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应试教育:考试失败就意味着生活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0:17
如何与国情社会接轨
然而保守毕竟是更稳妥的选择。说服已入学孩子的家长,有时只需要像黄晓星那样找到一个精巧的比喻。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华德福的理念,则是一桩费劲得多的事情。
第一次采访,是周六,正好赶上学校每月一次的公众开放日。牵着两三岁孩子来“考察”的父母不少。看着孩子在这里幼儿园的葫芦棚下、沙泥地里、原木滑梯上玩得开心,有人对比说,上传统的幼儿园,两个月了孩子还哭闹着不愿意去。
与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考虑相比,学龄孩子的家长显然更关心重大的“路线问题”。介绍会上,尽管张俐大讲如何“保护童年”,“让孩子成为孩子”等等教育理念,家长们也不时点头表示认同。但马上有家长站起质问:在你们这里读完了,如何回归中国国情的社会?毕竟有高考在那里,还是应试教育,如何接轨?
对此,张俐解释说,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师在备课中,都参照了教育部颁布的课标和北师大出的教材,知识点都能涵盖,只是引入教学的时间和方式不一样。她提出两条出路,一是初三年级专门拿出时间进行考前强化,通过中考回归公立高中。二是在华德福系统内读完后直接出国。
马上有人反问,出国毕竟只是少数家庭可以负担的,普通家庭怎么办?原本在放幻灯片的黄晓星这时站起来回答:“华德福的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考试可能失败,但生活不一定失败。对公立教育或者说应试教育而言,考试失败意味着生活就失败了。”
在李泽武看来,种种矛盾和顾虑,反映出家长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的反感,另一方面又想对传统教育的目标认同。“有些家长既想接受华德福,又想追求分数,当然矛盾。这里面还有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矛盾。”
李泽武虽然没有参加这场介绍会,但相比两位同伴,他切身知道说服一位母亲有多难。比如,他自己的妻子。
2005年2月,李泽武“勇敢地把女儿弄到这边来了”。他妻子是公立学校的老师,“一百个反对”,“你们一天到晚都在玩,孩子怎么办?”他理由找尽,好话说尽,妻子还是心不甘情不愿,恨恨地扔下一句“反正孩子还小,就让她‘滥一滥’吧”。
在美国留学时,黄晓星和张俐曾与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从华德福毕业的学生是不是能上哈佛这类的名牌大学。张俐就此提供了一篇调查报告的结果,在一些名校攻读的华德福毕业生,被教授们评价为“不是最聪明,但往往是最有思考能力的学生”。至于能不能和要不要上名校,那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关键是,上名校并不是华德福教育培养人的最高宗旨。它最看重的是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热爱生活并充满活力、思想力和建设力的人。这样的人,或许看上去很普通,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也很一般,但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会像一颗颗散发出温暖和光的种子,将成为整个社会逐渐改善和进步的力量。
如果硬套考试的标准,黄晓星在研究中找到了20年前联邦德国教育厅的一项统计,在全国性的ABITUR考试中,华德福学校学生的考取率是公立学校的3倍。
另一位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华德福教育的人士吴蓓则提供了较新的案例。2003年她在英国留学时,房东太太把5个孩子全都送到了当地的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当被问及“在没有竞争压力的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较差”时,房东太太马上告诉她,今年自己的大儿子正好参加全国统考,他所在学校名列整个地区的第三名。
当然吴蓓也发现并非人人适合华德福学校。房东太太的二儿子就很不适应,小学毕业后,她帮他选择了一所规模小的公立中学。
据黄晓星观察和研究,但凡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接受教育的家长和从事华德福教育的人,很少关心这些统计和评估。很多父母是看到孩子到华德福学校后,生活得健康快乐,从而强化了对这种教育的信心。
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师生常提到一个名字:本杰明·切瑞。他是澳大利亚资深华德福教师,负责亚洲地区华德福教育培训工作,也是这里的指导老师。他曾写过文章:
“在我所知道的学校中,以华德福学校受到的赞扬最崇高和得到的批判最严厉。家长可能在某一年里起劲宣传这学校多么令人赞叹,是解决所有孩童问题的灵丹妙药,却在隔年变成学校最刻薄的反对者。家长常常从心中被华德福教育所吸引,并被其善和美的培育所感动。而当落实到通过心、手和头来工作的真正含义时,他们便开始质疑,甚至惊慌。如果这些没有成功呢?我的孩子离开这所学校后如何去适应社会?我真的认同学校所信奉的人类价值吗?教育不就是培养使年轻人适于工作的技能吗?以上这些问题在中国特别有代表性。”
有生命的教育从整体开始
采访黄晓星时,四年级主课老师熊英来向他请教泥塑的基本手形。于是我们一起来到黄晓星的“工作室”。这里像成都茶铺的一角,两三张木桌,几把竹椅,贴墙架子上放着他自己和学生们的泥塑作品。
先是翻着书讲。很快,黄晓星进屋拿来两团红泥,和熊英捏起来。“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们,是整个捏出来的形状,泥塑切忌一块一块拼粘起来。”他端详了手里捏出的初形,说这很像只狮子,可以朝这个方向进行。他一边捏,一边喃喃地说:“任何有生命的艺术都是从整体开始的。教育也要从整体出发,不是一部分一部分组装起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整体观念。”
这恰好与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华德福教育不采用语文、数学、自然、历史等分科,而是由主课老师根据本土、本校的大纲自行设计综合性的主课,没有固定教材。目前成都华德福学校还没有高年级(中学),小学的主课教学大纲为:
一年级:童话、数的品质与四则运算二年级:寓言、圣贤故事、整数运算三年级:建筑、农耕、度量衡、创世神话
四年级:本地地理历史、西游记、分数、人与动物
五年级:中国地理、外国神话史、小数、植物、先秦故事
六年级:周边国家地理、秦、汉、百分数、矿物、物理
主课之外是专科课,包括:线画、水彩、园艺与自然,英语、手工、体育与游戏,德语、木工、音乐与乐器,国画与书法、韵律舞、节日庆典。
李泽武算是国内第一个华德福主课教师。从唯一一个混编班开始,随着小学的逐步完善,各年级均已建班,目前他已教到六年级。
回忆起自己刚完成的五年级教学,李泽武颇为满意。学习植物时,他便带着学生研究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到田里栽种,观察大自然。为理解人与植物之间的生长和呼吸关系,他和学生在教室中打倒立。《诗经》中有关植物的篇章,以及《蜀都赋》中描写四川风物的骈句,都成了他们的教材。
李泽武认为,五年级的孩子比起三四年级的孩子,应是放眼看不同世界和文化的时期,所以他带着学生读古埃及的《冥王奥西里斯》,读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些故事是复杂的,有纯善、真挚、团结、力量,也有龌龊、虚伪、分裂、暴力,还有男与女。李泽武相信,孩子们通过这些故事,会明白事理,度量人生,倾泻情感。
对语言的学习,李泽武安排的课程非常强调节奏和韵律。他带学生诵读先秦作品《诗经》和《老子》时,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些东西。“他们背《老子》比我还背得快,背得好!”
他还会范读英文,让学生去体会语言和故事的魅力。通过《简爱》的一个片断,孩子们果真产生了强烈兴趣,以至于有几个孩子开始读起原著来。“而不再仅仅是柯南,柯南,还是柯南!(一套流行的日本漫画)”李泽武感慨。
“顺便说一句,我妻子再也不反对我们的孩子在这里上学了。”他得意呵呵笑道。
理想主义的风波
从英国回来,李泽武一度没有找到方向,于是想再去美国读硕士。美国领事馆的朋友说,你的签证没问题,你就说你要fix(修理)中国教育。他笑着说:“但没管用,两次都没签过。”
不久,他就和黄晓星、张俐这两个从美国回来也准备“修理”中国教育的同伴创办了成都华德福学校。和他们一起的,是一群同样带着理想主义要改造中国教育的人,包括几名大学生志愿者。
激情维持了半年。大家都不拿工资,只拿几百元的补贴,但由于生源不多,仅靠各方捐赠,学校仍难以为继。“老师都有点儿打退堂鼓。”李泽武回忆道。黄晓星说:“关键是出现了怀疑,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
资金紧张渡过后,更大的风波出现了。2005年9月,定岗定工资的动议被提出。同时教师内部也有强烈反对的声音,认为既然没有人是冲着钱来这里的,那就全无此必要。一部分教师因此选择了离开。
如今担任三年级主课老师的李红育,2005年2月来到这里时,完全没有利益上的考量。虽然她并不反对定岗,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那会儿开会,气氛特别沉重,大多数人都沉默。”她回忆说,“有的老师原本把这里当做净土和庇护所,但现在发现它不再是了。”
留下的人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快乐过渡为充实的忙碌。据说现在老师们的工资,低的1100元左右,最高的也不过2000多元。
这所学校明确提出,自己是非营利的。“但是很多人误解了非营利。非营利不是说不营利——否则学校发展哪来的钱,而是指营利不用于自己的分红。”李泽武说,学校现在已经开始每年积累资金,发展状况良好。
他介绍了目前学校的收费标准:幼儿园每年学费5000元,每月月费780元,但老生仍按3500元和600元收取。小学每年学费 9800元。
成都华德福学校目前的规模还很小,幼儿园有57个孩子,小学有48个学生。因为师资有限,班级难以扩大,所以还有不少孩子在排队等名额。下一步,随着六年级学生的升学问题,学校正在考虑试办初中。
尽管大家已经不是单纯凭着理想主义在办教育,但理想主义在这里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比如,他们会常常提起卢安克。作为华德福学校的毕业生,这个德国人来到中国,在广西偏僻的农村小学推行教育实验。
卢安克的执著、孤独和理想主义曾吸引和感动了很多中国人,但他抱怨道:“很多媒体报道,基本上只写了我在农村如何去生活的事情。其实,我主要的特点不是在广西农村生活,而是我做的教育研究工作本身。这个对中国来说称得上是全新的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没有被报道过。”
采访中,与李红育约好第二天去旁听她的课。因堵车,我迟到了。敲教室门,李老师过来开门,示意我随便坐下。接着讲课,“原始人的房子盖好了,这时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班上5个孩子一块儿朝着我笑,“那么这个时候,他们的房子还需要什么呢?”有人举手,“老师,门!”“对了,这样陌生人就能进来做客了。”
接下来的气氛更活跃了,有人着急要描述跟爸爸妈妈坐火车去北京时沿途看见的窑洞,有人对爱斯基摩人的雪房子感兴趣。李红育好不容易让他们安静下来,并承诺明天就会讲外国的房子。然后她让孩子们拿出主课本,“画出你们心里面的房子”。
课后她介绍说,这几周的主课课程安排是建筑,包括学习测量。“他们已经在那边测好了一小块地,并计算了地基的深度、砖的用量。我会带着他们盖一间面包烤房。幼儿园的小朋友要烤面包,正好用上。”
主课结束后,黄晓星来了。英语老师出国培训,由他给这个班代英语课。他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英语童谣,第一句是“TheSunSaysIglow(太阳说,我照耀万物)”,他却在前面多写了一个单词“To”。发现后,本来很简单,擦掉就是了。他却头一歪,只擦掉了字母“T”,而把字母“o”用红色粉笔添上一圈光芒,变成了太阳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