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下第一屠夫”朱元璋的变态心理——你心里就不能阳光点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5:22

解读“天下第一屠夫”朱元璋的变态心理——你心里就不能阳光点吗?

作者:绛珠仙子   出自:天高任鸟飞 浏览/评论:1,694/0   日期:2010年9月19日 09:20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之后,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们。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山栖野处受尽了风霜之苦;但同时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杰出君主。他建立了明王朝,为我国民族统一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元璋作为一代皇帝的确在政治统治方面有所效绩,但是对他所实行的政治统治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义愤填膺。为了巩固其统治,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先后诛杀数万人。许多功臣勋将,文人墨客都惨死在他的屠刀下,又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第一,在朝廷举行的庆典上一些文人应邀作诗或文章进行赞颂朱元璋,却被朱元璋误读为嘲讽他本身的诗作。例如,一文人作诗“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本是一首对朱元璋无比唯美的赞颂,把他当做是圣人来崇拜。不想,另类的朱元璋却理解成“光头”、“圣人(僧人)”、“为世作则(贼)”。令人不禁觉得既好笑又不得不得不认为朱元璋的“绝顶聪明”,但是那位出于好意的文人却出乎意料的获了一个杀头甚至是灭门之灾。

第二,曾有一位文士表皇恩浩荡用了“殊恩”一词。一般我们都会理解成特别的恩德,但是我们的明太祖却认为这是“歹”、“朱”、“恩”,如此一理解就变成“不好的朱姓的恩情”,也就是变相的骂朱氏皇朝。你说,朱元璋能不大开杀戒吗?

第三,古代圣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也就是现在的“民本思想”。但在朱元璋眼里,孟子是他的最大敌人。他曾经说,“如果孟子还活着,我一定要把孟子捉来给宰了。”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是如何一个暴君,他不实施仁政就算了,还想把持这样思想的人给“铲草除根”。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来,我们的明太祖的心理真的也小人也不如。

第四,古代君主只有两人用了腰斩这种酷刑,一个是秦始皇腰斩李斯,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明初四杰之首的高启。高启有才但由于官场黑暗而无心于官场。朱元璋一直怀恨在心,终于在高启上表《上梁文》时,朱元璋找到了机会把高启实行腰斩并古无前例地亲自监斩。最后因为高启在腰斩后还不屈服,用手沾血写下“惨惨惨”三字。朱元璋气得把高启大卸八块。

第五,朱元璋的暴政使许多功臣勋将,文人墨客都惨死在他的屠刀下,这种氛围造成大家人心惶惶的,真的是“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写照。明朝大臣邓伯颜受命作画一幅给皇帝欣赏。在大殿上,朱元璋看了作品,一言不发。邓伯颜站在大殿上观察皇帝的表情,知道大事不妙竟被吓晕在地。而众多官员都怕惹祸上身都不敢上前搀扶邓伯颜。最后,朱元璋才说作品不错。大家才敢去搀扶邓伯颜走出大殿。

以上都是朱元璋实行暴政后招受迫害的历史罪证。其实不仅如此,他还进行了两次“大屠杀”。第一次就是在朱元璋当上皇帝时回到当时一个寺庙,再看了布袋佛旁边的一首诗后,他觉得那是一首嘲讽他的诗,一怒之下把全寺的和尚都杀了。其实,他都没不记得他曾经也是和尚出身,又何必相煎何太急呢?第二次就是一次元宵节灯谜晚会上,大家别出心裁的想了一个灯谜:“一个大脚板的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这个谜底是大脚马皇后,是文人弄来嘲笑大脚马皇后的。朱元璋知道后把全街的人都杀了。因此,“天下第一屠夫”的称号不应该非朱元璋莫属吗?

明太祖朱元璋难道你心里就不能阳光点吗?为什么对于别人的一些话语这么敏感呢?其实这也是跟他的生平经历有关的:他出身平民、斗大的字不是几个、当过奴才、和尚、参加过“贼军”红巾军,最后才当上皇帝。这种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使他对身边的人都很敏感,不信任。因此,才像一只浑身是刺得刺猬一样,见人就刺。所以,我们做人还是要心里阳光点,这样生活才能更加健康、更加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