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我们依然一无所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6:53
虚拟身份带来的存在幻觉

在网上我们依然一无所有


文/陈漠
<<新周刊>>第329期


新兴的网络形态,打破了匿名制,把现实中的势力划分引入到网络。现实身份就是网络身份,现实没有梦想,网上依然没有,现实中有墙,网络上更多。

  
  告诉我,你现在上网的第一习惯动作是什么?

  打开浏览器,键入以t字打头的网址,页面打开后,输入你的网址密码,然后看看有谁@了你,有谁评论了你,有谁关注了你。

  然后你发现,没有,什么也没有。

  是的,眼下最火的网络形态是微博,可即使是这样的新形态,沿用的依然是旧规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我们大多数人在现实中不愉快,在网络上依然不愉快,在现实中无梦想,在网络依然无梦想。
  
被社会抛离

  黄子华评论香港人的心态,说香港人最怕被“留低”,无论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赶上,“这部车去哪里?不知道。但千万别留下我”。

  我们为什么上微博?为了分享?我们记录自己的午饭,感叹今天雨下得挺大,写“我今天好郁闷”,拍自己家的猫,然后,等着别人来评论。你会去评论一个不知何许人也的ID的这些生活碎片吗?不会,是的,他们也不会。

  为了资讯?微博上有资讯?有的。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了砍人的,离婚的,分手的,复合的,吹牛的,吵架的,痛不欲生的,深情款款的,口无遮拦的,疯言疯语的,求真相的,求包养的,求人肉的。可这跟现实生活有什么区别?

  对于我们这些绝大多数藉籍无名的人来说,微博的唯一功用就是,我们在使用。使用的本身,就是使用的目的。我们听到别人都在用,所以我们也要用;我们听到别人都在议论,所以我们也需要议论;我们不知道该关注谁,嗨,不如看看别人都关注了谁;别人在转发什么,我们就转发什么。

  不管对不对,千万别留下我。这样,我们在网络才感觉到融入集体,在现实中才有和朋友交流的谈资。我知道,我存在,我没有被社会抛离。

  你一个人,你孤独;你淹没在人海当中,你依然孤独。
  
V字特攻队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现实中比我们混得好,他们在网络上比我们多个V;他们在现实中有资产、员工、下属、人脉、资源、名声,他们在网络上有天量的粉丝、转发率、评论数。

  没有任何理由去批评微博网站的名人策略,这是商业运作的必要。但我们中有多少人在渴求着那个V?

  V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满足感,似乎我们被认可、被接纳进入名人的那个圈子,但这种幻觉立刻就会过去,V并不能带来话语权,并不能带来影响力,真正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掌握在V字背后的人手里。我们顶多就是茶座里坐着突然叫一声“好”的人,这时候,台上的他们也许对着这个方向微笑一下。

  我们只是一个数字,在别人的粉丝数统计里出现;我们只是一个ID,无论名字起得多么独特,鼠标稍微一滑就会错过;我们只是粉丝,我们就是粉丝。
  
我们都是垫底的

  《创业家》杂志的文章《站长已死》中写道:“一个草根站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作为个人在互联网中拼搏自己梦想的站长,一方面对垄断性的大机构心存不满,但同时又不得不依附于它们。“DCCI与康盛创想的调查数据戏剧性地说明了这种矛盾心理:未来一年,34.9%的个人站长打算加入百度联盟,同时34.6%的站长认为百度是对中小网站未来发展构成威胁的互联网公敌。”

  “狗日的”腾讯,“天杀的”百度,“挨千刀”的淘宝,这就是互联网的现实,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中国的网络现状,似乎更乐于去刺破个人的梦想。很难想象,在网络时代,居然还有限制个人域名注册的政策,但这就是现实。

  微博依然如此。实名挂V,意味着以现实身份确定网络身份,以现实影响力确定网络影响力。我们的网络身份,就是我们的现实身份。我们在现实中没有V,在网络上也不会有。

  以前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乐趣;现在是“根本没人在乎你是什么”,这是悲催。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透明的一群人,没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当然有用,不过是用来给他们垫底。

  在现实中,一年薪水除去衣食住行所剩无几,离家千里、孤身一人,物质梦想难以企及,创业梦想屡被粉碎,精神梦想无处安放。而在网络中,我们也是如此,一年前无人关注,一年后依然无人关注,但我们关注了很多人,给别人当粉丝,帮别人吵架,自带干粮,帮人扛枪。

  现在还有初上网络时的激情吗?恐怕想法已经被磨平了吧,网龄不小依然无名、无趣、无实力、无梦想。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的ID,你可以改,可以放弃,但却没人注意到。

  这里没有玻璃天花板,这里有的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