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8:56

 

 

专家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事物精通,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技能和造诣,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我们称他/她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专家有两类,一是有胆识战略专家,二是有突破能力的业务专家。 专家留给人们的形象是权威的、值得信赖的,相当一部分国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专家、教授之类有着绝对的膜拜和敬仰习性,专家是人们论断专业领域问题、破解疑惑难题的代言人。

 

然而近些年来,专家的数量扶摇直上,专家的权威和质量却日益退化。“专家泡沫”在社会各个角落大肆蔓延,也开始走下被膜拜的圣坛,转而成为社会公众调侃、鄙视的对象。一时间:“专家的话不可信”、“相信专家还不如相信猪”的口碑在坊间流传。究其缘由无外乎一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公众普遍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二是社会上“专家泡沫”的出现,专家们低智商化现象的出现、专家背离专业真知和原则、逐利专家的出现、专家的角色变异等问题。


从几何时当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时,媒体上到处是专家们侃侃而谈的英姿。然他们所言所倡却早已不是基于专业学识的论断,合乎理性逻辑的臻言和智慧含量,“无知、无耻或脑残”成了人们回敬专家的一致评价。早前媒体也从报道:为缓解“剩女”问题,一位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为给女研究生争取宝贵时间、解决婚恋难题,可将现行女孩子入学年龄由6 周岁提前到5 周岁。事实上,专家“低智商化” 不是个案。今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建议:丈夫应给妻子发工资,以补偿妻子对家庭的付出。这些雷人的专家建议若被决策者采纳,岂不误国误民?类似“语不雷人死不休”的专家口吻充斥着社会舆论和媒体版面的各个角落。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被万人敬仰的“神医”张悟本,被千人膜拜的“仙道”李一,他们不都是专家吗!可以说他们算是当今“专家泡沫”横行的巅峰代表。

 

不可否认,专家是社会发展必要的角色,但伪专家同样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以专家的名义成为媒体的范式标题,以专家的名义成为利益集团发布政策的先锋,以专家的名义成为公共部门应对质询的铜墙铁壁。那么为什么喜欢用专家的名义呢?为什么专家成为应对公众舆论的旗手呢?首先,专家们有着天然的权威外衣,即便现在充斥了很多道貌岸然的专家,但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还是稳稳当当的站在了专家方阵当中。消息发布方利用专家的“第三方”意见领袖作用传播消息,以赢得公众的信赖。其次,以专家的名义可以在关键时候避免和公众的正面交锋,也容易回避公众舆论压力,即使口出狂言,挨骂的也只是专家而以,至于背后的驱动主体则可以有效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在出现“逐利专家”或与利益集团利益捆绑的情况下,专家往往则会背离专业价值和道德,为利益集团呐喊、助威并因此会论证出若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最后,以专家的名义开展公共政策咨询和制定,能在专家、权威论证,科学评估的幌子下逃避决策风险,最终逃避决策失误引起的追责问题。类似由专家引起的决策失误案例比比皆是,我不再复论。


 

还是回到何谓 “专家”的问题,确实很难定义。在当今社会有官位就是专家吗?有高级职称就是专家吗?资历深就是专家吗?现实当中却存在着诸多此类专家。显然,成为专家须具备多种条件或素质。随便安上“专家”的头衔,难免会出现 “专家泡沫”泛滥成灾。即便是真的专家,因其世界观或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不同。与既得利益者存在利益捆绑,分析缺乏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专家大有人在。亦有人总结:合格的专家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认真的研究态度和专业精神,分析问题须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提出有深度的、完整的、前瞻的、科学的建议。鉴于当下专家满天飞,鱼龙混杂,为避免被误导,公共决策者尤其要提防两类专家:一是不独立的专家,二是无能力的“专家”。而且还要避免“专家崇拜”。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专家,但绝不需要道貌岸然的专家,也不需要为利益集团摇旗呐喊的专家。“专家泡沫”的出现让专家们的形象跌至冰点,并由此让人们产生对公共管理部门、权威团体的信任危机,不学无术的专家还会严重影响政府决策,
最终给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及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