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50年后台湾或成为中国“海东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15:00
石齐平:50年后台湾或成为中国“海东省”

凤凰卫视9月9日《石评大财经》文字实录:

石齐平:前海在哪里很多人不知道,但它却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阶段的改革试验田。朝鲜的下一步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中国又会如何因应呢?中国现在有海南省,也有海西区,还会不会有海东省?在50年之后怎么看海峡两岸,相信你一定也很关心。《石评大财经》跟您一同来关注天下大财经,首先第一部分石观世界。

石观世界

黄橙子: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国家主席参与庆祝盛典,有相关的报导当中不少人就发现有一些关于前海的报导,并且指出前海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很多先行先试政策的实验区。先生您对此有没有什么看法?

石齐平:前海你知道在哪里吗?

黄橙子:并不知道。

石齐平:估计也不知道,假如说你今天到深圳去叫一个出租车,你说到前海去,你一定马上就说你是上哪去呀,前海?因为前海还没出现嘛,前海现在正在填海,在深圳一个海里面,大概15平方公里。所以我觉得这名字也起的好,因为填完之后这个地方就叫前海,以前是海。

“前海”新区:新“试验田”

黄橙子:那为什么会选择前海,就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地区可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实验区呢?

石齐平:我们都知道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挑了四个特区,深圳是排第一。这四个地区辐射出来的一种实验的效果,对于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到改革从来没止境。换句话说整个形势就不断变化,产生的问题也不断的在产生,所以对中国来讲,正如当年邓小平所讲的摸着石头过河,这一个还要继续摸下去。得处理一些新的问题,这个就必须要有新的一个试验区。

这个新的试验区试验的新政策当然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比方说要怎么样能够抓住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能够再成立一个离岸中心,还有社会改革或者是政治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些都得找一个好的地方来做一个做一个试验。

前海: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安东:那为什么又非得一定要选择前填出来的前海作为试验区呢?

石齐平:我想这样一个考虑吧,这个任何的改革实验最好是找一个地方从原点开始,零点开始,就是你没有包袱,想当年深圳跟珠海就符合这个条件。但是这个零点不能凭空掉出来一个零点,它必须要跟原来那个衔接的。

前海在深圳里头,它基本上是衔接着深圳当前面临的形势跟问题,然后还听说将来这个前海的发展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基本上是在深圳跟香港双方面的扶持之下所推动的。所以这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有个武林奇葩,就碰到两个武林高手,特别给他加持,所以他将来发展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上海有五个:宁波是“南上海”

安东:确实向您说的,这个前海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值得期待。接下来咱而还想谈一谈另外一个地区呀,也就是这个宁波,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之后,有报道我看到就说,说宁波正在计划在兴建多条的跨海大桥,石先生对此您有什么观察?

石齐平:我们都注意到这个相关的消息,我们都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有了,现在正在规划中的另外一条呢,是经过从宁波往动到钟山,然后在往北接这个大洋山、小洋山,这边上海,这条叫超级跨海大桥,特别长,它长度要超过港珠澳大桥。另外还有一条呢,就在这两个跨海大桥中间架着一条铁路大桥,那么这个铁路大桥如果一旦建成了,上海到宁波,宁波到上海大概不超过一个小时车程。

黄橙子:一个小时?

石齐平:高速铁路,所以速度非常快的。

黄橙子:那不就等于同城化了吗?

石齐平:没错,我记得我以前谈过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做上海有五个,那么现在这几年整个形势发展,现在看起来这个模样越来越像了,所以上海有五个,最早的一个老上海就浦西;20年前就开发浦东叫做新上海;新上海现在这个,浦东又跟过江隧道要连到崇明岛去,所以崇明将来的发展,就是北上海。

通过高速铁路或者是公路又把上海往西苏、锡、常,还有杭州这一块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西上海;现在宁波又把杭州湾通过桥连起来了以后,这就是南上海。

“中心卫星”模式:空间优化配置

安东:那对这样的规划和发展,您怎么评价?

石齐平:我觉得挺好,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发展方式胜过另外一种发展方式,因为城市发展还有一种方式叫做同心圆式的发展方式。同心圆就是摊大饼,北京是一个标准的典范,就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七环。这样子话会造成城市方面非常大的负荷,我们现在就看到了。

那现在我们刚刚看到的五个上海的概念,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心、卫星”的一个概念,这个“中心、卫星”它本来就自然发展形成,然后再用现在的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或者磁浮等等,把这些过去的造成隔阂的河流什么东西,都把它串起来,这样子的话就能够形成一个最佳的空间布局,所有的经济社会的活动,都能够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最佳的配制。

朝鲜的另一条路:另类“六方论坛”

安东:今天我们看到在报章当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大事,也就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是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两次访华,而且对于这次访华,外界的揣测也是盛多。石先生您有什么观察的呢?

石齐平:很凑巧,今天就是9月9日,就是朝鲜的国庆,所以我们今天谈的这事。金正日两次在短短的时间访华,我觉得当然在今天的东北亚的诡谲的形势下,格外的令各方面关注。我们的观察基本上不外乎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他现在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外交跟军事上形势跟压力。第二个,它的经济方面的状况,也可能碰到一些困难。第三个据了解也可能是关系到所谓的接班人的问题。这三方面的事情坦白讲,朝鲜都可能需要中国方面给予相当程度的帮助或者是支持,所以这就是我们的解读。

  覆盖扩至汕头厦门福州温州

安东:那你刚刚也谈到,说这个福建与台湾长久以来基本上也谈不上什么经济的整合,而厦门跟金门更是典型的咫尺天涯。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形势出现了变化,使得中国的决策当局在战略部署上提出了如此积极的海西经济区的概念?

海峡两岸一直存在对立与隔阂

石齐平:你讲的没错,福建跟台湾过去长久以来是对立跟隔阂,而金门跟厦门甚至于就是咫尺天涯,形容的非常对。但是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这个所谓福建跟台湾之间的对立跟隔阂,不是1949年以后才有的事,实际上打从台湾进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一开始,这样一个隔阂跟对立的宿命有确定下来了。应该说长久长久以来,台湾跟对岸基本上就处在一种对立跟隔阂的状态。

黄橙子:这个怎么理解,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石齐平:可以,我们把中国历史简单的把它回顾一下,就从明朝末年开始。你可以看到明朝末年之前,汉朝隋唐一直到宋元明之前,台湾并没有正式进到中国的历史舞台,点到为止不太重要。一直到明末的时候出来一个郑成功,郑成功打着旗号叫做反清复明,反清复明当然就有老的中国人的清廷,那时候两岸关系当然不会太好,一定是对立的。

所以康熙皇帝就派施琅就把台湾给平定了,但是是平乱并不是基于主权统一的概念,他没有那个概念的。然后也不是为了经济,台湾创造更大的所谓的GDP,没有这个经济资源的概念的,所以平完了以后就搁在那儿的,搁在那儿就不管了,所以当时两岸之间也没有什么密切的来往嘛。

海西经济区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角色

安东:然后呢?

石齐平:然后一直到清末,当西方的国家在扣中国的大门了,都没有引起清廷的注意,当日本跟美国都扩市觊觎台湾这儿一个重要战略地理位置的时候,清廷都没有什么察觉。一直到1873年发生的一件叫牡丹社事件才出现了变化。

牡丹社事件:台湾战略地位受注重

黄橙子:这个牡丹社事件,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石齐平:它是台湾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外交事件,怎么说呢,当时的琉球被日本看作是它的国土,美国也默许日本做,那一天琉球有一艘渔船在台湾南部碰到大风大浪翻了,翻了有一部分人还活着,游着游着就上岸了,上岸了的时候就被台湾当时的岸上的原住民给杀了,这就引起了外交纠纷,因为日本认为这是它的国民,所以就大兴问罪之师要求清廷怎么样赔偿,这就是所谓的牡丹社事件。

安东:这个事件引发中日的外交纠纷,之后呢?

石齐平:之后,清廷就不得不派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去处理外交事务,这是中原或者中央第一次派这么高位阶的到这儿一个偏远的地方去,也幸好就这么一个安排,沈葆桢到去了以后,一两年的时间他终于第一次的了解了台湾的民风民情跟它的战略地位。他看到台湾的老百姓是这么尊敬这个郑成功,于是就奏请皇帝,皇帝就说好吧,就让他们去祭祀,那你今天到台湾去,有个延平郡王祠就是纪念郑成功的。沈葆桢也注意大这个地方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他也注意到日本跟美国老是想虎视眈眈想要取得台湾这一点,他也看到了。

黄橙子:那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清廷才开始重视台湾的呢?

石齐平:没错,清廷在他的奏折里面了解到整个战略形势变化之后,于是就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心,这个很正确,就在1886年的时候把台湾建省了,这个台湾建省比另外一个岛,就是海南岛建省整整早了102年。不但建省之后,而且派了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刘铭传这边来治理,做第一人巡抚。

刘铭传到台湾以后,他说我必须把台湾建设成一个中国东南的屏障,光着一句话就知道他有战略眼光。他就发展实业,把台湾跟大陆之间牵第一条的电话电缆,所以当时两岸之间开始密切的融合,历史上第一次啊,但是为时已晚,时不我予了。真正发展的时间只有十年,因为到1895年的时候,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就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

400年来两岸交流整合时间少

安东:也就是说1895年开始,这个日本统治台湾两岸是不是又开始出现了这种疏远?

石齐平:你讲的没错,1895年到1945年这50年的时间基本上又隔阂了,尤其在中日爆发战争之后,这个情况一直到1945年告一段落。1945年台湾回到中国,光复,两岸之间之间终于开始又正常化了,交流了,可是只有四年,1949年两岸又分治了,两岸分治到现在一晃又是60年过去了,你说说看这就是两岸过去的比例。

黄橙子:所以真的是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确实就是隔阂对立的时候很长,但是交融合作的时间特别短。

石齐平:没错,我们算一算吧,400年左右的时间从明末开始到现在,真正密切交流的只有刘铭传开始的10年然后是台湾光复以后的4年,14年,再加上这几年勉勉强强的几年,如此而已嘛。所以长久以来处在对立跟隔阂,两边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整合式的优化配置,甚至还出现很多的内耗,索性这个时代现在看起来快要告一段落了。

安东:这个怎么理解呢,这个跟海西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还有布局有关吗?

石齐平:有关的。

安东:刚刚石先生跟我们分析过了海峡两岸在近400年的时间里面,长时间都是处在这种对立和隔阂的状态,真正正常的交流与整合,刚刚咱们算了一下,也只有这个10年再加上四五到四九的4年,再加上最近勉勉强强的几年时间。但是您说这样的阶段看起来是要告一段落了,怎么理解?

改革开放为什么为两岸融合作首个铺垫

石齐平:我想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过去30年邓小平选择了一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让中国大陆走上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海峡融合最重要的第一个铺垫。

第二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因为这个改革开放30年而获得大幅增长,使得中国跟美国在西太平的博弈慢慢的从一个相对的弱势取得了一个平分秋色,甚至于可能更上一层楼,那这是有利于两岸之间的整合的第二个重要的铺垫。因此在这个情况之下,现在在提出作为海峡经济战略发展的一个构想。

黄橙子:所以这个海西经济区应该就是在您说的这两个铺垫之下而产生的,海峡经济区如果把它作为两岸融合的一个条件,一个工程的话,还需要哪些配套的条件呢?

石齐平:你讲的没错,海西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正是在第一个铺垫、第二个铺垫之下顺势而形成的一个构想。但虽然是一个顺势,并不是表示我们不要做什么事情,还是需要做,就是你刚刚讲的配套,我觉得配套基本上可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软件的配套一个是硬件的配套。

安东:软件跟硬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硬件:交通运输网络

石齐平:我们先谈硬件,硬件基本上就是网络,这个网络就包括铁路、公路、通讯这个网络,在这一方面必须又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就是海西内部的网络要给它畅通,就是福建跟周边三个省要畅通。

第二,就是海西跟中国周边其他的内地的网络要畅通。

第三个更重要的是海西跟海峡东岸的台湾也就是海东之间的网络要给它畅通,而这个网络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已经同航了,有航空跟航运了。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海底隧道,峡底隧道。这个峡底隧道迟早会建的,如果建了,现在海峡最宽的不过200公里,如果造高铁的话半个小时就到了,这条路有利于海西跟海东之间的整合,这一整合不仅是为了这个整合,而且可以让中国在战略上直接出太平洋,这非常重要的一点。

黄橙子:真的是非常精彩,这个是硬件条件了,还有软件又是什么呢?

石齐平:软件基本上我们说台湾的问题要解决,还是要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民心,怎么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民心,说到底还是中国大陆要加速现代化,加速体制创新,加速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的改革。那我们知道这个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有必要做一些点,就像深圳试点一样,来做试验,我认为不管是过去四个特区也好,

今天的海西经济区也好,都可以考虑作为这个有关的体制创新或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那这个体制改革的试点不仅是为了中国大陆现代化,更是争取老百姓的民心有利于两岸的融合,如果这么做的话我相信将来这个形势呢是令人乐观的。

海西省”VS“海东省”

安东:如果软件、硬件都像您分析建议的那样,能顺利的推动并且完成了,那您如何展望海峡两岸关系的这个远景呢?

石齐平:那我就是400年来从来没有像这样乐观过,你看再过50年,我的感觉是这样的,50年之后中国这个地方可能会变成海西省,这个地方可能会变成海东省,再海南省就变成三足鼎立了,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

安东:有吧,应该有。

黄橙子:我们拭目以待。

平说新语

赚钱难花钱更难

黄橙子:今天我们平说新语的题目是要说赚钱不容易但是花钱更不容易,石老师这个您能不能具体解决一下?

石齐平:这个我们就从刚才前面讲的巴菲特那个故事谈起了,讲了很多有钱人愿意把钱捐出来。就美国来讲,把自己赚来的钱捐出来,上溯到一个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勒克菲勒,就是老勒克菲勒。他是上上个世纪的人了一八三几年,活到一九三几年,整整活了98岁。

他是一个靠矿产致富的一个企业家,他活到95岁的时候,一个帮他管了25年的一个老管家,觉得他这个财富富可敌国,实在应该好好的建议他的主子应该好好的怎么运用了。那个老管家的名字也叫盖茨,这很有趣,跟现在盖茨毫不相干,说明盖茨这个名字很好,有慈善的基因。

他就跟他的主子去说,你这个东西如果不好好的给他处理掉的话,会增加你很多的负担,而且对你的子孙也构成很大的压力。这个老勒克菲勒一听,从善如流,所以就把他绝大部分的财富就捐出来了,成立了一个现在为止都还有专人来管理,刚才我特别讲专人管理,专人管理的基金到现在为止。所以这就是一个他能赚钱,也能花钱的很好的一个例子。

安东:但是他管家建议他说财富太多会给他带来压力,这个我不能理解。

石齐平:子孙的压力。

安东:对呀,钱多不是好事嘛。

石齐平:我还记得另外我们节目里面常常提到一个美国前财政部长就保尔森,他当然不像巴菲特有钱,但是他以前也是高盛的,也是有数亿家产的,8亿到9亿,他也决定把他全部家产99%捐出来。当时有人就问他,你怎么只留1%,你为什么不多留点给你的子孙呢?

我就记得保尔森讲了一句话,我因为太爱我的子女了,他认为留钱留给他的子女是害了他。我记得台湾有个企业家叫温世仁,他讲过一句名言,他说我50岁之前努力赚钱,50岁之后好好花钱。所以他真的在50岁以后,真正到甘肃的黄羊川最穷的地方去帮助那些小孩搞电脑,所以这些就是很有名的例子。

所以我今天讲完这个故事我自己得到两句话的一个心得,赚钱要靠大聪明,花钱要靠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