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用购买力分析中国:经济规模减四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15:07
美国经济学家引用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和世界银行的标准得出最新结论:中国经济规模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庞大,至少要比一些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所估计的小了40%。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和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盖保德(Albert Keidel),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和在英国金融时报所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对中国经济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评论。
盖保德在华盛顿说,他所作出的计算是基于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它以所谓的以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的中国经济进行了首次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银行今年年底公布预期的购买力平价修正数据时,中国经济规模将比以往估计的规模小40%,”盖保德说,“这幅更为精确的中国经济图,说明了中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优先考虑国内议题,例如增长、公共投资、控制污染和减少贫困等。”
盖保德指出,亚洲开发银行是第一个使用购买力来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的。根据这个新分析,“中国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日均一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实际上应为三亿,比目前估算的人数多了三倍。”根据这些新计算,中国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大致在5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以相同的基础来计算,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2万亿美元。
即使这样,这个新计算仍然意味着,到了203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将会赶上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可能不会超过美国。盖保德说,“上述计算可不仅仅是深奥的学术问题。”
根据过去的估计,美国联邦审计总署(GAO)今年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最早可能在2012年就会超过美国。这类报告在安全部门引起警觉,它们对中国有能力打造堪与美国抗衡的国防体系感到担忧。
曾经担任过美国财政部东亚办公室副主任的盖保德说,使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经济规模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旨在对没有汇率失真的经济进行比较,因为贸易或投资的流动可能会造成汇率失真。
但盖保德指出,他的分析对许多经济学家所争论的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了,没有多大的意义。“购买力平价不应被用来检查是否有商业汇率是有道理的,”盖保德指出。他一直强调,目前尚不清楚人民币是否被大幅度低估了。
盖保德还指出,这些数据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中国当局没有倾听来自华盛顿和欧洲的升值人民币的呼声。“我们美国的工作重点是贸易和汇率,但在他们来看却是第二位或第三位,”
“美国国会和政府官员应该认识到这些更为准确的数据揭示出的局限与机遇。举例来说,在中国政府看来,人民币突然大幅升值给贫困内陆农村带来的风险,远比华盛顿所认为的要大。承认这一点,未来的美中谈判可能就会顺利一些,”曾在世界银行驻北京办事处工作过的盖保德补充说。
在为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中盖保德指出,世界银行根据80年代末概要数据所作的估计,甚至可能从一开始就夸大了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至今为止,世银对此估计修改甚少。与此同时,中国却屡次提高了食品、住房、医疗和一系列其它非贸易商品及服务的价格。这些改革本应降低购买力平价调整值,但世银基本上维持原样。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10月份提出,世银应继续向诸如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提供贷款,因为这些国家的贫困人口在全球仍然占有很大比例。
盖保德称,这份更为准确的最新统计数据,描绘出一个经济规模更小、更为贫穷的中国,这增强了上述论断的说服力。亚洲开发银行公告还显示,印度生活在日均1美元贫困线下的人口更接近8亿人,而不是目前估算的4亿人。
购买力平价数据调整,会对扶贫措施造成影响,因为世界银行日均1美元贫困线是购买力平价美元贫困线。降低购买力平价消费估算值,会大大增加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数据校正需要追溯到上世纪80和90年代。当时,中国生活在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更有可能是5亿多,而不是世界银行估算的约3亿。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项任务可能远比多数人想象的更为艰巨,而所获成就则被世银估计数据夸大了。
博闻的分析人士都知道,购买力平价数据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潜在军事实力的好方法,但从修正后的中国购买力平价统计数据来看,整个问题不再具有讨论价值。毕竟,中国现在还没有那么庞大,也不会很快就变得那么庞大。
盖保德在文章中指出,鉴于中国政治与安全演变上的不确定性,这幅更为温和的中国经济规模图让人放心。它意味着,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有更多时间与中国交往,与中国新兴的机构互动。而最好的着眼点,也许莫过于发展军事关系。
然而,国际社会目前应关注的是,让中国在依然令人生畏的国内发展挑战中获得成功。如果把与中国的交往集中在需要扶持的二级地区,例如四川省(美国在那里有一个迅速发展的和平队(Peace Corps)项目),那么此类机会也许是可以把握的。而这样做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向有利于政治稳健的方向发展。
文章最后说,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密切接触中国的发展进程,也许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验教训,供众多发展受阻的穷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