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如何才能“经得起网络监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4:41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最近就网络上出现的与南京有关的几个热点事件发表意见,表示“党员干部要经得起网络监督”。他说,对于群众和社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学会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形势,认识媒体、重视媒体、善待媒体,借助媒体开展工作。

    “经得起网络监督”, 这是一种结果。果能做到这样,或者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做到这样,那无疑是百姓之幸。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做到“经得起网络监督”?实际的情况是,一些人、一些事经不起网络监督,网上一曝光,就容易暴露问题。就拿南京最近的两件事情来说,江宁区那位房产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被曝光,不久就被免了职;浦口区某镇在小康调查中造假,让农民按“标准答案”回答,并许诺予以奖励,事情在网上传开后,当地立即作了调查,相关当事人受到查处。

    网络曝光——调查处理,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至少比“无言的结局”要好。但是,且慢欢呼,网络“一曝一个准”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毕竟,曝光的终究是少数,那么,那些没有被曝光的王久耕、李久耕还有多少?那些造假糊弄上面的事情还有多少?对于他们,是光靠网络就能够解决的吗?

    有人或许会说,查处了周久耕,对其他的官员有很大的震慑作用。这话有道理,但是,这样的震慑作用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这要划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些年,我们的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强,出拳不可谓不重,倒下的官员不可谓不多,但是,为什么腐败案件依然层出不穷,以致有人感慨“前腐后继”?

    毋庸置疑,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力量,这种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相机的时代。这话或许有些超前,但如果说,对于官员,时时处处都有眼睛盯着,这大概不算夸张。不仅有人盯着,做得不对、说得不妥,很可能被挂到网上,这已经完全成为可能。正因为如此,官员越来越意识到谨言慎行的重要。以笔者的体会,现在采访官员,问“会不会录音”的多了,问“有没有带微型相机”的多了。这反映出一种心态的变化。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有了网络就万事大吉,千万不要以为腐败从此销声匿迹了。要知道,网络曝光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网络曝光终究还是个案。比方说,网络上曝光,从目前看,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报纸等传统媒体,而报纸上能够曝光的事情有多少呢?也有人说,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曝光,周久耕不就是被网民“曝”下来的吗?此言不虚,但问题是,眼下,这样的曝光存在相当大的偶然性。如果此前周久耕没有发表“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房要查处”这样“不妥言论”,网民可能就不会关注他抽什么烟、戴什么表、开什么车了。

    正因为如此,反腐终究还是要靠日臻完善的制度,靠触及灵魂的教育,靠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当然,也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当然也包括数以亿计的网民。这就要求纪检监察部门重视从网络上发现反腐信息,不轻易放过一条腐败线索,与网络、与网民形成互动,形成合力,力度就要大得多。(汪晓东)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