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我心即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50:13


自信我心即佛
 
 [阅读: 18578]

  驱车百里,拜会友人,顺路观光了佛家净地——鹫峰寺。

  鹫峰寺(又名澍峰寺),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境内,依鹫峰岭就势而建。步行至山下,需屏息驻足,举目瞻仰一番,然后再缓步拾级,步步登高。进入山门,穿越过殿,迈进寺院,迎面正殿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

  寺西有一唐塔,高约25米,傲然卓立,直插云天。这是一位名叫道远高僧的墓塔,两侧还建有鸡塔和狗塔。壮观的唐塔深深吸引着我,然而,让我更加惊叹的是道远和尚的传说故事——

  唐朝佛事兴盛时,一位高僧云游至此,似觉进入仙境一般。抬头仰望,众峰青翠陡峭,其间缭绕、奔腾着形如巨龙的祥云,鹰鹫自由翱翔、上下盘旋,然后款款落在山腰间的平台上。于是,这位高僧广募钱财,在此兴建了气势宏伟的寺院。

  过了几年,高僧去世。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和尚们为逃避战乱而纷纷离开寺院,仅剩下主持寺院的大和尚和他的徒弟道远和尚,往日繁盛的鹫峰寺冷落了。连年兵荒马乱,百姓背井离乡,寺里的用度日艰,两位和尚苦不堪言。这一天大和尚对道远和尚说:“我要出去化缘了,你留下守护寺院吧!”道远和尚哭着问大和尚:“寺院里没吃没烧怎么办?孤单的我谁与做伴?”大和尚安慰说:“吃食没了吃石头,烧的缺了把腿烧,有鸡有狗做伴友。”说罢,扬长而去。

  此后数日,道远一筹莫展。这天突见鹫峰岭上那只鹫俯冲到寺院上空,上下盘旋,然后又抖动翅膀直扑峰顶。顷刻间鹫峰岭上空浓云弥漫,春雷滚滚,大雨如注。道远沐浴在春雨中里,顿时领悟:寺院里还剩有几升谷子,春种秋收,不就有吃食了吗?

  年复一年,道远在山坡上修了梯田,在寺院里栽了松柏,在院墙外种了桃杏,还从鹫峰岭龙口处引来泉水。道远和尚白天侍弄田园,夜晚秉烛诵经,鹫峰寺香火日渐旺盛。20年后,他已是远近闻名的高僧,弟子遍及四方。

  这年秋天,一位脚步蹒跚的老和尚从山下小径朝鹫峰寺走来。他远望山峰彩云飘拂如锦似锻,近看寺外层层梯田块块金黄,临近山门,磬声、诵经声直撞耳鼓。老和尚恍如隔世,分别20年,鹫峰寺竟是这般气派,许是来了位高僧吧。小和尚迎接问候,急忙通报。片刻工夫,一位身披袈裟的中年和尚连声呼唤师傅,跪拜于前。老和尚认出是道远徒弟,悲喜交加,感慨万分,赶忙扶起道远,相拥进入方丈室。

  师徒二人合掌致意,落座叙旧。“那年我走时,粮米已剩无几,当时赤日千里,徒儿是怎样活过来的?”道远想起了师傅临走时说的话:“饿了吃石头,没柴把腿烧”,便回答师傅说就是这么活过来的。师傅那里肯相信。道远心想,20年潜心修行,今天就是死在师傅面前也值得。他说:“师傅稍歇,我现在就给师傅蒸馍吃。”和尚们抱来绵羊石放进笼屉里,锅里添水,灶下生火,道远将腿伸进了灶堂里,火势顿时旺盛猛烈。不大功夫,蒸笼热气升腾飘溢馍香。道远看看火候已到,从灶中抽出腿来,起身揭开笼屉,果然是一屉白生生喧腾腾的馍馍。道远将馍端给师傅吃,师傅哪里咬得动啊?道远却是大口嚼着,鸡和狗也吃得喷香。老和尚见状,满脸愧色地说:“看来师傅我不如你诚心诵经信佛,你是佛经学就,鸡狗也有造化,脱离尘世,跟你同入佛地。”语音未落,道远已经生化圆寂,鸡和狗也相伴西去。

  老和尚看到徒弟修成正果,决心化缘为道远造塔留名,以弥补自己对佛门心不诚的过失。

  仔细品味这段故事,让我对禅宗里所讲的“心”有了种种感悟。

  佛教的修行,讲究宁静、不动、入定的心境。心境不同,感悟自然不同,结果也就大不一样。如果有一个平稳、宁静的心境,便可处处得修行,在寺院可以,在其他什么地方也可以,心境中有禅在,心不动,则“坐亦禅,卧亦禅,静亦禅,动亦禅”。

  佛教强调人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度成佛,可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看来修行实践的决定因素在于修行者的内心。道远之所以不畏艰难,旺盛香火,修成正果,关键是他心里有佛。只要自我认识到“我心即佛”,就是成佛,只要自信自心是佛,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艰苦修行而于凡世的“迷”中悟道,从而成佛。

  俗语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想成就事业必然会经历很多的磨难与挫折,面对困难,要守住自己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通过持续的、艰苦的努力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同时我们还应有一颗拿得起放得下的平常心,这是人生存于世的大智慧,它可以调节心绪,保持心理平衡,能够让人以一种平常心态去面对人世的浮华、劫难,去经历顺境、逆境。

  如果我们真正悟出这些生存的道理与处世的智慧,就可以获得心灵的超越,做到生存于俗世而不累于俗世,达到“终日吃饭,未尝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的境界,活得轻松而自在,逍遥而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