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求职,从大一开始》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6:35

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求职,从大一开始》序言)

(2010-05-25 14:33:06)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与大学生同行

 

几年前,我把毕业以后的所见所想、所得所失整理成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说白了就是想在我摔倒以后爬起来,为后来者竖块牌子注明“此处危险”,不要让后来者重蹈我的覆辙。我以为这本书付梓以后便可以放心地继续赶我的路,可是,我错了。这不是一个心愿的终结,而是一件事情的开始。

 

这件事情可以表述为一次漫长的赎罪。

 

这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个悲剧的身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缩影。在河北石家庄,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因为求职不顺而跳水自杀,留下了写着“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的几本日记和孤老无依的老母亲;在北京,一个失业接近半年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无能为力时,在车站抢劫4元现金和一瓶水;在浙江丽水,一名22岁的失业大学生没钱吃饭,饥饿难耐,抢夺了路边一位女子的拎包,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想对大学生们大声疾呼:你们不能失业,因为社会不能失去你们!同时,我也总会想起一个美国的案例来——一位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准备食物,在超市里偷窃面包。法官判决如下:她有罪。同样,令一个母亲饥寒交迫、不得不靠偷窃来养活孩子的社会也有罪,我们在座的诸位都有罪。判罚每人一美元,给那个偷窃的母亲。

 

我不是法官,无权判罚任何人拿一元钱给那些因为走投无路而犯罪的大学生们。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我一己之力为这个有罪的社会赎罪。于是,我习惯了凌晨三点还在回复读者的邮件,心想着我少睡几分钟,或许就能让一个学弟或者学妹少走一段很长的弯路;于是,我接受了一所又一所高校的讲座邀请,一次次放下繁忙的工作去与大学生交流,讲座结束以后被学生们团团围住的时候,我恨不得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恨不得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

 

于是,有了这本书:《求职,从大一开始》。

 

这是一个无法让我满意的书名。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把此后的四年定位于求职,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痛的无奈,对这个社会而言是一种可耻的悲哀。每当有人问我读大学究竟为什么,我知道最简单的答案莫过于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我说不出口。如果读大学只是为了一份工作,那么,大学和技能培训所还有什么区别呢?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更是列举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大学教育目标: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可是,当一个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我又哪里还有勇气去跟他说什么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公民意识?

 

这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书名。之所以说是冒险,是因为大一的新生可能根本就不想看有“求职”二字的书,似乎求职还在遥远的将来,大四的毕业生又不屑于翻开有“大一”二字的书,似乎大一已经过去很久了。于是,这本写给所有大学生的书到头来在任何一个年级的大学生那里都不受欢迎,尽管它把从大一的职业规划到大四的求职战略与战术都尽可能地覆盖了。然而,我依然坚持这样的冒险,因为谈职业生涯规划,谈求职的核心竞争力,与大一、大二的学生谈显然比与大四的毕业生谈更有意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渴掘井,毋宁未雨绸缪。与其等到毕业的时候羡慕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与其在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用一些投机取巧的雕虫小技来掩盖内在实力的苍白,还不如从大一就开始好好规划未来。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做穿针放血的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陆续有过很多出版社希望我写一本关于求职技巧的书,专门谈如何做简历、面试时如何着装之类的细节问题,我都一一拒绝了。他们都希望我去做扁鹊,而我却选择了做扁鹊的长兄。因为,作为一名企业主,我清楚地知道我在招聘的时候到底是基于什么来决定对求职者的取舍。很多大学生天真地以为就算腹内草莽、不学无术,只要把简历做得漂亮一点,西装穿得笔挺一点,死记硬背几个面试题的标准答案,就可以讨得面试官的欢心了。这种想法实在是侮辱了用人单位的智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面试官只要跟求职者交谈片刻,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这个毕业生在四年当中究竟是在读大学还是玩大学。也就是说,决定面试结果的并不是面试的那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

 

用兵虽是一时,养兵却需千日。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开始,莘莘学子就已经走上了求职的征途。朱光潜写给青年的第十二封信是《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奇峰峭壁、风景壮丽,可是很多人在游览时都是驱车前行,风驰电掣,两边的风景一转眼就过去了。所以,路边就竖有一个牌子,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意在提醒游客要慢慢欣赏美景,不要走马观花。可是,求职之路并不在阿尔卑斯山。如果说求职是一场战争,冲锋的号角在大一就已吹响。对于那些听到了号角声的大学生来说,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

 

我在这本书中所要说的却远远不只是劝大学生抓紧赶路,别迷恋身边的风景,别把大学四年都用来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在网吧里流连忘返,在草坪上花前月下。比止步不前更可怕的是南辕北辙。如果大学四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却没有把劲使对地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几年,碌碌无为收场,那又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一个人选择周扒皮做老板,不管他多么努力地工作,恐怕也赚不到几个钱;当一个人选择西门庆做老公,不管她多么努力地相夫教子,也无法保证没有第三者插足。同样的,当一个大学生选择走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整天都把精力用来参加一些没用的协会、看一些没用的书,不管他大学四年多么刻苦,毕业时到了人才市场上照样没有竞争力可言。所以,选择应该是努力的前提,而不是盲目地努力之后再考虑如何选择。“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又谈何求职与就业?

 

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些问题看上去跟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在这本书中谈论求职的时候却无法绕过。比如说考研,很多人觉得考研与求职是两个并列的话题,事实上考研不过是求职的一部分。什么人应该考研,什么人不应该考研,考研的话又应该报考什么专业,归根结底都取决于求职。所以,希望看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读者能够原谅我在这本书中一些必要的重复。

 

有很多读者一直在期待着我的新书,等到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们却早已毕业离校了。我必须为这本书的迟到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歉意。至于迟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能够从工作中抽出来写书的时间实在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的固执。这几年来,先后有过不少出版商与我联系,提出为我出版新书,由他们组织人员编写,署我的名。尽管他们说这是图书行业公开的秘密,而且允诺给我不少的经济利益,我都不假思索地拒绝了。我必须对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负责,因为我必须对我的每一个读者负责。萨特说:“我习惯于一个人写作、一个人读书,至今仍然认为真正的智力劳动必须单独进行。真正的劳动、同时涉及写作与哲学性反省的劳动,是不能由两三个人一起干的。”雅斯贝尔斯甚至说:“人只有作为个体时,才能成为哲学家。”我所做的事情远没有他们那么伟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将他们的固执当成我自己的固执。

 

最后,要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姚梅老师在我撰稿的这几年中给了我最大限度的宽容与支持。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biaoxi),如果有什么疑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我交流。如果希望得到更系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凭购买正版书获赠的充值卡加入我们的“去木取贝计划”(http://www.qumqub.com)。通过这个计划,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凭借我们在各行各业中积累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梁启超的话来说,那就是“未能成佛,便先度人”。

 

温家宝总理说:“无论是农民工就业,还是大学生就业,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都时刻摆在我心里。因为我认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好了,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开始一场关于生计与尊严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