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须教给女儿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5:48
女人天生的美丽最不具保值价值,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所得到的智慧,才最具备替女人美丽加分的增值条件。

    虽然能拥有一个天生美丽女儿的母亲很幸运,但生下一个丑小鸭女儿的妈妈,更该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透过将丑小鸭变天鹅的过程,你将能得到更多培养女儿的成就。

    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

    更是妈妈人生经验的传递

    非常郜妈养育女儿的非常之道

    郜莹,被广大网友与读者昵称为“郜妈”,是一位具有卓越成就、非凡阅历与充满爱心的奇女子:台湾电台、电视台资深主持人,上海浦江之声嘉宾主持人;多个亲子育儿与妇女刊物专栏作家;在中国海峡两岸出版著作三十余部。郜妈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后赴美国继续深造,拥有中医师、营养师和针灸师执照,现在美国纽约进修艺术专业。

    郜妈根据主持亲子节目的大量积累,和自家儿女教育的成功实践,总结出独特有效的家教理论,她撰写的相关书籍《妈,你怪怪的哟》、《889488-爸爸就是爸爸》等,多次在台湾地区荣登畅销书排行榜。2009年初捐出版税成立“爱心点灯”团队,帮助偏远贫困地区孩子设立图书室,并带动各地妈妈们参与各种公益活动。郜妈在新浪网开设的亲子博客点击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受到妈妈们的广泛关注。

    这是写给正朝向“女人”路途上成长行进的女孩和她的妈妈共同阅读的一本,从女孩到女人的指导书。本书不是告诉妈妈们育儿方法的“标准答案”,而是让妈妈和女儿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做女人。本书以娓娓道来、说故事不说教的幽默笔法,来帮助女孩子在成长为女人的路途上,达到以下目标:

    支持女孩的学习,教会她们自律;

    调控女孩的行为,维护和提升她们的自尊自信;

    帮助女孩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了解如何去实现;

    提升女孩的内在力量,以应对学校和社会对她们的要求。

    居礼夫人的女儿在谈到她母亲时曾说:

    “要在家庭和科学家之间做选择的想法,从未在母亲心里浮现过,她身为妻子所付出的爱情,身为母亲所担负的责任,及身为学者所做的努力,哪方面都没有偷工减料。”

    养育儿女的最佳"参考书"

    应试教育长大下的7、80年代人已开始为人父母,这群年轻父母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依着应考习惯去寻找"标准答案"。然而"养育儿女"这场考试,却是一场没有绝对"标准答案"的考试,唯一能取得高分的诀窍,只有多参看"考古题",将内里的精随消化吸收为教育的养分,然后创发出一套适用于教养自家孩子的"家教"。

    "妈妈必须要教给女儿的事"可以说是一本不仅是养育女儿,也是教导妈妈成为一个"优质女人"的最佳"参考书"。

    因为作者郜莹在序文中就提出了"妈妈优质孩子才能优良"的观念,让妈妈们了解体会到,如果作妈妈的,在培养女儿由灰姑娘变身为美丽优雅的公主时,不能跟着女儿一起朝向"优质女人"之途共同成长的话,那么妈妈所有耗费在打造女儿的心血都将是枉然;若想儿子将来能娶个优质女人作媳妇,妈妈就得先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优质女人",将自己提升为高贵的母后,让儿子因从小就接触"优质女人"妈妈,自然提高对挑选妻子的品味;以及上天赐给妈妈儿女,其实是提供了妈妈一个可以透过观察、了解儿女发育成长时,所面临的境遇与挑战,来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作自我省思「寻找自我」的机会的观念。

    另外有别于坊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药方型"的育儿书籍,作者将自身如何把各种"教育参考书"消化吸收转化为"家教",让在幼时被视作"丑小鸭"的女儿,培养成目前德术貌兼备"优质成品"的实践做了极佳的示范,让读者能藉读此书而能看到这些"家教",所塑造出孩子良好深远的未来实景。

    自 序

    我常爱以自身曾抚养过一儿一女的经验,来跟许多年轻夫妻提供建议。

    “如果只打算生养一个孩子,最好祷告上帝能赐给你一个女儿。因为女

    儿所带给为人父母的养育乐趣,往往比儿子多上许多!”

    然而养育女儿的快乐虽多,但在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中,女孩的

    父母也远比男孩父母更多了些焦虑与不安。因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

    己的女儿能长成优雅幸福的公主、端庄和美的女神。然而从现实生活中所看

    到的,却有不少小女孩因为父母的施教不当,无法从一块拙石被雕琢成美

    玉,无法如灰姑娘般改写命运,在“灰堆”里度过了黯淡的一生。

    其实不论你想把女儿培养成牡丹还是玫瑰,首先必须具备的观念是:教

    养男、女孩是有差别的,女孩有女孩的培养方法。父母首先必须充分去认

    知、全心去接纳女孩所特有的性格上的优缺点,引导她去了解自己先天的

    优、劣势,培育其扬长避短发挥所长的能力。

    女孩虽具有先天娇弱的特性,但是父母却不可要女孩处处示弱,凡事都

    替她去作承担。要培养女孩成为一个刚柔并济,拥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女性,

    以便适应往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虽然外表容貌不是女孩的全部资本,但却仍不容忽视,协助女儿明了如

    何利用妆扮、内涵的打造,来成为一个“优质”美女。

    我们还要告诉女儿的是,能得到旁人“怜香惜玉”是极其稀少且幸运

    的,因此与其祈求别人珍惜自己,不如自己宠爱自己、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幸福,树立“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的观念。而一个懂得自

    尊自爱、有品有德的女人,才能获得旁人的尊重,并获得幸福。

    由于女孩喜欢用和谐的关系来诠释对社会的认知,因此,培养女孩的交

    友能力也格外重要。

    撰写这本书的初始,原本只是想跟一些家有女儿的妈妈唠嗑上一些通过

    与女儿朝夕相处,以及对其他女孩的细微观察,所得到的如何将女儿培养、

    塑造成为一个可爱、美丽、独立的“优质女人”的经验。然而在动笔撰写

    后,随着一个个采自真实生活中的事例的铺展,我却逐渐意识到——

    如果做妈妈的,不能跟着女儿一起朝向“优质女人”之途共同成长的

    话,那妈妈所有耗费在打造女儿上的心血都将是枉然。

    相信你一定听过一句老人言:

    “男人要娶一女人为妻之前,最好能去看看这女人的母亲。”

    一位医生朋友则说:

    “女人若想知道自己中年后的身材是肥是瘦,看自己的母亲就可以得到

    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这两句话的主要内涵意在说明——

    母亲对于女儿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养育女儿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培养女儿由灰姑

    娘变身为美丽优雅的公主时,做妈妈的也要同时伴随女儿的成长,将自己提

    升为高贵的母后。我在回顾养育女儿的过程里,充满感激地发现:上天赐给

    妈妈一个女儿,其实是提供给妈妈一个可以透过观察、了解女儿发育成长

    时,所面临的境遇与挑战,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省思“寻找自我”的机会

    啊!

    有了如此感悟后,于是我将原先所设定的写作概念做了一个修改,将撰

    写主题扩张为一本能协助妈妈、女儿共同思考、讨论、尝试和发现,双方都

    可以达到身心灵成长的书籍。

    这本书我仍维持一贯的“郜妈文风”,以轻松说故事的形式,就自己从

    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历程,与教养女儿或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及透过在新浪撰

    写博客、演讲、办亲子活动等与众妈妈、老师、孩子的交流采集到的真实生

    活中的事例,让读者恍若在观看一幕幕家庭肥皂剧的方式,从对女孩外表容

    貌身体的呵护、关心,到内在智慧的开发、心灵的滋养、人际的交往、感情

    婚姻的幸福……诸多女孩在成长为女性的过程中必须去思考面对的许多问

    题,提供一些不同的观察角度与观点建议。让妈妈透过跟女儿一起轻松共读

    此书,不仅能理解、认识自己的女儿,同时也能重新省察认知真正的自己。   第一部 打造后天“优质”美女

    优质美女自救守则三:明妆扮

    郜妈爱说笑

    男人在黑暗的大街上,被突然从暗巷中蹿出来的一个穿着邋

    遢、素面朝天的丑女给吓了一大跳,男人生气地大骂道:

    “你长得不好看不是你的错,是你妈妈生你的错;但你这样

    半夜乱跑出来吓人,可就是你的错了!”

    郜妈老花眼

    当初看此笑话时,只觉得这又是缺德男人拿女人容貌来开涮的混话,直到相仿

    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年初,去北京拜访懒妈友童。由于坐通宵火车时被同包厢旅客的鼾声搅得失眠

    一夜,加以自认为是“熟人”了,就素着一张缺乏睡眠的脸和一身邋遢装束前往她

    的办公室。结果吓坏了懒妈的同事先子,她先用惊叹句后用疑问句,讷讷地表达了

    她的震惊与失望:

    “郜妈,你怎么变得跟我们这里的大妈一样了!怎么变得跟我们这里的大妈一

    样了?”

    透过先子的反应,让我悚然觉悟到——

    妆扮美丽不去吓人,是女人必备的妇德之一。

    不过,这项妇德许多女人通常只有在“求偶期”才会去身体力行。一旦完成了

    “外销”使命把自己嫁掉后,往往就开始疏忽了“女为悦己者容”;尤其是当有了

    孩子后,更是“怎么舒服怎么穿”的到处吓人。

    虽然“人要衣装”是中国人人皆明了的观念,但奇怪的是却没多少中国人能将

    这观念真正运行到日常妆扮上。在国内许多大城市里,很少能见到穿着得体好看的

    女人;即使是走在流行尖端的一些演艺人员,台下他们的穿着也常让人有“怎么会

    穿成这样”的错愕;甚至有些在艺术界卓然有成的艺术家,他们的妆扮也常令人纳

    闷怀疑:

    “那些艺术品真是他创作的吗?”

    就拿我认识的一位i8女画家来说,每次去参加艺文界活动归家,女儿都会急不可

    待地问:

    “某某阿姨今天又穿成啥样了?”

    女儿会对这位女画家的妆扮怀有如此高的兴趣,源自她曾跟我参加了某次聚

    会,一进门就被女画家劲爆的妆扮给“煞”到了眼球。

    头顶飘鹰刘海,脸上画着浓浓舞台妆,耳戴长垂至肩的耳坠,脖绕真假混杂长

    短不一的珠链,一件蚊帐加被单款式的小礼服挂在她身体上;眼光再往下移,有点

    小萝卜的腿上套着一双五颜六色的丝袜,足踏一双金色细跟拖鞋……活脱脱就是一

    棵会移动的圣诞树。

    女画家长得并不丑,已近中年的她身材也保持得还不错;身上的那些配件若分

    开来看,也有一些质量颇佳或具时尚感的东西,但是被她一股脑的全部披挂上身,

    只让人觉得眼花撩乱。

    让我深感纳闷的是,曾在国外习画和生活过不短时间的她,为何竟没有学习到

    外国人依参与场合来作适宜妆扮的礼节?还有,常处艺术氛围中的她,为何还是无

    法将自己的美丽给穿出来?

    这份疑惑直到我看到一篇旅居芬兰的台湾作家陈之华写的《芬兰教育的创意与

    思考》才恍然大悟。

    陈之华的文章中提到,她那七岁大的女儿,在台湾上小学时,由于羡慕某位图

    画总是被老师表扬的同学,而立下志愿要“学她画得一模一样的画”,因为如此才

    能“符合”老师的品评口味被张贴在壁板上。但在来到芬兰上学时,老师却阻止她

    按照所提供的样品去做,因为芬兰的美术教育所着重的不是教导孩子拷贝,抹煞个

    人的创造力,而是希望让学生藉由各种不同方式来学会适切的表达自己。

    一是要求一模一样的完全拷贝,一是鼓励去发掘和彰显自己风格与心灵之美。

    不同理念的美学教育下,自然会培养出不同艺术修养的人。而这艺术修养,不是单

    指绘画能力的表现,而是具有能欣赏美,将自己的生活居家装点出美,和衣着打扮

    上穿出自己的美的能力。

    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时,吹起一股将过去的家具和物品改头换面以新面貌呈

    现的创意之风。如将一些木雕画片,用来作台灯脚架;油纸伞拿来作顶灯罩;洗脸

    架、老缝纫机改装成室内花架;老木头车轮、衣箱改制成茶几;将绣片、银饰、玉

    片、木雕等以画框装裱成墙上挂饰……这股风吹起时我恰在电视台新闻部任职,奉

    命去采访溯源,发现创意来自一群在台湾居住的欧美人士。

    透过一位改制老家具的师傅的引荐,我到一些外国人士家做拍摄采访,发现每

    一户人家不论是在家具、装饰用品摆设,还是房子整体色调上,都各具特色,处处

    可见到他们或细腻,或粗犷,或独树一帜的奇思妙想。

    更让人讶异的是,即便是一家人相同性别孩子的房间,也尊重各人喜好去做布

    置。因为这些爸妈们认为,即便是再具有艺术感的大人,都不免有些既定的框框架

    架,这些框架或许可以培养出我们所预见的艺术能力,却也同时限制了属于孩子个

    人特有的奇妙、无边的想象力。

    在被留下来用餐时,又发现另一项令人备感讶异的事——

    他们不仅让幼小的孩子使用质量极精美的餐具,并且用一些古董级的餐具来盛

    装食物。

    他们回答了我的疑问。

    “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在视觉、触觉、听觉上随时跟美相遇,自然就能培养出他

    们对美的鉴赏,以及装点生活与穿着打扮的实践能力。”

    想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艺术家是件难事,因为这牵涉到个

    人的天资才情;但我们若能透过这种将孩子从小浸在美丽染缸里的生活教育,培养

    他们对美的灵敏感觉,想不穿出美丽、活出美丽都难。

    郜妈教女经

    培养女儿学会,不盲目学“潮”,穿出自己的品位特色,以及看场合穿对衣裳

    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