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拍马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0:55
话说拍马屁       据说,“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由此可见,“拍马屁”原本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然而趋炎附势的人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同义词,贬义色彩甚浓。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擅长于“拍马屁”,把“拍马屁”这门技艺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了他们升官发财的秘诀。该如何去“拍马屁”呢?英国有位叫做施滕格尔的专家,就曾经著书传授了拍马屁的秘诀:“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真可谓经典之论。
   
    秦桧任宰相时,权势显赫,一言九鼎,于是,溜须拍马者所馈送的各色礼品从四面八方飞进相府。广东路经略使方务德冥思苦想:“送什么样的礼品才能讨得秦桧的欢心呢?”他知道秦府常开夜宴。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特制一批蜡烛。蜡烛有什么稀奇呢?诀窍就在于其配料。他选用了各色香料制成了一批奇香四溢的香烛。之后,他选派心腹快马加鞭,限期送至相府。同时,他嘱咐送烛者献上一份厚礼给主藏吏。主藏吏收到厚礼后,告诉来人不要着急,在此静候佳音。数日后,秦府饮宴,从午至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泰桧命人取烛。主藏吏故意说:“府中存烛用完了,正好有广东方经略送来的一箱蜡烛,还未敢启用。”泰桧说:“那就拿来用吧!”一会儿,满屋异香扑鼻,宾主均觉诧异。细细一查,香自烛中来!秦桧下令将烛全部取来,数一数,连同已,点燃的一支,共有49支。秦桧满腹狐疑:“送礼从来是凑个整数,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藏吏认为时机已到,马上告知:“相爷,送烛者还在,一问便知。”于是,方务德的心腹上堂禀告:“蜡烛是我们经略大人特地派人监遣制作的,专为贡献给相府使用。一共制做了50支,做好之后,不知质量如何,取出一支试燃,这才敢献上。因为是送给相府的,试用了一支,不敢用其它蜡烛来充数,这样就只存49支了。”
   
    秦桧闻之,心中大喜,认为方务德对自己忠心不二,诚心可嘉,于是“待方益厚”。
   
    拍马屁是一门高难度的技艺,不仅要悉心地揣摩对方的喜好,而且要富有别巨匠心的创意。若非务德冥之流如此挖空心思、冥思苦想,又怎么想得出那样妙计呢?
   
    首先,他选择的礼品极其别致。他清楚地认识到,在一个堂堂的宰相府里,绝不缺乏珍奇异宝、山珍海味。常人所认为的“好礼品”只不过是相府里的寻常物。对于这些,宰相大人并不见得稀罕。张三、李四、王五送的都是这样一些东西,假如方大人也送那样的礼物,也许连在宰相大人脑海里留个一个印象的机会都没有呢!
   
    其次,他选择送礼的渠道极为得当。“嘱咐送烛者献上一份厚礼给主藏吏”因为他物色到主藏吏这个角色在相府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把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搞定了,其后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于是乎“告诉来人不要着急,在此静候佳音”这样的口风就漏出来了。接着,“主藏吏认为时机已到”如此这般为其效力。
   
    第三,他设计送礼的台词极其巧妙。“蜡烛是我们经略大人特地派人监谴制作的,专为贡献给相府使用。一共制做了50支,做好之后,不知质量如何,取出一支试燃,这才敢献上。因为是送给相府的,试用了一支,不敢用其它蜡烛来充数,这样就只存49支了。”“监谴”蕴涵重视程度之高;“专为”暗示孝敬之情虔诚;“才敢”“不敢”表达尊重之意诚恳。如此这般的虔诚、诚恳、忠心,可谓天地可鉴呢!岂有不让宰相大人“心中大喜”,认为方务德对自己“忠心不二”、“诚心可嘉”的道理呢?于是“待方益厚”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唐玄宗时,李林甫、李适之同为宰相。一日,李适之刚入朝,李林甫就派人告诉他:“华山下面有金矿,皇上尚且不知,您报告皇上,他一定高兴的!”
   
    李适之是新任宰相,听说华山下发现了金矿,认为是件好事,开采出来可以富国利民,于是向皇上奏报了。
   
    玄宗听了,果然很高兴,过后又告诉了李林甫。
   
    李林甫并不惊讶,缓缓地说道:“这件事我已经知道很久了。”
   
    玄宗很是奇怪,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李林甫虔诚地答道:“皇上,华山是皇家的龙脉所在、王气所在,开采不得呵!所以臣下不能说,也不敢说。”
   
    李林甫的答话,使玄宗深感他对自己一片忠心,又沉稳老练,处事周全,反过来则认为李适之为人浮躁,于是下令:“今后凡有事上奏,一定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得盂浪从事。”
   
    李林甫真不愧是一代绝顶聪明的奸相。他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既拍了一个高级马屁,又中伤了同僚,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靠“拍马屁”而成功的不乏其人,如赵高、张让、高力士、安禄山、蔡京、高逑、贾似道、丁大全、刘瑾、魏忠贤等等。他们都是大师级别的拍马屁高手。
   
    拍马屁,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一些人为谋得一官半职;为让人刮目相看;为获得与众不同的好处等等,他们就对某些权贵、高官、名流、领导施行拍马屁的手段。当然,马屁可能拍出被赏识、被打入地狱、或历尽波折。
   
    中国也有句俗语叫“马屁拍在马腿上”。也某些人原本想讨好人,因为说话或者做事不到位、不确切、不恰当,反而自讨没趣的。摘自《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