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野牦牛队”一支英雄队伍的衰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5:28
曾经在海内外名闻遐迩的“野牦牛队”在今年初悄然隐退,归并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不久前又传出消息,有8名队员涉嫌贪污等违法行为被所辖地格尔木市检察院逮捕。这一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再次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这就是所谓的“野牦牛队”事件。“野牦牛队”为什么从一个曾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英雄队伍,沦为阶下囚,记者进行了调查。
“卤虫事件”引发的调查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在行政区划上原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1997年,这个县的有关领导在可可西里地区进行资源考察时发现,许多湖泊中生长着一种叫卤虫的生物。据有关专家介绍,卤虫生长在具备一定矿化度的咸水湖区,产量极低,卤虫卵是人工养殖对虾等珍稀海产品的上好饵料,在国内市场每吨卖价30多万元,在沿海地区大受青睐。当年,一批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开进可可西里部分湖泊捕捞卤虫卵。1998年,捕捞卤虫的人增加到上千人,直至今年,1.2万人涌入可可西里。进入保护区的民工由来自可可西里周边地区,扩展到青海海东、新疆、西藏等地。
去年九月,本社记者披露了发生在可可西里的“卤虫事件”。“卤虫事件”引起国务院和青海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要求严厉查处。随后,青海省政府发出通告,严禁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内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并于10月1日宣布对可可西里实行全面禁采封育。11月初,在省政府的严密部署下,由省林业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格尔木公安局等执法部门联合组成清查组,进入保护区,展开了规模仅次于1999年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反盗猎大巡查活动。此次巡查分三组进入可可西里,在严密路查和进山巡查过程中,主力南线和北线组分别取得重大战果。由林业局组成的南线巡查队在西大滩等地检查捕捞卤虫的嫌疑车辆12部,人员54名,查扣卤虫卵57公斤,并缴获非法携带入区的刀具、枪支弹药。进入海拔4850米的苟鲁措湖地区,巡查队在湖区发现简易捕捞船200多条。北线巡查组在不冻泉、措达日玛湖、移山湖、卓乃湖等地检查各种车辆379部,人员2900多人,查扣卤虫卵1吨,查扣由一些单位开具的合同、通行身份证、证明等原件和复印件27份。其中有许多合同或协议书是在省政府10月1日宣布可可西里禁采封育后签定的,在路查过程中同时发现有的嫌疑车辆竟然还有执法人员专门护送。
巡查组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后发现,有些湖区沿岸有300条简易油桶船舍弃在那里,这些油桶装过汽油、柴油等油品,民工们将这些油桶焊接起来,然后用木架捆绑在油桶上,8节油桶一组,做成一条条简易船进湖捕捞卤虫。这些油桶浸泡在湖水中,产生锈蚀,同时油桶中的残留油向湖区渗漏,湖面漂浮一层油污,对湖区的危害尤为严重。在巡查中还发现,许多湖区民工营地,生产、生活用品齐全,整桶整桶的汽油、柴油摆放在营区内,成袋的大米、面粉、蔬菜一应俱全,还能看见不断有汽车往营区拉用物资。据消息说,还有许多民工在采取“你进我退,你走我来”的战术躲避巡查。
通过大规模巡查,在可可西里捕捞卤虫的民工被清出保护区,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活动被暂时遏止。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据青海省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野牦牛队”隶属于中共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委员会西部工作委员会,始建于1992年,至今已8年多。该组织建立的初衷是担负起保护行政区划归属于治多县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内高原稀有野生动物、严厉打击盗猎分子的职责。8年多来,西部工委自筹资金组织的“野牦牛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壮大,被誉为“藏羚保护神”,引起了国内外环保组织和民间团体的广泛关注,“野牦牛队”在人们心中成了这个时代英雄的代名词。
1994年,时任治多县县委副书记、西部工委书记、首任“野牦牛队”队长的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的太阳湖畔为抓捕盗猎分子壮烈牺牲,一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之后,索南达杰的妹夫、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的扎巴多杰随即报名来到可可西里。1995年9月,扎巴多杰被任命为治多县委副书记、西部工委书记。扎巴多杰到任后召募治多县自愿报名保卫可可西里的藏族志愿青年和退伍军人,组建了在西部工委领导下的县林业公安派出所反盗猎队。这支队伍被命名为“野牦牛队”。“野牦牛队”组建以来,累计查获盗猎分子近400人,缴获藏羚羊皮近5000张,“野牦牛队”成了令盗猎分子闻风丧胆的“克星”。以至于日后“野牦牛队”的住处被经常袭击,队员被暗算。
据介绍,西部工委以往的财政收入,除个别正式在编人员由财政负担外,主要来源于对可可西里保护区生产经营活动所收取的资源管理费。由此,治多县西部工委开始走入了歧途,为增加收入,维持日常经费支出,他们对非法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大批采矿民工开始视而不见,致使轰动一时的可可西里采矿风潮肆意蔓延,擅自处理缴获的大批藏羚羊皮,一度使盗猎活动禁而不绝,直至去年竟然发展到与非法个体商贩和单位签定合同和协议书,支持民工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大肆非法捕捞卤虫,最多时非法进入保护区的民工高达1.2万人,甚至在去年10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布对可可西里禁采封育后还在签定合同和协议书。这一做法,使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遭到历史上较为严重的破坏,在社会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无论是可可西里的非法采矿风潮,还是猖獗的藏羚羊盗猎活动,亦或是最近的“卤虫事件”,几乎都与西部工委的长期纵容或支持有关。
撤销西部工委势在必行
据大规模巡查组负责人、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王谦介绍,可可西里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之所以泛滥成灾,屡禁不止,机构不顺,管理混乱是主因。青海省人民政府为加强可可西里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于1995年10月批准可可西里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次年成立了管理机构,设立了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可可西里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管理和保护职责。然而,治多县西部工委及其他一些政府有关单位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擅自以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为借口,在区内非法从事生产、非生产活动,与一些单位和个人签定资源开发协议或合同,并向沿途检查站开具所谓的通行证明,支持大批民工在保护区内和沿边地区进行捕捞卤虫、开矿、采盐等非法经营活动,对青海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持抵触情绪,使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该执法的部门不敢大胆执法,没有执法资格的滥用职权,致使保护区管理秩序混乱,非法经营活动禁而不绝。
自可可西里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管理局的业务由省林业厅指导,行政由玉树州管理。对此,治多县个别领导表示强烈不满,并认为,保护区管理局主要人员构成会以治多县为主体,可现在却形成了治多县和可可西里管理局同时管理的局面。1999年8月,为解决两个执法主体的问题,青海省决定撤销治多和曲麻莱两县西部工委,并将治多县西部工委并入管理局,确定的移交时间是9月26日。但在近15个月里,两个西部工委依然存在,且继续在可可西里行使职权。
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管理局路查人员和巡山队在查获非法捕捞卤虫的民工时,一查都说有治多县西部工委或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手续,而且部分有治多县西部工委专车护送。管理局局长才嘎说: “真是没办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禁止任何人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采矿、捕捞等生产经营活动,但我们一管就会和他们发生冲突。”对此,治多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说,县里的一些部门也确实批准了一些淘金者进入可可西里适度开发。那是因为治多县财政紧张,无法解决执法队巡山的经费。对治多县个别执法部门护送捕捞卤虫民工的现象,治多县的这位负责人说,他们是与县地矿局签了合同的,收的管理费及其他费用一部分用于解决县上财政困难,一部分用于补贴西部工委的日常经费不足。这位负责人还说,现在治多县参与保护可可西里的执法人员有32人,每年县上拨人头费30万元左右,巡山费10万元,社会捐赠30多万元,但与全年所需费用相比,还有一定的缺口需要补贴。
通过大规模清查行动,西部工委支持民工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实便浮出水面,这使青海省认识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不予整治,该撤并的机构不撤并,可可西里将永无宁日,于是,青海省终于痛下决心撤销了治多、曲麻莱两县工委,“野牦牛队”也就结束了使命,隐退成为必然。
英雄形象的坍塌
据介绍,原“野牦牛队”8名队员被逮捕的主因是在1998年4月在可可西里鲸鱼湖地区抓获一盗猎团伙,没收了两台车,缴获近一百张藏羚羊皮后,这些队员将这一团伙押解至半途中就将6名盗猎分子擅自放走。而缴获的藏羚羊皮被他们私下出售,4.4万元所得款项被他们瓜分。检察机关认为这8名队员的行为已触犯刑律。据检察机关介绍,被逮捕的这8名队员中还有人涉嫌倒卖枪支。
据悉,此次被逮捕8人中,有5人在西部工委被撤并后归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做临时工。 这8个人是:原西部工委办公室主任靳炎祖,司机吕长征,治多县林业派出所民警尼玛、尕仁青以及其他4名牦牛队成员,其中吕长征现为管理局的正式职工。对此事,时任西部工委书记的扎巴多杰曾对他们进行过内部处理,按月从他们的工资里扣除非法所得,据悉,至案发时已经扣清。据检察院方面介绍,该院将在两个月内侦查终结、提起公诉。
作者:新华社记者徐鸿伟  梁娟
稿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