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来了“千人”,气走了“百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36:32
招来了“千人”,气走了“百人”?

十多年前中科院刚开始实施“百人计划”引进国外的人才时,坊间流传着“招来了女婿,气走 了儿子”一说。原因是当时“百人计划”入选者的待遇在中科院内部来讲,实在是太好了。不仅国内同龄的中青年骨干特别眼红、特别不服气,很多 老研究员、老院士也有很大意见。有的中青年骨干对招进来的所谓人才(有比较好的,也有一些烂的)实在看不过眼,于是乎也赌气出国了。有的在国外转一圈回 来,也拿到“百人计划”了。但是随着整个中科院系统的知识创新工程的展开,大多数科研人员的收入都上去了,人们对“百人计划”入选者也不觉得那么扎眼了, 当然入选者的水平也有越来越烂的趋势,于是一个日趋和谐的中科院诞生了。很多人质疑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究 竟造就了多少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这个嘛,依我老人家看,肯定是凤毛麟角。但是这个工程大幅度 地改善了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包括科研人员的住房,以及大幅度地提高了大家的收入,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外,“百人计划”入选者在中科院老一辈科研骨干相继退休的历史时刻,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和高校的“长江学者”计划一样,“百人计划”随着国家开始推动“千人计划”而变得黯然失色。从定义上讲,“千人”的 学术身份和工资收入比“百人”高出几倍甚至十倍。而从国内的具体情况来看,这十余年来“百人”对中科院学术水准的维持和提高所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而“千人”则刚刚到位,如何打下一片新江山,让老“百人”们服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在高校的情况也 是如此。如果“千人”们没有真功夫,或者现在拿不出真功夫,仅仅靠国家政策和自己的嘴皮子行事,肯定会有不少阻力。须知国内学术界,个个都是老中医,偏方谁不会开呀,膏药谁不会卖呀。

提高中国科研的整体水平当然不能靠几百号人几千条枪。再说了,混到 “百人”、“长江”、“千人”的份上,大侠们个个年纪也都不小了,按照科研规律,多半下一个三、五年没什么重大想法,做不出重大成就。那怎 么办?我老人家认为,领导不能急,不能对政绩太上心;大侠不能急,不能急于求成甚至铤而走险;广大科研群众也不能急,不能不考虑人家大侠的各种不容易。如 果各个方面都尊重规律,摆正心态,事情就好办了。国家和中科院也不能光想着极少数,也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 非大侠级的科研人员涨涨工资,解决解决住房,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建设出和谐的大环境。

说来说去,我们的近邻日本在这方面仍然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国家。他们原则上已经不需要引进侨居国外的所谓杰出人才 了,不是国外的日本人做得不好,而是本土的日本人已经做得足够好。正派的学风,稳定的支持,连续的政策,埋 头苦干的精神。几十年的积累,造就了健康的土壤,长出几块诺贝尔奖已经是小菜一碟了。中国缺人才不假,但是更缺的是健康的环境。如果“千人 计划”能够在改造环境方面有所作为,就算很不错了,就值得肯定。但是目前来看,评价为时尚早,情况不容乐观。

那什么,虽然老“千”来了,老“九”和老“百”可都不能走啊!^_^

本 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