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的关系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7:12

 

   投资界的关系圈:大师和他的同学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16  经济观察报

  这些高校像是中国金融投资人才的黄埔军校。在金融市场这个舞台上,这些投资人以其在母校的学习经历,或清晰或模糊地在中国金融投资界形成了不同的圈子

  黄利明

  影响中国投资界的大学圈子

  1968年,在耶鲁大学一间密室里,小布什像他的父亲20年前做的那样,虔诚地亲吻了一只骷髅头。从此他成为了这个美国精英圈子的一份子,在后来的总统选举中得到了这个圈子里的精英们鼎力相助。

  圆而中空,谓之圈子。在人际交往中,引申而来的人脉圈子,却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血缘、地缘、业缘,同乡、校友、同僚、战友等等,都是形成人际交往圈子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中国,在这些圈子里,校友圈子又显得比较特别,有人说,世界上能够产生最好的朋友的地方是学校和战场。

  校友圈子在近十几年来形成的中国金融投资领域里开始逐渐凸显。中国产生金融投资的土壤也不过20多年,对于新中国这个没有市场化金融投资业务传统的国家来说,更是催生了金融人才的爆发式成长。

  中国的金融投资人才也是在这些年里逐渐积累壮大起来的。我们粗略地梳理后,发现中国在金融投资领域里的大量优秀人才的教育背景都集中于十数所国内高校。

  这就像20世纪初,中国在零的基础之上创建现代军队,培养现代化军官的黄埔军校,诞生了大批优秀的军官一样。

  这些高校就是中国金融投资人才的黄埔军校。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个平台之上,这些金融投资人士围绕着自己的母校或清晰或模糊地在金融投资界形成了不同的圈子。

  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这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在这儿度过了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金融投资界也不例外,很多人不光在大学里学到了金融投资的专业知识,还对大学里形成的人际圈子信任有加。

  因此,他们通过撒满中国大地的校友,形成校友圈,不仅叙旧话情,更是相互再次汲取养分。除了规模庞大的校友会外,还有一些在投资界聚拢校友的小圈子。

  人大有上海的浦江金融论坛,在北京的燕山金融论坛,南北呼应以文会校友。一年四次,每季论坛都与当时的金融市场形势、证券投资密切联系,参加论坛的人员多数是人大校友,规模常在二三十人。

  “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聊在一起,校友间有相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相近的专业,即使许多年后也更志同道合能走到一起。”人大校友裘国根解读着校友圈的凝聚力。

  几个熟识的同学平时的沟通和聚会是随时的。同门间、同级、上下届间的联系都比较直接。论坛、俱乐部、基金会等等,这些则作为联系校友圈子的良好舞台,一些相对活跃有影响力的校友在其中穿针引线,分享成功经验甚至失败教训。

  聚会叙旧那是自然,但金融投资圈的校友,每每都会从一些琐碎的事项论及当前的经济形势,或是各自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互通有无,交流观点,就像当年在学校读书时一样,对经济前沿的动向、对实践领域的事务尤为关心。

  “在这个圈子里,你可以不说话,但如果说就绝对不能骗人,如果骗人,很快你就会搞臭名声。”五道口硕士毕业的李旭利在谈及校友圈时说,“五道口的同学沟通大家的防备心都是很低的,彼此之间更为信任,没有人会有意识地骗人。”

  其实,这种对诚信、信用要求正式投资界繁荣的灵魂。投资界的校友圈,这里云集着财富,云集着校友情,更云集着榜样的力量。

  过去20多年,为中国投资界输送人才的高校数量众多,我们梳理了10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学。无法回避的是,现在中国投资界已经形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五道口、中央财大、上海财大、西南财大、厦大、武大、北京工商大学等为轴心的中国几大主要的投资界圈子。

  围绕着这些有深深学院烙印的投资界帮派,中国金融投资领域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 

   人大的江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17  经济观察报

  赵娟

  南浦江、北燕山,金融投资行业内两大民间论坛在近年声势渐起。上至宏观环境及监管,下至证券投资实务,讨论议题紧随热点,为中国金融发展分析解读、出谋划策。

  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论坛发起者与参与者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中国人民大学(下称“人大”)校友。人大经济、金融学科的深厚教育背景,让他们成为金融投资界的优秀人才。

  而历数国内金融投资行业内的高校圈,像人大圈这样凝而不散、自成体系,甚至形成论坛规模的,确属少见。在形式多样、活跃的人大投资圈子的背后,蕴含着一种相同的积极主动、孜孜以求的精神与气息。

  二十年后再重逢

  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基本建设经济专业正式改建为投资经济系。

  其时,国内证券业正值萌芽期,校方相关的研究和教学重点逐渐转移至金融投资领域,投资经济系的学生对证券投资亦饱含浓厚兴趣和热情。1987年入学的裘国根就是一员。

  1991年,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裘国根发起组织了人大证券协会,在校内开始模拟股票交易,并最早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这就包括1991年入学的李旭利。1992年,裘国根还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词典《股票债券全书》的编纂。

  毕业后,人大财经类院系的学生大多成为较早一批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创建和参与者。

  2009年,各自在投资界打拼了十余年的裘李二人再聚首,以合伙人形式成立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如今,1989年考入人大、现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的莫泰山也即将加盟重阳。当年一起读书的伙伴,20年后将组成“人大铁三角”。在事业相近的领域内,这群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同学最为亲密。

  裘国根曾感慨,当初一起参与协会活动、一同编纂证券词典的同学们再相聚,感觉很好。

  南浦江、北燕山

  人大毕业的投资人,凝聚力不止于此。

  随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如今活跃在金融投资实业、宏观研究、监管等领域的人大校友数以千计。

  在投资圈,除了上述裘国根、李旭利等私募精英,在公募基金和PE界也不乏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达晨创投执行总裁肖冰、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刘青山、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陈东等人大毕业生的身影。

  人大校友会上海分会的专职秘书张筱文介绍,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从事金融投资的校友很多,目前校友会所联系到的大概就有二三百人。他们参加校友聚会都很积极,“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他们认同的身份标签。

  一年一度的 “中国人民大学资本市场论坛”上,就常能看到裘国根及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的身影。李振宁还有一个头衔,那就是人大上海校友会的会长,早在2006年3月,正是裘、李等上海金融圈内的人大毕业生为主力,发起成立了人大上海校友会以及金融专业委员会。

  2008年的春天,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中国资本市场也在经历严峻的考验,就在上海花旗大厦,上海金融界的一群人大校友相聚在一起,热切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未来投资价值等当时聚焦的话题。

  这就是“浦江金融论坛”的首次亮相。它正是由裘国根、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冯博、证大投资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证大投资总裁朱南松、禹杉投资董事长唐荣汉、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耿正义、华宝证券总裁陈林、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等校友自发组织,在上海校友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内部论坛。

  现在,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上交所所长张育军都是“浦江金融论坛”的总顾问。据了解,这个论坛采取的总召集人负责制,由召集人具体负责联络和承办,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次论坛,每季论坛都与当时的金融市场形势、证券投资密切联系,上述许多发起人都是召集人,论坛规模并不大,常在二三十人左右。

  “他们有信念、极富热情,不为名、不图利,只是想做一些对金融发展有利的事情。”人大校友会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浦江金融论坛”的发起人们。

  无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还是经济逐步复苏的2009年,在上海的中国银行大厦金融家俱乐部、上海首席公馆、松江新城……“浦江金融论坛”都如期举行。

  2010年3月27日,最近一期“浦江金融论坛2010年春季活动——复杂背景下的经济之道”在上海东郊宾馆贵宾楼举行,正是由裘国根和李旭利所在的重阳投资承办,现在华宝证券将筹备承办最新一期的论坛。

  现在的“浦江金融论坛”不仅成为联系长三角金融界人大校友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京沪两地金融界人大校友联系交流的平台。

  2009年前后,“浦江金融论坛”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冯博调至北京工作,他开始在北京积极筹办新的校友活动。受到“浦江”的启发,“燕山金融论坛”应运而生。

  北京的“燕山金融论坛”五个发起人分别来自“一行三会”,还包括原人大副校长陈雨露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同样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多数在人民大学校园内举行,也为内部活动,“一行三会”及北京各金融机构中高管理层的校友自愿参加,组织形式类似“浦江金融论坛”,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也参与组织。

  保监会研究室主任周道许、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量、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中国人民银行货政司副司长纪志宏都是 “燕山金融论坛”的代表。

  就在中秋节期间,最新一期的“燕山金融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校园内举行,讨论的主题是“系统性风险干预与宏观审慎监管”。“燕山金融论坛”更关注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监管问题。

  “南浦江,北燕山”,一个侧重于证券投资实务、一个侧重于宏观环境及监管,二者南北呼应,相互补充,在人大投资圈中颇具代表性。至今,“浦江金融论坛”已经举办了9期,“燕山金融论坛”也已经举办了5期。

  今年初,这两个论坛及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还合作组成了 “江山论坛”,来自北京、上海、江苏30多位校友参家,许多校友被聘请为人大金融EM-BA项目的导师。

  “江山”取自“浦江燕山”,还寓意人大校友能够继续雄踞金融江山,并推动人大的教育智库建设。

  人大力量

  “不完全统计,在金融监管部门,人大的局级以上干部目前就有58个。”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一位老师说,尤其是85-88级毕业的校友是主力。

  不仅仅在80年代,李振宁回忆,在2008年的上海校友会的迎新会上,100多名到上海工作的人大毕业生中有80多人在银行、证券、基金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这与人大经济金融学科门类多、分门别类细致有关,人大还有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这样的专业研究机构。”李振宁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介绍,人大在新中国最早成立金融教学和研究机构,当初是以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领域的需求多元化,逐渐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5年一次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人大金融系3次获得第一名。

  目前,人大经济类学科集中在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等,而许多目前活跃的金融实业界人士多毕业于这些学院,“江山论坛”的许多核心成员更多来自财政金融学院。

  当年的经济投资系与财政金融系如今已合并为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最早的前身是1950年人大建校时的财政信用借贷系,也是人大最早的八大系之一。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和第一部财政教材即诞生于此。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各地学术界的财政金融领域学术带头人多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这里汇集了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等国内财政金融学界元老。

  事实上,财政金融学院还参与组织了一个名为 “货币圆桌会议”的活动,也是由人大校友、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企业银行业务主管贲圣林、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等人发起。

  正如裘国根所说,“校友间有相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相近的专业,即使许多年后也更志同道合能走到一起。”

  “实事求是”的校训镌刻在人大校友东门内的巨石上,近70年来,这四个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鲜有哪个高校的自发校友活动如人大般成规模、成体系、成建设,他们仍在用实际行动秉承校训,认真为人、踏实做事。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专业特色

  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01年被评为全国同类重点学科的第一名。金融学专业坚持中西交融的发展方向。

  知名导师

  黄达、郭庆旺、吴晓求、赵锡军

  杰出校友

  裘国根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李振宁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莫泰山   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  

   北大自由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19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田小蕾

  在中国投资界短短的历程里,如果北大的毕业生没有一席之地,那是无法想象的事情。9月25日,北大经济学院金融系成立20周年,围绕着这段历史的现实是,北大毕业生在金融投资界无论是基金经理、基金高管还是PE合伙人,人数应该都是最多的。

  这一点并不奇怪,北大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吸引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生。“北大投资界没有特别紧密的校友圈子,因为北大毕业的优秀的人才太多了。”北大84级校友、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飞说。

  但是投资界这个庞大的北大毕业生群体,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抑或是MBA、EMBA都享受着北大这个光环笼罩的虚拟大圈子。东方基金基金经理李骥认为在他离开学校之后的职业生涯中,碰到的最优秀的投资人依然是北大人。

  北大圈

  提起北大投资人,很多人会想到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生于1971年的肖建华15岁时便考上北大法律系,18岁成为北大学生会主席,27岁成为上市公司总经理,30岁掌控4家上市公司,成就了明天系资本帝国。这恰恰也被认为是北大人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

  本报采访的北大毕业后在做投资的人士,还有北大的金融、经济系的老师,还有那些偶尔出一些金融人才的其他院系老师,都认为北大金融投资的校友圈子都相对松散和包容。

  但是金融投资圈的毕业生还是能大致分出三支来。有北大的CCER一脉,林毅夫、宋国青、卢峰等老师培养了一批宏观、债券投资方面人才;还有经济学院一脉,主要以金融系主任何小锋创办并教授的私募股权班为代表;另外就是光华管理学院一脉,主要以其金融硕士项目里培养出来的众多金融投资界校友为代表;但与此同时,北大还有其他院系的并不学金融但后来干金融的校友,也是人数众多。

  北大金融群,被称为是“自由人的自由联”,是由就职于金融业的北京大学毕业校友自发组织形成的非赢利性民间交流组织,于2008年7月1日在北京创立,目前群员已发展至300余人,涵盖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数十个院系,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金融行业以及政府、法律、审计等相关行业,遍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

  这个群的最新一次聚会是中秋节期间召集大家玩三国杀、CS和吃宵夜。

  还有一个民间的校友机构叫做“光华人”。是03级两个金融硕士发起的,一个在券商,一个在PE工作。

  而另一个叫“北大PE联盟”的北大校友组织相比较而言就较为活跃了。这个联盟的理事长是赛富基金合伙人,同时也是北大私募同学会会长,何小峰是该联盟的名义理事长。在北大PE联盟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性质的投资圈子,明言为大家提供投融资的牵线搭桥服务。同时定期举办沙龙,就具体的一些投资方向进行研讨,甚至会有合作的可能。

  北大校友网秘书长高超对本报表示,他们组织金融投资界的校友聚会并不多。但是有意思的是,每年北大团委都会根据一定科学的打分系统评出的北大十大社团,几乎年年都是吃喝玩乐社团,而这些社团恰恰是毕业后校友们联系的据点和基础。

  光华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冬霞告诉本报,光华管理学院做的很多活动都是开放的,最大可能性地让有志向的学生获益。

  “北大帮派的味道确实不浓,大家还是比较独立。我的很多同学都不在国内,联系自然不太密集。”李骥说。他是1996年CCER第一届硕士,1999年开始又在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读了博士。他CCER的同学中,只有三个人在国内工作。

  北大光环

  不过,作为北大经济类院系的代表,李骥曾经就读的光华管理学院还是发生了不少变化的。刚一开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冬霞就陷入了繁忙的工作中。9月20日,光华的第一场招聘会——中金公司招聘会在中心的组织下进行。即便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期间,仅仅三个工作日的那一周,她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

  9月27日,中心将为学生提供人力方面的培训;9月28日,UBS的一位校友来讲投资银行的业务;9月29日,摩根斯坦利的一个校友董事总经理来讲一下金融危机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结合自身分享作为一个投行的从业人员可能遇到的机会和职业选择。

  90年代时,北京大学相对于五道口来说,进入金融机构的并不是很多,但近十年来,整个光华管理学院的变革性发展,积累了大量金融机构的人才,特别是在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和商业银行,同时也提高了整个金融系在亚太区排名的地位。

  1999年,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2003年改名为职业发展中心,这是全国在院系级别上第一个成立的与就业和职业发展有关的机构,服务的对象从MBA学生扩展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留学生。

  这个职业发展中心做得非常主动,每年9月份工作人员都会到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拜访重要的的机构合作伙伴。

  “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从教学上和其他服务上,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所有的可能,当然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学生自己。”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说。

  在他刚刚送走的85名直接就业的北大本科生中,有63%选择了金融行业,而当年毕业的金融硕士项目中,几乎百分之百地进入了金融机构。

  而有意思的是,在基金投资公司的高管中,只要是高管了,几乎都或多或少有个北大的文凭,MBA或者EMBA等等,从这个意义上,也有人说“优秀的人才选择了北大”。

  进入新世纪的这十年高速发展的光华只是一个典型,培养金融人才方面北大还有著名的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以及具有很强本科教育根基的其他非金融类学科。

  “我们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宽泛,该学的都要学,大学教育是教一般的素质教育,实务就是应该去单位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

  光华和CCER的有所不同,曾在两个学院就读的李骥上学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些差别:在学校中,光华的学生活跃一些,经济中心的学生则勤奋些;在实务界,经济中心的投资债券的多一些,光华的学生投资股票、权益类的、行业研究的多一些。和CCER相比,一般认为光华毕业生的方向性更强。

  “相比较而言,北大投资人的思路更关注制度性问题,把中国的长期前景与体制和制度联系在一起,思考的链条更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也包括对政策的观察。”江赛春说。

  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说“我们是培养领袖的学校”,一位学生则笑称“北大毕业生可能都内心强大到不需要圈子”。

  事实上,证券基金业中,北大人的数量非常多。北大毕业生、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表示,北大的基金经理不少,虽然各有各的发展,但北大人依然有北大的烙印。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专业特色

  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专业特长覆盖投资学与资本市场、国际金融、西方财政学等金融学专业所有领域。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着重研究货币金融理论。

  知名导师

  厉以宁、张维迎、卢峰、何小峰

  杰出校友

  郑昌幸    北大PE投资联盟理事长、赛富基金合伙人        孙建冬    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昭雄    深圳合赢投资资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精悍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21  经济观察报

  黄利明 赵娟 智梦寻 李勇

  9月7日晚,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回到他毕业22年的 “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作为今年五道口的“财富管理实务专题讲座”系列之一,戴志康是以校友身份给他的师弟师妹们做一个题为“文化力与管理力”的讲座。

  戴志康在投资圈内名声在外,身价75亿元的他,横跨金融与地产,曾创立了国内第一支基金富岛基金,如今还管理着20亿元的私募基金规模。

  戴志康的讲座是由90级校友、刘鸿儒基金会与正在筹备的校友会安排的。像戴志康一样,众多五道口毕业的投资界人士都来做过讲座。天图创投高级合伙人杨辉生、南方基金CEO高良玉、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CEO蒋锦志等等,这些人都是五道口锻造的投资界风云人物。

  他们把资金在投资领域里的成功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同时自己也是这些五道口在校生的偶像。

  五道口标签

  在投资界,五道口的声名赫赫,从事投资的毕业生几乎遍及投资界。

  1995级硕士班的毕业生李旭利先生,数年前就是公募基金界鼎鼎大名的投资高手了,如今是上海重阳投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他所在的这个硕士班是五道口里是比较典型的。这个班简直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基金经理的摇篮,一度出了十几个基金经理,这其中包括南方基金经理姜文涛、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华夏基金机构投资总监郭树强、刚辞任景顺长城基金投资总监的李学文、曾为南方基金研究部总监的史博等等。都是在基金业响当当的中流砥柱,据说他们班只有很少数人在毕业后没有做基金经理。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银行系统特别是央行是五道口毕业生的目标。因此,在现如今的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亦有不少五道口人执掌重要部门甚至高层。

  但随着90年代后期证券基金业的发展,一批人投身到了投资界,尤其是95、96级毕业生最为极致,这是因为,1998年中国诞生第一家公募基金南方基金,随后迎来了中国基金业最蓬勃的时期,五道口这两届毕业生恰好踩在了这个时点上,集中地投身这一朝阳行业,成长为基金业的重镇。

  一位投资行业的人士笑称,最鼎盛的时候,“五道口人”管理着中国一半的基金资产。而根据统计,最近三年的196名五道口毕业生,有80人工作去向为证券、基金公司。

  从第一届的18人,到现如今的一届70人左右,成立于1981年的五道口共培养了1600多名毕业生。“我们的校园不大,圈子也很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同学们之间的联系都很紧密。”五道口的2008届一位毕业生如此形容着他的“道口生活”。

  在银华优质增长基金经理况群峰看来,因为学校人少,所以大家都更亲切些。“相互给师弟师妹介绍工作大家都认为是分内的事情。”一位五道口毕业的做PE投资的人士称。

  据了解,五道口校友间的聚会活动也比较多,并不一定是定期举办有名目的聚会,由于人少、范围小,几个熟识的同学平时的沟通和聚会是随时的。同门间、同级、上下届间的联系都比较直接。

  “在这个校友圈子里,你可以不说话,但如果说就绝对不能骗人。”李旭利说,校友之间信息共享是随时的,“与其他关系和圈子相比,和五道口的同学沟通大家的防备心都是很低的,彼此之间更为信任,没有人会有意识地骗人。”

  一位去年从五道口毕业的PE人士坦言,低调务实是五道口学习乃至工作的风格,出去后都不太提“五道口”,因为校友都很出色,也不愿意借此炫耀。

  刘鸿儒基金会

  在五道口,一个更为紧密的圈子围绕在“刘鸿儒”这个名字周围。

  刘鸿儒,1980-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1992-1995年创建中国证监会并担任首任主席。其实,在1981年他主导创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曾长期担任学位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五道口的经历,令刘鸿儒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级金融人物,如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现任副行长胡晓炼、杜金富,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彭纯,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军等等,一批各金融部门的负责人。

  金融企业界的,除了戴志康、蒋锦志之外,还包括东英金融集团(香港)董事长张志平,上海新国际集团总裁万建华,西矿集团副董事长江彪,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资本市场淳大系掌门人柳志伟。

  2006年11月,北京市刘鸿儒金融科学发展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基金会开展金融科学研究专项奖励、资助、研讨等活动;支持、促进、兴办金融教育;从事与金融教育、金融科学研究相关的公益活动。由于有很多金融、投资界的门生支持,该基金会目前已经积累数千万资金。

  借助于公益慈善的大平台,刘鸿儒基金会也成为五道口校友紧密联系的一个大平台和圈子。基金现有两个项目,一个为学生综合活动基金,另一个是前述90级全体校友通过基金会平台捐赠的“财富管理实务专题讲座”。

  正在就读五道口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从这些讲座中,不仅可以了解最前沿的金融实务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接触前沿金融的风云人物,并与之结识,而这些老校友往往也乐于为五道口的后来者们提供实习或发展的平台。“有时候,得到一张名片就很重要。”该同学笑言。

  目前五道口校友会也在筹建当中。今年7月31日,校友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体现联谊性和专业性,要建设好网络交流平台,被认为是校友会活动的重要目标。

  “其实校友自发组织的聚会很多,因为圈子小,所以凝聚力很强,很团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表示。

  不变的务实

  当年五道口开办之初,刘鸿儒就有两个办学指导思想,第一,没有大量聘请专职的专家来校任职,而是请各大学水平较高的教授来讲课;第二,邀请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行长、经理或是一些部门领导人来联系实际讲课。

  焦瑾璞向记者介绍,现在五道口有四门课是请一行三会的官员来讲的,各个部委都有领导牵头组织,能为学生分享知识和实务操作他们也很乐意。

  同时,五道口的导师库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金融界比较活跃的专家学者。一部分是一行三会以及商业银行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是活跃的经济学家,还有一些研究所的教授。此外学校还会请一些外国老师,如近期准备请悉尼商学院的教授。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况群峰表示,当初在五道口学习之时就是偏实践,还是比较有优势。但现在各个院校都讲求实践,也引入了不少新的课程、课本,优势难以保持。

  学校小也变相束缚了五道口学生的视野。一位五道口同学坦言,相比北大那种综合院校,由于道口人过“专”,在做行业分析时资源难免不足。

  焦瑾璞亦不避讳五道口面临不足与困境,一是其他高校金融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大有追赶、赶超之势;二是配套不够、底蕴不足,没有配套的相关学科;三是人数少、培养成本高且达不到规模效应。

  “现在五道口如果不作出改变,保持四五年的国内优势是可以的,但再长则很困难。”焦瑾璞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创办于1981年,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是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管辖的高等学府。

  专业特色

  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均为金融学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和保险学。

  知名导师

  刘鸿儒

  杰出校友

  李旭利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投资官        戴志康    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        高良玉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厚积中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22  经济观察报

  王玉

  “学习圈”

  在北京金融街的某个餐厅,经常会有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他们基本都在附近的金融机构工作,或是来自于一行三会的中层领导,或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老总,还有券商、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的高管。他们谈论的话题,无不集中于金融及资本市场范畴。他们都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友。

  一位经常参与其中的证券界人士称,很可能在某一天的下午,就会收到一条发起聚会的短信,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常聚的校友们都会参加,因为这是一个学习和探讨的好机会。“大家聊的基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感悟。”

  他介绍,聚会中,来自央行的朋友有时会聊聊个人对货币政策思路的理解和对货币市场走势的看法,来自监管层的朋友有时会阐释某个新政策的监管意义,来自券商、基金的朋友则常会讲述资本市场的现状及热点。一个人说话时,其他校友会静静地听,之后再讨论。

  “对其他相关市场和行业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工作,”他表示,“我们不拉帮结派,也不会称兄道弟,彼此视为良师益友,渴望同学习、共进步。”

  据了解,目前中财校友的这种业务交流或者学术讨论聚会并不少,更大规模的聚会则以校友会形式在各地开展。

  7月底8月初,中财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玉书等人士走访了辽宁校友会和吉林校友会。吉林校友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由老一辈中财校友组织成立;而在辽宁的校友聚会上,大连、鞍山等地的校友都纷纷赶来,与会的校友大多在四大国有银行、财税等系统的重要职位工作,基本都是当地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这只是中财各地校友的缩影。据中财校友总会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安秀梅介绍,目前各地中财校友会的平台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规模、数量均有明显增长。

  目前,中财在各主要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台湾)以及北美地区均成立了校友会,校本部则由校友总会主要运作,海内外中财校友10万余名。

  有数据统计,中财培养了超过5位正部级校友,人民银行总行有3位行长或党委书记和4位副行长(或同级别),4位全国性商业银总行行长,将近20位的商业和政策性银行总行副行长,30位以上省级分行行长、副行长。

  在银行系统之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李予昂、中国保监会常务副主席李克穆、中国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缪建民等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的领头人也师出中财。其他各金融机构高管和业务部门领头人更是数不胜数。

  建设者与卫士

  在我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财学子作为建设大军中的一股力量功不可没。

  国泰证券首任总裁金建栋、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邵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蜀松均亲历并献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步成长。

  此外,不能不提的,还有在这个市场中风云十余载的涌金系。

  1994年,中财毕业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

  涌金系在2002年以后开始成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成功的一个资本系。

  涌金系的成功离不开魏东的韬略和对资本市场的运作的天分,也离不开其坚实的亲友后盾。

  魏东的父亲魏振雄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同时,涌金系较多主要成员也有中财背景,如千金药业董事长朱锦伟和涌金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

  目前,在证券、基金及信托领域,也活跃着中财学子的身形,如大成基金董事长张树忠、中海基金总经理陈浩鸣、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金信信托董事长汪晓峰、江南证券总裁杜航、贵州国际信托副总经理袁文洁、西京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刘央、华润集团资金管理副总经理梁征等等。

  此外,在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中,中财人也是人才辈出,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长盛基金长盛中信全债基金经理刘静、长盛积极配置基金经理蔡宾、长盛成长价值基金经理王宁、华富策略精选基金经理崔健等等。

  投资力量厚积薄发

  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建国以后国家成立的第一所财经类院校,最初是主要培养财税高级人才,曾长期直属财政部,2000年中财才划归教育部管辖。1952年在高校院系调整时,中财又将北大、清华、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经济系 “精英”吸纳。经过60余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积累了非常雄厚的资源,有“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之称。

  金融、会计、保险是中财最早设立的学科,这也造成了从目前影响力上,校友在这几个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大于在资本市场的社会影响力。一位中财教师介绍,在中财,即便项目管理这种类型的专业每年也会有30%以上的同学在银行等金融系统工作,而如果是金融专业,毕业的去向大多数为各银行总行、各省分行。

  中财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宪铎表示,我国资本市场诞生比较晚,而银行等系统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一直都存在,中财金融系的课程设置一直在遵循着国际化和研究型的方向,从国际到国内、理论到实务、从宏观到微观都具备,中财的目标也是成为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近些年,中财在原有强势学科基础上也在积极延伸拓展。据中央财经大学管工学院党委书记贺小海介绍,2000年之后,中财在学校建设和教育方面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科研创新方面,例如现在中财科研项目申请比之前多很多;目前应用经济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其下设专业博士点包括金融、国际贸易、统计学、国民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也都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另外,会计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贺小海介绍,中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在2005年又进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这也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在向更高水平方向靠近。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在全国著名金融学家刘光第教授倡导下创立,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证券期货研究的高级研究机构。现任所长为贺强教授,共有成员22人,并由董辅、吴敬琏、肖灼基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担任高级顾问。

  随着近些年中财在金融投资方面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扩展及调整,中财学子在投资领域也有迅速成长的势头。

  中信建投证券的一位人士称,该公司中高层、研究员和投行员工中,有不少毕业于中财,他们工作表现很好,有些人已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财的毕业生做事踏实、不好高骛远、不浮躁,这种品质现在很珍贵。中信建投每年都要去中财招收不少毕业生,还会招一些实习生。

  有业内人士称,中财的毕业生做投资非常有优势和潜力,因为他们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在一行三会等与投资相关的重要机构的人脉资源非常广,对政策理解和经济动向的把握更为精准。

  “中财毕业的学生在资本市场做得好的也非常多,有不少在券商投行部、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有的自己成立的投资公司业绩也做得非常好。”李宪铎称,“中财毕业的学生比较踏实,属于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是中财毕业学生的全部特点,他们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也很强。”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专业特色

  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金融系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证券期货研究所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证券期货研究的高级研究机构。

  知名导师

  王广谦 贺强

  杰出校友

  魏东       原涌金集团董事长
       张树忠    大成基金董事长  

    西财:江湖之远 庙堂之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24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 田芸

  得名“光华村”、位于成都杜甫草堂西侧的西南财经大学 (下称 “西财”),拥有一张伸向京、沪、深等金融重镇的网。

  这所地处西南的高校不断地带来惊喜,许多金融投资届“大佬”毕业于此,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内投资界。

  这些西财精英也有一张有力的人脉网,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西财的这张网是学校主动出面结的,偏处西南一隅的西财,自知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反而更加舔犊情深,聚拢校友。

  投资协会:圈子在延续……

  老校友已经占据投资界要职,甚至建立起核心圈子,在示范作用下,新一代西财人对圈子效应的理解似乎远远高过许多其他高校。

  西南财大有一个 “金融投资协会”,这个学生社团以证券期货投资基础培训为主,其他金融相关培训为辅。好似一个孕育中的财经投资小圈子,待成熟时,与校友会对接,日后,从协会走出去的校友或许便会在投资界产生发散效应。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投资协会会长朱蕖告诉本报,“伊始,是因为大家都对财经很感兴趣,有一些学术问题需要讨论,于是成立贴近学院专业的金融投资协会。今年已是第十届了。”

  不过,协会仅限于学校内部的研讨活动,尚未涉及实体投资运作;但是协会比较积极的在内部建立接近专业级别的研发机构,向金融行业输出不同于一般毕业生的人才。

  朱蕖坦言,协会的主要资源是西财老校友。目前主要是找以前的校友进行互动交流。“未来设想建立沟通机制,形成纵向与横向的联系网络。”

  据了解,该金融投资协会正逐步形成一个由对金融、投资领域有兴趣的在校会员及从事相关工作的老会员构成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圈子。协会虽然没有参与实际的投资活动,但是有大量的会员通过协会这一平台与证券、期货和银行业内的老会员接触,并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金融行业中。

  事实上,投行人才辈出的背后,西财的教育实力与学科设置功不可没。西财的证券与期货学院构建以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为核心,以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三大领域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渗透和支撑的“大金融优势学科群”。主要面向证券、期货监管部门,交易所,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以及公司证券事务,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西财证券与期货学院兼职教授、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主持创办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其主持开发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资金法人结算系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西财与实体的互动无处不在。如9月15日,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工作人员就主动来到西财证券与期货学院寻求合作,商讨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等合作事宜。

  西财证券与期货学院书记李南成表示,国泰君安主动找学院洽谈此事,是一件对于双方发展都有利的好事,希望双方就具体合作的细节事宜再做进一步商讨。目前,双方就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共同举办征文活动等事项达成了初步意向。

  此外,入渝以来,西财重庆教学部还携手各大金融、顾问咨询机构,整合在渝校友优势资源,推出“投融资道”系列高管交流活动。

  投行“名门”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本科生,李建勇是西财最早的一批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被聘为西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曾因才华出众几次被证券公司邀请出山担任要职,几经波折,如今任广发证券总裁。李建勇称,“下海”至今,证券业是其唯一从事过的行业,从一个证券业的门外汉到投行名门,他是随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同样见证中国证券行业20年发展历程的,还有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上海黄金交易所总经理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裁宋安平;易方达基金创始人、总裁叶俊英;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东海证券董事长朱科敏、西南证券董事长蒋辉等……在这一长串投资界知名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共同的轨迹:在西财度过的岁月。

  广东校友会副会长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广叶俊英也说,这种情愫把西财人“牢牢”地系在一起。

  事实上,西财对于学子的呵护与帮助,或许也是西财人情系母校的原因之一。

  作为活跃的核心校友,一位西财校友会副秘书长在校友总会尚未成立之时,就大力向校领导建议要全程跟踪和辅助毕业校友。

  他表示:“当初我们毕业时,有很多同学想留在生活安逸的成都,而当时的校领导决定一律将优秀的学生'硬性分配’到北京。”作为头几批毕业的“资深校友”并被分配到北京的他,觉得校领导那时的决策很有远见。

  “当时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下名声,而最早几批校友进入重要国家机关和金融机构,则为以后的师兄师妹连起了一张人脉网。”他说。

  在这张“人脉网”的笼罩之下,后来毕业于西财的校友们仿佛从来不会感受到“北漂”的落寞,研究生尚未毕业,就有老一辈校友协助安排好在重要金融机构的实习机会,并且有不少人最终被留用,进一步壮大了金融行业里的西财圈。

  有了圈子,“名门”的后起之秀迈进投资界的步伐更加顺风顺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际,投行基本不招人,一些财经学院的就业率不到10%,用人单位缩减甚至取消了招聘计划,但仍有西财学子签了华泰证券、西南证券、长江证券从事投行业务,就业到央行、银监会的也大有人在。

  这主要归功于西财金融专业凭借其深厚的人脉根基,使得国内几大银行组织了一系列针对西财的专场招聘,“截至毕业,就业率达92%,基本上想找工作的都能成行。”西财一位姓陈的老师透露。

  2007年10月,西财校友总会成立,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西财在海内外已有校友会20多个,校友13万余人,正在形成覆盖全国的校友网络。

  校友总会成立以后,这种“圈子”作用开始更规范地发挥效应。“因为校友人数巨大,所以校友会组织聚会都要分学院、分年级,而有时也会按地域聚会,横向纵向的联系非常充分。”一位西财校友称。每次“两会”的代表中都会有十几个西南财大的校友,这位西财校友在北京作为“东道主”,都会召集大家一起吃顿饭。

  在按照学院、地域等形成的大圈子之外,还有一些更小的圈子进行着更频繁的活动。譬如说“一行三会”、商业银行都存在西财校友的“核心圈”,而这样的圈子则更像“会员制俱乐部”,“核心圈子的成员都是资历较老,已经在金融界做出一些名堂的校友,想进这个圈子,还得有老校友的提携介绍才行。”一位在北京的西财校友说。

  至于目前的影响力,李建勇说,当西南财大的毕业生被普遍认可,求职拥有更多选择权,在高薪职位上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肯定就是母校知名度和品牌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正如,世界知名大学之所以知名,在于其培养的学生为社会所认可。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专业特色

  金融学院金融学是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知名导师

  曾康霖

  杰出校友

  叶俊英   易方达基金创始人、总裁        胡继之   国信证券总裁

    投资界的关系圈:清华哥们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23  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 刘玉林

  没有神秘的聚会,也鲜有刻意的维护,但清华遍布投资圈的力量总是会在关键时得到体现。

  对于清华出身的投资界人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张帏把他们大致分为两个派系,其一是理工科背景出身,他们有技术背景和创业的经历,对产业技术的发展非常敏感,这是投资界的最早一批弄潮儿;另外一系则是经管学院出身,这批人算是清华在投资界的第二批人马,他们对金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各种商业模式了然于胸。

  这些人都被烙上了明显的清华印记,清华严谨的作风,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实事求是、做事稳健,而清华对创新的追求使他们对于市场和技术有很好的洞察力。

  他同时也强调,清华很重视团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清华人更具团队合作力,相比个人英雄主义显得更为全面。

  创投圈

  “这个圈子里到处都是清华的人,从上到下,大约有一半的人都能和清华扯上关系。”一位活跃于创投圈的张姓猎头称。诚然,强大的理工科教育资源让清华为创投圈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这个圈子也有很多是清华经管学院MBA出身。

  “我们校友之间关系都不错,但大家也很少刻意专门聚过。”清华经管学院MBA毕业生、信中利资本董事长汪潮涌说。

  创投圈中活跃的清华人比比皆是,邓锋、倪正东等也是这个投资圈中清华人声名在外的代表。

  在汪潮涌看来,清华在投资圈的校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间的“圈子”文化,因为人太多,要形成一个小“圈子”都是件难事,但清华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可以随时体现出来。

  “创投圈清华人的特质是务实得有点闷骚型的感觉,清华的人不会像北大的那样整天嚷这嚷那,他们非常具有实干精神,很多都是走技术路线,这也决定了清华人不会刻意注重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圈子,但真正需要帮助时,就能体现得非常明显了。关键时刻从来不会掉链子。”一位清华电子系毕业的创投基金合伙人称。

  清华人之间会非常注重分享,当有好的项目和有看不懂的项目时,他们会时常拉来“哥们儿”们分享,但这些哥们绝大多数是清华人。

  “做创投本身需要接触大量的项目,而清华校友的平台是个巨大的项目库,非常有意义。”一位清科集团的人士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1989级学生张帆就很突出地展现了清华校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在2002年,创办了空中网的周云帆和杨宁找到了时任著名风险投资基金德丰杰投资副总裁张帆。周云帆是张帆的清华校友,电子工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在斯坦福结识了杨宁。

  当时,空中网正在寻找风险投资。在和周云帆促膝长谈后,张帆非常认可他的创业想法,但将这个项目向美国总部汇报时,却未获得认可。

  为此,张帆两次返回德丰杰总部,向投资委员会详细阐述自己的看法。最终,张帆为周云帆争取到了80万美元的投资。当时互联网正处于寒冬之中,这笔投资无疑是为周云帆“雪中送炭”。

  “我在清华有一个纪录,跨越几个年级认识的人是最多的,来清华时上到77级,离开清华下到89年入学的都认识,所以到现在人缘都很广。”对于这点,邓锋颇为骄傲,这也为他的投资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资源。

  清华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创投平台,现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的冯冠平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力合创投董事长。冯冠平几乎每年都会不定期宴请清华校友多次,相互交流和分享。他的创投目标很特别,大部分是清华教授们的研究成果。

  据统计,大多数创投中的核心团队中都不乏清华人的身影。红杉资本的24位投资团队中有5位清华人,北极光创投中15人的核心团队中则有4人出自于清华,如IDG、联想投资、KPCB、经纬创投、青云创投等都有许多清华的人。

  “创投圈还是太小了,和证券、基金、银行这些大金融部门相比,创投圈的清华人也算不上多。”汪潮涌说。

  经管圈

  事实上,在证券、基金界,清华系的人也遍布其中。

  公募基金中最牛的投资人王亚伟,私募基金中的新同方投资刘迅,前高盛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瑞银投行亚洲区副主席李山、中国区主席赵驹、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方方……

  在这一连串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有清华经管学院的纽带。

  一位基金业人士称,证券、基金公司里有很多清华毕业的人,他们很多都是从研究员逐渐成长为基金经理,而研究员之间会进行调研、路演等,所以经常有一些志趣相投的清华人聚在一起交流。

  “我们班有一半在证券、基金圈,一般两三个月会有一次小聚,主要是吃饭,饭桌上聊。”一位清华毕业在招商证券投研体系工作的人士称。

  刘迅称,清华在二级市场投资圈有非常多的人,平时会有小范围的交流,但大规模的聚会很少。但他认为,母校在师生情谊传承、学长带学弟学妹方面一直有非常好的传统。

  清华经管学院在维系师生、同学关系,推动校友交流上一直表现得不遗余力,这成为了清华经管文化的一部分。

  经管学院每年都会有一次固定的校友聚会,由于校友众多,经管学院设置了值年校友轮流回母校的规矩。

  今年4月份的值年校友聚会上,出现了许多投资圈重量级别的人物,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监刘隆文、上海博润投资管理公司总裁胡志斌、瑞银投行董事总经理汪韧、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李树憬、博时基金量化投资总监张峰……

  “与学弟学妹话前程也是这种聚会的一个主题内容,我们还经常能够遇到专门从校外来参会的人。上次就遇到了几个准备运作自己公司上市的企业家进来交流。”上述招商证券人士称。

  经管学院还专门按照行业的划分设立了不同的俱乐部,金融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人数已超过300人。

  张帏还提到金融俱乐部,“那些小孩儿都挺厉害的”,他笑道,这个俱乐部从创立至今,慢慢完善,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时常举办一些活动,并且不时投入到真正的实务操作当中。

  “校友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张帏道,清华的平台是很好的,在投资方面,有企业家协会、有清科,每年还会举行创投的峰会,创业和投资的校友们济济一堂、相互沟通,有时碰上一些案子也会抱团合作。

  雄厚的教学资源

  清华毕业生如此出众不仅与学校一直提倡讲究科学、注重实干的校风分不开,更重要的是其雄厚的教学力量和资源。

  清华在理工科方面在国内高校位列第一。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清华大学本部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中心5个,在国内高校中均位列第1位。此外,清华科研经费在近年来一直是全国高校之首。

  清华教育比较重视工科,这为需要严密逻辑和推理的金融实务打下了基础。当年所学大量知识与数学、物理学、概率论、运筹学和计算机密切相关,严密的逻辑与推理训练,则在其后的专业竞争与管理实践中大显功力,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方方感概道。

  经过多年努力,清华已经拥有了一支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现任全职教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有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4人,两院院士总数占全国高校第一位。

  此外,清华经管学院的师资力量也是实力超强。朱熔基是经管学院首任院长。在朱熔基的积极推进下,清华在2000年时还专门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均由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以及国际著名学者等近五十人组成。

  “人生离不开大学时代师生、挚友真情的终生鼓励与慰藉,此情此谊不啻为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李树憬在今年的值年校友聚会上对其师弟师妹们感概道。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在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均被列为重中之重的建设序列。

  >>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采用国际上优秀商学院的金融和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数理基础、信息技术和金融分析技能的分量较重。

  >>知名导师

  钱颖一

  >>杰出校友

  王亚伟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        李山       香港三山投资公司合伙人
 

   投资界的关系圈:上财的上海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20  经济观察报

  刘兆琼

  “财大人本身也是受到上海文化的地域影响,性格比较内敛,而且做事情谨慎,注重细节,讲究诚信,这些本身都是经商之道。”上海财大金融学院院长、MBA学院院长戴国强如此评论财大人。

  “但是由于财大本身的学科特色比较专,所以有时候缺少宏观思维,从发展的角度,也受到了局限。”他补充道。

  雄踞上海滩

  炎炎烈日,上海黄浦江边一家高档会所,龚方雄正侃侃而谈。而台下坐的人几乎全是上海金融、投资圈大佬。从四大国有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到基金公司总经理都悉数列席。

  这是每两个月一次的上海财大组织的“金融家俱乐部”论坛。除了金融家俱乐部这一可供校友交流的机会外,财大的校友聚会也比较频繁。

  据戴国强介绍,每年学校的校友会、校友联谊举办会次数很多,而各个圈子和行业的聚会更多,比如四大行上海分行行长俱乐部式的聚会,几乎每月一次;基金经理圈子的小聚会也十分频繁。他仍然记得在2007年上海财大建校90周年庆典上,各地校友来了3000多人,金融学院来了200多人。

  “不过聚会归聚会,财大人做事比较本分,很少形成一种势力,再讲究彼此的感情,仍然是按照常理出牌,也不大会联合做一些灰色地带的事,所以现在财大人一般在金融界混个中层很容易,但是高层的却比较少。”一位财大校友表示。

  但是,昔日上海财大78级的金融班毕业生现在几乎都声名显赫,有些甚至导演了上海滩乃至全国资本市场的大风大浪。

  78级学生共59人,龚浩成就是其中一员。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直接创始人和设计者之一,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和上海证券期货学院院长。此外,78级的毕业生还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始人及首任总经理尉文渊、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冯国荣、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贝多广等。

  “当时大家都是从各个地方来到财大,有的从农场来,有的从工厂里来的,岁数相差也比较大。当时贝多广读书就特别用功,那时候财大条件很不好,贝多广还在工棚里住过一段时间。”同是78级毕业生的戴国强回忆,“大家当时感情也很好,毕业之后互相都很亲近,来往也很频繁。”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198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熔基的推动下开始建立。朱当时建议成立三人领导小组作为具体工作的推动者,而龚浩成成为该小组的实际领导者。正当龚浩成一时找不到人选做交易所总经理的时候,昔日校友尉文渊主动请缨。尽管那时候,尉文渊对证券交易所几无所知道,但是鉴于对尉文渊的了解和昔日的校友情,龚浩成还是欣然同意。

  正是有了龚浩成的提拔和信任,才有了所谓上海滩资本市场的三猛人,尉文渊、阚治东、管金生,其中前两位都毕业于上海财大。

  “龚老师就像是财大人的精神导师,那时候阚治东总是到龚老师家做客。龚老师,为人谦和平易,生活也很简朴,几十年一直是一个样子,反映了财大人的踏实务实。”一位财大校友评价称。“也几乎从那个时代,财大就在上海有了隐性的圈子文化吧。我觉得财大人的所谓圈子,并不是那种拉帮结派的,而是彼此之间一种朴实的信任,还有就是财大精神的踏实。”他说道。

  上海财大为投资圈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被评为中国基金经理第一人的江作良,原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即是上海财大毕业,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平更成为价值投资的坚持者之一,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戈也是为数不多的在上海工作,却在全国的基金经理中相当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

  而在上海的本地券商、基金公司的高管几乎都由上海财大人包揽,像王益民,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国荣,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浩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等等。这几家上海本地券商多少年不温不火,鲜有大变,颇有上海财大人稳扎稳打的特色。

  历史传承

  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四大财经大学之一,上海财大起源于1917年6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是国内设立最早的商学院,也是中国甚至远东地区最好的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曾任该校教务主任。

  解放后,在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学校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一时之间,名士云集,群贤毕至,如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就是由上海财大首任院长孙冶方先生的名字命名的。1985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在继承历史传统基础之上,上海财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上海财大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 (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学校的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财大的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目前,学校的教授、副教授有530余名,如金融学院的院长戴国强教授、会计学院的院长陈信元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继忠教授等在业界都有很高的威望。

  “财大人本身也是受到上海文化的地域影响,性格比较内敛,而且做事情谨慎,注重细节,讲究诚信,这些本身都是经商之道,但是由于财大本身的学科特色比较专,所以有时候缺少宏观思维,从发展的角度,也受到了局限。”戴国强分析认为。

  除了为投资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外,上海财大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金融系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根据教育部的一个抽样调查,上海金融系统的局级以上干部,有60%以上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处级以上干部,80%以上毕业于上海财大。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专业特色

  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金融学科门类齐全。

  >>知名导师

  戴国强

  >>杰出校友

  阚治东   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陈戈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
  

    志同道合武大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 23:24  经济观察报

  申兴 肖君秀

  从武大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有恋校情结,“每到五一、十一回来很集中。”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李燕飞说,“以班级、年级、院系各式各种的形式搞聚会的都有。”

  除了这种相对正式的聚会,同窗好友间私下的小圈子更为密集和普遍。一个可以佐证的现象是,国内的私募基金界已经形成了武大系,如武当资产、金中和资产、从容资产几家业内声名显赫的私募基金,合伙人或者创办者均为几位武大校友。

  “武大不是做官的文化,而是一种自由文化。”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吕俊说,所以武大的毕业生喜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奔深圳特区。

  对活跃在国内投资界的武大系人物来说,武大自由开放的校风以及刘道玉、董辅 、邹恒甫等大师的言传身教,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烙痕。

  志同道合

  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在阳光私募这一群体在国内刚刚出现时,便有一批武大毕业生率先响应。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一位人士认为,“阳光私募作为一种新的形态,比较符合武大人追求自由、喜欢创新的气质,可能这是目前私募界不少高手都出自武大的原因之一。”

  在深圳发端而如今已成燎原之势的阳光私募中,武大系的确被称为学院系中的第一大系。

  在深圳金融投资顾问协会的统计中,目前活跃国内私募界的几大明星基本出自武大,如深圳市天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康晓阳、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晖、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蒋锦志、深圳市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荣华、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等。

  除此之外,还有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蒋锦志、上海智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伍军、深圳智诚海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冷国邦、深圳南方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波、深圳展博投资公司总经理陈锋等人,都是武大毕业,如今也都是投资界的活跃人物。

  在私募领域,武大校友之间的“志同道合”也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2007年,在田荣华创建武当资产时,与他一起筹建的搭档便是田在武大的同窗原鹏华基金经理易贵海。从容投资公司的另一位主要筹建者也来自武大。江晖成立星石投资时,也选择了武大校友罗敏搭档研究总监。

  最为典型的是2008年熊市取得正收益而声名鹊起的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军、投资总监邓继军及研究总监彭迅是武汉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同窗,公司董事长黄明皓女士的丈夫也和他们大学是同一个篮球队的。

  “这跟国外一些对冲基金一样,很多合伙人都是校友或者前同事的关系,大家比较了解,沟通起来也很顺畅。”金中和董事长黄明皓解释。

  记者了解到,这些各自创业的武大人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络,如同在上海的吕俊和伍军关系熟络,而都在深圳的田荣华、曾军、刘波等人也常有交流。据统计,在深圳工作的武大校友有两万余人之多。

  “与曾军、伍军、田荣华等等很多校友都经常联系,很亲近……”吕俊谈起校友时言语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快乐。

  “我们会经常交流,从来不谈个股,交流的主要是对大市的看法,宏观经济,探讨一些投资体验与心得。我不太愿意跟客户、跟朋友谈个股,觉得投资是很私密的事情。我们曾经一起开玩笑,称那些专门靠传递消息选择个股的人为'吵股票’。”伍军言语中不忘偶尔诙谐。

  对武大的投资圈中的个性化,吕俊解释得很直白:“大家都强调个性的发挥,强调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在投资决策中独立思考。如果投资方法甚至是选择个股都一样的话,那就不是武大的文化了,那也就不是出自武大的了。”不过,吕俊同时也认为“武大系的各投资流派中的相互借鉴蛮有意义”。

  事实也是,例如强调绝对收益的江晖与主张和市场保持磁性接触的吕俊,虽然同出自武大,但风格和选股迥异。

  “相对来说,我们是个自然而然的圈子,没有刻意去组织,但更多是出于志同道合。”武当资产一位人士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吧。”

  此外,在公募基金领域,武大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如易方达基金总裁叶俊英、副总裁刘晓艳、大成基金总经理王灏、泰信基金总经理高清海、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戴京焦、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郑文祥等都毕业于武大。

  珞珈山的传统

  虽然也有不少从别的院系毕业后转行投身金融行业,但大部分金融圈的武大毕业生毕业于珞珈山上的经济与管理学院。

  有着110年历史的百年名校武汉大学,早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期就成立了“商务门”,其后几经更迭,“经济系”、“商学院”并最终更名为现今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活跃在国内投资界的武大系人物多数出自该院。

  在武大的诸多院系中,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最大的一个院系,学院设有8个系、4个研究所及若干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首屈一指的学界泰斗就是2004年去世的董辅 。一向骄傲的邹恒甫也认为,“董老师是我回到中国后交到的最好的师友。”

  另外一位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是邹恒甫,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个哈佛经济学博士,在武汉大学进行了全新教育改革实验,全套引进西方最先进的教育模式,使武汉大学的数理金融经济学教育为世界瞩目。

  如果说董辅 、邹恒甫等薪火相传的名师为武大经管院培育了深厚的学术土壤,而刘道玉则为武大创造了一个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

  对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武大的学子来说,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刘道玉同样是他们不会忘记的大师。1981年至1988年间,学生们在路上可以轻易地拦住他们的校长,讨论问题,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贷学金制这些国内首倡的做法让武大享有“高校界的深圳”、“自由的武大”等声誉。

  对于武大文化,吕俊如此形象描述:“武大建在山上,混在树丛之中。武大校风可以说是非常自由,强调个性,鼓励开拓。所以那时深圳特区成立后,很多武大毕业生跑过去了。武大不是做官的文化,而是一种自由文化。”

  与吕俊差不多同期在武大读书的伍军认为,“武大相对于武汉其他学校更加开放,开放性对我帮助很大。其实投资是学习的过程,不断会有新的东西需要学习,在投资中保持开放思维,开放心态。基金经理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武汉大学,这所拥抱着珞珈山,斜倚着东湖畔的大学,被称为全国最美丽的大学,全国最自由的大学。现任武大校长刘经南在他上任之际,就什么是武大精神与珞珈文化说过,“武大人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特点是'求异’,求异体现了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专业特色

  设有数理金融试验班,是最先在国内建立的直接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原文教材。

  >>知名导师

  董辅秖

  >>杰出校友

  康晓阳    深圳天马资产管理公司掌门
        吕俊       上海从容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投资界的关系圈:厦大葛家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 23:23  经济观察报

  李保华

  深圳是厦大毕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身为厦大深圳校友会会长的深圳广电集团总编辑陈君聪说,深圳有一种说法,没有厦大的毕业生,深圳开不成证券公司,也办不成银行。深圳金融证券一半以上的骨干来自厦大。

  但由于校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他们没能形成一个有效地影响投资界的圈子,其影响力也只停留在潜力上。

  缺乏紧密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基于月饼文化的当地特色的民间习俗。因此,每到中秋节前,举办博饼活动也成了厦大校友们难得的大规模聚会。

  9月18日晚,厦大深圳计划统计系校友举行了中秋博饼活动,当天有来自南方、易方达、融通、宝盈、鹏华、招商等多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券商的投研人士参加。

  “那天我们也邀请了一些高管身份的校友参加,最后都没来,来头最大的是一家小基金公司的副总”,一位参与了博饼活动的厦大校友称,这项活动开始的时候也联系过其他系的校友,想多组织一些人参加聚会,但后来发现他们兴趣都不大。

  实际上,厦大深圳计统系的校友这种稍大规模的机会一年一般也就一到两次,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都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而那些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路上的会计系的厦大校友们彼此之间就更加陌生了。

  据了解,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和各大券商在深圳分部中有大量来自厦大的毕业生。其中,宝盈基金甚至一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来自厦大,实际上,有一段时间该基金公司的高层全部来自厦大。宝盈基金也形成了每年去厦大招聘的惯例。国泰君安在深圳的投资银行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厦大会计等专业。

  潜力有待提升

   在投资界,知名度最高的厦大校友是被业界称为 “阳光私募基金教父”的赵丹阳。不过,赵毕业于厦门大学自动化系。

  “投资界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赵丹阳,我也没见过他”,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部的一位厦大校友称,他曾经还给赵丹阳打过电话,但是没人接。

  此外,现任职港交所总裁的李小加、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等都是毕业于厦大。

  上述招商证券人士称,南方的学校毕业的人和北方学校的风格不太一样,南方人更独立,自我意识更强,相互不怎么搭理,北方人在深圳更容易抱团,而且更有合作意识和生意头脑。

  尽管在深圳的厦大会计系牛人甚多,但是如今在深圳的厦大会计校友很少相聚。作为校友基本交流的曾经非常活跃的厦大深圳校友会的网站已经停止运行,最新的消息也是停留在2006年。

  在深圳,清华、北大、人大的毕业生有更天然的优势。早期的深圳券商和基金、银行高管全部来自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这些从北京过来的高管们不可避免地对本部门有所倾斜。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宝盈基金基本都是厦大的,而易方达基本都是清华的。

  而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些北方毕业的校友中的成功人物愿意出面召集学弟学妹举办讲座等活动。深圳一位北大毕业的知名创投人士近期还给北大的学生举办过讲座。在他的公司中,很多人都来自北大。短短两三年时间,他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

  但是,厦大每年为深圳输入的毕业生接近千人。厦大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深圳是厦大毕业生除厦门外,多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一城市。在会计和金融专业,一个班中甚至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深圳。

  一位厦大校友称,如果厦大深圳校友联合起来,足以影响整个深圳乃至全国的投资圈。

  会计专业优势

  在注重会计和法律知识的投行,一些券商在深圳的华南投行分部招聘了大量厦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据国泰君安一位厦大毕业的投行人士透露,会计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国泰君安2007年有一半都来自厦大,在兴业、华泰联合等券商界,活跃着大量厦大校友的身影。

  精通会计知识和基本的财务分析技术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所必备的条件,而厦大的优势就是其特色而强势的会计专业为中国投资界输送了大量精通财务知识和技术的毕业生。

  厦大的一位校长曾说过,我们培养不出一流的CEO,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流的CFO。正是基于厦大在会计上的全国专业优势和对华南地区的接近性,厦大校友在深圳才具有广泛的基础影响力。

  厦大会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提到会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葛家澍。

  厦大的会计专业在全国常年排名第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厦大是国内会计学专业名师汇聚之地。在中国最早的四名会计学博导(分别是财科所的杨纪琬、上财的娄尔行、厦大葛家澍和余绪缨)中,厦大独占两位。此外,潘序伦、杨时展、李宝震等近五十名国家著名会计学专业名师也都长期在厦大执教。

  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已年满90岁的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目前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 “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是师从葛家澍的1994级厦大会计学博士。他曾任中国本土最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CIVCFund合伙人、中新基金董事长,以及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等职。陈所在的东方富海是第一家有限合伙制的创投。

  多年来,作为会计学科重镇的厦大会计系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目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会计学研究,基本上是厦大人在支撑;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院长,大陆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都是厦大培养的博士;从北方的北大、清华,到南方的南大、上财,都有厦大会计人的影子。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

  >>专业特色

  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财政学、统计学、金融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知名导师

  葛家澍

  >>杰出校友

  赵丹阳    深圳市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玮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工商:期货大鳄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11:33  经济观察报

  田芸

  从1990年开始起步的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试点、整顿、规范发展、迅速扩张等阶段,如今已经迎来它的第20个年头。

  与之共同萌生和成长壮大的是期货行业人才,而这个人才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其他体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家族”式的树形结构般的网络,诸多期货公司高管、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库”……形成期货业关键节点的繁茂枝叶,其汇聚根植的则是北京工商大学(下称“北工商”)这片肥沃的土壤。

  著名经济学家童宛生及其弟子常清和胡俞越在北工商共同创建了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主导了中国衍生品人才的本土培养格局。北工商输送的人才及研究成为推动期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断壮大的期货业也为北工商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及成长平台,从业校友还会将资源和疑问带回来。如此的良性循环,令这个圈子保持着新鲜和热度。

  衍生品生力军

  中国的期货业私下规模最大的聚会,常常和北京工商大学扯上关系。

  百人以上规模的聚会一年两次,从期货公司高管到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囊团,期货业大腕济济一堂,而将这些人凝聚到一起的只有一点:他们都曾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和期货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拜师学艺”。

  院长胡俞越就是这些聚会的召集人。“6月份聚了一次,来了80多人,教师节又有40多人的聚会。每年上百人规模的聚会至少有两次。”胡俞越说。

  北京是校友们最常聚集的地方,都在期货行业浸淫的校友们之间见面更加频繁。“每月都有聚会,大的上百人,小的二三十人,大家回到学校来见老师、见同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个圈子。”研究院高扬副教授说。

  在胡俞越的观念里,同学是一个外围不断扩张、流动的团队,经常的聚会让这个流动的团队纵向链接起来。 “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黄辉,所有同学都认识他,虽然他并不一定认识其他人,但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师兄。黄辉经常会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来和学弟学妹们一起讨论。”

  刚刚当选为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的黄辉,是北京工商大学期货市场方向的第一批毕业生。如今,他的师弟师妹也成为各大期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例如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宏源期货总助丛小虎、经易期货总助邱菡仪、经易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李宏涛、南华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池洪涛……

  胡俞越介绍,研究院的毕业生几乎都驻守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金融重镇。在校生也因学校在业内的人脉资源而纷纷进入大型期货公司、央企和外企的期货部以及交易所、期货业协会等机构。

  “80后的学生,目前已经有不少成为了营业部总经理。”胡俞越说。

  因为研究院在教学中讲求“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并成立了期货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期货操盘等务实内容,许多学生都将投资作为志向所在。

  “学生们似乎对投资热情很大,喜欢一些能做期货交易的地方。”胡俞越介绍,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流向,就是进入央企做衍生品交易。

  中航、中粮、中纺、五矿……研究院的校友们驻守重地,每天操作着几十亿的资金在国外衍生品市场上进进出出,设计套保方案。93级的朱璋,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01级的裴勇,中纺集团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俞越随口就罗列出十余个在央企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学生。

  此外,证监会期货部相关领导称研究院为监管部门的 “智库”。这个“智库”的种种课题对中国期货市场上层建筑的布局和规则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期协每年给我们两个以上的课题,而证监会期货部的调研、教材等也有很多交由研究院进行。”胡俞越表示。

  “硕士后流动站”

  校友圈子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业校友把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来解决。中国的期货市场尚处在“青春期”摸索阶段,发展迅猛但也经常冒出一些新鲜问题,研究院校友们基本和中国期货市场同步成长,于是也经常带着新的课题来到聚会上。

  校友徐欣23岁毕业后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工作,24岁就开始独立承担课题,因为年轻还没有助手,徐欣就经常带课题回到母校,寻找 “群众智慧”,在圈子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课题受到多方肯定。

  这种模式渐渐固定下来,校友们打趣说,研究院有一个“硕士后流动站”,三五成群的聚会正是这个非官方“流动站”的载体。

  在外做投资、做管理的校友们,经常还会在胡俞越的邀请下回到学校讲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但是来听的人很多,因为全是最贴近市场、最贴近行业的信息。”

  在央企、外企做衍生品交易的校友,带来很多计量经济学的话题,不少学生对建模、程序化交易和结构性的产品产生了巨大兴趣。

  “学生们开始向国外交易衍生品的高级人才方向发展,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胡俞越称。校友郑强在中谷等机构多年从事外盘投资,后来还出了一本叫做《操盘芝加哥》的书,销售得非常好。

  溯源

  北工商圈子之所以能成为期货行业的中流砥柱,与学校的教育是直接相关的,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这个衍生品家族的家族长——童宛生。

  “国内最重要的两个衍生品人才基地就是北京工商大学和农大,而两个基地的领头人都是童宛生老师的弟子。”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高管称。

  常清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认识童宛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感觉极为敏锐的人,对时代的脉搏抓得非常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系统开始失灵。期货市场拥有的定价功能引起了北京商学院研究“价格学”的童宛生的注意,她转舵驶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中国自此开始拥有衍生品,向现代金融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也正是这个时候,童宛生刚刚收下第一批研究期货市场的学生,其中就包括常清、胡俞越、黄辉……

  童宛生的学生,一部分留下来继续从事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其中常清、胡俞越和童宛生携手创办了我国首个也是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另一部分则走了出去,成为期货市场最早一批有着科班背景的实业家。

  对于期货这一创新的学科,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师资难题:首先是和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研究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将期货研究放到更大的蓝图之内;其次是将圈子打开,90年代,杜岩、陶、吴硕、高铁生、贺强、任兴洲、廖英敏等知名学者几乎每年都会来北京工商大学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工作,其中多数还被聘请为期货专业的兼职教授;而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四家期货交易所和一些大型期货公司的专家领导也被聘为兼职教授,经常来校进行专业交流。

  师资网络的延展,提供的不仅是宽广的眼界,更是一张广博的行业“人脉网”。

  1999年6月,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成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应运而生,胡俞越成为所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迄今,这个期货人才基地已招收23届共120多名研究生,在职研究生、MBA等培养了200名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在本科专业里设置期货市场方向,北工商向市场输送实用型人才的步伐正在加快。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机械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

  >>投资方面的专业特色

  1999年创立证券期货研究所,金融系建有国内最先进的证券期货外汇投资实验室。注重计量经济学在衍生品投资中的运用,数学建模、程序化交易。

  >>知名导师

  童宛生、胡俞越

  >>杰出校友

  黄辉       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        朱璋       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        喻猛国    金鹏期货公司副总经理
  

长江商学院资本帮:威华事件后的最大关系平台

2013年12月16日 05:17  理财周报
 隐藏的利益内幕

  长江商学院作为中国顶级商学院,它是一个才智圈,还是名利场和生意场?

  理财周报记者 吴爱粧/深圳报道

  如果把资本市场看做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那么赣州稀土借壳所上演的剧情着实有点“生化危机”甚至“碟中谍”的味道,看官们不时惊心动魄。

  12月6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核查,未发现昌九生化(13.89, 0.00, 0.00%)资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威华股份(7.70, 0.00, 0.00%)重组事项相关方涉嫌内幕交易,现已立案调查。一时间,昌九生化和威华股份的命运又变得跌宕起伏。

  据记者了解,近日昌九生化的股东们陆续奔赴江西相关部门表达诉求。“接下来还会开一场媒体说明会,时间和地点还没定,我们要在那之前表达我们的声音,让政府救救昌九。”一名昌九股东告诉记者。

  威华股份方面则相对静默——中介机构突击“潜入”还未作解释,便被曝出自然人股东疑似董事长李建华的长江商学院校友。

  对此,记者接触到的一名长江商学院学员认为,“赣州稀土这种情况发生,也不奇怪。有很多商学院的人一起做生意,一起合作,这个还不是主流。”

  长江商学院作为中国顶级商学院,它拥有怎么的资源圈和资本圈?这是一个才智圈,还是名利场和生意场?

  威华股份长江资本帮

  昌九生化和威华股份必将载入中国股市经典案例。

  整个资本市场都在关注赣州稀土的借壳闹剧。这不是电影,却比任何一部武侠谍战片都来得惊心动魄,主角、配角们拼得“刀光剑影”,情节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并且,故事的结尾正在缓缓展开。

  12月6日晚间威华股份公告称,接到监管部门通知,中国证监会已对威华股份相关账户因本次重组停牌前涉嫌内幕交易立案调查,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进程暂停,存在可能被终止的风险。自此威华股份的重组计划突然出现了变数,市场普遍担忧其将沦为第二个昌九生化。

  12月11日,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威华股份证券部询问涉案主体,其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证监会已经说是相关方,已经在核查了,我们不方便再说什么,他们核查什么结果出来会和大家说的。”此外,赣州国资委、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稀土、赣工投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事实上,市场质疑威华股份重组涉嫌内幕交易已久。

  根据官方说法,早在2012年9月,弘毅投资、招商证券[微博](12.06, -0.42, -3.37%)、华泰证券(8.90, -0.24, -2.63%)等证券中介机构就齐聚在赣稀集团,研究赣州稀土的上市路径,从那时起已推荐了若干壳资源。换言之,早已有资本圈人士知悉赣州稀土拟借壳一事。

  随着2013年11月4日赣州稀土最终“弃昌九取威华”,上海佳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民森投资有限公司因提前“入驻”威华股份一事屡屡遭到媒体曝光。

  记者调查时还发现,精准买入威华股份的部分自然人股东很可能是一帮长江商学院校友。

  迟晓屹、迟晓光家族——威华股份第4、第10大股东,其在今年一季度首次突击入股合计500万股。而根据长江商学院官网信息,EMBA第19期中也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士叫迟晓屹。并且,据百度[微博]简介,迟晓屹还可能是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促进会副会长,中华国际开发促进合作协会副会长、千翔株式会社董事长,涉日资背景。

  许磊,超级牛散,一度手握20家公司巨量股票,疑为从事投资的丈夫代持。截至今年三季末,许磊(同名)持有南京港(5.50, -0.10, -1.79%)、博林特(7.39, -0.09, -1.20%)、威华股份、华东重机(8.25, -0.13, -1.55%)、福建南纺(7.02, 0.12, 1.74%)、新野纺织(3.72, -0.05, -1.33%)6只股票。自2009年起已连同家人许喆(身份已经媒体证实)入股威华股份(还共同投资过博林特、新野纺织),目前为威华股份第5大股东。而在长江商学院MBA2003级校友名单中,许喆这个名字也赫然在册。

  李艳,威华股份第7大股东,同样是在今年一季度突然“潜伏”。“凑巧”的是,长江商学院EMBA第6期中也有一个学员名叫李艳。

  但情况还不仅仅是这样。

  公开信息显示,威华股份董事长李建华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工商管理学硕士,学院网站可查其为EMBA第12期学生。此外,威华股份还聘请了长江商学院副院长薛云奎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已于2013年5月离职)。

  以上所有的信息最终都集中指向了一个关键词——“长江商学院”,复杂的关系圈可见一斑。董事长EMBA校友是否提前获得内幕消息,不禁引人猜想。

  威华股份证券部人士回应理财周报记者,“这些都是猜测的。”

  但在记者接触到的投行人士看来,“的确可以说是同名同姓非同人,但是一个小小的商学院竟然能出现这么多同名同姓的校友,反正我是不信。应该再查查前200名的股东目录,如果还是有很多'校友’,那两市第一EMBA概念股就横空出世了。”

  有网友甚至在微博上调侃说道,“我也要去读长江商学院。”

  中国最贵商学院:资本圈和资源圈

  长江商学院此前一夜走红是因为一则中国地产界巨头的“婚变”,尽管相关方已予以澄清,还是被冠以“邂逅富贵姻缘福地”的称谓。“去上商学院”这几个字也变得意味复杂。

  在中国,最火的商学院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的中欧,另一个就是北京的长江。这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家“体制外”商学院——前者由中国官方与欧盟共同创办,政府背景浓重,以专业化、国际化著称;后者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根植市场,民间色彩浓,江湖习气重,争议也多。

  而长江又是中国最贵的商学院。以EMBA为例,据招生简章介绍,201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收费59.8万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58.8万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56万元,而长江EMBA学费高达71.8万元。以两年学制,总上课天数80天计算,读长江商学院EMBA光学费每天就要花掉近9000元。短期高管研修班(CEO班)学费更是高达92万元。

  然而,即便是这个全中国最高的学费门槛,也并不妨碍这里成为中国富人圈里炙手可热的地方——最贵的课程EMBA、CEO班已分别开展了22期、8期,它们成为富翁们的集中地,以"进修"为由,主动地汇集在一起。

  目前,整个长江商学院共有7000多位政、企、学各界杰出校友、学员, 36个校友会,拥有广袤的校友网络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以EMBA为例,截至2012年5月长江EMBA已招收20期共计4000余位学员,其中超过76%担任副总裁及以上核心管理职位,不乏省部级领导、500强企业董事长、央企及大型国企董事长以及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等。

  就读于长江商学院的一位机构老总告诉记者,“入读长江EMBA不需要考试,但更看重背景。更多混的是圈子,通俗讲就是'人脉关系’。学校也把这当成吸引学生的最大法宝之一,组织各种活动,给大家创造机会去沟通,有很多互动,比如金融、IT论坛,各个板块都有,很强调校友资源。而中欧更强调学术,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入学考试很难,课业很多。”

  从记者获得的一份长江商学院学员名册来看,这里的确不乏高官富贾的身影。

  政界方面,各层级政府官员汇聚于此,比比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李尊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外资金利用司周虎是长江商学院EMBA2008级学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刘富才是2006级学员……

  记者接触到的一名长江学员透露,“长江商学院的学生成员,以政府官员比较多。中欧以中小型企业主居多。从资源层次讲,长江的层次更高。这是长期的资源积累、氛围不同形成的。长江一直在政府资源投入这块氛围比较浓。政府官员多的地方,老板自然比较愿意去读。”

  就读长江商学院的商业巨贾亦是多如牛毛,他们来自形形色色的各类圈子,覆盖金融、能源、制造、电讯、传媒、文化、医药、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机械的任洪斌、中石化的傅成玉、杉杉控股的郑永刚、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微博]、阿里巴巴[微博]的马云[微博]、分众传媒[微博]的江南春[微博]等等,均在学院的名册之上。

  其中最大的精英网络来自于金融行业,占比18.47%。中信银行(3.98, -0.03, -0.75%)副行长曹彤、光大证券(8.56, -0.21, -2.39%)执行董事兼分部总经理唐剑涛、博时基金[微博]部门总经理沈静、鹏华基金总经理助理文江、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峥嵘等等,均为长江学子……济济一堂,不胜枚举。

  第二大资源圈是房地产/建筑行业,占14.51%。地产大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蓝光实业集团董事长杨铿、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花样年华控股董事长曾宝宝均聚集在此。

  其他领域,影视传媒,华谊兄弟(34.800, 1.77, 5.36%)董事长王中军,保利博纳总裁于冬等等,均就读于长江商学院;零售百货,新华都(7.28, 0.14, 1.96%)董事长陈发树、百盛商业集团总裁周福盛、王府井(18.46, -0.89, -4.60%)总经理助理赵英明为长江学子;家电,TCL[微博]集团(2.34, -0.06, -2.50%)董事长李东生[微博]、正泰电器(24.28, -0.23, -0.94%)实际控制人南存辉是长江校友;医药,云南白药(98.40, -1.61, -1.61%)董事长王明辉、四环医药财务总监徐工是长江学员;服装,美邦服饰(13.37, 0.60, 4.70%)董事长周成建[微博]、韩衣都舍董事长赵迎光也是长江人物……

  求学于长江的艺人明星也是数不胜数。主持人陈鲁豫、李湘,演员赵本山、李亚鹏、任泉,导演张一白等等,都在长江商学院的名单当中。

  由此,长江商学院聚拢社会高端资源的强大能力可见一斑。其在官网上甚至打出招生广告语称,“找到了长江就找到了世界!”

  而被招徕的长江学子,自然对构建一个帮助自己从成功走向牛逼的圈子充满向往。这是当下巩固商业成功、积累更大财富的一个现实捷径。在部级官员和业界领袖的周围会自动汇聚一大批学员。

  一名就读于长江的券商人士对记者坦言,“读长江主要有这么两种目的:一个是交朋友混圈子,第二个是学东西。当然是第一个目的多,主要是建立人脉关系。有的人,最后想抱大树的抱大树,找资源的找资源,想要找对象的找对象。”

  来自校友的“机会”

  诚然,没有一家商学院会放弃掉庞大的校友资源。正如李嘉诚对长江商学院的寄语所言,“这些都是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显示但却具有无限价值的资产。”

  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这些数不清的利益圈子最终转化成了实质性的利益,正如一些投资者怀疑“长江帮”提前获取了威华股份内幕消息一样。

  理财周报记者根据公开披露信息统计,在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约90家公司的董监高成员拥有长江商学院背景,并且一半以上就是上市公司的一二把手,即董事长或总经理。数据显示,新都化工(8.84, -0.13, -1.45%)的16名董事监事高管中,有5名拥有长江商学院EMBA经历。地产大亨万科A(8.43, -0.11, -1.29%)也有4名长江商学院EMBA的董事高管。奥飞动漫(31.99, 2.34, 7.89%)副董事长蔡晓东、副总李凯、财务总监邓金华均手握长江商学院EMBA。

  而借由“圈子”的关系,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会直接引入长江商学院体系内人士,多数担任独立董事一职。

  例如,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学教授薛云奎,同时担任威华股份、宝信软件(23.70, -0.31, -1.29%)、美邦服饰、申通地铁(7.07, -0.25, -3.42%)的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院长兼教授项兵,同时担任广汽集团(8.72, -0.24, -2.68%)、云南白药、秦川发展(6.96, -0.09, -1.28%)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齐大庆担任万科A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兼副教授滕斌圣,担任华润三九(24.50, -0.61, -2.43%)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微博],目前同时担任国中水务(4.89, -0.17, -3.36%)、内蒙君正(11.63, -0.58, -4.75%)、星湖科技(4.75, -0.02, -0.42%)、兴业证券(9.47, -0.25, -2.57%)、中弘股份(3.77, -0.04, -1.05%)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校友事务副院长和资产定价研究中心主任陈龙,担任海思科(19.03, -0.47, -2.41%)独立董事。

  长江商学院会计学助理教授兼常驻教授,担任天科股份(10.60, -0.57, -5.10%)独立董事。

  ……

  每年,他们将从上市公司领走丰厚薪酬。同时,他们还可能有其他投资收益。

  例如,IDG资本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自2008年1月起担任华灿光电(9.990, -0.09, -0.89%)监事。而从2008年4月开始,IDG资本旗下基金多次投资华灿光电。

  这是长江商学院和它的学员们发生的关系。

  而长江学员之间也可能带给对方商机。在长江商学院,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或是资本遇上产业的故事,比比皆是。

  例如,读者看到汇源之所以会在安徽砀山县的科技开发区落户,主要是因为当地县委书记张祥根看到了商机,并且请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中间牵线(后者是朱新礼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亲自到北京去找朱新礼谈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例如,今年的5月28日,由阿里巴巴跟银泰集团牵头联合复星还有几家全国对打的快递公司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正式在深圳成立。这家公司注册资本金首期就50亿,银泰投资第一期投资会在一千亿左右,第二期、第三期会再投两三亿规模左右。马云与沈国军、郭广昌原本就是长江商学院的校友,三者共同谋求产业和资本“双赢”。

  例如,复星医药(18.07, 0.09, 0.50%)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了分众传媒以及豫园商城(8.23, -0.28, -3.29%)。而郭广昌、梁信军与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豫园商城副总裁吴仲庆就是长江商学院的校友。IDG 资本投资了携程网和汉庭酒店,三者的老板都是长江学子。

  当然,这些都是显性的关系和利益。台面之下,还隐藏着更多秘密。

企业家的社交吸金术:揭开中国商界十大圈子

2013年12月27日 14:51  21世纪网 
不论是大圈子还是小圈子,更重要的是,你在什么样的圈子。“我不在乎你是谁,我更在乎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这是宁波商人的一句口头禅。企业家圈子如同“成功人士俱乐部”,除了学知识、听讲座、拿张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端文凭外。圈子成员或公开或私下联合起来,寻找商机抱团取暖。中国商界的十大圈子,你又知道多少?

  1、 华夏同学会

  “华夏同学会”对外界来说是个神秘的组织,不见报于媒体,不张扬于商界活动。但参与华夏同学会的会员,却很多都为大家所熟知。万通公司董事长冯仑马云[微博]、联想教父柳传志、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一把手田溯宁……这个神秘组织的五十几位会员,几乎执掌着中国商界的半壁江山。

  三聚氰胺事发后,面对蒙牛的危机,牛根生在华夏同学会上发出万言书,为了防止境外机构恶意收购,柳传志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新东方俞敏洪[微博]闻讯后,二话没说,火速送来5000万元。分众传媒[微博]的江南春[微博]董 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田溯 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可见,国内顶级的同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

  据悉,华夏同学会每年两次,每次均由一名同学承办。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主题,大家有关这个主题的行业广泛探讨,踊跃发言,回顾过去,分析现状并 且展望未来,最重要的是将各自企业遇到的瓶颈、遇到的困惑拿出来分析,寻找解决的突破口,并且帮同学会其他成员排忧解难,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商业界 把脉看病。但同时成员之间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新,又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一盏明灯。

  2、 泰山会

  泰山会成立于1994年,全名泰山产业研究院。会长柳传志,理事长段永基。汇聚了卢志强、史玉柱[微博]、柳传志、李彦宏等江湖大佬,并且每年只发展一个会员单位。

  上世纪90年代,在史玉柱面临着巨人大厦烂尾、巨人电脑因非法预装微软[微博]公司软件而被起诉之时,泰山会尤其是同为会员的段永基向史玉柱伸出援手,支持其依靠脑白金东山再起。2003年末,段永基所在的四通集团以12亿元收购脑白金。

  2007年,史玉柱东山再起后,来京邀请好友组织座谈会。在这场名为“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座谈会上,史玉柱说,在他低谷的时候,“泰山”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帮助和重新创业的经验,“这是我能够复出的重要条件。”

  3、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该俱乐部的成员包括经济学家吴敬琏、张维迎、周其仁、许小年[微博],企业家王石、马蔚华、马云、郭广昌、王健林、牛根生、朱新礼、俞敏洪、李书福、李东生[微博]、冯仑等人。这是一个活动频繁的圈子。企业家们经常聚在一起“疯一把”,马云抱怨式的吐槽、俞敏洪喝多了站在桌子上唱歌,都是该俱乐部里司空见惯的场景。情绪的发泄与情感的支持,在这一圈子里都能够得到满足。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跟我有商业合作或者将要有商业合作的,大概七八家。”柳传志表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经常发起组织商界大佬们参与各种活动,比如 2012年作为民间机构出访英国企业,还有发起绿公司年会、拒绝吃鱼翅行动等等。“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一是为了弘扬商业社会的正气,二是为了企业互访、学习 和互相支持,三是增加理事们的感情。”

  4、江南会

  浙商的一个出名标签就是:江南会。2006年,马云、冯根生、沈国军、宋卫平、鲁伟鼎、陈天桥、郭广昌、丁磊八位浙商共同创办江南会,其被称为杭州最高档而又最低调的会所。年费20万,通过严格审核才可以成为会员,后者,拦住了许多人。

  5、正和岛

  2010年,刘东华[微博]辞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一职,创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决策者俱乐部正和岛,服务包括线上社交平台和高层线下活动。 2012年6月,正和岛举办了以“大家伙,新玩法:巨人的儿童节”为主题的开岛仪式,包括柳传志、王健林、刘强东、沈南鹏[微博]、李国庆[微博]、施正荣、薛蛮子、张维 迎在内的近300名企业家、学者参加了活动。

  为保证每个来的人都是对的,正和岛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在这个企业家分享平台中,目前入会1700余人,其中1400名企业家、300名行业领袖。

  6、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2003年10月,刘晓光[微博]同一些企业家到阿拉善月亮湖考察。一颗凝聚企业家环保决心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经过论证之后,刘晓光开始给熟悉的企业家打电话,甚至以“老大哥”姿态“威胁”大家:“你要不来,我们的缘分就到这儿了。”

  企业家进入阿拉善协会的门槛并不高,入会的条件是承诺连续十年且每年投资10万元人民币。阿拉善协会这个星星之火,已经成了燎原之势。现在,加入阿拉善协会的企业家整体保持增长,从一开始的60多人发展成为270人左右。刘晓光的梦想是能达到2,000人,并将这个企业家内部的私募基金变成面对社会的公募基金。“小朋友的一分钱、一块钱,都能投进来。”

  7、接力中国

  “接力中国”是个特殊的商界圈子,它是二代企业家的圈子,他们想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枪。这是一个封闭而又开放的圈子。“二代”的力量正在集结,他们很清楚,不走出父辈的影子就太脓包了。

  接力中国全称为“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它低调到几乎没什么名气,但号召力在二代中却很强大。特别的是,它不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组织。2008年,接力中国在香港注册,同时挂靠在上海杨浦区工商联青年工作委员会。在过去几年里,上到国际论坛(如第二届中阿国家经贸论坛青年分会、2012NEW POWER亚洲青年企业家夏季论坛、接力中国中俄企业家高峰论坛),下到参观考察会员企业(如三一重工[微博](6.38, 0.11, 1.75%)),接力中国组织的活动都颇有含金量。协会到台湾考 察时,还得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政要的亲自会见。

  8、地方商帮

  如今,以地域划分的商帮正在复苏,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成为了中国五大“新商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按照地缘为自己定位,冠以“新X商”的名号。

  9、10、长安俱乐部、金鼎俱乐部

  在企业家圈层,经常被提到的还有一些高端俱乐部,如长安俱乐部与金鼎俱乐部等。  长安俱乐部长安街上的“现代宫殿”,成立于1996年10月,投资人是香港富华集团的陈丽华女士。外籍会员以世界知名公司的高层为主,国内会员主要为商界精英,如李嘉诚、霍英东、杨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