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现代汽车核心技术外泄中国江淮 两高管被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2:17
2007-12-18 01:00:49 来源:国际金融报
韩国媒体报道,上周,议政府地方检察厅高阳支厅上周拘留了现代汽车公司科长尹某等两人,据称,他们涉嫌将NF索纳塔的自动变速器设计图等泄漏给中国企业,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
有专家称,汽车技术是否核心,与市场迫切需要的程度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有关,因此,并不能认定韩媒体所称的韩国现代泄漏的就是改变汽车企业技术格局的关键技术
现代汽车耗资数千亿韩元开发的NF索纳塔的核心生产技术被泄漏给中国汽车企业?
这是韩国媒体目前的一篇报道所披露的消息。
据该媒体报道,上周,议政府地方检察厅高阳支厅上周拘留了现代汽车公司科长尹某等两人,据称,他们涉嫌将NF索纳塔的自动变速器设计图等泄漏给中国企业,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
韩当地检察机关表示,尹某等人涉嫌从去年年初开始收取120万美元的贿赂,将270多张NF索纳塔的自动变速器设计图及3000多张外形及零部件设计图等资料,泄漏给了中国江淮汽车(行情股吧)公司。
对此,中方涉案企业江淮汽车集团的相关人士12月17日对记者表示,“对此事不清楚,未听说过这件事”。
江淮不会展开内查
12月17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江淮汽车,该公司法律事务部相关人士对记者重申,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个事件的相关报道,也没有从其他途径获得这件事的确实信息,不会就此事在企业内展开调查。
有关韩国企业机密泄漏的报道,屡见报端。据韩国媒体报道,去年11月,起亚汽车职员试图将现代、起亚汽车车体组装技术泄漏给中国汽车企业。今年5月,起亚汽车发生了损失规模高达4万亿韩元的新车技术外泄事件。
频繁报道技术外泄,体现着韩国社会对产业发展的深层次担忧。韩国媒体称,韩国国内目前普遍产生了产业基础是否会崩溃的担忧。韩国媒体甚至援引一位专家的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利用被泄漏的技术独立开发出引擎、变速器,中国与韩国的技术差距将很快缩小。”
针对韩国媒体的说法,我国专家认为是否外泄核心机密尚难断定。
“汽车企业如果将设计图纸等资料外泄,主要产生影响的是在汽车设计这部分,”一位中国整车企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设计是整个汽车生产环节的基础,好比生物发育的胚胎阶段。”
这位人士还表示,从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产品,投入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汽车设计部分的因素只是一种必要条件。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位人士同时对记者表示,汽车技术是否核心,与市场迫切需要的程度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有关,因此,并不能认定韩媒体所称的韩国现代泄漏的就是改变汽车企业技术格局的关键技术。
技术产权纠纷界定复杂
据韩国媒体披露,江淮汽车用得到的设计图委托瑞士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设备,该企业发现设计图与现代汽车相同,因而产生怀疑并将此告知现代汽车,这才被曝光。这一技术其实是在2005年末泄露的。
韩国汽车界相关人士表示:“由于USB、webhard等数据储存手段不断发展,揭发产业机密泄露事件越来越难。实际泄露事件可能达到被揭发的10倍以上。”
另据德国媒体报道,有关汽车可见部件设计保护的争论在欧盟已经持续了17年。欧洲议会上周通过了一项有关产品设计保护的提案。
根据该提案,汽车生产厂商将失去一些部件的设计专利保护,诸如挡泥板、前车窗和发动机厢盖板等。提案同意有一个五年的过渡期。目前,德国不允许仿制汽车车身配件,汽车制造商享有设计上的独家保护权。
德国绿党籍欧盟议员海德·吕勒认为,取消老的条例会降低消费者的汽车修理成本,为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和爱尔兰等欧盟成员国,汽车零配件市场早已经开放。
一位汽车企业的法律顾问对记者表示,汽车企业的技术纠纷一般关系到三个方面:发明、占有技术和信息设计。此外,很多汽车企业之间还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协议。实际产生的很多技术纠纷由技术合作开始而后产生,目前国内适用的是《知识产权法》。
人力资源流失的担忧
企业核心人员跳槽,是否会意味着核心技术外泄?过去主要发生在手机和半导体等IT产业的产业间谍事件正逐渐向汽车、造船等产业扩散。这是各国业界面临的共同之忧。
据统计,产业间谍事件85%是由前任、现任职员引发的。
据了解,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以后,也出现了设计师纷纷离开岗位大举涌向外国企业的现象。
据报道,今年1月,原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祁国俊“移民”至吉利集团,任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开发吉利汽车集团下的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开发。
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记者表示,目前企业通常与掌握核心技术、信息的工作人员签订《敬业限制协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相关的工作,否则将赔偿10万-20万元。企业也会对离职的核心人员展开就业核查,每月支付一定数量的保密金。 (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