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鱼饵的度 - 钓鱼技巧视频免费发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34:40
这个度指的是味儿的浓度和温度。鱼饵的味儿既然是某些物质所固有的化学特性,它就离不开化学变化的规律。也离不开鱼儿对它的接受程度。原苏联(渔业经济)杂志1988年第5期上刊载了鱼类学家拉契马诺夫撰写的(饲料组成物的气味效果评价)文章。介绍了用浓度不同的维生素添加剂溶液刺激鲤鱼嗅觉器官时,其嗅觉神经的电生理反应实验:1、注入清水时的脑电波图形;2、注入浓度为0.05毫克/升维生素添加剂水溶液时脑电波图形;3、注入浓度0.5毫克/升维生素添加剂水溶液时脑电波图形。从实验的图形比较来看,当鲤鱼嗅觉器官接受到维生素添加剂(味儿)刺激时,其嗅觉神经明显进入兴奋状态。从图3与图2比较来看,当该溶液浓度加大10倍时,其嗅觉神经更加兴奋。这也就是说,鲤鱼会产生加快进窝速度的条件反射活动。但这个实验对我们钓鱼人来说尚不够完整。如果再进一步加大浓度时,鲤鱼嗅觉神经的微小电流会出现什么样的波形?波峰更高?维持原状?还是突然衰降?这关系到鲤鱼将以更快的速度进窝、原地徘徊亦或干脆向后转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钓鱼人最为关心的事。一次,我将含有大量碳酸氢铵的一团麦(味的载体)丢进窝子里。很快,50米外的鲤鱼边冒泡边向窝子方向游来,然而竟在离窝子10米开外的半径圆周的水域里兜着圈子,不敢靠拢。这说明,10米边缘水域的氨的浓度以达到饱和浓度了。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把鱼挡在墙外。这一判断是否正确?我进行了一组实验。向水族箱中注入不同浓度的鲫鱼促摄食物质(1号)溶液,观察鲫鱼的反应。1、当水族箱中促摄物质溶液达到10-7-~-6毫克/升时(此为鲫鱼应答反应浓度),鲫鱼觅食积极活跃。沿箱体四周俯首翘首吞食食物碎屑。2、当溶液浓度达到10-3~-2毫克/升时(饱和浓度),鲫鱼觅食兴奋,游速明显加快。3、当溶液浓度加大到饱和度的2倍时,鲫鱼四处乱窜,漫无目标。对投进的食物“视而不见”。4、当浓度加大到饱和度的10倍时,鲫鱼惊恐地撞着箱体,企图逃脱。有的竟跳出箱外落到地板上。实验和垂钓实践证实,鱼的嗅觉只是对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感觉的论点是正确的。鲤鱼之所以被挡在10米‘墙外’,是因为碳酸氢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所致。然而钓鱼人的心理恰恰与此相反。投入大量诱饵。提高了味儿的浓度,主观上希望鱼儿尽快进窝,而客观上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台湾的钓鲫鱼方法和武汉的摇“卯”钓法具有饵料小、味足、连续性强的特点。不但适应了鲫鱼鲫鱼嗅觉和味觉的需要,还调动了其听侧线系统和视觉系统的积极性。鱼类嗅觉器官的发达程度不同,对同一种味儿浓度的敏感性也有差异。例如对酒精,在6×10-20毫克/升浓度下,鳗鱼就会感知并作出反应。而鲤鱼则根本嗅不到,也不会作出反应。鱼类的味觉神经也存在对浓度的辨别能力,而且比嗅觉更敏锐。只要人感到微甜、微咸、微酸,也就足够鱼儿享用的了。温度是影响味儿效果的又一因素。在制作鱼饵时,钓友们都习惯的“炒一炒”、“蒸一蒸”或“烫一烫”。温度升高了,味儿也就突出了。这是因为“有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度,化学反应速度约增加2~4倍”的原因,同样,夏天水温高时,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鱼儿进窝也快。但味在窝里留存的时间则较短。冬季水温偏低时,则相反。明白了这个道理,投饵量和续窝时间的掌握就会心中有数了。大家可以一试啊,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发表下高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