;次级为钓鱼城、白帝城、泸州神臂城等;三级有南充苦竹隘等;四级如渝北多功城等。尤其是合川钓鱼城,成功防御达36年,有“东方特洛伊”之称,铸就世界古代战争史神话。
□相关新闻
南宋重庆城真容渐现
今年4月底发现并确认的巴县衙门老鼓楼遗址夯土包砖高台建筑,系南宋抗蒙山城体系指挥中心及统帅余玠的帅府。随着挖掘的进行,真正的南宋重庆城风貌逐渐显现。
专家认为,巴县衙门南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应该是南宋重庆城乃至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四个安抚使路组成的四川制置使迎接各地来客的场所,类似于一个大家庭的客厅,这说明老鼓楼遗址所在地当时已经是重庆城中心所在。
巴县衙门片区历来为重庆母城核心,明清时期为重庆府衙、川东道衙、巴县衙门所在地,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时金碧山(今天的解放碑地区)、菜园坝、两路口等处,尚属一片荒芜,从朝天门至储奇门沿江一线,是闹市。
专家介绍,南宋置司、抗战陪都、中央直辖,是重庆城市发展史上3次大飞跃,而南宋置司则是作为重庆城市大发展的发端。但重庆城明清以前城市遗迹,除老鼓楼遗址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相关实物。
目前,老鼓楼遗址因经费原因施工暂停。除夯土包砖高台建筑、石制炮弹,考古专家还发现一条向北延伸的夯土带,同时,在高台两侧,也有两条夯土带平行出现。这说明在残留的夯土高台附近,还有更多的官方建筑存在,共同构成南宋重庆城的指挥中心———余玠帅府。考古工作者们信心满满,南宋重庆城遗址真正风貌正逐渐显现。
投石机技术南宋达高峰
最大的需250人操作 射程500米
中国象棋中的“炮”,就是指投石机。作为一种战斗器械,它已存在近3000年。
始于春秋盛于宋
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投石机是春秋战国时代。首次大规模使用,则是李信攻楚一战———秦军渡河时,楚军秘密准备的投石机突然同时发射,20万秦军溃败,李信自杀。《三国志》记载投石机,则为大家广泛熟知:曹军造出大量投石机,取名“霹雳车”,所向披靡。
到了唐代,投石机已作为摧城拔寨主要战斗装备。《旧唐书·东夷·高丽传》记载唐太宗远征高丽时攻城场景:“高丽闻我有抛车,飞三百觔石於一里之外者,甚惧之,乃於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
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到达高峰。宋《武经总要》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机的重视。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机械,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长达8.76米,发射的石弹45公斤,最远发射距离达500米。
蒙古军发扬光大
宋以前投石机主要为人力或畜力发射型,即以大量士兵或者战马同时向一个方向骤然扯动牵拉索,拉起力臂将沉重炮石以抛物线射出。随后,蒙古军队因世界征战,将投石机发展到极为犀利和恐怖。
蒙古军队在攻城略地中认识到投石机的重要性,并迅速引进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了双弩背的复合弓结构,弹力更加强劲。同时,这样的弩机已有时用于发射特制的铁箭和燃油筒。
随后,蒙古军队又发明了重式投石机,即由重物取代人力或畜力,士兵先利用绞盘将重物升起,装上炮石后,释放重物,炮石投出,大幅减少操作的人员和空间,可以调整重物控制射程,投掷准确度大为提升,并开始投射药物与燃烧物混合的化学武器、腐烂的人畜尸体等制作的“生物武器”等。
湖北襄阳市区近年在旧城改造中,挖出很多石球,最重300多斤。这些石球表面粗糙,是为了在发射时增加它的摩擦力,不容易从抛石机上脱落。根据襄阳县志记载,这批石球系当年蒙古军队攻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