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发现圣旨金牌》的制作艺术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3:29

《金牌》的制作运用了多种手法。用一万三千左右的解说词串联了整部记录片,可以说每个画面都有相应的解说。从开始就在用情景再现,一边有人在演当时的情景,一边在说解说词。

在有新人物出现的时候,特意放出人物介绍。在适当的时候穿插人物采访。当时间情节到了需要表达个人想法的时候,先有人物采访声音进入,再慢慢进入采访画面。并且每当提到些观众所不熟悉的东西时,《金牌》总会查入相应的画面解说的知识介绍。例如当提到八思巴文的时候,《金牌》详尽地介绍了八思巴文的来历。如此的详尽程度不亚于全片对金牌的介绍。《金牌》中当介绍到历史事件时,多次运用的情景再现有些类似电影的拍摄手法。有马厮声,兵器声,注意灯光的运用,较注重画面美感,慢镜头的画面虽然不算精致,人物面部比较模糊,但也能让观众隐约地感到忽必烈时期战火纷飞的气氛。《金牌》还用了电脑专业软件向观众展示了过去地形图的差别。在介绍八思巴文的特殊性时,《金牌》还插入了电影《风雨者》的片段。可以说《金牌》的制作动用了大量相关资料,收集的素材不但有金牌发现的前因后果,还有一些较详细的对历史,对考古学相应的材料,引起观众对《金牌》的兴趣。当然光有这些素材是不够的。采访,再现,知识解说的穿插带来了《金牌》的节奏感。钓人胃口的解说,古代情景再现的添加,电脑专业软件的地形展示,润色了整部《金牌》的制作。

和《金牌》完全不相同的《德拉姆》在制作上运用的元素就比较简单,或者说不花俏。《德拉姆》没有解说,在需要提示的时候用字幕替代。只有现场拍摄的场景,悠然的音乐,人物的采访,一些字幕。《德拉姆》整部运用电影拍摄元素。导演田壮壮十分注重画面组合的尽善尽美。在拍到特别美的画面时,导演甚至多次固定镜头多达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让白云静静地在镜头前飘过,让牛羊慢悠悠地在镜头前走过。恬静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让观众不时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风景片。《德拉姆》多用远景,空镜头,人物多是小小的背影。

在说到同样是采访人物时《德拉姆》和《金牌》运用了完全两种不同的方法。《德拉姆》中被采访人被安排在一个和场景相协调的位置。比如在采访老奶奶卓玛用才时,一簇灯光打在老奶奶的脸上,能隐隐看到老奶奶穿的衣服的颜色,旁边隐约的白瓷碗,火炉烧的一缕细细的烟,除此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这就像幅静止的老奶奶的油画。在《德拉姆》的采访中还用到了人物在说话,画面中出现的是和话语相关的场景镜头。

而《金牌》的采访就比较单一,就是被采访人在摄影棚里,人物坐在大致一样的45度角度,用一样的灯光,统一的近镜,人物开始说话。画面不能给人美感。

《金牌》和《德拉姆》所相同的一点是作为记录片,两者都有较明显的开头和结尾。《德拉姆》的开头是一个邮递员来送信,揭开了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人们生活现状,最后以女孩次仁布赤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作为结尾。《金牌》是以李家夫妇无意挖到块金属片为开头,展开了对金属牌生事的调查,以凯旋的音乐响起,金牌被保存在内蒙古大学博物馆为结尾。可以说两者都算的上是个完整的故事。

但《金牌》的情节过于拖沓,画面与《德拉姆》比起来不具美感。悬疑设立过多,部分情节的刻画过于详细,重复画面过多,让我更喜欢《德拉姆》这部虽然也很慢很长,但画面极具美感仿佛一部油画展的记录片。

《金牌》中的画面多是些琐碎的生活小片段,如上楼,坐着思考,翻书找资料,火车开出站台,内蒙古大学门前的牌子,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圣旨金牌的近镜,几乎一个模式的人物采访。画面本身是没有太多的美感可言的。可以说如果抽去了充满悬疑的解说词,生动的古代情景再现,电脑专业软件的地形展示,《金牌》的情节虽然离奇,但它的吸引力一定大打折扣。

此外,画面中添加了人物表演再现,虽说是让当事人演的,但那些非自然的表情动作让观者看了很不真实。相比之下《德拉姆》就没有当事人表演,全部是本色镜头,让观者看了自然真实。

相信《金牌》的画面灯光并没有花太大的功夫,而亮点在于它的解说词,情景再现,电脑专业软件的地形展示,其他相关信息的考古和电影片段的展示,等多元素片段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