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科学依据”:一条流行语的分析/ 柯南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3:42
“你有什么科学依据”:一条流行语的分析
柯 南
你通常不应该与一个以耍贫嘴为业的人争论。原因在于,如果你认真指出对方的谬论,他仍然会用耍贫嘴的方式回答说:“嘿,你果然是个书呆子,瞧你严肃成那样”。或许你还会招致此人的拥趸的嘲笑。 这类似于和疯子(或者喝醉酒的人)辩论。
所以我认为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王小峰的那篇《你就是科学的壮阳药吃多了》无需逐一详细驳斥,更何况他本人都说那是喝醉的时候写下的(很典型的酒醉后的表现,不是吗?不过,我对于一篇醉话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赞同感到惊奇——这是否意味着有很多人酒后上网?)。在正文的后面我会简单地点评一下他的那篇文字中的几个亮点。
但是我想分析一下几乎是被王小峰“发扬光大”的那句“你有什么科学依据”。起初,这句话是王小峰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同事“土摩托”说的。这句话的本意并没有什么问题,我猜想,王小峰最初模仿这句话可能是出于新奇感。这有点像鲶鱼效应——很少或者从不接触科学的一群人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懂科学的,这肯定会激发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我曾经认为这句话的流行可能是一件好事。毕竟,在这个拥有“臣以为当今之急务者,一曰亲君子,二曰远小人,三曰敦风俗,四曰薄赋税”(见押沙龙的《我看中国文人》)之信口开河传统的国家,如果有人能够被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这肯定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美好。王小峰本人逐渐地把这句话变成了一种无厘头的用法,在我看来,当王小峰写下“你有什么科学依据”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意思并不是想要什么证据,而似乎是想要表达一种对他看来的“科学书呆子”的奚落:瞧,你们这些nerd,只会傻傻地问“科学依据”, 你们知道啥是浪漫、艺术、宽容、宗教和自由吗?用Google 检索他的blog,可以看到数百条“你有什么科学依据”出自他的文字,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只引用几个比较典型的:
“我看着坐在旁边的非非:‘非非,你加入中国作协有什么科学依据?’”
“……这个问题回头让土摩托来解决,他数学比较好,他当年高考是北京8个数学满分中的唯一一个考了满分的人。但我相信,他看到这个多边形办公室肯定会说:还是这么设计有科学依据。”
“比如土摩托,假如我跟他说:“我觉得再过500年,太阳会从西边升起。”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我在胡说八道,但土摩托的反应一定是:“你有什么科学依据?”假如我再说:“我觉得早上吃饭,中午就不用吃了。”他可能也会说:“你有什么科学依据?”总之,这句话就像那句“你丫也忒奥运了”一样,都可以接在任何一句话的后面,就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可以接在任何一句七言古诗的后面。”
……
虽然我觉得科学确实可以用来增加乐趣,也不是不可以开玩笑,王小峰的问题在于他写出来的东西并不高明。而且,据我考证,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写的关于“土摩托”的“你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段子都是他编造的。(顺便说一句,王小峰总在他的blog上贴辛普森一家的图片,可是他是否知道辛普森一家的制作群还制作过另一部科幻动画片Futurama?看看Futurama,你就知道王小峰自认为和科学有关的笑话有多烂、多么不入流。)
尽管这听上去可能不太有趣,我还是想解释一下,所谓的“你有什么科学依据”到底应该怎么用。王小峰本人自以为聪明地用这句话来妖魔化其他人、甚至科学本身,把其他人当成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列出公式计算一番的科学怪人。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因为证据也是分层次的。如果你说今天你吃了一碗饺子,那么我也就相信你,因为这很平常。但是如果你说今天吃了20碗饺子,那么我就要你出示证据,毕竟人类的肠胃容量有限。如果你说你在家实现了常温核聚变,那么我就要你出示严格的科学证据,因为常温核聚变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主张。我相当确定,除了住在王小峰脑子里的那个由他臆想出来的书呆子,没有人会不分层次地不停询问“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怀疑有些人看到这里立刻就要说王小峰有这样做的自由了。我也认为他有这样做的自由,但是这不是重点(顺便说一句,他拥有这个自由并不意味着他也拥有免于被批评的自由)。在这种现象之下还存在着一些更深层的东西。我的意思是,人们有做许多事情的自由,但是他们并不这样做。比如,王小峰不会反复嘲笑那些走楼梯而不是从20层的窗口跳下去的人们太古板,他也不会反复声称所谓音乐不过是一群疯子在舞台上拿着扫帚和擀面杖假装演奏。这样说一次,别人或许还会以为你写了一个愚人节的笑话,但是如果反复这样说,没有人会认真对待王小峰在音乐方面的意见。然而,王小峰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在使用那句“你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时候,恰恰如同把音乐当作扫帚和擀面杖的组合。
是的,你可以开科学的玩笑,你也可以开音乐的玩笑,但是为什么王小峰开音乐玩笑的程度赶不上他取笑科学的程度?我觉得,一个合理的推测是,王小峰了解音乐的程度胜过了解科学的程度。当你对音乐有些了解之后,你心里自然明白,成天翻来覆去地说音乐是扫帚和擀面杖的组合,这相当愚蠢。但是当你不了解科学的时候,你也会觉得“调侃”一下科学,会让你显得很高明。
这让我想起了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解析彩虹》一书里提到的一个不那么好笑的小笑话:
“……在一些地方,对科学的市侩般的无知仍然存在,它被视为诙谐和聪明的表现。然而如何解释伦敦每日电讯报的一位编辑最近的一个小笑话呢?这份报纸报道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实:有三分之一的英国人仍然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运转。这时候这位编辑用方括号插入了一个注释:“[难道不是这样吗?编者]”如果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英国人口相信莎士比亚写了伊里亚特,没有编辑会幽默地假装不知道荷马是谁。“
王小峰和那位故意问“难道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编辑似乎有些相似之处。
科学之所以成为如此强大而可靠的方法,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寻求客观的证据,而不是臆测、信仰和苍白的调侃。同时,这种寻求证据并积极地验证证据的方法,也让科学得以进入其他曾经被认为是“科学禁区”的领域,比如关于人类的心理和意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部分地知道情感是如何在大脑中运作的,而知道情感如何运作的事实,并不一定会导致美的消失。王小峰所嘲弄的那个世界,可能比他站在井底所看到的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