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煎外熬下的曙光初现——是软着陆?还是以攻为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4:59
洪水烈火
早在黄金价格仅250美元/盎司左右时,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先生就曾私下上书建言增加黄金储备。——然而他的声音没有受到关注。现在金价已经逼近900美元/盎司,美国、欧洲央行黄金储备分别超过8000吨、10000吨。——美国、欧盟凭借超级黄金储备,公开威胁逼迫人民币升值。黄金市场的主动权已经几乎掌握在美国手里,而以目前黄金价格之高,中国再大规模建仓为时已晚。
当央视调查发现本轮奔牛节近70%的股民亏损时,上绞索理事长耿亮立即指出,从今年初到11月中旬为止,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投资者净盈利2.74万亿。其中个人投资者净盈利1.42万亿元,占51%。——比“三年自然灾害”的浮夸风更无耻啊。
6月,黑石基金纽约上市,中国股市大崩盘;10月底,格林斯潘在波士顿发话称中国股市泡沫快“突然爆破”,(年初他在上海时还建议中国政府不要干预股市),QFII集体唱空中国;11月8日,以“做空中国股市”为标的第一只GTF“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上证指数就在这一周出现了9年来的最大周跌幅;11月20日,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准备访港,11月22日,中国政府在最后一秒钟“基于人道考虑”,准许“小鹰”号进港。——但“小鹰”号非但不进港欢度感恩节,反而率领舰队气势汹汹地调头驶向台海,12架舰载机升空警戒,摆出临战姿态,杀气腾腾、大摇大摆地穿越台湾海峡。(传我东海舰队紧急出动6架飞豹战斗机,逼近美舰队,不断警告:“这里是中国领海!你们已经侵犯了中国主权!”导弹雷达锁定“小鹰”号航母随时准备发射,美海空军亦进入一级战备,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紧张对峙5分钟后,令人窒息的5分钟后,“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率先退离台海中线100海里外,以最高航速仓惶撤回日本。)——11月22日,上证指数暴跌4.41 %,从5100点以上跌穿5000点以下。11月30日,上证指数又下跌2.63 %,失守4900点。整个黑色11月,中国股市在31个交易日中暴跌了1288.67点,市值蒸发超过6万亿元。一说两市总市值共计蒸发5.25万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1700亿元。
12月4日,XX部新闻网——凤凰网,高调转发了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胡祖六的文章《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恶意攻击宋鸿兵,这篇冗长的奇谈怪论宣称“历史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为国际银行家故意制造,有违基本常识。”“书中弥漫了反犹太色彩——不断影射一些国际金融家的犹太出身背景;揉杂了极左思潮——抨击私有化、自由贸易等市场经济政策;极右倾向——仇视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民粹主义——反精英阶层,敌视华尔街、金融界与大企业;美国式的孤立主义——不信任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与机构;无政府主义——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总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方面,此书是一杯奇特的‘鸡尾酒’。这也难怪。书中所援引的原著政治立场本来就五花八门,作者只不过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了中文版而已。”
12月5日,《中青报》“冰点”针锋相对的刊出特稿《谁会偷走你口袋里的钱》,热赞宋鸿兵。指出:当下的楼市和股市,大量外部热钱通过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进入,吹大泡沫,“这种热钱的来去腾挪,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的。”
“目前,在一小撮‘金融寡头势力’的策动下,‘金融恐怖分子’即将对中国经济发动一场不流血的货币战争,妄图把中国劳动者多年积累的财富席卷一空。 ”
“10月下旬,上证A股开始了1000点的深度调整。人民币汇率继续向历史高点挺进。而远在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出现了针对中国股市的‘做空’产品……各种迹象似乎正向宋鸿兵的预言靠近。”
“政府官员、公司白领、金融行业从业者、持有房产的投资人、学者,以及买了股票的散户,都被这本讲述金融史的畅销书搅得寝食难安。‘十一’长假期间,重庆市某区政府给40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布置的‘家庭作业’,竟是‘阅读《货币战争》’。 ”“上市3个月,《货币战争》连印8次,印量超过20万册。 ”
我通过分析计算中国人民银行公开的数据,指出:9月末,国内发行货币总额39.3万亿元,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62万亿元,国内流通中的现金近3万亿元,4万亿元已经越境外逃(不计算被120万腐败分子掠走的1万亿元脏款),股市存量资金在1.66万亿元以上,(进入股市的资金估计不会少于10万亿元。)——则国内银行中的全部现金不可能超过3.02万亿元。——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06万亿元。——则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可能超过8%!已经跌破国际警戒线!
——而12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今年9月底,银行存款40万亿元人民币,贷款27万亿元人民币,相差的13万亿元人民币为流动资金!——国内流通中的现金不是3万亿元,而是13万亿元,相差10万亿元。
——换句话说:国内银行中已经没有一分钱现金,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0%。
但愿这是我的严重误判,但愿这是成思危副委员长的一时口误,但愿成思危副委员长立刻出面呈清。
12月6日,《南方周末》刊出《深圳地下钱庄:野火春风的奥秘》,为猖獗的地下钱庄申冤,为迟迟不开通港股直通车鸣不平,炮轰了外汇管制政策,文章说:“深圳的地下钱庄已经存在了几十年,靠每年打掉几个窝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像杜氏这种规模的钱庄每家的日处理量可以达到数亿元,广东几千家港台企业,它们一年的外汇额度中多出来的部分就足够这些地下钱庄运作了。”
文章说:热钱是锁不住的,“在2001年之前,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加上外汇储备不高,内地与香港资金在总量上呈现为单向流出的特征;与此相应的则是地下钱庄以走私方式将大量现金运往境外。——而在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楼市、股市的投资机会凸显,地下钱庄的资金流向也开始从‘单向流出’变成‘双向对流’。”(言外之意:这反映了中国经济蓬勃向上,欣欣向荣!)
文章援引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报告,“从1994年到2004年,中港两地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从7985亿港元上升到了1.55万亿港元,占2004年内地GDP的10%以下。而在这一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中,非贸易类的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6747亿港元。在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一金融风险防火墙的制度前提下,中港之间的跨境资金流动,如果不能有效监管,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令‘香港路径’成为内地金融稳定的‘阿喀琉斯之踵’。”——然后笔锋一转,高调宣传商务部梅新育研究员的不同观点:“漏洞是有,绝对规模也不小,但跟中国高速增长的庞大经济总量相比,其相对规模并不足以影响整个经济格局。”
文章指出“企业目前在使用外汇时需要通过层层审批,还不如直接通过地下汇兑走得快,”“由于内地与香港对‘非正规资金流动渠道’的判断有所不同,香港的一千多家人民币兑换店是由香港警署监管的正式金融中介,而这种中介在内地则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因此,‘香港的正规金融与内地非正规金融的结合便造就了非正规汇款渠道链条’。”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招安地下钱庄,问题的关键不是铲除地下钱庄,而是“如何合理规范这些地下金融机构的运作,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和规章制度”。“在资本管制的背景下,地下钱庄既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货币通道,又不免泥沙俱下,为洗钱大开方便之门。邻近香港的区位优势,使深圳成为地下钱庄最有利的生存环境,外汇管制的机制如不改革,这种现象可能仍会长期存在。”“对资金跨境流动的‘香港路径’应采取疏导方式,促进非正规渠道向正规渠道的融合。”
文章最后统计了境外流入热钱总额,“2001-2006年,隐性与非法资本年平均流入额为1321亿美元,占平均短期资本流入额的78%。”“由于缺乏数据,对地下钱庄渠道流入的短期资本估值可能偏少,总体而言,隐性与非法流入的短期资本数量庞大,2006年已达2291亿美元。”
——而近日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中,明确指出“一些单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非法炒作,国际热钱进入资产市场”,是当前资产价格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家地方报纸也与社科院唱起了反调。
真的是百家争鸣了。
可怕的不止是境外的热钱,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更大的隐患还是来自垄断利益集团。今天《中青报》发表了《会闹电荒吗?》,罕见地同时双炮轰了电力垄断集团与石油垄断集团,全文转载如下:
———————————————————————————————————————
中电联上书提高电价:会闹电荒吗
2007-12-08
张贵峰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近向国家发改委“上书”,建议明年上半年适时实施煤电联动,即建议提高电价。据中电联上递的相关报告称,主要产煤省煤企已发出签订2008年电煤合同的通知,提出涨价幅度均在30元/吨以上,因此,“若不对电煤价格采取必要措施,电煤价格上涨幅度会难以控制,国内大多数燃煤电厂的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上海证券报》12月7日)
“会闹电荒吗”——这是一位网友在阅读上述新闻之后写下的一个疑问。
众所周知,前不久刚刚大幅上调的成品油价格,就经历过这样极富戏剧性的涨价过程:石油巨头连番上书要求涨价——油荒大面积发生——涨价成功(而且,从目前的情形看,此一“油荒—涨价”循环,似乎仍没有完全终结的迹象,而涨价之后,油荒依然在持续)。而一直与石油巨头并肩作战、轮番上书涨价的正是以发电企业为代表的电力巨头。现在,石油巨头的“成功”经验就摆在面前,电力巨头会不会效仿?
站在公众和社会公益的立场上看,如此“逼宫”式的涨价逻辑显然无法容忍。原因不仅在于其行为背后浓烈的垄断背景,以及油价、电价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商品价格,与社会民生、公共利益的紧密关系;即便从纯经济经营逻辑上看,上述做法也缺乏起码说服力。
数据显示,与石油巨头一面高喊“价格倒挂、炼油亏损”,而一面又坐拥巨额垄断利润一样,电力企业虽然也在抱怨电煤价格上涨、“大多数燃煤电厂的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但另一不争的事实却是:今年前5个月,全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增长57.6%,其中,电力生产业利润359亿元,增长40.8%,电力供应业利润278亿元,增长86.3%……而据国家电监会日前发布的监管公告:今年抽查的275家供电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存在违反国家节能减排、乱收电费等问题。
“经营将难以为继”却又暴利着,利润及增速均为惊人却仍不忘要求涨价且热衷于乱收费,面对如此混乱、蛮横霸道的垄断逻辑以及背后蕴涵的“逼宫”风险,有关管理部门无疑不能坐视。在既有的政策制度框架内,应对之策是现成的:对电力价格实施公开的成本监审。
去年11月,发改委在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曾明确要求:“对垄断行业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要建立定期成本监审制度和定价成本公布办法,加强成本约束”,有关官员并强调:“未经成本监审,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
电力行业的垄断性质,以及电力作为重要政府定价商品的属性,无疑均无可置疑。这种背景下,电力企业一再以电煤价格上涨、成本上升为由要求调整价格,针对其进行“成本监审”,已是绕不过去的基本程序前提。可以肯定,如果这样一个“成本监审”,能足够公正地被执行,并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那么,电力行业究竟是亏是赚必将一目了然。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煤电联动”是否正当,电价调整是否必要,当然也会自有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