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s】植物根茎类中草药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0:33

植物根茎类中草药3

 

第三页-土茯苓 大黄 山药 川芎 天南星 天麻 升麻 石蒜 水半夏 玉竹 仙茅 水半夏 玉竹 白及 延胡索 石菖蒲 白术 白前 半夏 伊贝母 百合 知母 延胡索 狗脊 泽 泻 香 附 姜 黄 骨碎补 莪术

土茯苓

土茯苓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英)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别名] 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茎。

[植物形态] 常绿攀缘状灌木。茎无刺。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先端渐尖,全缘,下面通常绿色,有时略有白粉,基出脉3条;有卷须。花单性异株,腋生伞形花序;花被片6,内轮细小,白色或黄绿色;雄花雄蕊6;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红色,外被白粉。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采制] 秋季采挖,晒干或切片后晒干。

[性状] 根茎略呈扁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有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微有光泽,凹凸不平,有残留坚硬的须根,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断面类白色或淡黄棕色,粉性,有维管束小点;常切成厚1~5mm的薄片。味微甘、涩。

[化学成份] 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尚含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除湿,解毒,清热,利关节。用于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用量15~60g。



大黄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英)Rhubarb


[别名] 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2m。基生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宽达35cm,掌状5~7中裂,裂片窄三角形,叶柄粗壮;茎生叶互生,较小;托叶鞘大,膜质,淡褐色。大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红紫色,花被片6。瘦果三棱形,具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区林缘或草坡;有栽培。主产青海、甘肃、四川、陕西。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干

燥。


[性状] 本品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有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根木部发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化学成份] 蒽醌甙及游离蒽醌衍生物,后者包括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用量3~30g。

[附注] 同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同作大黄入药。



山药

山药 Rhizoma Dioscoreae

(英)Common Yam Rhizome


[别名] 淮山药、怀山药、山菇。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

[植物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茎通常带紫红色。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或戟状,变异大,基部深心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外面有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或溪边、路旁灌丛中或杂草中。主产河南。




[采制] 秋季或冬季挖取根茎,除去泥土、须根,切去芦头,洗净,用水浸后刮皮,反复用硫磺熏后,晒干。有的在硫磺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形,切段,晒干,打光。


[性状] 根茎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及须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也有的呈圆柱形,两端平齐,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化学成份] 含甘露聚糖(mannan)、3,4-二羟基苯乙胺、植酸(phytic acid)、尿囊素(allantoin)、胆碱、多巴胺(dopamine)、山药碱(batatasine),以及10余种氨基酸、糖蛋白、多酚氧化酶。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用量15~30g。



川芎

川芎 Rhizoma Chuanxiong

(英)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别名] 芎、小叶川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主产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已引种成功。


[采制]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

挖,除去茎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须根。


[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酜内酯(4-hydroxy-3-butylphthalide)、川芎酜内酯(senkyunolike)、藁本内酯(ligustilide)、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量3~9g。

天南星

天南星 Rhizoma Arisaematis

(英)Jackinthepulpit Tuber


[别名] 山苞米、蛇苞谷、山棒子、刀剪草。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叶单一,鸟趾状全裂,裂片13~21,倒披针形,中裂片较相邻者小;叶柄长10~15cm。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序柄等长或稍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筒状,长约5cm,上部渐次扩大,向前弯曲;雄花序下部3~4cm处具雄花;附属体鼠尾状,长达18cm,伸出佛焰外。浆果红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沟边及较阴湿的林下。主产东北及河北、山东、河南、四川。


[采制] 秋、冬季采挖,去净须根,洗净,撞去外皮,

晒干。制用。


[性状] 块茎扁圆球形,直径约至5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上端中央有凹陷茎痕,周围有细小根痕,周边偶有微凸起的小侧芽。质坚硬,断面乳折色,粉性。味有麻舌感。

[化学成份] 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氨基酸。

[性味] 性湿,味苦,辛。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疾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附注] 同属植物天南星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A. amurense Maxim.的块茎同作天南星药用。

天麻

天麻 Rhizoma Gastrodiae

(英)Tall Gaxtraodia Tuber


[别名] 明天麻、白龙草、赤箭根。



[来源] 为明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共生植物。茎单一,高30~150cm,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5~30cm;苞片披针形;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萼片与花瓣合生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子房倒卵形。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呈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湿润的林下,现多栽培。须与白蘑科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共生。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


[采制] 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挖出根茎,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



[性状] 块茎长椭圆形,稍扁缩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多不规则纵皱纹,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有时可见棕黑色菌索;顶端有残留茎基,或为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末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味甘。


[化学成份] 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棕榈酸、琥珀酸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用量3~9g。

升麻

升麻 Rhizoma Cimicifugae

(英)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别名] 关升麻、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1.5cm。叶为二回三出复叶,茎部叶有长柄;小叶卵形至广卵形,中央1片小叶常再3浅裂,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均被柔毛。花序复总状,被灰色柔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早落;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光滑无毛,有短柄。蓇葖果3~5个。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灌木丛中。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

[采制] 同升麻。


[性状] 根茎不规则圆柱形,多短分枝成结节状,长8~20cm,直径1.5~2.5cm。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上侧有多个茎痕,长1.5~3cm,直径0.5~2.5cm,髓朽成空洞,木部木射线成放射状裂隙。质坚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β-谷甾醇、阿魏酸(ferulic acid)、升麻醇(cimigenol)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脱肛、子宫脱垂。用量3~9g。

石蒜

石蒜 Bulbus Lycoridis Radiatae

(英)Shorttube Lycoris Blub


[别名] 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 (LHerit.) Herb.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广椭圆形。初冬出叶,线形或带形。花茎先叶抽出,高约30cm,顶生4~6朵花;花鲜红色或有白色边缘,花被筒极短,上部6裂,裂片狭披针形,长4cm,边缘皱缩,向外反卷;雄蕊6;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阴湿山地或丛林下,也有栽培。产华东、中南及西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野生或栽培后2~3年的鳞茎,洗净

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 鳞茎广椭圆形,长4~5cm,直径2.5~4cm,上端有长约3cm的叶基,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表面由2~3层黑棕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色的芽。气特异,味极苦。

[化学成份] 含石蒜碱(lycorine)、加兰他敏(galanthamine)、石蒜胺碱(lycoramine)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催吐。用于疔疮肿毒、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水肿腹水。用量1.5~3g。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石蒜L.aurea Herb.的鳞茎亦作石蒜入药。

水半夏

水半夏 Rhizoma Typhonii Flagelliformis

(英)Whipformed Typhonium Rhizome


[别名] 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密生多数肉质须根。叶3~4,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前裂片较大,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较小,长三角形。花序柄细长;佛焰苞管部绿色,檐部绿色至绿白色,顶端长鞭状或较短。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或短,顶端具淡黄绿色的附属器。雌花序卵形,中性花序锥形,雄花序黄色。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主产广西。


[采制] 秋冬季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 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份] 含有机酸、酚类化合物、鞣质、甾醇及生物碱。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用量1.8~3g。

玉竹

玉竹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英)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别名] 萎蕤、铃铛菜、竹根七、玉竹参。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5cm。茎具纵棱。叶互生,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先端钝尖。花序腋生,有1~3花,栽培者可多达8朵;总花梗长1~1.5cm;花被筒状,长1.5~2cm,裂片6,白色或顶端黄绿色;雄蕊6,花丝近光滑至有乳头状突起。浆果熟时蓝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间,喜阴湿处。主产湖南、河南、江苏、浙江;有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性状] 根茎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茎痕圆盘状。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有粘性。

[化学成份] 根茎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及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O-A,B,C,D),还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用量6~12g。



仙茅

仙茅 Rhizoma Curculiginis

(英)Common Curculigo Rhizome


[别名] 地棕根、独茅根、独脚仙茅。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3~6片丛生,革质,狭披针形,先端尖,两面有散在的长柔毛,基部下延成柄,柄基扩大成鞘,紫红色。花茎甚短,藏于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膜质;花径约1cm,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cm或更长,先端6裂,裂片披针形,内面黄色,外面白色;雄蕊6,花丝短,子房下位,狭长。浆果椭圆形,先端有喙,被柔毛。花期夏、秋季。

生于山坡草丛中。主产四川。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4~8mm。表

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化学成份] 根茎含树脂、脂肪酸、淀粉及粘液质,另含杨梅黄素甙(5,7-dimethoxymricetin-3-o-α-L-xylopyranosyl-4-o-β-D-glucopyranoside)。

[性味] 性热,味辛。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用量3~9g。

水半夏

水半夏 Rhizoma Typhonii Flagelliformis

(英)Whipformed Typhonium Rhizome


[别名] 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密生多数肉质须根。叶3~4,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前裂片较大,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较小,长三角形。花序柄细长;佛焰苞管部绿色,檐部绿色至绿白色,顶端长鞭状或较短。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或短,顶端具淡黄绿色的附属器。雌花序卵形,中性花序锥形,雄花序黄色。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主产广西。


[采制] 秋冬季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 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份] 含有机酸、酚类化合物、鞣质、甾醇及生物碱。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用量1.8~3g。

白及

白及 Rhizoma Bletillae

(英)Common Bletilla Tuber


[别名] 白鸡儿头、白根、山田鸡。



[来源] 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 chb.f.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脉,先端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褶片,侧裂片合抱蕊柱;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圆柱形,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

[采制]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性状] 块茎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部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有粘性。

[化学成份] 块茎含粘液质。

[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涩。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吐血、溃疡病出血。用量6~15g。



石菖蒲

石菖蒲 Rhizoma Acori Graminei

(英)Grassleaf Sweetflag Rhizome


[别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m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cm;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沟、溪涧潮湿流水的岩石间,或泉水附近。主产四川、浙江、江苏。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

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化学成份]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份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用量3~9g。

白术

白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tae

(英)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别名] 于术、冬术、于潜白术。



[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互生,茎下部叶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裂片最大,边缘有刺状齿,叶柄长;茎上部叶分裂或不分裂,叶柄渐短。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7~8层,基部有羽状深裂的叶状苞片;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瘦果被黄白色茸毛,冠毛羽状,长1cm以上。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均系栽培。主产浙江、安徽、江苏。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状] 根茎呈拳形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化学成份]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份为苍术酮(atractylone)、白术内酯A、B(butenolide A,B),另含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等。

[性味] 性温,味苦、甘。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量6~12g。

白前

白前 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英)Willowleaf Swallowwort Rhizome


[别名] 水杨柳、鹅白前、草白前、白马虎。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柳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et Lévl.的根茎及根。

[植物形态] 直立半灌木,高30~60cm。茎圆柱形,有细棱。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3cm,宽0.3~0.5cm,两端渐尖,中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有花3~8;花萼5深裂;花冠紫红色,辐射状,内面被长柔毛,裂片狭三角形;副花冠裂片盾状,先端稍厚而内卷;雄蕊 5,与雌蕊合生成蕊柱,花药2室;柱头微凸,包于花药的薄膜内。蓇葖果单生。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于溪畔、河边、山谷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细长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长4~15cm,直径1.5~4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节间长1.5~4.5cm,顶端有残茎;质脆,断面中空。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长可达10cm,直径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份] 含三萜皂甙、海罂粟甙元A、B(glaucogenin A,B)、海罂粟甙A(glaucoside A)及海罂粟甙元C-黄花夹竹桃单糖甙(glaucogenin-C-mono-D-thevetoside)等。

[性味] 性微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降气清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用量3~9g。

半夏

半夏 Rhizoma Pinelliae

(英)Pinellia Tuber


[别名] 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生3小叶的复叶;叶柄长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单性同株,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细管状;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上端,花序顶端附属器青紫色,伸于佛焰苞外呈鼠尾状。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野、溪边、阴湿山坡、林下。主产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一般炮制后用。

[性状]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凹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份] 含β-与γ-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麻黄碱、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Ⅰ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伊贝母

伊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

(英)Siberian Fritillary Bulb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平滑,高15~40cm。叶通常互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卵状长圆形至长方披针瑚,长5~12cm,宽1~3.5cm,先端不卷曲,并具硬尖突。花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束状,淡黄色,内面有暗色斑点,每花有1~2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蜜腺窝有背面明显突出。雄蕊6。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翅。花期5月。

生于海拔1300~1780m的林下或阳坡草地。主产新疆。


[采制] 5~7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再去须根及外皮。

[性状]鳞茎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基部微凹陷。质稍松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西贝素(sipeimine,imperialine)等。

[性味] 性微赛,味苦、甘。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散结。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粘、瘰疬、痈肿。用量3~9g。

伊贝母—裕民贝母



伊贝母—裕民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Yuminensis

  (英) Yumin Fritillary Bulb

  别名 蓝花贝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裕民贝母Fritillaria yuminensis X.Z.Duan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鳞茎扁圆球形,直径约 1.5cm。茎直立,无毛,绿色,基部紫色。基部叶2枚对生,中部的 轮生,上部的对生或互生,条状披针形,长5~6.5cm,先端卷曲, 基部2枚先端急尖,不卷,宽2.5~15mm。花1~6朵。苞片3枚, 叶状,先端卷曲,花粉红色或暗蓝色;花被片6,外轮3枚矩圆 形,长2~2.2cm,宽7~8mm,内轮3枚倒卵状矩圆形,蜜腺窝在 花被片背面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基着;雌蕊稍短于雄蕊,花柱向上部具微毛,柱头几不分裂。蒴果长1.3cm,宽约2cm,具3~4mm宽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海拔2200~2800m山中。主产新疆、以及苏联。

  采制 同伊贝母。

  性状 鳞茎呈倒圆锥形,直径0.8~1.8cm,高1~l.7cm。 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平阔,底部不平整。味甘、微苦。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伊贝母。

百合

百合 Bulbus Lilii Brownii

(英)Lily Bulb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鳞茎球形。茎常有紫色条纹。叶有短柄,叶片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10cm,宽0.5~1.5cm;叶柄短。花1至数朵生于茎端;花被片6,乳白色,微黄,长约15cm,背面中胁带淡紫色,裂片向外张开或稍反卷,长13~20cm。蒴果长圆形,长约5cm。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林下、溪沟;有栽培。主产湖南、浙江、陕西、四川、安徽。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片,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性状] 鳞叶长椭圆形,长1.5~3cm,宽0.5~1cm,厚

约至4mm。表面乳白色,半透明,有脉纹3~5条,有的不明显。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用量6~12g。



知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英) 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别名] 蒜瓣子草、连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质稍功,长20~70cm,宽0.3~0.6cm。花茎高40~60cm,散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一簇,散生地花序轴上,花被片6,黄色或紫堇色;雄蕊3,与内轮花被片对生。蒴果长卵形,具6纵棱。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主产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晒干称“知母肉”。

[性状] 毛知母扁圆形长条状,略弯曲,长3~5,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上面有1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集向上方纵沟;下面隆起而略皱缩,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化学成份]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BⅠ、BⅡ,并含芒果甙(mangiferin)、异芒果甙、胆碱、烟酸、泛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量6~12g。

延胡索

Rhizoma Corydalis Yanhusuo

(英) Yanhusuo


[别名] 玄胡索、元胡。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有柄;基生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第二回常呈深裂状,小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或线形,长约2cm,先端钝或锐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苞片阔披针形;萼片小,早落;花瓣4,外轮2片稍大,边缘粉红色,中央青紫色,上部l片尾部延伸成距,内轮2片稍小;雄蕊6,花丝连合成两束;子房扁柱形。蒴果条形。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于丘陵草地。主产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亦有栽培。


[采制] 5~6月植株枯萎5~7天后来挖块茎,除去须根及浮皮,沸水煮后晒干。

[性状] 块茎不规则扁球形或倒圆锥形,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网状细皱纹,上端有略凹的茎痕,底部中央略凹呈脐状,有圆锥状小凸起。质坚硬,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 含20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延胡索甲素(d-corydaline)、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丙素(protopine)、丁素(l-tetrahydrocoptisine)、戊素(dl-tetrahydrocoptisine)、己素(l-tetrahydro-columbamine)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院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用量3~9g。

狗脊

Rhizoma Cibotii

(英) East Asian Tree Fern Rhizome


[别名] 金毛狗脊、黄狗头、金毛狮子、猴毛头。

[来源] 为蚌壳蕨科植物狗脊Cibotium barometz (L.) J.Sm.的根茎。

[植物形态] 植物高2.5~3m。叶大,叶柄粗壮,褐色,基部被金黄色长柔毛及黄色狭长披针形鳞片;叶片革质,阔卵状三角形,边缘有浅锯齿,侧脉单一,或在不育裂片上分为二叉。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侧脉顶端,每裂片有2~12枚,囊群盖两瓣,形如蚌壳。

  生于山脚沟边及林下阴处,酸性土壤中。主产福建、四川、云南、贵州。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泥沙、须根、叶柄及金黄色柔毛,干燥。现多趁鲜或蒸后切厚片。

[性状] 根茎不规则长圆形或球形块状,长10~25cm,直径4~8cm。表面深棕色,残留有金黄色的长茸毛,上面残留数个棕红色坚硬的叶柄基,下面丛生黑色细根。狗脊片呈不规则和长条形或圆形,切面淡棕色,近边缘1~4mm处有棕黄色凸出的木质部环圈。质脆,带粉性,蒸煮品显黑棕色,半透明。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 根茎含绵马酚(aspidinol);根茎的柔毛鞣质和色素。

[性味] 性温,味苦、甘。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屈伸不利。

  

延胡索—齿瓣延胡索

  延胡索—齿瓣延胡索 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

  (英) TurtschaninovCorydalisRhizome

  别名 蓝雀花、蓝花菜、元胡。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rschaninovii Bess.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8~25cm。茎稍粗,生于鳞片叶腋处,鳞叶较大,长2cm。茎上部生2~3叶;叶片长6~8cm,二回三出全裂,小叶片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瓣4,蓝紫色,上唇顶端2浅裂,有短尖,矩圆筒状,下唇2裂;雄蕊6;雌蕊1,条形。蒴果近念珠状,长1.5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疏林下或林缘灌丛、山坡稍湿地。产于东北。

  采制 同延胡索。

  性状 块茎扁球形、宽锥形或细锥状,直径0.5~2.5cm。表面鲜黄色或黄色。上端有少数疙瘩状侧块茎,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坚硬,断面鲜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味苦。

  化学成分 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四氢小檗碱、棕榈酸、豆甾醇、油酸、亚油酸、亚油烯酸、皂甙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延胡索。

泽 泻

Rhizoma Alismatis

(英) 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别名] 水泽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沼生草本。叶基生,长椭圆形至广卵形,长3—8cm,宽l-9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心形、叶脉 5—7条;有长柄;叶鞘边缘膜质。花茎高达lm,花集成轮生状圆锥花序;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宿存;花瓣3,倒卵形,白色,膜质;雄蕊6,心皮多数,离生。瘦果倒卵形,扁平。 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于沼泽、浅水池沼或稻田内。主产福建、四川、江西。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粗皮,干燥。

[性状] 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 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上端有脐状茎痕,底部有数个瘤状芽痕。质坚实。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B、C (alisol A,B,C)及其乙酸酯,表泽泻醇A(epialisol A),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以及卵磷脂、胆碱、糠醛。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症。用量6—9g。

香 附

Rhizoma Cyperi

(英)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别名] 香附子、莎草根、三棱草。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单生,有三锐棱。叶基生,窄线形,先端尖;叶鞘闭合包于秆上。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有叶状总苞2-4片,与花序几等长或长于花序;小穗宽线形,鳞片2列,卵形,膜质,两侧紫红色,每鳞片有1花。小坚果长圆倒卵形,三棱状,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生于荒地、路边、沟边或田间向阳处。主产山东、浙江、福建、湖南。


[采制]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性状] 根茎纺锤形,长1.5-3.5cm,直径0.5-lcm。表面紫棕色或焦黑色,具纵皱纹,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处有棕色毛须及残留根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有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含香附醇(cyperol)、香附烯(cyper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α-,β-香附酮(α-,β-cyperone)、广藿香酮(patchoulenone)、柠檬烯、桉油精、蒎烯;尚含齐墩果酸及齐墩果酸甙。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甘。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用量6-9g。

姜 黄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英) Turmeric

[别名] 毛姜黄、姜黄。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2列,长椭圆形,长20-40cm,宽6-l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花茎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缨部苞片粉红色,下部的绿色,内含数花;花萼绿白色,具3钝齿;花冠漏斗状,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较大,长圆形,略成兜状;唇瓣长圆形,3浅圆裂,黄色;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质,球形。花期8-11月。

主产四川、福建、广东、江西。


[采制] 冬季或早春采挖,洗净,除去细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性状] 根茎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的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4%-6%,油中主成分为姜黄酮(turmerone)、芳姜黄酮(arturmerone)、姜烯(zingiberene)等;黄色物质为姜黄素(curcumin)和脱甲氧基姜黄素(desmethoxycurcumin)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用量3—9g。

骨碎补

Rhizoma Drynariae

(英) Fortune’s Drynaria Rhizome


[别名] 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ze.)J.Sm.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叶二型,营养叶枯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下面有短毛,无柄,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孢子叶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7-13对,宽2-3cm,基部裂片短缩成耳状;叶柄短,有翅。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在中脉两侧各2-4列,无盖。孢子期夏季。附生于树干、岩石上。

主产湖北、浙江。


[采制] 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

[性状] 根茎扁平条状,常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O.2-O.5cm。表面密被棕色披针形小鳞片,边缘有睫毛,经火燎者鳞片焦灼并有脱落,呈棕褐色,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体轻,质脆,折断面红棕色,有17-25个维管束排列成环。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 含橙皮甙(hesperidin)、柑橘素(naringenin)等。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

[附注] 同属植物中华槲蕨D.baronii(Christ)Diels的干燥根茎同作骨碎补入药。

莪 术

Rhizoma curcumae Aeruginosae

(英) Acruginous Turmeric Rhizome


[别名] 蓝心姜、黑心姜、姜七。



[来源] 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nosa Roxb.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斑;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距。蒴果卵状三角形。花期3-5月。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采制] 秋季挖取根茎,除去细根,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

[性状] 根茎圆锥形,上端较尖,下端钝圆,长2-6cm,直径2-3cm。表面淡黄色,稍皱缩,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并有圆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绿色,内皮层环圆形,中柱占大部分。气微香,味苦辣。

[化学成份]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含的成分有莪术呋喃酮(curzerenone)、表莪术呋喃酮(epicurzerenone)、莪术呋喃烃(curzenene)、莪术双酮(curdione)、莪术醇(curcumol)、樟脑、龙脑等。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瘀闭经、饮食积滞。用量4.5-9g。

  莪术─广西莪术



  莪术──广西莪术

  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

  (英)Kwangsi Turmeric Rhizome

  别名 桂莪术、毛莪术。

  来源 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 kwangsiensis S.G.Leset C.F.Liang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叶片4~7,二列,长椭圆形,长8~13cm;樱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腋内无花,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萼筒白色;花冠近漏斗状,长约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上方一片较大,先端成兜状;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淡黄色。花期4~9月。

  生于向阳山坡地、沟边、林缘,野生或栽培。主产广西。

  性状 根茎长圆形或长卵形,长3.5~7cm,直径1.5~3cm,基部圆钝,顶端钝尖。表面黄棕色至灰色,光滑,环节明显或不见,有点状须根痕或残留须根,两侧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根茎痕。质坚重。气香、味微苦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柠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龙脑、樟脑、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见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