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际吃火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0:51



秋分之际吃火锅

 

刚刚乘坐国航1272航班从兰州回来,正常延误一小时。

今天上午在兰州国宾馆,做了一场报告《中华文明之光》。先从当下的中华无光讲起,外交阳痿,海防瘫痪,色厉内荏,丧权辱国。然后逐字讲解了“中华文明”四个字的本意,中华者,即真善美也。接着展开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论述,最后点明中国人民不会任人宰割,犯我中华者,即冒犯人类之真善美。历史上“人恒犯我”者,最后的下场不是斩草除根,就是永难翻身。毁人者必自毁,概莫能外。

兰州之行虽然匆匆,但第一住了兰州的国宾馆,第二吃了最正宗的兰州拉面,第三上了辉煌百年的黄河第一铁桥,第四看到了“全国小资第一刊”《读者》出版集团的大楼,第五目睹了兰州跟北京一样尾号限行仍然拥堵不堪的汽车繁荣,第六跟兰州的大批粉丝亲密接触……也算是收获累累吧。

9月是收获的月份。先是《端午·粽子·金庸》一文获了个端午征文的一等奖,后是《骑车上班》一文,获了个“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环境征文的特等奖。中国文化书院的江力老师代我去领奖并发言,奖品是一辆捷安特自行车,堪称是自行车里的宝马,孔和尚终于拥有一辆宝马了。本月还发表了几篇重要文章,得到了广泛赞誉。特别是中秋之际贴到博客上的《想念父亲》一文,好评如潮,许多人来信来电。孔和尚回复曰:“同一个月亮,同一份情怀。”韩毓海教授曰:“革命需要美与学问。”言简意赅也。月初还去了朝鲜,加深了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中秋节又恰好是我的生日,真是吉利之月也。

9月16日晚,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前,观看汉字艺术专场演出的南音乐舞大戏《武丁与妇好》,演出者是来自台湾的“汉唐乐府”,导演陈美娥。可惜因为是露天演出,恰逢下雨。只演了第一幕,音乐顾问田青老师就不得不出来宣布结束。武丁是孔子的祖先,武丁妇好是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一对英雄儿女,但孔和尚觉得第一幕的演出效果并不好,有点小家子气,对商周气韵体会得还不到家。

回家后以无比自恋的心情,欣赏了孔庆东先生的一批近作。

《海峡商业》2010年第8期,发表孔庆东《说高考作文》。

《文史参考》第17期,发表孔庆东《反讽武侠大师——白羽》(下)。《文史参考》第18期19期,发表孔庆东《阳刚铁汉郑证因》上下篇。这些文章都很一般,《军事文摘》2010年9月上发表的孔庆东《毛蒋神州围棋大战》,真乃千古奇文,精彩绝伦。

《人民论坛》2010年8月下,发表孔庆东《“雅”“俗”标准如何辨析》。同期最好的文章是人大陈力丹教授的《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作者通过与一百年前的美国黄色新闻比较指出,现在的中国南方报系已经成为最大的黄色报纸,是“沾色带暴,难以撼动的低俗风”,希望报纸能够严格自律,去除性与暴力的煽情,也去除政治煽情和科学煽情,还给人民一片干净的媒体空间。

山西的贾保民先生,多谢来信,耐心指出我的错误。我已经给您写了回信,但是担心地址不准确,所以在这里告诉您一声,并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9月17日,北京大堵车,长安街这样的天下第一道上居然3小时行驶5公里,终于显示出了伟大“首堵”的气派。孔和尚仿佛早有预料,恰好这天窜往沈阳。得知北方降温,黑龙江和内蒙古都有下雪的地方了,便给身在南方游学的于丹妹妹发短信曰:“北方酷暑,回来时少穿点。”于丹回复曰:“和尚哥哥放心吧,我身上就披了两块手绢。”

9月18日,在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的汉卿讲堂,讲了一场《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这个题目已经在别处讲过,但因为这天恰好是“九·一八”,地点又恰好在沈阳,便略加改动,讲了一个沈阳版的“以侠救国”。边讲心里边流血,因为过了“九·一八”这一天,日本放回中国船长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不过是故意给中国的汉奸大头目一点面子,以便其继续里应外合欺骗中国人民而已。有些朋友颇希望孔和尚多叨叨几句此事,其实此事还有什么可说的?中国的良民就知道说啊说。看看人家鬼子,“什么也不说,天皇知道我,灭掉支那十三亿,振兴我大和!”

晚上20点30分,乘南航6115回京。因为飞机还是延误,所以当晚上9点18分,沈阳拉响3分钟的警报时,孔和尚还在沈阳。1931年的这一天,东北军的三位主官,都不在岗。而事变发生后当局的反应、想法、对策,跟今天是一样一样的!“不抵抗将军”的籍贯,终于从辽河流域南移到海河淮河流域矣。

回家以后得知,9月18日,西安北京等地的网友发起九一八反日集会,由于汉奸的多方破坏而未能如愿进行。最有影响力的几个QQ群被封锁,一些网友和十几个大学生在广场举起反日标语,遭到大批警察和便衣的包围,强行将标语收走。随后驱散人群,甚至威胁要带走几个女大学生,态度跟1931年一样一样的。

实在郁闷,只好读书。孔和尚就不信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学术界》2010年第八期封面是著名文献学家刘信芳先生的照片,该期刘信芳的文章提出,“民可使由之”的“之”是指代“王”而不是指代“民”。这是一个新的阐释思路,虽然还不能完全服人,但很有启发。

《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6期摩罗《鲁迅对底层群体的描述与批判》和王学泰《江湖侠骨已无多》是两篇很有新见的好文章。

《南方文坛》2010年第5期李丹梦《“侨民文学”与“异域情调”》谈鲁迅的乡土文论与乡土小说,视角不错。

收到《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特刊,里面佳作不少,确实是一份厚礼。

《当代文坛》2010年第5期程桂婷《论疾病对史铁生创作的影响》、何云贵《老舍与哈代》、陈悦《京派视野中的鲁迅》几篇文章,均别有洞见。

9月21日,早上“坐视天下”后,赶到北大,将几名博士生、硕士生唤来,逐个谈话,连鼓励带吓唬了一上午。中午与在校众弟子在畅春园聚餐,就算是跟他们一起过生日。下午睡了一会,起来看看讲稿。又翻了翻姜涛的诗论集《巴枯宁的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同名的第一篇文章,与我的《想念父亲》发表在同一期的《天涯》上。

晚上继续讲完“金庸是雅还是俗”。听众比第一次还多,我是挤进教室、并跨过几排坐在讲台上的学生脑袋,走到留给我讲课的位置的。讲到孔子说的“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时,解释道:“国家的大事只有两条,祭祀与战争。用今天的话说,第一是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第二是坚决占领钓鱼岛。”八百名爱国学生掌声如雷。

9月22日在家避寿。中午还是吃母亲和太太包的饺子,晚上吃的火锅,除了冻豆腐买到了假货,其他荤素都涮得很香。母亲很高兴,吃完了就去继续看她喜欢的那些鬼哭狼嚎的电视剧去了。过完了悲悲惨惨的瘾,母亲跟我们一边看月亮,一边分吃月饼。其实老百姓要求的,也就是这点幸福,咋就有那么多人不能实现呢?

此日收到短信数百,发出数十。近期发出的短信,记忆最深者为:“人不可能求得每个人的理解,强求则反受其辱,谁能理解佛呢?求人理解,便不是佛了。”

张莲妹妹带着一群德国记者来中国玩耍,问孔和尚那里最好,孔和尚说当然是重庆。他们去了以后,莲妹短信曰:“孔老师真厉害,重庆果然很有意思,德国记者们喜欢得不行了。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在北大上课,每次来北大都会想你啊!”孔和尚答复曰:“还是多想想祖国的万里山川和十三亿人民吧。”

北大陈老宇教授在微博里摘录了孔和尚的博客,陈老宇还感谢孔和尚为下岗工人张悟本说了公道话。其实孔和尚从来是说公道话的,王道荡荡,无偏无党。

短信中还有一条,专办真实学历,国家认可,网上终生可查。咱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啊。

更有价值的一条短信是:各位,千万别再吃转基因的东西了,否则我们都将绝种,再这样下去,中华民族也将灭种。面对这样的国家,面对这样的政府,我真的是欲哭无泪。但我知道哭没有用,我们要拿起手中的武器来战斗,有笔的拿起笔,有嘴的张开嘴,力所能及的告诉周围的人、告诉中国广大人民千万不能再吃转基因的东西了。我知道可以用的非转基因油有93大豆油(黑龙江产的),还有一些菜子油等……

9月23日上午读杂志。《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9期,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总书记尼克·比姆斯的文章《资本主义还是现代性》,用马克思主义阐释了资本主义必然带来大屠杀的原理。广大群众面对屠杀的旁观和麻木,恰好是由于革命的领导者的思想错误导致的。

《战略与管理》2010年7、8期合刊发表北大社会学张静教授的《论解放区时期的群众路线》。共产党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首先为群众服务,群众的利益受损,共产党就必然灭亡。

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第35号研究报告是海牙社会学教授阿什瓦尼·塞思的《中国和印度:成就不同的制度根源》,值得一读。

《观察与交流》第55期是索罗斯《未来的路》,这是老索在匈牙利的演讲的最后一部分。其中的观点索罗斯在中国已经表达过了,但是中国的弱智企业家和银行家没有一个听懂了。孔和尚不得不摇头叹息道:“中国没有企业家,只有土财主。”第56期是北大国关教授唐士其《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政治挑战》,关于中医和中国模式的论述很有理论性。

香港传真2010年39期是蔡金水《遏制青藏高原的虹吸效应,上马大西线,是阻止地球气候恶化、拯救人类的重要途径》,题目这么长,包含着不得不大声呼吁的拳拳之心。

下午去参加哈三中80级“相识30周年”大聚会,场面贼热烈,气氛贼感人,孔和尚有时间将另文记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马丁文章《深圳模式:一个社会失败的样板》写道:“单靠经济数据,并不足以考察一项经改计划是否成功。经改是一个社会计划,它应该伴随着社会进步,伴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准、工作条件、居住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改善,伴随着他们社会基本权利乃至人权地位的提高。而深圳模式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相反,深圳在经历30年经改之后,却成为社会政策方面完全失败的一个例子。最近几年,深圳成为工人抗争维权的桥头堡并不是偶然的。由于政府并不把工人的困境当作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工人只好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深圳的工人自发维权行动证明,中国劳工界呼唤独立工会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此清醒的声音,往往被一片歌功颂德淹没了。

更精炼的文章是王维洛的《因为中国人不懂中国话,所以才有了三峡工程》:2003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2007年新闻,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2008年新闻,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其实三峡工程一年发的电,刚好能满足北京市一年的用电,多了没有。为了让北京人用电,让四分之一的北京人移民,北京人能干吗?2010年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孔和尚一再强调,不好好学语文,您连自个儿是咋死的都不知道啊。唉,刚从兰州回来,不说这些了。孔和尚今天也累了,还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吧。云中本无锦书来,小赵回时,月满西楼。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怎样真正听懂新闻?

2.     什么叫“虹吸效应”?

3.     本文的结构像“火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