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着挖掘“牛股”本领的机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9:28

寻找有着挖掘“牛股”本领的机构

 

  即便是机构,也没有抓住所有的机会,甚至是错失最好机会。

  什么是“牛股”,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争议。

 

  而在争议之下,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一个渐渐清晰的图景是,公募基金之间、集合理财、阳光私募,甚至踪影鬼魅的游资,对“牛股”这个问题,有着并不雷同的方法论与价值观。

  比如,许多涨幅较大的公司,至少其十大重仓股之中并没有机构的踪影:今年涨幅最大的成飞集成,在一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之中尚且还有友邦华泰积极成长这只基金,但就在成飞集成“起飞”的前夕,在该公司二季度末的十大流通股东之中,已经没有任何基金公司了。

  类似的是,此前被爆炒的莱茵生物,其同期的十大流通股名单中同样没有公募基金或任何集合理财产品的踪影。

  莱茵生物2010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63.99万元,同比下降2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72.44万元,同比下降247.4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时预计今年1-9月份亏损1000-1200万元。

  而我们也发现,剔除江湖游资不算,站在明处的公募基金、集合理财、阳光私募等各路“大仙”,他们之间的重量级人物,都是各有章法。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一路机构,在那些被大手笔买入的个股背后,可能是一些个人投资者尚未领略到的别样风景与投资逻辑。

  我们试图,寻找那些有着挖掘“牛股”本领的机构,看它们表演,试图从后者的持股路线中,发现一丝丝暗藏的财富机会。

  “最牛”阳光私募:泽熙瑞金

  有关泽熙瑞金,其掌门人徐翔的神秘面纱已经被媒体掀开,露出其“宁波敢死队”的峥嵘面目。

  英雄不问出处,并且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公募和集合理财圈内,提起徐翔,仍旧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当然,提起徐翔的业绩,则是羡慕。

  而在圈内,有关徐翔出山的一个传说是,由于隐于江湖,圈外人并不知其名,尽管财富数十亿,仍旧渴望得到世人的关注与认可。

  于是,泽熙瑞金应运而生,所成立产品募集资金中绝大部分则是徐翔自掏腰包;于是,泽熙瑞金一炮成名。但又有传说,成名之后,他又后悔了。

  不废话,看看这位不甘寂寞的“敢死队员”的身手吧。

  今年最强集合理财:东方红、东海证券

  “死多头”并不是一个很好听的评价,但在投资界,有关于此的另一重含义则是,“死多头”通常都是“自下而上”的高手,所以才会犯下痴迷个股、不论大盘风吹雨打的错误。

  在集合理财之中,被冠以这个称号的,就有脱胎于东方证券的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在2008年遭遇重创,最惨烈之时,东方红3号亏损近半,但在2009年下半年,全部捞回来——翻云覆雨之间,靠的就是选股(东方红持股详见本期封面“‘牛股’猎手寻踪”一文).

  而东海证券,是集合理财中的新秀,虽然只是在今年才崭露头角,但历经2010年多次市场跌宕,一直得以位列前三,已是实力证明。

  “东”字头的东海证券,同样是“自下而上”路线的践行者,从2009年开始的双良节能四创电子,不小心错过的科达机电,到二季度末持有的苏州固锝,一路上涨都有东海东风系的陪伴(东海东风系持股详见本期封面“‘牛股’猎手寻踪”一文).

  基金的集结号

  公募之中,除了王亚伟,更多者以“自上而下”见长,较少人以选股闻名。但公募基金“自上而下”往某一板块直至个股的集结,往往就是“牛股”揭晓的序幕。

  不同的是,对规模更大的公募基金,我们更看重不是买入金额的排行榜,而是其买入金额占流通股比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