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慎退热,见泻勿止泻,见咳勿止咳,(长文)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6:26

发热慎退热,见泻勿止泻,见咳勿止咳,(长文)

医'药'生'病理 2008-05-22 00:08:44 阅读291 评论10   字号: 订阅

 

欲治未病勿急平症---------(林正盛部分兼与名医邹孟城商确) 

 

见热慎退热

发热是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有时加上外邪引起的。气血阴阳不足为虚,气郁血瘀及外邪严重为实。虽外感六淫菌毒均可致热,但只是诱因,主因是气血不足亏损,而致气郁血瘀不通,才致御外不力,因此常有"本虚标实"之说。

根据病理学的定义:发热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对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中等程度发热能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抗感染能力,因此是肌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应。发热会使物质代谢过程增强,体温升高一度c,基础代谢率提高13%,只有持续发热或高热,采用适当措施退热才“也是必要的”。

发热使营养物质高代谢而消耗,在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时才有必要退热。退热之所以讲“也是必要的”。“ 是”和“也是”应有区别,且是在热或高热“只有持续时”。 换言之, 热或高热不是持续时, 就无必要退热。这“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才是发热的真正原因。

教科书上除了病理性体温升高外,把月经前期、妊娠期、剧烈运动后之发热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期一方面因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而表现为皮肤苍白,畏寒、甚发寒战和鸡皮疙瘩,另一方面因补虚、修损、通塞、祛邪等需要消耗过多营养物质而扩张体内血管,增加血流,产生热量使体温上升;然后是高热持续期,到全身血管扩张,上列问题解决后体温调定点恢复,体温才下降,生命朝健康方向迈进一大步。

应该这样理解,纵有外致热源(六淫或菌毒等),亦必通过体内脏腑亏损、气郁血瘀(不通形成‘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的内生致热源)的程度,决定体温上升期的时间长短和升高幅度,无不通必不发热、无虚亏必不受邪以生寒热。因此上升期越长,体温越高,说明内阻郁瘀越严重;畏寒(起鸡皮疙瘩甚寒战皮肤苍白)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虚亏严重程度成正比。据本人试药及临症应验,发热患者凡内外四肢八末胸腹、特别是肚脐及前阴有一处不热的,无论有无畏寒畏风,均不得退热,寒性药物皆为畏避之品。稍有寒象的更不用说了。说明发热之主要问题是因亏虚而不通的内因,外邪只是诱因。风寒暑湿躁火之外邪,若无机体之亏虚偏颇,必不起作用。张景岳论阴阳虚:“凡病有火盛水亏而见荣卫燥、津液枯者,即阴虚之证也。有水盛火亏而见脏腑寒、脾肾败者,即阳虚之证也”。荣卫噪、津液枯者易感暑躁火,发热之治应凉润加通补,尚应强心,否则比较难愈;特甚者才泻火;脾肾败而脏腑寒者,易患风寒湿,发热之治通补加温渗散邪。发热脉不浮者禁表药,更慎治感冒之西药(此乃仲景少阴外证,凡状如感冒且反复得之,无论表现为寒为热,汗否、厥否、吐利否,均禁。几多欲治感冒而一针(药)致死者,均系心脏功能缺损,感冒药促体表微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增加血液速度和流量、兴奋汗腺发汗而解热,无论心脏过载而停、痉挛而止、或静脉血回流不及抽空而窒息,亡者遍身瘀血。健康路打油诗“‘六脉心中了了混’,指下本难明,脉出手机和匙链。六脉浮沉在外”)。除口躁面红目赤唇焦冷饮无度、腹胀满痛拒按、便秘溲赤必须泻火之壮热外,均无需退热之寒凉,更惧西药退热片。后面补中益气汤加味可信任,阴虚伤津者酌加凉润生津之品。

发热(除外癫狂火证及急腹证,然此二证又并非退热可解,应泻下才以除)如果采用西药或中药苦寒凉性药物退热,强行把热压下去,阻断了机体的防御反应,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机体发出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的重要性,如船出海遇险而求救(疼痛或发热),急救中心收不到信号(痛止)或甚把信号删除了(热退、)就以为解决了;若采取应机体之需,加强其动力,使虚之正气补足、有能量以御外邪而外致热源解;增加血流的血肿使欲通之阻塞渐通、已损之伤渐复而内致热源(包括生理性体温升高)亦渐解,其体温自然下降。且下一次无论内外致热源引起的发热必轻,持续时间必短。

小孩子如经常拉肚子必少发热。绝非好事。

小孩子几天才行便一次, 非其清洁, 慎勿窃喜。

小孩子不乖经常感冒流鼻涕呕奶嗽痰发烧非纯坏事,最低限度它报告自调适功能超载、代尝已无法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欲除之只为力不足。请你收到信号采取正确有效解救措施,如只顾退热平症而把信号消涂,不久将再呼救自救成恶性循环,其儿将持续不乖。此得责于为其父母者。

传统中医没有体温多少度,只以发热,高热,壮热,虚热、假热等各样的表示。

基于中医学千百年来之辨证论治学说博大精深,表述各异,好多让人看了不知所云,总觉似是而非,无所适从,假热真寒、真热假寒、阳极似阴、阴极似阳、实热虚热、表寒里热、表里均寒、表热里寒,表里均热;实热为何脏腑,虚热为何器官,寒实乃何部位,虚寒何因造成。怎分主症次症、兼症并症,舍脉从症,舍症从脉,舍症脉从舌等等。四诊合参是以阴阳八纲、或五脏六腑、或三焦六淫、伤寒呢或温病、杂病呢还是其它(还有其它)。欲能验方达药,茫茫方海,表述也似是而非,似同而异,套方欲达药症相符,实难定夺。

寒热之分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下面乃名医邹孟城所著《三十年临证探研录》其有关寒热几例,录之供懂者共同探研,因其有“究有几许可取,留待后人评说” 之意。 而且是“以真实之资料心得,”故较好说明问题。

名师(吴竺天、羌春华、杨永璇、张寿杰均为其师)盛赞且寄重望,本身尽努力,出类拔萃者也。探研录深有独到之处(如单味药的效用、无形主宰意念力、针灸术等),奈仍陷辨证套方之误区,其深究脉学古训无可厚非,但尚未到临症无书之境地,虽有“岐黄家不当固步自封于套方疲药,自当开拓进取,而求验方达药也。”“患难症而遇不学无术却又刚愎自用之辈,不亦悲夫!”(实际上不必是难证)之自勉自戒。但未能洞察人体生理病理药理药效之奥妙,最多也只求症平便言愈,或亦只属套方疲药。医者意也,意在病者,意在病根。意应“开拓进取”。求“验方达药”尚不足,意必须验药达病。似剥蕉心至里乃可临证无书也。且病之若非死证,医之可盲(不望、不闻、只问、不切),待药后反应可知病生何处,方为药之上工能达病所。

其书序言;“孟城在事业上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是我的学生,是我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经过几十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经过三十年不寻常的实践和研究,他终于获得了今日的成就。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业绩!这是我对孟城的一点勉励与期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吴竺天 (序)  八十八岁   

1998年1月5日。

 

孟城例一(摘抄原文)

1975年6月底治一刘姓女青年,忽发寒热,其时月经适行,又因天气较热而误食冰砖,以致经汛立止。自此寒热不退,左胁疼痛,肌灼无汗。经西医反复检查,均无明确诊断。日服西药退热片三次,则热不至,或虽有而不甚。一日停药,则必热逾39℃。如是二十余日,终不得解。邀余为之诊治。诊其脉仅略见弦,舌苔无明显异常。余思之再三,深感棘手。此证似伤寒热入血室而实非:左胁疼痛虽似《伤寒论》第143条“胸胁下满”一证,患者却无“结胸谵语”情状,且该条当“脉迟、身凉,”“经水适来”而未必断。又“经水适断”虽似《伤寒论》第144条,而患者之寒热又非“发作有时”“而故使如疟状。”抑且时值仲夏,未见感寒因由,故患者之寒热未必由于伤寒。试以通经活血之方加鲜藿佩投石问路,二剂热减至仅有几分。然左胁之痛加甚,显然胁痛非因血结,发热不由血滞。试投小柴胡汤及银花、连翘、郁金、板蓝根、生甘草、生谷芽等清解之品,发热如故。先后治之旬日不见功。余于是作如下思维:其一,发病时当暑月又无感寒见证是温邪,而非寒邪,患者仅感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可以推测病尚在表。经行误食冰砖,邪机冰伏于少阳三焦,与伤寒热入血室证病因虽异而邪阻少阳枢机则一。其二,服西药退热片或中药藿香、佩兰,寒热可退,知其邪陷不深,仅在少阳枢机之地,故投以表药,尚可开腠泄热,但终因病不在表而治之无功。其三,患者脉见弦数,弦为少阳正脉,数则为热。弦数之脉于此处当主热郁少阳。其四,伤寒热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桃仁、丹参等治疗,而温病热伏少阳当用蒿芩清胆之法。但患者发热日久,必伤阴津,亦宜顾及。于是在所服方中选取一方加青蒿:(金银花9g连翘9g青蒿9g地骨皮15g天花粉15g郁金9g板蓝根15g生甘草3g生谷芽12g)仅服三帖,热竟退净,左胁之痛亦除,自此痊安。

例二  余内人于1973年产后发热,住某产院治疗一周,热不少退。不得已自为诊治,诊知脉弦细数,舌质绛红,苔薄净。审其脉证,当是临产流血过多,阴血伤而内热炽,乃以养血诸品加青蒿鳖甲投之。不意首次药汁下咽不到十分钟,旋觉浑身发冷,复被犹寒,自觉寒从骨髓中出也。以体温表测之,寒热丝毫未减。再诊之,舌质已由红绛变为淡白,脉象微弱,真寒之象毕露矣。余甚惶恐,立止前方,急投归脾汤少佐炮姜,一服寒冷止,再服热尽退,是以知梦觉仙翁之说,由实践经验而得,并非虚语,乃至言也。然产后虚证虽多,实证亦复不少,还宜临证斟酌,不可固执成见。至于大辛大热之品,气味悍烈非王道之物,有是证方投是药,务须谨慎,不可孟浪施为也。

 

林正盛:

本二例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均一剂可解,二剂必平。无需那么复杂的引经据典,审其脉症,当是实非,望闻问切,引经据典,祥细辩证终辨错,且“套方疲药”,而未“验方达药”, 更无可能验药达病, 况一般中医师未必能如老兄熟记条文,纵熟记条文,也只套方,用之乏效,能不疲药?药疲能祛疾否?

首先必须明白,教科书上除了病理性体温升高外,把月经前期、妊娠期、剧烈运动后之发热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而于体温上升期因血管收缩而表现为畏寒、甚发寒战和鸡皮疙瘩,最后才是高热持续期。此例便是,已除外病理性发热。“忽发寒热,月经适行”,经前寒热,无实火见证,舌脉也无热象必虚热,“左胁疼痛” 硬套伤寒条文 “胸胁下满”, 胸胁下乃整片位置、满为性质;左胁下是定位,且痛与满更不可混。肌灼无汗必正气不足、内寒无热可散而肌肤腠理紧闭减少散热,或外邪患之又无力外排,经时免疫抗体差,另虽暑月亦有寒邪,即使原无寒邪,误食冰砖亦寒遏,老兄一派寒凉,后虽三剂而痊,弯路己走够。投石问路已大错,全不思因冰而止之行经寒热与活血何干,更与热入血室何系,小柴胡(若加羌桂而不是加寒凉则已愈)及以下皆一派寒凉,加青蒿方时或已通过自身调适而正气稍足,免疫趋高,且仰天花粉地骨皮郁金甘草谷芽之功而非青蒿之力,尚喜量只9克。下例若此定不愈。其十几天所用之药任一方,加上或换上柴胡防风干羌黄芪桂枝,甚或肉桂附子,三剂内必愈。见热慎退热在此。此女仅脉略见弦数,既寒热非疟,乃黄连汤症干羌黄连并用平调,舍干羌温热只用寒凉。寒遏津枯而经断,津枯而荣卫燥,受遏之冰寒内外均无出路、或欲外达但正气动力不足而肌灼无汗。其愈后必虚甚,难保下周期正常。其内人产后发热,医院已治一周,抗菌消炎已无法退热,老兄加青蒿何用,产褥破血破气之恢复,养血无短期之功,气可骤补能取一时之效,且气旺血亦行。养血之品无言凉血,凉血都不用,青蒿苦辛寒能清热解暑除蒸,于产后之热更无理由用之,何蒸何暑,难怪“自觉寒从骨髓中出”或为前例臆测所误导。前例加青蒿之愈既无病理,亦无药理,愈之解释唯一是生理。其内人归脾汤虽能取效,但全赖炮羌之功,若于产后即投归脾(效较差)或补中益气汤,不加炮羌热也退。脉象数,属实热者,十无一二,体内任何脏器积液脉必数;阴虚内热即虚热者脉亦数;血虚供血不足血压提不上者脉数;心功能不全、动脉血回流者脉数,任何部位的淋巴管堵塞(未必都有见证或见症甚微),于欲通尚未通时必发热脉亦数;此种情况在人体的代尝功能欲起作用之时,特别是小儿期占很大部份。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体内欲通之处的阻塞程度成正比。无论什么炎证,若未感染细菌,白细胞不增加而淋巴细胞增加之发热,甘温除热、助气即解;若淋巴细胞增加白细胞亦增加时才需要加寒凉以杀菌,但加苦寒降火效果比寒下如硝黄差。非真实燥火可投寒下之热,不宜甘温除热法者百无一二。连实火者仍有引火归元法,美其言曰反佐、曰热因热用者,乃热即火、苦寒可清热泻火之俗见。为何反佐药不加,君臣药就退不了热,何不留佐药而去君臣,无君臣本难定国安邦,但热照退而安。抗菌消炎药绝大部份大苦大寒,此乃现代实验室抗菌消炎药实验效果,与人体实际药效之偏差。苦寒消炎抗菌药应用误区之典型者:2007年底,一村医治一发热喉痛19岁女青年,扁桃体肿大,(尚未知道影响语言否)为抗菌消炎计,抓中药二贴,内水牛角,金银花,板兰根,蒲公英一应抗菌消炎苦寒药,第一煎药后病人上楼休息,自此西去,几小时后发觉,已回天乏力。急性扁桃体发炎发热,苦寒泻热抗菌消炎错在哪里,错在药理如何结合病理,如已影响发音,说明整个咽喉水肿,迅速消除水肿乃不易之法,况历代治疗锁喉风之药除黄连外,均忌苦寒,寒遏肿甚,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不死才怪。

下面仍取孟城书例加强说明见热慎退热之理。

 小儿肺炎奇验案

1984年豫儿年方十二岁,9月中旬忽然壮热(体温39.7℃),旋即咳嗽频作,声若从瓮中出。腹中隐痛,二便自调;有汗热不解,脉浮数,右手脉按之不衰,苔薄白。予桑菊饮无进退,改投银翘散,每服药后,体温辄从39.7℃降至37.4℃。数小时后,复升如初,两日皆然。西医胸透示:肺纹理增深,右肺小片状阴影,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生素注射。每次注射后二小时内体温可略降,二小时后又复回升,如此将近一周,病不能解。余寻思再三,一筹莫展。至9月24日叩求于张寿杰老师,师即详询前因后果及服药机变,沉思片时,继而谓曰:“吾得之矣。咳声‘空空’然若出瓮中,是肺气之壅而不清,法当开肺为先,清肺为辅。银翘、桑菊偏清偏透,与症虽近而未合;腹中隐痛,发热蒸蒸,是积热在肠,熏蒸肺脏。病发于里而见象于外,根本在下而标显于上也。治当泄热清肠。综观全体应以开肺达邪,清肠泄热为法。”

 余聆听师训,顿有所悟。师尊清肠泄热之说,诚为高论,然余性钝识浅,谛思良久仍不得其药,因复赧然请益。师诲余曰:“余积数十年之经验,知母与枳实同用最为得体。夫知母一物,人皆知其清肺,不知最清肠热,与枳实相须为用,投剂得当,立竿见影。”语竟,师援笔直书一方:

    南沙参9g枳实6g大力子(牛蒡子)9g知母6g蝉蜕6g银

    花9g桔梗4g藿香9g橘红9g黄芩6g

药煎就,时已中午,测得体温39.4℃,随即进药,过二小时许,复测体温38.2℃,四小时后体温降至37.4℃。再进二煎,晚间热即退清。为廓清余邪计,翌日又进一帖,从此恢复正常。

孰料愈后第四日晚间,豫儿又觉腹痛,移时便下糜粪半痰盂,色褐如酱,酸臭难闻。三十分钟后复便多许,色略淡。再半小时后又如厕,虽仍糜状,然色已纯黄,次晨登圊,却一切如常。始知隔宿所泄糜粪,为先前久稽之物,是肠中积热之根。药后肺开气降,肠疏积动,渐渐元气来复,则积滞自去也。

孟按:沪上名医张寿杰先生,早岁就学于丁甘仁先生创办之 “中国医学院”,虽无等身著述,而经验宏富,观其治豫儿肺炎案,即可知之也。此案病因复杂,与常见肺炎截然不同,而张师治病如与可作画,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余分析其关键有二:

 一曰辨证精确,二曰用药精当。本症之辨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肠。师以咳声“空空”然若出瓮中辨为肺中浊气壅塞清道,与外邪袭肺、化热作咳者迥异,足气壅而非热郁。两者于治法上亦自不同:气壅须开,热郁宜清。可见原用宣肺泄热,是隔靴搔痒,其不效也宜矣。师以藿香、橘红、桔梗辛香引气之品重开肺气,佐蝉蜕、牛蒡、银花轻清宣泄以解气热。此为肺中标病之治。此病之根在于肠中积滞化热,师以证见腹中隐痛绵绵,而即慧眼识真情,投知母、枳实以泄热清肠。师曾告余曰:知母、枳实同用最清肠热是乃师丁甘仁先生所授之法,用之得当,病去如扫。

 张师于整个诊治过程中,未见病人,仅听余转述病情,不切脉,不观舌,竟如此识病真,用药准,除先生精研医理,学验丰富外,可见精于问诊,善于把握主症、主因及证情演变规律,亦是医家之基本功大。余昔年读书,见近代名医恽铁樵先生治病,不用脉诊,必待于问,深为不解,今见张师治此症,始自解悟。

 

 林正盛:

张老先生枳实与知母同用既为“余积数十年之经验” 又曾告曰“乃师丁甘仁先生所授”。 屡用屡效,乃积久经之验;接授者再用再效乃验证,此虽非大是大非,然而会不会有点伪呢。但最低限度是可据为己有而无侵权之忧。且投剂、用之得当,立竿见影,病去如归,然怎样才是得当呢。或曰投用于某本某条?

张寿杰先生未知能否总结出上方之不足,从下面文字可见大概。

孰料愈后第四日晚间,豫儿又觉腹痛,移时便下糜粪半痰盂,色褐如酱,酸臭难闻。三十分钟后复便多许,色略淡。再半小时后又如厕,虽仍糜状,然色已纯黄,次晨登圊,却一切如常。始知隔宿所泄糜粪,为先前久稽之物,是肠中积热之根。药后肺开气降,肠疏积动,渐渐元气来复,则积滞自去也。此种情况如在“为廓清余邪计,翌日又进一帖”,之前或之后即出现方为正治。不然此隔宿糜粪怎么留在肚内好几天,而肚子隐痛能平且从此恢复正常。是有点不解。初讲二便自调,且舌苔薄白,便调苔白何火,无火泄何热;忽然壮热,旋即咳嗽频作。二便自调,腹中隐痛, 肺合大肠, 主皮毛, 壮热嗽频, 查有阴影,肺疾应是主要矛盾属脏不容邪,欲移于腑。故腹只隐痛。岂是“病发于里而见象于外,根本在下而标显于上”。嗽热之中西治疗已超十天;咳声空空必无痰,初投辛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桑菊饮无进退,乃邪盛药轻,若加师之枳实,牛蒡子,且各20克甚至30克必立效,若一剂肚胀,加硝黄厚朴。改投银翘散疏风透表,清热解毒,同属辛凉解表剂,与咳嗽频作和腹中隐痛无关,热可渐退而数小时后,复升如初,两日皆然,则其药更偏矣。至用师方时已过一周,因抗生素注射可将咳嗽压下去,而师之方只把热退了,所以,师之方应加硝黄或其它增加肠蠕动药物则可将“愈后第四日晚间”改为‘药后’ 或再进一剂之后。故张老开肺达邪,泄热清肠之治应属上病下取,通腑救脏之法;其方清肠力尚不够,先前久稽隔宿糜粪积滞四天后方清,腹中定不舒适;右肺小片状阴影有痰瘀,咳声‘空空’, 咳无 痰出,应属于躁咳。虽“渐渐元气来复,则积滞自去”。此仅去肠中积滞;肺纹理增深、右肺小片状阴影之肺部病变最多减轻,只为抗生素抑制。发热乃增加血流使基础代谢加强,正越虚邪越盛热越高,旋即咳嗽频作,乃脏不容邪,肺积欲排之本身自救措施,以抗生素强行止嗽,肺积阴影消往何处?一二剂清肠后即应培正润肺扩支清痰以使血管渗出增加,聚集成痰随咳而吐出。一味止嗽必留后患。医者意也,意应透体而知予后转归,纹理增深和小片状阴影,非经咳吐痰涎绝不可解。纹理增深是淋巴管堵塞或者小静脉曲张,小片状阴影已是痰聚严重,甚已无血氧交换功能。

豫儿肺炎奇验案,若无抗生素注射一周抑制咳嗽,张老先生之方于豫儿肺炎之治定不愈。不验不足为奇。

 

上面三例已足说明见热慎退热。

余于1984年于深圳患了二次疟疾(高热时谵语,热渐退至清醒时腋温42.7度,未见伤脑。世人一见热即探体温,高一点退热片,退热贴即用,还自作聪明地以为可防伤脑。谁知道几多脑膜炎后遗症均为不可退热或退热过早造成的。二元钱体温计和几毛钱退热片即欲解决世界上最复杂之化工厂,不明原因失调造成而发之热,没那么简单。)以后从未发热,原因是气血虚衰,偶有感邪,迅即转入肠胃拉肚子而解,或为经常之自汗而释,机体无积极因素可调动。至2004年6月因房亲丧事,余事账房几天,天气炎热,风扇直吹,气血虚弱无能成汗透热,至第三天午后,头昏发热,肌灼无汗,腋温已过40度,尚欲衣被,一剂补中益气加味微汗出而解。

友人之女,16岁,体素差,逢感必热,欲平必十天半月,且多中西合药,06年中考前发热,至考前一天热尚不退,晚8时电知后告其带到舍下,无嗽无喉肿,肌灼不怕冷,腋温40度,脐冷。予补中合羌桂芍药浴,药后身舒。半时后其热蒸蒸,余女儿为其探温大吓一跳,竟41度还高。虑甘温过度,即用银翘散药浴,然其边洗边抖,内冷异常,衣被无效,仍肌灼热。真寒无疑。仍用补中加桂芍附子麻黄浴之。腋温升41.5度,神爽身舒。前后二时多,至友人到己11时,体温已是40度,余告友人,明天考试去吧。果然。及至寒假,又发热几天不退,其母不放心,让服退热片,至舍下腋温38.5度,其怕药浴,让其服增加体表血流药物4枚,补中益气6枚,药后半时,39度,一时39.5度,二时40度,二时半39.8度。告其明天上班去吧。(寒假临工)同时告其父让其查乙肝。果与其兄同,也患大三阳,且定量值特高,现正疗中,体质渐好,今年尚未感热。

是故有报道甘温除热法只退40度以下之发热属谬。况肌体既然必须发热,定是要解决某一失调,不帮其解决反而将热退之,人(无论医者患者)之自误矣,人之何致自误,现代聪明之医学学说相误导。

下面之例也助说明“见热慎退热,”。亦同时说明见呕(吐)而勿止之,与上面‘非经咳吐痰涎不可解’ 相接洽。

见呕(咳)勿止呕(咳)

小儿肺炎奇效记:

余之外孙,产期超过,剖腹而生,羊水干枯(因妇科医生先一周让其服蓖麻油二次致泻两天),胎盘老硬,生下中度窒息,需吸痰器吸痰方苏,院中要输液五天,余只让输三天。生后半月,时值四月闷热,母子以微风扇吹凉而肚胀,经药浴(调和气血,增加肠嚅动)一次而安。三个月及半年和一年时,仍呕奶频繁,均有浓痰涎,虽药浴(祛痰,扩支,调和脾胃)不断。越呕越厉害,周岁时至发热甚且微喘时已五六天,本拟退热祛痰平喘,不意吐出一大口稠粘浓痰,手指抓起不会下滴,断然仍用原药水浴之,热势随降,隔天而平。其平时头汗厉害为女儿唠叨一年,无从下手。至十五个月时,咳喘发热几天,仍见吐食呕痰,仍用上药,三四天体温稳稳上升,已超40度,喉头轰鸣,双眼含泪,肺炎无疑,女儿之家婆抱去看西医,医言输液,可能要一周,服药打针已不可能治愈,老人不敢主意,与女儿一起抱来。余去准备肺炎药(清肠肺抗菌消炎)煮水时,急剧呛咳而吐出大口浓稠痰,药未煮开就拿出来加冷水冲洗, 后煮开了再洗一次, 当晚再洗一次, 是夜安稳, 隔天活蹦乱跳来到, 余虑昨天药液寒凉, 以补中益气加桂枝防风为之洗浴三次.。谁知隔天老早女儿抱子敲门,开门吓了一跳,小孙子自肩膀以上连脖子头面,无一处没有比大痱子还大的红疹子。呆上几秒钟后,余对女儿说,从今起头汗愈矣。果其然。余之通补草药能修复血管,疏通淋巴管,孙每用此药浴,三四天内必发热,或咳或呕或嗽或拉肚子流鼻涕。至高热时补中益气能助解,同时发现,经药浴引起之发热,每次均有病理产物排出,呈一次次递减,发热程度也一次次降低,持续发热时间亦一次次缩短。因孙子肚大,吐舌,厚唇及发现有鼾声,二十个月尚不说话,因此酌加解腺病毒之品合通补而用,以达除鼾薄唇缩肚舌,而渐学语,且肚平舌尖唇薄。

此一例不但说明见热慎退热、亦说明见呕勿止呕、见咳勿止咳。

产后发热

上例孙子出生后,忙于小孙子之输液,至病床看到女儿肌肤苍白唇面铁青,询之有点畏寒,额头微热湿手,乃产后发热之兆。因其瘦小,与妇医商剖腹而生。因过预产期未娩,妇医让其服蓖麻油两次,泻水便几次,一周后早上三时多肚痛入院,医生各自睡觉,至早八九点才入手术房。羊水枯,胎盘硬,大人失神,小孩窒息(中度窒息经抢救而苏)。悲矣今之医也。当迅即回家取肚包一个,内装:补中益气加附子麻黄防风吴茱萸石菖莆知母枳实。十几个钟头矢气通,元气渐复而无发热,第二天下午自下病床欲上厕所。

另有阿姗之子,五岁,脾虚,唇红,流涎,于上月二十四日注射乙肝疫苗。四天后发热,因其读妇产科开药店,亦略懂中医药。自行处理,未见愈。渐变唇红脸白,下午低热,额上灼手,退热片能降体温,而患儿整天每觉没有睡超过一小时,如此拖至本月二十六日,来电告知,余虽心中有数,但仍去看,其儿肚腹阴囊奇冷,额上是有点热,告其曰:须到我处洗个浴(补中益气加羌附防风),浴后今晚必睡十个钟头以上,不要害怕,果其然。其儿当晚睡了一个好长好舒服的觉,以补一月之不足,姗整夜为其量体温,数心跳,说若不先讲,半夜必吵醒你。

前医贤有雅称柴胡先生者善用柴胡,余亦喜用补中益气汤,且于方药中加枳实,防风,干羌,知母,麦冬。知母代黄连可减寒性合干羌也可平调寒热,且包括虚热,若黄连便只泄实火。枳实和白术乃枳术丸,洁古制枳术之丸、东垣加陈皮发脾胃之论,乃脾胃论者顾护脾胃之要药名方;且枳实能疗心衰和诸虚脱垂,尚能增加脑肾血流而加速废物排泄,功效特别好,合参芪甘草麦冬能温润强心,加防风者,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解热、和通过兴奋汗腺而发汗解热二者均有功效者,唯防风和柴胡二味而已。它们可同时解除内外致热源引起之发热,且不以苦寒泄热(抑制代谢)的方式而是调节它。虽然同样是降体温,慎退热指的是西药的退热方式和中药的苦寒泻火退热,不包括甘温除热法。余虽不敏西药,只深知苦寒泻火退热与退热片无异,必是强行通过体温调节中心的负调节作用(抑制或降低基础代谢,恰与机体增加代谢才能解决问题的生理功能相反)限制体温上升,绝无消除病因之可能。机体因细胞组织的变性、炎证部位的变质、渗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形成的动脉充血、静脉瘀阻、淋巴管的阻塞欲通,均可造成内源性发热。特别是小孩子的所谓感冒发热,外感只是一点诱因,均为内源性。余之另一孙子,开始每用通补药洗浴,几天亦必发热,查血常规淋巴细胞必增多,此为调动积极因素、增加血流而达疏通淋巴管,消除致热内源之因,尽管补中益气可解,余一般均等其自体调适使达通畅之目的。不管有无呕吐痰拉稀流鼻涕,到40度c左右方洗补中其热即解,以达到发热一次比一次轻和持续时间短,小孩一次比一次更乖巧好看。东垣甘温除大热之补中益气汤有参芪草术归,足以助气血以应机体物质代谢之增强,内源之因除而热亦退,颇合现代病理生理和药理。发热不用不加有罪。一味苦寒泄热更罪。是故亦不能硬说是喜不喜欢用。

孟诚先生 “究有几许可取,留待后人评说”。 之意本良,碰上余之不以常理而出牌。孟城兄、羌老教授及诸师,请恕晚辈直言,余是如此读书的。虽可临症无书,亦感无一易治,但其基础均出自此“无一可读之书”,若无此书,必无可能知药识病而治之,无可能治病必不知“无一可治”,书虽有偏,仍有其精。不信有不读书而能成医者。一见有热即用寒凉,甚套热入血室或温病条辨条文,用药一派寒凉,已见寒从髓中来,尚只少佐炮姜温药,还嘱“然产后虚证虽多,实证亦复不少,还宜临证斟酌,不可固执成见。至于大辛大热之品,气味悍烈非王道之物,有是证方投是药,务须谨慎,不可孟浪施为也。”殊不知张子和说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五内虚实寒热云”便是时医就头讲之写照,不必讲西药之“四体风寒暑湿忽”, 中医能“八邪有余不足佛” 便是教授级的,能平有余,补不足者足已是佛,足领国家津贴,但只平有余补不足,病因未除,尚不足成佛。几许能达“二管络通肤色粉;-----七神细胞氧养份”?! 细胞之氧气养份充足,有赖动脉静脉血管的通畅,尚需淋巴管道之疏通,如此出入平衡,才是阴平阳秘,机体何来不适,寒热无因可致,积将无处聚,病将无处生,癌将无处长。平现症、治未病、调无病而美容塑身延寿,逐渐打造一个无癌区。

汗吐下之于治病

孟城于“汗吐下亲历记”讲“善用汗吐下法治病者,子和之后,未之闻也。谓之千古绝响,似不为过。”陆放翁有句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见道之言也。“余亲服吐下之药而效立见,以切身之体验,益知为人司命者,子和之书不可不读,子和之法不可偏废也”。孟城于1997年出的书,临证已三十年,1967年已临证,其1966年年方二十又四。“秋高时节横渡浦江乘船时已是几个寒颤,入水更冷而病,医言这是感冒。予辛温解表药两剂,服后大效,而原医停诊,另医言西医既断为肝病,当用疏肝理气法。查肝功正常近二十次,病渐重。于是外出求医,凡沪上及江浙邻近之地,有缘名流率皆造访,而终归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在心灰意冷,束手待毙之时就诊于孟河世医巢念祖,先生虑余病重体衰,不胜路途跋涉之劳,特为余通函论病,悬拟处方。先生脉案至简,仅于第一方上书‘顽痰扰包络’一句,及服至七十余剂,神识顿然慧爽,犹如风卷残云,诸证尽消。服及百剂以资巩固,又得枯木逢春之喜矣,自此安然病愈”。将欲临症之医(或已临证), 秋高入水, 正气不支, 风寒湿气并侵。一剂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麻黄、防已、香薷可解。既二剂辛温解表可大效,怎不懂加除湿药;查肝功何至二十次而不知止,虽巢老百剂祛顽痰而症尽消且巩固,然根未除可于下面看到。恰也合张子和“如病停饮,或因夏月伤冷过多,皆为脾胃客气有余也。宜逐而去之。不可以为脾衰而补之,则痞者更痞,满者更满”。 请续下面原文。

“余于十年前,(林注:1987年,距前20年)一度身体不舒,痰气阻塞于中,心肝火炽于上,而脾肾不足于内。服清火顺气消痰之药,兼扶脾土,有效而无大效。商之名家,计无所出。欲用吐下之法,而虑其峻烈,因思丹溪有“倒仓法”于是购买牛肉五斤,(林注:原量黄牛肉二十斤,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熬汁去渣,浓缩其汁,仅得大半碗。因数量太少,服后仅泛恶而不吐,更不致泻。而中焦倍觉阻塞益甚,上下之气,似被痞隔,头胀胸闷,眼热心悸,足胫酸软,皮肤干糙若砂纸。时时自觉气机上冒而不能下达,神情亦稍呆钝。每日临证,仅能勉力支持。屡请名家投剂,方证得当,效终不显,病则日益加甚。四个月后,有缘得见陈英俊先生于其诊室。先生年逾古稀,形丰而神采奕然。其无论男女童叟,凡来诊者,皆先诊脉,而后据脉言证,多能若合符节。脉证既符则于其自备之数十味丸药中选定一种丸药或处以汤药,并随即煎煮使当即服下,服后或吐或不吐,过半小时后再复诊脉,然后予另一种丸药或汤剂,带回服用。服后必致吐泻,吐泻过后,继以“先清后调”两法以善其后。清法乃多以丸药清未尽之内热。调则开处方两张,一为寒热并用之剂,每以桂附与硝黄同投;一为消补兼清之方。先服前者一帖,停药一日再服后者一帖,复停药一日再服前者。如此交替服至各四、五剂,再前往诊脉吐下,继以清调,周而复始直至病愈。余被诊脉后,谓是五脏积热,所言症情凿凿。先予“紫葛丸” (林正盛注: 中医辞典1702页)如梧桐子大者六十粒,下咽即觉辛辣异常,旋感胸中热辣,愠愠欲吐而未能吐。半小时后复诊脉,予“十补丸”六十粒暨清调方药,嘱带回服用。因路途遥远,3小时后始到家,已下午3时矣。立即将十补丸服下,入口味甘,带有人参气。服药后1小时,开始剧吐。所吐物尽是褐色粘腻之液,因先服之药有辛昧,故吐时满口辛辣,直吐至辣味渐消则吐自止。继而大泻数十次,始犹带粪,后者纯为稀水。至夜半尚不能止,以针灸针刺足三里、内庭二穴,立时止泻。次日身肢疲软,而胃纳不减,休息一日即体力恢复,吐泻之后,顿觉胸腹宽畅,三焦通达,神清气爽而诸症去矣。数月之病,除于一旦,正有不可思议者”

林正盛:

年轻力壮患疾(阳虚易感、正不支患风寒湿),误治而根未除,老痰顽积再聚二十年,吐褐色(乃药渣)粘腻之痰(胃周围淋巴液),泻带粪后纯稀水,非“一度身体不舒”之表述,更非数月之病。且泻至夜半尚不能止,止之为何,“刺足三里,内庭二穴,立时止泻”只能说明虽读子和之书,难承子和之法,难为子和之徒,无可为继。泻了数十次必不是大泻,体重才几斤。只是大泻水便几次后,后重而紧努无便或只有少量水便。夜半尚不止,乃大黄、牵牛子泻药作用过大,方量15枚,其服六十枚,就孟兄性格看或知其药峻而加服枣汤,以为顾护其胃,亦为原方之治则,似无可非。殊不知凡是用到下药者,甘缓之药切不可加,顾护脾胃、泻下存阴皆为无稽之谈。不加者,泻力宏,二三次泻后连药水药散泻出,自然泻止而身舒神爽;加甘缓药形成互制,泻欲肠胃蠕动增强以抽通淋巴管道而达通之;甘欲缓慢其蠕动而肠胃排空迟滞,药后后重、腹胀、胸闷、痞郁等极度不舒服的糟糕感觉让人不敢再服。所有泻下方中之甘缓药包栝十枣汤之大枣均不能加,所以十枣汤应改方名为“无枣汤”。不敢泻 (倒仓法乃物极必反,仓满而倾之杰作、减量而起反作用,应子和之以为脾衰而补之,则痞者更痞,满者更满”) ,不想泻,(针刺止之乃世俗之怕泻心理)寻服紫葛丸为何, 口头讲子和之书不可不渎, 子和之法不可废。心理和行动均拒之,用之乃“商之名家,计无所出。方证得当,效终不显,病则日益加甚” 之情况下不得不已,自身尚且如此,免论其能施用于病家。因此,孟诚兄难得子和真传。况子和还忌巴豆,少用甘遂、大戟峻烈之药。再有其承寒凉克伐之袭,更难继薛己之温补。立斋于内伤虚证和外感实证的鉴别是肚腹喜暖还是口畏冷热,尚未领会。故也难接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授。子和重于攻,立斋偏于补,无论温寒补泻,关健还是靠医者对疾病是怎样发生的的认识。医者之意,慎执一而拘谨、勿歧多而徘徊 、忌从名师而刚愎自用、更无必要随大俗而庸碌。  

今之习俗,好补畏泻,未知生理病因,几以市场经济盈亏喻补泻,好似泻之即亏,补之即盈,医者也市侩,只求平稳无过而创收。视硝黄吐泻如蛇蝎,见参茸鱼膘枸杞虫草如饴糖。子和曰:“医者病者岂哓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茔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唯以气血通流为贵。世俗庸工,唯以补之致更闭塞为贵。易经曰:方以类聚。是药之为方,类聚之义也。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用药攻。然听者皆逆耳。彼既不明造化,难与力辨,故予书此方,以俟来世知道者.。至于析微剖奥,剔谬辨非,尚俟后之君子。”

戴人张子和儒门事亲:“今予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况已谙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然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以十分率之,此三法居其八、九,余法才一、二也。与其逆病人之心而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

“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药品酒食,非孝不能备,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六气染乎外、七情侵乎内,而诸疾生有寒热表里千状万证,方不对病则非方,剂不蠲疾则非剂。要之不过虚实,虚则补,实则泻”。虚实乃诊察之标的,多含臆测;而施之补泻则为大要,乃医之意断"。子和有“逐湿之为方者,故尝以牵牛,大黄,木通三味为丸,治小儿诸病皆效。盖食乳小儿多湿热相兼故也”。有“凡腰胯胁痛,杖疮落马,,坠堕打扑,莫不同然。有人上下齿痛,凡百(?)痛者辄取,不数年,上下齿尽,至五十岁,生硬之物,皆不能食。皆由手足阳明二经风热甚而痛,可用大小承气汤,藏用丸,祛风丸等药泻之,则痛当自止。今之医者,多以此药谤予。”

君子(余非自诩君子,奈有不同看法且畅所欲言)曰:欲为人父母者(小孩之本),不可以不知医,不可以不知药,更应知何为本,父母为婴之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为己之本。故非"为人子应知医',是欲作人父先治本(自己)。

子和认为世人欲论治大病,舍汗、吐、下三法,其余何足言哉;人能瑾察其真中之误、精究其误中之真,反复求之,无病不愈。庶后之君子,知余之用心非一日也。

子和之治凡在上者,风痰宿食病在胸隔上脘皆可吐之;凡在表者,风寒时邪病在皮肤和经络之间皆可汗之;凡寒湿痼冷或热客下焦,积聚陈糙于中,留结寒热于内都应逐去可用下法。其临证十之八九均用三法,他法很少用。汗吐下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响,因于药后反应留给病人之印象,病家不知道是必须有之经过,非经此病则不愈,且随着病的轻重而轻重。再加上西药的副作用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性质严重但感觉不出来,抗生激素止痛药迅速使人舒服而以为病愈。相比之下,吐有时严重连胆汁均吐出来,嗽几可将眼球逼突,咳亦使上腭凹陷,泻下更让人心寒,总与拉肚子划等号怕脱水而说虚。虽然实际上这样的虚也是必然,必须应用下法者均元气虚衰而致邪淤壅实。泻前因郁、胀、瘀、储液、水肿、积聚而不舒服,肌体通过自调适及代尝暂时平衡,或高脂高糖营养充足而细胞懒惰,一经用药降低,细胞及神经即报不足;泻下时亦会好坏一起去;更主要的是若不虚则不病,淤稍去则体虚现;再有怕过泻会脱水之心理压力而更感觉虚,逼大脑产生拒药之指示。但邪去虚亦生,瘀在实亦死。

子和曰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未由他已,然今之医者,不得尽汗吐下法,皆仰面傲笑曰:吐者,瓜蒂而己矣;汗者,麻黄升麻而已矣;下者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而已矣。既不得其术,从而诬之。予固难与苦辨,故作此诠。其于吐法中曰吐至昏眩,慎勿惊疑。眩饮冰水立解,渴者新汲水瓜梨柿果凉物皆不禁,忌过饱硬物,干脯难化之物,房劳忧思。饮之而吐未平,必不顿快或转甚,皆病之深,病家既勿自责,更慎勿众议因而噪之,归罪于药法,起谤由此也。

子和不可吐所列: 性行刚暴, 好怒喜淫之人、左右多嘈杂之言者、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者、妄言妄听妄从反复不定者、老弱气衰者、自吐不止亡阳血虚者、诸出血证者,吐之浸成不救,反起谤端。虽恳切求,慎勿强从,必标本相得,彼此相信,真知此理,不听浮言者方可,庶几不使此道湮微,以新传新耳。从子和不可吐例可看出,“懂医非深解”定不求于你;“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乃无可能,病者能辩邪正,何求于你;“慎勿强从”定有药后之谤讼;彼此相信,真知此理须苦口婆心。故而余“偶有亲友索药,尽需苦口婆心,将药后反应状况及其不适等等等等说明,深恐惹来不悦甚或什么(健康之路)”。此因于世俗相习成风,药未入口,心先思愈。对于现症,若一剂知,二剂效,三剂愈,何曾不是良医国手。然症平未必是病愈,对于现症尚且如此,就不要去谈未病先治或者老痰宿疾的予后转归和坚持治疗了,因此世道难,医道更难。”健康之路5页。子和之‘起谤由此’、‘ 固难与辨’、‘ 谤予’、“ 众议因而噪之”可证难。

 医者纵有:‘潜心涤虑、亲尝百草、久病有良药’之艺;需尽‘苦口婆心’ 之德、而欲达‘防微杜渐、打造无癌区’之效。也须破‘人期有病免药’之俗;进入‘我自有药免病’之界。使其知‘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应久服而调理;实现‘壶中日月不老仙龄’之美容延年益寿.。(抄自健康之路8页)

然,国人之乱施吐泻法而声言能治癌者,胡万林乃一典型。其大用芒硝,软坚祛痰,如其能辨绝证而判死生,不一味讲能医可医,既能医可医则不速死。病家期望值过高,破财难买一命而生讼。且一味药之于癌证,不要讲能医可医。此亦非寒热补泻之太过或不及,实乃生命之出入供需能否维持之零和。

陈英俊先生吐下之法或可超子和。然吐泻之法也绝非 “无论男女童叟,服后必致吐泻” 可宗。用同样的药,应达无论男女童叟,服后病(包括所有疾病所现的症状)在上者会喉胃不适、甚者吐、咳、严重者哕、眩;在下者会腹痛、便稀、便泻、甚者泻水后重,久努占厕;无病者应无不适不吐泻。因世无完人,故就是有真无病者服之尚能美容延寿。方是治未病之上工。

医之怪者真不就理,或可说天下岂有此理:

未服药而嗽,是好事,因上焦有邪,会随嗽而减轻;服药后嗽止,是好事,因邪已衰,没有刺激源,再服药也不嗽,是好事,因上焦无痰;若继服药又嗽,是好事,因有痰,而痰必借嗽而吐,痰尽嗽止(本节所用服药、再服药、继服药之药应是同一样的药)。人身之万千症状,与上均同一理,真的,天下真有此理。

比如欲肠水肿的消除,必经重复泻下,里急后重,拼命努挤方才拉出粘液少许。一小段的肠水肿,必经多次强迫挤压,使淋巴管逐渐畅通同时血管修复才恢复;按照肠水肿发展程度,虽无确凿数据,但每年增加的长度实为虚瘀之严重程度,甚者连小肠亦水肿,腹直肌痉挛板硬。虽然服药是要消除肠水肿,但是引起肠水肿之心供血不够,淋巴管不通,肝肾功能低下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肺部血氧交换功能低下等等、必须同步解决,否则就犯古训虚虚之戒而欲速则不达。且肠水肿病人乃典型功能低下,所有细胞营养不足,储液自救,低血压,低血糖,低心律,疲惫倦怠、血液生化指标几乎均在正常值下限。于肠水肿的表述,赵以德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本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不输膀胱,仅从其合,积于肠间。水积则金气不宣,愤郁成热为腹满,津液遂不上行,以成口燥舌干;吴谦更讲口干舌燥,则水不化矣;徐彬讲腹满为大肠病,口舌干燥乃水气伤阴。录此加强说明,肠水肿者肺脾肾均虚,自汗怠倦拉肚子,阳虚加水气伤阴,阴阳两虚,切脉细迟弦沉呈里虚寒,望舌苔焦黄厚腻而现热,喜食冷物亦为热。主诉只是腹硬微胀纯痛,便先干后溏时有粘冻自汗口干倦怠无力,严重早醒难睡而昏焦,从症从脉从舌均非,补阳助阴无效,痢疾、胃痞、肝病、肠癖、痰证、饮证、开上焦郁热、补中焦虚空、消下焦寒湿,遍尝百家中西药,每一医家定有用药之高深论述,寻医问药二十载,奈何无一中病,无一认为乃“陈腐积于中或寒热结于内” 而重用泻法。上论乃“已椒苈黄丸” 之方论,虽以其有“攻逐水饮,行气消胀” 之功试之仍难撼动,说明此水肿非逐水可消,其腹胀亦非行气可减。虽宗子和之法可治,但子和无方可愈。基于此才有“遍尝十剂叹悲哀” 之打油诗。观张子和治,其于泻法所治远比汗吐法所治之病多且病根深。亦立杆见影,汗法则汗,吐法即吐,泻法即泻。而于现实,可用汗法者,只有外感时邪、正气虽虚不衰时才可汗而解之,药理上无非增加体表血流量,兴奋汗腺出汗而祛邪及解热;虽于肌肉痛或痒疹可取短期效,终非根治之法。下法虽可消诸多病证(癌痛、积液、水肿、内科急证、小儿疳积等),然其病根深者,仍有赖于吐法<主要是哕。干呕能消腹直肌痉挛、脐周板硬、胸胁膈下胀闷、内脏下垂、小肠水肿、肝门静脉前消化道淋巴管之不通。注:引起呕吐乃幽门括约肌痉挛;反酸是胃逆蠕动使酸性内容物反流而致;哕乃干呕之剧烈者,干呕乃呕之无所出、有声而无物吐出,或仅有少量涎沫(此涎沫即为淋巴等管道积聚之痰,哕之时腹内收,腹内所牵拉有酸微痛感处乃为病源病根,且哕之后通过左右静脉角向鼻咽管输送之粘痰增多,再由咳而排之。)而无食物吐出>。治病之于疏通两管(血管和淋巴管),其实包括体内诸多管道,病理学上出现之血管、淋巴管、汗腺、条索状、导管、腔导管、内癌腺管样、结构代谢物质最初的堆积,均可理解为通道。吐下可达其畅通而病除。孟子曰:“若药不瞑眩,则厥疾不瘳。”王充于《论衡. 别通》中的“且死不休” 乃致之死地而后生之勇,“而是故良医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 乃敢于试药以达博而通,通而精,精而专,专才能简,简而能约。实际用药,应能达不汗有汗法,不吐有吐功,不泻有泻力,方称上功。药为病用,凡治病必让邪有出路,故药后无论泻或吐或咳或痛、麻、痹,内外所排之粘液、果冻、鼻涕、痰涎、痘体、溃烂均为通道之阻塞物。如无此物,必无反应,也不会咳吐泻,故亦没有所谓药害,此才为健康。用同样的药,应达到无病者服之轻松,腠理密而容貌美;未病者(尚未有症状或以前之病自以为已治好)药力能作用到而感觉出来,病轻的反应轻,排痰少;病重病深者服药量少而反应大,排痰多,病甚者上吐下泻排痰瘀更多且持续时间长。

古虽有百病皆为痰作祟之论,而中医除痰之方药(以药性赋及汤头歌诀之药为中药,不出现或少出现为草药)无论消痰、化痰、导痰、祛痰、涤痰之功,或燥湿、清热、润躁、温化、治风之法,均无一方可通淋巴管及其它管道或效力极微。所有之痰必须外排,无可能消而化之,而是必须通而排之。比如满屋肮脏,打扫后不把废物清除出去,而今天扫往床下,明天扫往桌下,后天扫往门后,日积月累,怎有此屋之干净可言。欲达通之目的,唯依哕、咳、泻、破创(包括外科病的痈疽肿毒和溃烂、)之自救施救模式。欲建机体之此模式,且加强此模式之力度,必另求于草药树根方能收功。

加强自救形式:吐咳嗽哕泻汗

英国科学家奥布里. 德格雷的抱负是让人活到一千岁,但他说不过人体是一部更为复杂的机器。关键在于我们自身不是身体的设计者。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进化著名心理学家指出“了解一种机制如何运行是一回事(注:知其然),了解机制发生的原因是另外一回事”( 注:所以然)。既非身体设计者,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所有的疾病模型均有莫大局限而不可取。不如顺其自然,尚可于不知不觉中左右其所以然,即影响机制发生的原因。

凡痛、痒、麻、痹、胀、闷、眩、寒、热、肿、酸、鼻塞、饥饿等等自身能感觉到的不适,均为机体代尝想办法自我调适,企欲自我解决而出现的疾病求助求救之信号,勿轻视之而失去已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更不得轻易消除或阻止之。

凡吐、咳、嗽、哕、泻、汗、寒战、矢气、后重、喷嚏等有病理产物有动作的,均为机体之自救措施的表现形式。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应顺势导之,使病理产物渐少至基本没有则自然而愈。邪之所有出路,不外经体表及整个消化系统两途。包括生即带来或病从口入之有余不足(先天、后天),均可通过内服作用于消化道内表面及外用作用于体表外面,而调整之,加强其自救力度(内外用药效果相同)。

最简单直观明显的例子是鼻塞,左睡塞左,右睡塞右,平睡均塞。此乃最典型之轻度鼻腔细胞充血水肿,此类人群多属阳虚水盛而火亏,肺脾肾虚寒。咽、喉、鼻窦因心前虚供血供氧不够,细胞储液,淋巴液回流减慢(因淋巴液带痰,左右静脉角过滤拒受而阻塞于淋巴管,脂质重堕乳靡池积集似脂质无粘质松脆白色粒状物,高强度泻下可将其倒抽至大肠排出。粘质液上升经静脉角回收蛋白质,同时调节血浆浓度和细胞组织液之间的平衡,难以进入左右静脉角的粘腻淋巴液,通过左右颈干淋巴管上升至鼻咽,通过咳而排出。)造成淋巴管阻滞而成轻度鼻腔粘膜水肿,此时若有外来刺激,或受冷寒战而连打几个喷嚏,排出清痰一口,鼻塞消除。此乃最典型的机体自救措施最直观及最有效的形式。其它自救形式亦然。

呕吐由幽门括约肌痉挛引起。无论寒、热、胀、痹、痒、眩、酸,外探喉咙,催吐药效,肌体自救措施等引起痉挛,均可致吐。通道主要为食道,病理产物是上焦及上消化道周围淋巴液倒抽混合食物一起吐出。上焦心肺胸膈咽喉头面的局部细胞充血水肿及引起的淋巴管不通,均可通过呕吐而解决,呕吐主要解决胃周围的浅表充血水肿,完全可以把呕吐看成打几个喷嚏,机理效果一样。而深层靠近人体九条淋巴干的淋巴管阻塞的疏通,胸下腹部乳靡池为中心周围腹膜的水肿和不通,应由下法解决;呕和泻尚难解决的,要靠哕即干呕之严重者,方才有效。而其产物就经鼻咽咳而排出。凡呕吐之痰由胃周围生,由食管出。食道与胃及中上焦,无塞必不自呕。

哕(干呕)为疏通淋巴管之特有动作。哕乃干呕之剧烈者,干呕乃呕之无所出、有声而无物吐出,或仅有少量涎沫(此涎沫有时带有血丝,即为淋巴等管道积聚之痰,乃病源病根,其实也能使腹内其它淋巴管通畅,非无物出,而是感觉不到)而无食物吐出。生理解剖学有关左右淋巴管干,分别于左右静脉角进入静脉,其位置接近喉咙,上升至鼻腔,便于外排,此乃身体设计者之鬼斧神工。为淋巴管阻塞(健康的敌人)的疏通,提供可能的最有利位置。靠近鼻腔。鼻咽腔室粘膜宽大,微细血管淋巴管众多,为血管的虚和瘀造成的淋巴管阻塞产物提供出路(故亦常先阻塞)。哕之无论有无涎沫,视哕时腹部内陷的程度,凹陷深甚流眼泪者病性病根深,若只轻哕一声,声短腹不内吊,病轻且浅;哕时可感知其作用位置,是轻浅之喉咙食道、再之伴有些食物混出类似呕吐的胃、深层之两胁、再深的两肾上位或股骨头或子宫位置、更深的脐周、再深之就是膏肓位置了。哕之虽无所出也极具效果,其外排出路在鼻咽,其功在咳。既哕之,必有痰,痰稠病浅,痰稀病琛,无痰或只些稀涎伴眼泪汪汪病甚深。四肢末及头面淋巴管的疏通, 因其没有动力,又久积成痰,部份的淋巴液成份又不适合进入血液,因此要靠血管的修复, 促进多余之淋巴液外排而成水泡、青春痘、头屑、疮、疡、瘀皮。哕之作用于整个胸腹头喉,五脏六腑。通过哕之使塞者通而痰行,使咳之有所出。

无论呕与哕,只要淋巴液不进入消化道由呕或泻之形色外排,所疏通之通道内阻塞物粘性液体,必通过淋巴管干集中于左右静脉角,回收蛋白及液体以调节细胞组织液,久积成痰之粘液为静脉所拒,聚集于左右静脉角周围,通过左右颈干上升至鼻咽咳出痰,典型的有关梅核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绝大部份由此而致;少部份为静脉曲张而成。通过鼻孔反抽气而咳出或舌顶上腭能强吞下去之物,均为淋巴管浓痰。凡咳之痰从左右颈干来、由鼻咽出。哕之一次咳半月,淋巴通道流速缓慢,欲排之痰久积亦多,上升到鼻咽更慢,故咳之时更长,如服药后排痰之咳,慎勿止之,应用所有中草药,亦几乎没办法止之。若万不得以,西药可缓解之。

素问之五脏咳,除肺咳之为嗽外,余均为咳。后面所列方剂或可能平之,但不能愈之。录之说明古人已知痰和咳嗽非止肺经一脏。

心:咳嗽心痛,喉中作梗,咽肿喉痹,拮梗汤,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

肝:咳嗽两胁下痛。柴胡饮子;泻青各半汤;枳壳煮散。

脾:咳嗽右胁下痛引肩背,动则咳剧。升麻汤,栀连二陈汤

肺:咳嗽气喘有声,甚唾血。受寒者麻黄汤,虚火者泻白一物汤五味子汤

肾:咳嗽腰背相引而痛,甚咳涎(哕)。肾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肾阴枯涸者人参固本丸或都气丸加人参麦冬

嗽与咳历来多不分。但嗽之为肺疾(呼吸道),无痰积蔽气不通必不嗽,主要为肺和气管。有痰者乃细胞充血储液水肿,淋巴管阻塞,欲通之必嗽,将淋巴液吐出来,此类人多水盛火亏而见脏腑寒、脾肾败,也即阳虚之证。的包括风寒犯肺、痰湿蕴肺、肺脾肾气虚,补肾补气修复动脉血管,使氧养份增加,祛痰使淋巴管畅通而愈;嗽之少痰或无痰乃肺躁热,火盛水亏而荣卫燥、津液枯者,也即阴虚之证。属心后瘀,包括风热燥邪痰热犯肺,甚或木火刑金。类似上面‘咳声空空’ 者即是嗽而非咳。强心滋肝润肺扩张支气管,逐渐修复微细血管使渗出增加,溶解痰瘀,逐渐外排,随嗽而出,以达淋巴管畅通。凡嗽痰由肺生,由气管出。肺与气管、支气管无痰瘀必不嗽。故凡嗽不可止嗽。

凡病都因正(可视之血管包括心肺,进而累及肝肾)虚而致瘀,因瘀而致塞(淋巴管),因塞久而腐,腐而产生万千化学反应产物(包括免疫复合物大中小可溶不可溶之分子和现代检验出的醇菌脂酸酶什么素),必须使塞通瘀去而正可旺,复合产物外排就不致肌体应激而现症。换言之,症平只消肌体之应激,不见得复合产物排清以及再生再聚,所积之瘀尚存多少?不通处通之否?若未通之,欲正旺而需补,然越补越塞。观此,祛瘀通塞方为疗疾之上策,瘀去塞通正不补亦会自旺。故古云:邪去虚亦生,邪盛实必死。

足下相惜,观文至此,无论信与不信,足见可纳‘岂有此理’ 之理,乃非病夫之料,亦非饭桶和光棍之坯。在下在此深表谢意和歉意。然药经消化道必增肝肾之负担,效欲达四肢八末,定加心肺之负担,莫若采药浴外用,让皮肤大量毛孔吸收,直接作用体表微细血管汗管淋巴管,可收意想不到之效果。如有兴趣请续【治未病:药浴之神奇疗效】。余将不遗余力实事实说。

 

 

0人  |  分享到:       阅读(291)| 评论(10)| 引用(2) |举报  椎体增生之治 幽弯猜算趣味角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般若行 智善 binzhen8 好于梦 瘢痕灸 老针 家之南 里湖林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换一张   2009-11-03 15:47家之南

看病治疗还是要辩证论治,感冒发热一般我都只用一贴药就能解决.慢性病例就要较长时间了.

有空来与我聊聊吧.呵呵,请教了.

回复 2008-05-27 05:43 彻骨寒
网易博友6
太长了!
谢过接过批语,有此啰里啰唆,杂乱.甚至有些字句每篇均有.但太简就无所渭苦口婆心了.言简则不全面,必意赅则不深入.好多次想删掉一些,但均下不了手.对不起,抱歉.谢过足下.耐心难得.回复 2009-10-28 16:09三月 回复  彻骨寒

我虽是外行,但仔细阅读,并加以自身病情体会,老师写得真的很有道理

回复 2009-04-29 09:52小猴子阿叔真了不起,小女识你真是有幸


回复 2009-04-28 12:05clnaszxh天下英雄,莫问出处,唯有胆略,非比平常。回复 2009-04-28 12:02网易博友162果非一般所见识及医病原理。回复 2009-04-27 21:46小猴子太精辟了,先生费心了.家母甚是称赞.回复 2009-02-06 04:20 彻骨寒
闲云逸致
拜读了,想说一句肺腑之言:“博爱无言医者心。”
闲云博爱美容地。
寒鹰医心安逸致。多谢赏光。

回复 2008-12-27 19:34 彻骨寒
林 忠
看望老先生。我是潮汕人。我把博文转载了。请凉!!!
谢过。回复 2008-11-08 06:14 彻骨寒
网易博友 灵儿(广东 清远):
      其实可以很简单的,举个例子的,去餐厅吃大餐,殊不知餐厅老板使坏,弄了变质的海鲜给我们吃,结果可想而知,那滋味儿真不好受啊,又吐又泄的,为什么呢? 因为机体有自己的防御机制,就像国家有自己的军队一样,将敌人(变质的食物)排出体外。过程有点痛苦,但胜利在望!!
    而现在的医疗却不是这样的,他会马上给你打点滴,打最厉害的抗生素,更甚者打激素,以达到中和机体中的毒素的作用,这对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难道不是吗??
    你说把垃圾清扫出屋子好,还是用纸皮箱装了放在家里好呢~??、、?????@@@@@!!!!!!!!
装进纸皮箱会生成千万现代人造酶菌醇素蛋白脂---,成就诸多医学什么奖。使各种检查手段科学。但还不是滞后了?查到是死证的,必死无疑,不是死症的,哪一种病治好了?而且,发现甲胎蛋白增高预示原发性肝癌的中国科学家默默无语,说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能治好消化道溃疡的无稽之谈竟拿了诺贝尔奖,确实令人啼笑皆非。
更多的现代手段是没办法将垃圾装进纸箱的,只是将其扫在门后屋角,装进纸箱是人体自调适系统的杰作。因此,能打破人体的自调适,就能治好一切没有失代尝的病。
一友人之子,十岁痰多,药浴二天痰少,继洗痰特多,一周还不见少,友人三次哆嗦,无奈让其花五毛钱自购链霉素一条,加水半桶,照样洗浴,当晚痰没了。十个月后,其妻高血压偏头痛妇炎未育,西药二年未果,索药服了月余,又报儿子痰多,又没感冒,问之要消之否?其讲俩公婆夸了一年,让其痰多就多,说消马上没有了。对其讲:痰是应该排掉的,留在体内一定不行。若老用西药可以。路是这样的。本次五毛钱一年是得益于已排痰一周,下次四个月,继一月,继一周,继无效打针,打针无效了输液,三天不好输一周,慢慢地渐成肺源性心脏病,这是必然的转归,有何奇?这就是"量效"的丰功伟绩。
最好国人能让西药的量效见鬼去!但行之难也
发热慎退热,见泻勿止泻,见咳勿止咳,(长文)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诺贝尔奖发错.西药的局限(长文)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悲哀的积极人生.([原创]长文)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中不足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风新说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网络亦无奈.因作草药药性总赋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椎体增生之治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疏通淋巴管和血管--使每一组细胞群健康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远视近视之吾见(2010-5-19补充)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答:患了乳腺纤维瘤,在生育之前必须得手术吗 - 彻骨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止咳化痰的饮食疗法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止咳化痰的饮食疗法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止咳偏方-简单有效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止咳绝招 - 破书屋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出现发热,咳嗽快按摩无名指 - hebei.64525.com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脚上有一个很灵的止咳穴位(转) - ︵.天下第一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预防宝宝咳嗽的12款润肺止咳粥 - 青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湿疹偏方 - 博文成长记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湿疹偏方 - 博文成长记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长兵器之殳 - 细雨江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情深谊长 - 沙漠绿洲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市场繁荣 隐忧长在 - 童大焕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长 寿 - xxf3888@12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忍、持、悟 - 沧海长笑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