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zczpza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39:02
古代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007-11-12 0:14:00
邀请KEYKEY加入“无中生有”,我个人的想法,是搞搞气氛,不想把博客写得过于沉重,让人透不过气来。KEYKEY有自己的博客,名“花开荼靡”,我时常转转,对KEYKEY有文字上的认识,她的特质:思无邪。这真让人羡慕得透不过气来。
鲁迅先生说他身上带毒,让人不要太亲近,希望自己时代同亡。我有体会:所谓的毒,无非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然而这样做,往往最容易接近事件人物的真实。人要“思无邪”,真是一日比一日难。我就是那种“不惮”的人,又反叛自己,也是希望与时代早日俱亡。
今天我又“恶意”了一把,事情是这样的。
从高速公路下来,转到国道,凡是有加油站的地方,等着加柴油的货车排成长队,有的路段甚至把路也堵了。早在十来天前,外网--也仅有外网已经有报道,称中国发生柴油荒。当然,向来的腔调是“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力量解决目前暂时的困难”,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调节供求平衡--怎么说!
玩去吧,你!!
这种把戏,也是“古已有之”,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早已经在中国实行过。
汉武帝当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历来被称颂为英主强君,汉之为汉,与汉武帝拓边开疆的武功关联。汉武帝咋这么厉害呢?答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俗话说: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米,哪样不花钱?何况国家之崛起。钱从哪来?汉武帝的办法,就是二条: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国营垄断经营,掌握经济命脉。集中力量,就是大收税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掌握经济命脉”,具体到西汉时代,就是盐、铁。盐是生活不可或缺用品;铁是生产不可或缺物资。它们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石油、电力、电信。由是古代典籍,经济学称为“盐铁之学”。
配套政策还有,在此不详举。效果不用说,立杆见影,翻译成现在的话,那真叫“国强”,否则,咱还能叫“汉人”么?
然而也有反对“社会主义”的,首先是武帝立的太子,父子俩在首都打了起来,死伤二万多人,太子兵败自杀。武帝临死,匆忙立13岁幼子继位,算是不得好死,死都死不太平。死后六年,继位的儿子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要检讨检讨了。这事有史料:《盐铁论》。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盐铁论》称得上旷古奇书,如实记录了民间代表即“贤良”、“文学”与当时国务院总理田千秋、商务代表桑弘羊在会议唇枪舌剑争论状况。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会议主题,按《盐铁论》开篇《本议第一》云:“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西汉所谓的“贤良”,是准公务员,要当官的;“文学”,确切说是“文之学”,指研究儒家经典的人,都是在野和半在野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譬,相当于“公共知识分子”吧。“问民所疾苦”,一语揭开盖子:社会主义好,国家越来越强,“民”却是“疾苦”了。钞票被“国家”赚走了,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品质量和服务,却是越来越差。国营企业的公务员,不但收入高,福利待遇好,而且利用“平准”即价格比轨制,大捞特捞,尽是无本钱生意,这日子,叫平头百姓怎么过?
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诏让总理主持“大民主”经济会议,不知道他心里有没有想:肯听意见的政府决不会垮台。总之,肯听意见绝无异疑。
然而会议越开越不对头,气氛越来越紧张,本来是“问民所疾苦”,那些个贤良、文学,话越说越出格,超出了经济范围,从经济说到政治、国防、外交、财政,用会议记录人桓宽的话来说,叫“舒六艺之讽,论太平之原”,实际上演变成欲全面推翻先帝政策,要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会议本身,一场无结果。按商务总代表桑弘羊的意思,放开搞活,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就有势;有了势,做皇帝就危险了。事情不了了之。看得到的后续,一是开始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这才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二是汉昭帝没有施行“反右”,把出洞的蛇一网打尽,贤良、文学全身而退。
这样说起来,这是次“民主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国的民主,不但比美国好五倍,而且比美国早二千多年。
我替汉昭帝总结大会经验:肯听意见而不肯实行意见的政府不会垮台。
汉昭帝的做法,现在看来是“心太软”,以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渐渐中断,连累二千多年后人要从再贩进来。所以本朝太祖极为不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总结本次会议,定为“儒法二条路线的斗争”,替二千多年前的皇帝“反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批判,力保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
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