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龙:让远征军老兵像英雄一样回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1:59
他先后帮十多名流落缅甸的老兵回家,成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记者 许路阳

  “发生大地震了,我还能回家吗?”2008年5月15日,汶川震后第三日。远在缅甸的老兵李锡全给正在震区采访的孙春龙打来了电话。

  “我一定要接你回家,一定!”孙春龙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答复。李锡全的老家在湖南,可祖国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让他很挂念。

  而孙春龙,一名国内的年轻记者,就以这种民间形式,先后帮助十余名中国远征军老兵完成了回家的心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国家也将向在乡抗日老战士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最近,孙春龙专门讲述这些远征军老兵的新著《异域1945》也将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发行。

  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为了让李锡全能回家,孙春龙几乎动用了自己的所有关系,但仍难有突破。

  无奈之下,他在网上发帖,跪求网友帮这名湖南远征军老兵回到阔别整整70年的家乡。他希望有人能帮忙改变老兵李锡全流落异域的命运,但就在那时,他的命运也开始发生改变。

  一切都源于一封公开信。

  2008年9月8日,孙春龙又一次和一个公司谈崩了资助老兵回家的计划,在离开的路上,他连续接到两个电话,其中一个是山西一位线人的报料,“仅仅一个多小时前,山西襄汾发生尾矿坝溃坝,伤亡可能数百人。”

  事后证实,这是一起造成276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当年的9月14日,他在博客上贴出《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显然触动了各方利益。

  也就是从那时起,孙春龙离开了自己在西安的家,住在了朋友家。伴随他的是焦虑、彷徨。

  这样的状态,是不能接李锡全回家的,即便就在接到矿难爆料的那天,他已经收到湖南长沙的消息,说当地一位民营企业家愿拿出5万元钱资助老兵回家,且不需要媒体宣传等任何回报。后来,他将李锡全托付给《潇湘晨报》新闻部主任常乐。

  最终,结局皆大欢喜。10月19日,李锡全结束70年的远征回到湖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举报信进行批示,孙春龙回到西安的家中。他们两人同时成为当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有家不能回”,远征军老兵们的焦虑和悲凉,这次也被孙春龙切身体会到了——除了救赎外,他对老兵也更多了一份理解。

  要让老兵们像英雄一样回家

  “缅甸还有多少个像李锡全这样的中国远征军老兵?”2008年底的一次聚会中,一位朋友忽然问孙春龙。那一刻,孙春龙满脸涨红,感觉自己就像做了错事的孩子,无地自容。

  “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获得了一些鲜花和掌声之后就忘乎所以止步不前了?自己是不是在帮助了李锡全一个老兵之后就抹平了内心的愧疚?自己的救赎是发自内心,还是仅仅在求得一时的慰藉,抑或在沽名钓誉?”

  于是,2009年3月,他又再次踏上缅甸的土地,他要帮助剩下的十余名老兵回家。

  他想让每一名老兵都有一种英雄回家的感觉,这也是这个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包括钟云清在内,共有9名来自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地的老兵,最终跟随孙春龙,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当中有4人,自从1945年抗战结束后,就再也没能回家。

  对那9名老兵而言,孙春龙的允诺确实兑现了,他们确实风风光光地踏入祖国:在国内的航班上,全体乘客均会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一些老兵还会被机长安排到头等舱;在老兵各自的家乡,有大批的志愿者,在机场、酒店拉起红色的条幅,手捧鲜花,夹道欢迎。

  在抵达缅方口岸办理出境手续时,缅方突然拒绝了他们的申请。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一位心急的老兵悄悄告诉孙春龙,畹町桥旁边有很多小道,不用办任何手续,他们就能从这些小路跨越国境。但孙春龙断然否定了这个建议,他太想让这些老兵做回英雄。

  2009年5月30日,经过多方斡旋,老兵们终于跨入国门。

  那一刻,守卫国门的武警战士向老兵们行军礼,事后证明,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整个活动达到了最高潮,老兵们终于再次体验到了当英雄的感觉。

  对话

  写一本书,给老兵们一个交代

  东莞时报:书名为什么叫《异域1945》?

  孙春龙:异域指的是这些老兵流落到异域;1945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人的命运在1945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没有1945年内战,很多老兵的命运也会不一样。

  东莞时报:写书时顺利吗?

  孙春龙:是一气呵成的感觉,每天都写2000多字,一个月就写完了。

  我这个人比较懒,但想趁抗战胜利65周年把这本书起码写出个眉目,也算是自己给老兵们一个交代。

  东莞时报:书出来后会送给这些老兵吗?

  孙春龙:会,会,肯定会。

  得到纪念章是老兵们最大的满足

  东莞时报:现在有没有什么遗憾?

  孙春龙:遗憾就是做这件事情做得太晚了。我前两天给一名老兵找家,让《重庆商报》的记者登报寻找,但没有找到。8月15日,我在微博上发一条消息,通过微博帮这名老兵找到了家,但这名老兵已经于前几天去世了。

  从经历上来说,他们是一群经历曲折、坎坷的人;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一群非常失落,但内心充满自豪的人。

  2005年,当时缅甸的很多华侨,在中国侨联和外交部的努力下,让缅甸老兵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了抗日60周年的纪念章。那些纪念章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满足。

  东莞时报:老兵们向你回忆得更多的都是凄惨的战争场面吗?

  孙春龙:其实有很多细节,不仅是战争,还有从被抓住当兵开始,再到战场,再到流落到异地的过程。

  讲到战争的惨烈程度,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死在去战场的路上,就是还没到前线,就在路上饿死了,他们是非常悲壮的群体,都没穿上军装,还没上部队的花名册就死掉了,亲人也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东莞时报:他们这样说,你是否觉得他们很真诚?

  孙春龙:我接触的老兵,他们现在谈得都非常真诚。虽然他们承认,自己当初参军,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也丝毫没有降低他们付出的伟大。

  老兵们个个都想衣锦还乡

  东莞时报:有些老兵的家是你通过拨打电话或找114就能找到的,如此简单的事以前为何没有人去做呢?

  孙春龙:一个方面是老兵本身没有找家的能力,他们的财力,当地交通的制约,让他们没有这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是一群被遗忘的人。当然,也包括一些老兵的客观因素,有些老兵非常穷,但每个人都想衣锦还乡。

  东莞时报:你认为对老兵的救赎还是不够的?

  孙春龙:我们现在所有人已经知道要开始做这方面工作了,但怕已经来不及了,很多老兵都已经去世了。

  我现在做的其实是放大个人的能力,找一批志愿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寻求更大的支持,继续寻找老兵。

  东莞时报:也就是说,你还想再去缅甸探访?

  孙春龙:其实活着的老兵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对于已经去世了的老兵们,他们的生平资料也需要我们去搜集完善,这些将留在后面慢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