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客终成归人 范用:最后一瞥亦温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2:39

范用先生在书房。

  范用先生走了,最难过的是我们出版人。他的离世是出版人的伤逝,是出版界的损失。

  范用原名范鹤镛,1923年7月生于江苏镇江。从15岁进入出版社工作直到生命最后,范用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出版事业。

  范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他生前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的《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新华文摘》、《读书》等知名刊物。当年范用提出办《读书》杂志,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波折:“人民出版社党组让我立了军令状:万一出了问题,责任全部由我一人承担。”

  范用先生一生嗜书,他说,“我们做出版工作的有一种责任,看到好的稿子,就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封面也很漂亮。”他一生甘为人做嫁衣裳,直到20世纪80年代退休以后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爱穆源》,后来相继又出版了《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叶雨书衣》等。

  范用先生被外界称为“影响中国阅读60年”的著名出版人,但我看了他写给人民出版社的遗嘱后,不禁屏息凝气……他的影响何止在启蒙一代中国人的读书阅读上,他的人格风骨、炽热情怀,可以影响我们很远很远,而且不止对我们出版人、新闻人,还有很多人。

  人民出版社:

  偶见本社正在拟订离退休干部后事料理办法,想到老人每有猝然发病不辞而别,特将自己的后事安排预告如下:

  一、本人与家属对组织无任何要求,子女早已自立,老妻有退休金可领,不虞衣食,只请协助接洽火化,并取回骨灰交付家属收存。

  二、我自拟讣闻,请用稍微好一点的纸张铅印一二百份,并请按照我留下的名单寄发。务请不要印发任何行述。我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一生所作所为不足道,何况还说过不少错话,办了不少蠢事。生于今世,很难有人能够逃脱这种历史的嘲弄,绝非一篇行述清算得了。诿过饰非,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日后若搬家,请借用汽车,免不了还有其它一些麻烦事,统请关照,为托。

  致

  诚挚的敬礼!

  范用

  1989.2.1

  范用先生代儿女所拟《讣闻》:

  讣 闻

  家父范用(鹤镛)于 月日 时 分辞世。遵从他的嘱咐,不追悼,不去八宝山,遗体捐供医用。他留下的话:“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若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

  范里 范又

  一九 年 月 日

  这是范用先生致人民出版社的遗嘱和讣闻,写于 1989年,距今已是21年多了。

  写于21年前的遗嘱和讣闻,就像一封与家人、朋友的告别信,淡定和从容,还有温暖和不舍。丰子恺先生把人生比做乘车,“有的早上早下,有的迟上迟下,有的早上迟下,有的迟上早下,上了车纷争座位,下了车各自回家。在车厢中留心保管你的车票,下车时把车票原物还他。”范用先生就像下了车去远行一样。你望着他的背影,纵然眼里含着泪,却流不出来。因为他与你依依惜别的眼神,他深情款款的转身都流淌着爱和暖。

  在佛教看来,死亡不仅不是忌讳话题,也不是要被征服的对象,而是需要切实解决的人生问题。范用先生对身后事的安顿和直面死亡的勇气,让我想到弘一大师,他说:人们面临老病死的人生情境时,当“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遵照遗嘱,范用先生遗体已捐献给了医疗机构。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份心灵与肉体融化成的清净与安宁。如此这般,往世与来生便会如一池净水,清澈透明。

  范用先生是一个浪漫的温软的人,他的第一本书《我爱穆源》是写他的母校——江苏镇江穆源小学。他辞世后,家乡人民在发来的悼词中这样写道,“他驾鹤仙逝的一刻,就是他魂归故里的时分”。他是出版家,是纯粹的爱书人,他对书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从内容、开本、纸张、封面、扉页、书眉、页码,到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甚至是封底、新书预告,书在他的眼里是有生命的。范用生前亲手制作了很多封面,为了总结自己多年来对图书封面装帧的经验,他写了70多个具有代表性图书装帧作品的构思、创意体会,形成了《叶雨书衣》一书,这是他生前出版的、也是主编的最后一本书。范用先生在《叶雨书衣》一书自序中写道:“我每拿到一本新书,先欣赏封面。看设计新颖的封面是一种享受,我称之为‘第一享受’。”他把对书丰富的满满的爱倾注到书的每个角落。

  巴金先生专门为范用题词称:“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对范用先生一生真实的写照与评价。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若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范用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瞥亦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