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空间医学能量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7:01

宇宙空间中,能量的运动变化形成风、雨、雷、电;地球内空间的能量变化,会造成地动山摇;而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会形成人体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即人体空间不同属性的能量物质。

1、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均由能量的运行变化而产生。物质变化产生能量。物质是能量的本体;而能量是物质变化的精华,是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量游离于空间,摆脱了物质的局限,体现出一个“活”字,并能与异质能量产生异化。能量的流动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的聚散、变化、异化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万物源于能量,所以有“天地瘟氤,万物化醇”的说法。

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虽然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游离于人体空间,而且是有形有质的。它的存在决定了能量场的存在。人体空间的能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能量”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相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2、能量的性质

①客观存在性

人体的能量无处不有,因其所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元真能量、膻中能量、先天能量、后天能量、胞内能量和胞外能量等等。阴阳媾精,天地造物,能量渐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阳化气,阴成形,细胞运动能量生。人体先天的能量为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没有后天的饮食和呼吸的能量。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真气”即为能量。

人体五脏六腑能量各有其积聚处:肝区细胞能量积聚于期门处;若行之,则横走隔下,而出幽门关,以助心力。薄荷开肝细胞;柴胡开期门;乌贼骨引能量至幽门;生麦芽助之,散于胸中。肺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中府,过云门至太阳,散于背部;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章门;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京门;心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巨阙。

②运动性

    人体空间的能量在分分秒秒不停地运动、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同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彼此混化、异化和互相撞击。人体能量的运动与自然界能量运动如出一辙: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体内,会阴区域为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区域为天,其能量下降。

  能量的运动有相互推动的特点。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浓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压力、浓度低的部位、方向运动。人体内部能量传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经络;二是细胞之间的空间。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的实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人体能量在空间中运行的方式,是依循着人体公转和自转的路径而运行。在公、自转的路线上,能量运动周而复始,循环无休。

人体能量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是能量的上下运动;出入则为能量在细胞内与外的运动以及人体与自然空间的能量交换。上下运动,如: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是由下而上;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则是由上而下。因有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才能使六腑细胞群的糟粕物质降下,即,清升浊降,气化生焉,三焦通矣。

    群体能量运动的效能,是微则生,亢则害,少火生能量,壮火散能量。细胞本体的运动,受细胞外的能量运动影响;而各个脏腑能量的运动,受公转运动的影响。

③利他性

  人体细胞运动时所辐射的能量,都不能为本体服务,而是为其他细胞群服务;其所吸收的精微物质,也都是经过异化或混化后的能量。人体五脏的功能区与本体均不在一个位置,说明了能量的利他性。而影响本体活动的,多半是本体能量所造成的实证。 例如,肾划入膻中区,是因为肾本在下焦,而功能在中焦;肝本在右,而功能在左;脾居中左,而功能在膻中;心本居上,左心功能在下,右心功能在头部;头部能量出之于大椎;肺居上焦,而功能在太阳;胃居于中,而功能在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