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三大危机说(转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08:44
郎咸平:中国三大危机即将爆发
  中国经济遭遇的难题或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中国正陷入产能过剩的大黑洞。"向来观点犀利的郎咸平在近日召开的鲁中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已成为必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郎看来,政府推出的诸多救市措施,表面上看是为拉动内需,但本质上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就是二次探底的前兆。
  "目前中国经济已出现滞涨。"郎咸平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资产泡沫、二次探底带来的经济停滞以及通胀三大危机。
  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不过这必须值得我们警惕。
  产能过剩的黑洞
  "中国经济在2006年就开始生病了。"郎咸平在论坛刚一开始的时候就表示,投资环境的恶化使企业家不愿将钱投入实体经济,宁愿选择炒楼、炒股,资产泡沫开始出现,制造业危机开始出现。
  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则引爆了酝酿已久的产能过剩"炸弹"。郎咸平说,
  近年来GDP快速上涨的原因是政府疯狂抓建设的结果。"GDP已经完全扭曲到了钢筋和水泥身上。"郎咸平指出,2008年,我国GDP当中有57%的组成都来自钢筋水泥,居民消费被压缩到只占GDP的35%。2009年的情况更糟糕,全年67%的GDP都是钢筋水泥,居民消费仅占29%。
  这是一个失衡的比例。而政府疯狂的招商引资又促使产能大幅扩张,当消费消化不了这些产品时,产能过剩的局面便出现了。
  郎咸平解释说,之前产能过剩的危机没有显现是因为中国的出口起了作用,外国人的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各国消费也变得萎靡起来,中国潜在的危机便开始显现。
  郎咸平的警告是有的放矢。2009年中国出口同比下跌16%,进口也出现较大下滑,中国产能过剩的局面明显显现。
  在演讲中,郎咸平从裤兜里掏出手机给参会者念了一条。"这是政府之前提到产能过剩的行业。"。郎咸平大约花了一分钟的时间念完了这条。这条包含了了钢铁、电力、风电、汽车、水泥、玻璃、轻工等多个行业。
  "中国已成为一个严重产能过剩的国家。"郎咸平严肃地说。值得关注的是,早先的8月,工信部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2000多家企业上榜,这或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一个体现。
  正当人们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欣喜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痼疾借道应对危机重现,引发了新的忧虑。
  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 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及时推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郎咸平却认为,政府陆续开出"4+2"个药方,医治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两个"病",但4万亿拉到内需资金的投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家电汽车下乡政策、银行信贷6成做基建以及最新推出的新能源开发以及新版36条等药方,都是治标不治本,相反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郎咸平说,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下,看着经济红红火火,但庞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的依然是产能过剩。"中西部大力修建高速公路,钢筋水泥是消化掉了,但建完后并没有车跑,这样立刻就会产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在郎咸平看来,政府给出的这些药方原意是拉动内需,可结果可能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就是二次探底的前兆。
  来自政府层面的信息业曾显示,目前包括钢铁、电力、煤炭、焦炭等在内的国内各大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中国目前的GDP增长主要靠这些行业拉动,郎咸平说,如此下去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很可能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产能过剩将表现得更加严重。
  郎举例说,未来10年,中国将拿出5万亿投资到新能源,但新能源归根结底全部是电力,而事实却是电力本身已经过剩。
  对新版的36条,郎咸平认为这是2005年36条的翻版,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多是产能过剩。
  不过,一系列的措施表明,中国政府也在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来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但郎咸平表示,中国家庭储蓄25万亿左右,除以13亿人口,人均储蓄量不到2万,再扣掉1%的有钱人,人均储蓄可能只有8000元,社会保障不足也令居民不敢消费。于是郎咸平总结说"产能过剩是一场大病"。
  下半年的三大危机
  如果说中国经济第一次探底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制造业全面下滑的话,那么第二次探底将是产能过剩造成的。郎咸平认为,产能过剩带来的二次探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容易让人感觉出来,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消化,他甚至说"有可能会伴随在座各位的余生"。
  对产能过上,他还总结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不是率先回暖,而是率先"发烧"生病了。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郎咸平认为,或有三大危机出现。
  由于经济环境的不佳,企业资金以及避险资金可能重新进入股市和楼市,这将重蹈2006年的覆辙,资产泡沫的局面很可能再次出现。
  第二个危机则是二次探底带来的长期停滞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三驾马车拉不回消费,而工资收入不能有效增加,银行储蓄等也不会大幅消费。他说,中国经济的首先探底,使得欧美也在担忧,因此外需也不会大幅增加。"我建议政府放弃保8,而是藏富于民,鼓励消费。"
  郎咸平所说的第三个危机则是目前关注度较高的通胀问题。尽管官方发布的CPI数字并不高,但郎咸平认为"对通胀,老百姓心中有笔自己的账"。
  早先,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也表示,国内通胀率已经很高。
  对此,郎咸平甚至说,中国经济已进入滞涨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左右为难。而三个危机叠加将形成经济滞胀,届时政府的调控政策将面临更多难题。"只能保持适度宽松,宽松了通胀走高,紧缩了实体经济就会受伤害。"
  保持最大弹性
  郎咸平的诸多观点,给参加论坛的企业家心中增添了一丝凉意: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使得企业决策面临更多挑战。
  不过郎咸平认为,虽然如此,但只要企业灵活面对,前途仍是光明的。
  郎咸平表示,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被一分为二:制造在中国,但设计及原材料等都在美国。
  从现实来看,美国等国家的传统产业利润很高,原因就在于国外的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控制了产品的定价权,使得制造环节成为利润最低的一环。国际市场的定价权由美国的产业资本控制,通过华尔街,决定产品成本的原材料价格也掌握在美国金融资本的手中。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却没有定价权,这是一种悲哀。在一些产品上,美国掠夺了中国企业90%的利润,郎咸平说制造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产业链整合掌握定价权。
  郎咸平在论坛最后提醒企业家,要先对整个世界及国内形势有所认识,看清危机背后的经济规律,提前做好布局。同时,保持一定的预留空间,尤其是最低负债,实现高现金流和谨慎投资。此间他还以李嘉诚在危机中的做法为例做了说明。
  长期方面,企业可用"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包括产品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以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短期内要保持最大的弹性。"你们要静下心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要比竞争对手更快看清未来危机的本质,二是保持最大的弹性。"郎咸平说,企业要做到以上方面,一是要低负债;二是要增加现金流;三是要谨慎投资。
  显然,对企业而言,这些措施也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