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一代中师生的梦想与忧伤--千里冰封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2:21

我们那一代中师生的梦想与忧伤

 

自傲与自卑,显然是混合在中师生身上最明显的印记之一。

那一代(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前期)的中师生,谁没有过骄傲的时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那个铁饭碗含金量极高的时代,无数学业最为优秀的一批贫寒子弟走进中师,“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我想,这批人的优秀,一定给中师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初中的应试本身就不惨烈,能够升入中师的往往具有极好的天资以及毅力,而中师某种意义上是这样一批优秀学子的伊甸园,琴棋书画舞,竟然显得比数理化更为重要。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人用全部的身心努力做到最好。有的人醉心于体育,不断地挑战由自己创造的跳高记录;有的人醉心于艺术,各类书法展,画展表现出相当的水平;有的人醉心于口才,从演讲到讲故事,那水平哪里是现在的所谓名校学生可以比拟的?随手一抓就是一群文学爱好者,不少人的文章已经相当有水平。这是一代中师生的浪漫期,这种自由状态,让他们形成了多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精确化,还没有进一步发育,一群生机勃勃的种子就被无形的大手撒播出去,播到了许多贫瘠的乡村,我也是其中一个,那一年,我十八岁,刚刚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成人。

 迈出校门的中师生命运立刻发生了分化,一些有背景的人迈入了官场,后来许多人迅速升迁,“先据要路津”,比例极小的人从中师直升入师专或者师大(我们一级学生,升入师大的不过一两个人),更多的人撒向乡村――那时候进城是很难的,必须有相当硬的背景。这些在乡村里游荡的中师生,有多少人关注过他们?明白他们内心的不甘,理解他们孤寂的灵魂?

 那种不甘,从迈向中师的那一瞬就开始了。不少人大概还记得,中师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刚入学老师的教导。而这是怎样的一种“安”啊?随着挥洒的才艺同时滋生的,其实还有颓废,“不如唱歌,不如跳舞”,游戏人生的态度也很流行,中师三年几乎都是适宜的爱情季节,好在有足够的时间花前月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写长长的情诗,教师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喝劣质酒吃花生米抽劣质香烟,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看电影,大半夜大半夜地偷偷用电炉子烤切得很薄的馒头,海阔天空地闲聊,躲在村子里人家的炕上看电视连续剧,整夜整夜地看人家打麻将……那时候时间总是很充裕,多得无处发泄,同时无处发泄的,还有本该飞扬的青春。多年以后,读到的一句话:人永远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梦想。可惜当初是不懂这些道理的,一肚子的牢骚,一肚子的怀才不遇,回忆里的辉煌总是下酒的好材料――现在想想,那是怎样可怜的所谓辉煌?

这是一批最优良的种子,也有一些人不甘心,继续朝前走,走到很高很远的地方。但绝大多数人被折断了翅膀,再也飞不高了。这翅膀,第一是文凭,第二是英语。等我们那批中师生中的许多人千辛万苦(主要是指花钱)拿到本科文凭的时候,许多城市学校的招聘条件中赫然写道:“第一学历本科……”我到高中的时候,一位校长也在会议上轻蔑地说:“二次本科……”虽然不是针对我,我还是深感羞辱。而教育学院以及各类函授,也是绝大部分中师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学历,因为中师不开设英语,这三年的差距,如银河般地挡住了绝大多数中师生的深造之路,将他们打落民间。直到现在,我对全民学外语还深恶痛绝。

我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批人。从另一方面讲,正因为有这一批人的存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于太糟糕。正是这一批人,现在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重担,他们几乎都是农村基础教育界的骨干力量。正是这一批人的存在,让许多学生在多年以后,还能够在记忆中留存几位教师的鲜明形象。我身边无数的例子证明,我这样来描述中师生,绝对不是自恋。

我也是属于不甘的人群中的一个,是基础教育中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梦想,忧伤,挣扎,折翼,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怀揣着飞翔的愿望,却怎么也飞不高,怎么也飞不出中师生的宿命,而转眼间就朝中年走去。一代教师有一代教师的梦想与忧伤,当初不是我们选择了中国教育,而是中国教育选择了我们,这是时代之殇,而任何个人,永远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而已。说青春无悔是假的,但心态也一天天地平和下来。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渐渐地明白,无论是当初的所谓辉煌,或者是中师时的那种挥斥方遒的意气,其实都还不足自傲,不足以支撑长长的一生。时代在变化,八零后教师也已经崭露头角,中师生这一页迟早要翻过去的,不妨以平常之心,淡然一些也努力一些,给中国教育留下一些模糊的背影,至于湮没或者流传,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摘自铁皮鼓博客

收藏到:[新浪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 阅读全文 | 回复(7)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校园文化 千里冰封 学校管理 
  • 群组:洛小行动 
    • 上一篇:我的梦中国梦-----《开学第一课》备课资料
    • 下一篇:放眼世界  立足国情——听俞敏洪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