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奇闻大盘点-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6:27
诺贝尔遗产有多少钱 

    诺贝尔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连诺贝尔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这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经索尔曼等人数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终于在1900年对诺贝尔遗产的清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的一个主要清单如下(这是一个在诺贝尔资产变换现金过程中已被大大地贬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单):


  瑞典5,796,140.00


  挪威94,472.28


  德国6,152,250.95


  奥地利228,754.20


  法国7,280,817.23


  苏格兰3,913,938.67


  英格兰3,904,235.32


  意大利630,410.10


  俄国5,232,773.45


  总计:33,233,792.20瑞典克朗


  遗产变换为现金的总额33,233,792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诺贝尔的这笔遗产确实都是一笔巨额遗产。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章程规定,一项资金既可以完全由一人获得,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平均分享。其中,和平奖除了可以颁发给个人、两人或多人之外,还可以颁发给某一组织和机构。


  按章程规定,获奖者每年除了可以获得当年颁发的那份数额可观的奖金之外,还可以获得一枚金质奖章和一份获奖证书。由于诺贝尔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变化的,其基金所得纯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项奖金数额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每项奖金的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约合4.2万美元。此后,由于在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获利,诺贝尔基金不断增值积累,其奖金金额也在逐年增长。80年代之后,每项奖金的数额增加到100多万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项奖金数额又有较大增长。例如,1993年每项奖金为67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84万美元。又如,1996年的每项奖金已增加到74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112万美元。


    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麟角。


  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


  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


  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里夫妇。


  获诺贝尔奖的父子


  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拉格父子。


  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姆逊父子。


  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奥伊勒父子。


  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玻尔父子。


  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西格巴恩父子。


  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


  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


  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


  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


  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


    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


  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奖


  杨振宁、李政道是幸运儿。令人羡慕的不仅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工作在惊人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只有一年时间。


  一年之内就获得诺贝尔奖,这简直是奇迹。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他们这么幸运。


  如盖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


  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伦琴,1895年就发现了X射线,1901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1903年才得奖;1902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元素,1908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


  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如能托斯,1912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玻尔,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


  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奖。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早在1931年,“热力学第四定理”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40年代才被人接受。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兰德斯坦,23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那是1901年。直到1930年,即29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才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斯坦,此时他已经62岁。波恩早在28年前就发表了获奖论文(关于波函数的统计分析)。当他获奖时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像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等都为此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


    影响我们生活的诺贝尔奖


  -1913年荷兰实验物理学家昂内斯,他在1908年首次发现低温条件下的某些金属有超导现象,并由此开拓了低温物理学和超导物理学这些新的物理分支,从而获得当年的物理学奖。


  -1921年1910年,索迪最先提出了同位素概念,次年他又提出了同位素假说,即同一种化学元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种存在可能是元素存在的普遍现象。索迪还在实验中独立发现过一些元素的40多种同位素。这样,他就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3年糖尿病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1922年,苏格兰生理学家麦克劳德和加拿大医药学家班廷,同时发表了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论文。这一消息立即在西方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在此之前,他们两人都已经过一系列中间实验,用他们所提取的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方面取得成功。这样,他们两人也就共同分享了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30年印度实验物理学家拉曼发现可见光的类似于康普顿效应的“拉曼效应”。他因此获得1930年的物理学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亚洲人。


  -1934年美国核化学家尤里是以核化学成果获奖的另一位著名的核化学家。1931年,尤里首先发现一氢的同位素重氢。重氢就是氘,而氘的氧化物也就是重水。重氢的发现对于核裂变反应和氢核聚变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铀核裂变而言,重水可做铀核裂变的减速剂。对于氢核聚变而言,氘又是可用作热核反应的重要能源。正是由于重氢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尤里也就获得了193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35年1932年,卢琴福的学生和助手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了穿透力很强的中性粒子,中子的发现,一方面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另一方面又为人类进一步进行人工核反应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实验手段。查德威克也就因此获得1935年的物理学奖。


  -1938年意大利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在罗马大学改用中子进行人工核反应。当他用中子对当时已知的92种元素逐一进行轰击实验时,不但发现了许多元素的同位素,而且发现了著名的慢中子效应,即经过石蜡减速之后的慢中子更能引起人工核反应。正是由于这一重大实验发现,费米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后来核能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1939年美国的劳伦斯,在1932年设计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这种加速器既可用于核物理实验,也可用于早期的粒子物理实验,他因此单独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的奇闻大盘点-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欧洲的凯尔特人-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匈奴王阿提拉-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日本混浴的历史与复兴[图]-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美国皇帝诺顿一世传奇-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神圣休战条约-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罗马和母狼-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西方火枪发展简史[组图]-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罗斯柴尔德家族-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千古之谜金字塔-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世界十大帝国-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犹太人的起源和他们的血泪史!-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赫梯——被遗忘了的大国-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骷髅会”:操纵美国170年的影子政府-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日本人的切腹自杀文化源于殉情-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密:西方十大最隐密的兄弟会-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改变欧洲史的八大刺客-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朝鲜三大姓李金朴的来源-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欧洲的“匈奴” 斯基提亚人如何让波斯帝国胆寒(图)-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美国政坛十大家族[图]-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揭秘德国崛起:欧洲第一“军国”普鲁士-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皮萨罗:180人征服600万人-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 耶路撒冷传奇3000年:37次被征服8次毁于战火-世界史-历史分区-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