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6:54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基本概念

  气  中医学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凡是七情和冷热等刺激,均能影响及气而发生病变,故不论外感内伤都有气的病理现象,因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主要是: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为此,治疗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法则。气分不和可以影响血分,尤其是气机障碍能引起水湿痰浊等疾患,故治血病,水湿疾病,常有气分药结合使用。  血  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为病症。造成血病的原因,或由冷热刺激,或由思虑和疲劳过度,或久病耗损,或跌仆刀伤,流血过多。临床上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

 病症举例

气病

  一、气虚  [症状] 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  [治药] 虚则补之。补卫气,祛外邪,用玉屏风散。补中气,助健运,用四君子汤。升提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二、气郁  [症状] 忧郁不乐,不思饮食,咽喉堵塞,呼吸困难,胸部痞满,胁腹痛胀,得嗳气或放矢气较舒,脉象沉弦,或细弦紧。  [治药] 气不流畅,治宜疏利。利喉头气结(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利胸膈气郁,用四磨饮利脘腹气胀,用越鞠丸统治三焦气滞。气郁证以肝气最为多见,因肝藏血,而其用为气,肝属木而易于克土,故疏肝多兼顾血分或脾胃,用解肝煎或逍遥散。  三、气逆  [症状) 咳喘上气,呼多吸少,噎膈,食不能下,或觉有气自腹上冲。  [治药] 肺气不降则咳喘吸少,用苏子降气汤;胃气下降则噎膈反胃,用香砂宽中丸;气上逆则气自腹上升,胸闷欲绝,用奔豚汤;肾不纳气,喘息汗出,小便失禁,要防虚脱,用七味都气丸。

血病

  一、血虚  [症状]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或芤。  [治药] 一般养血和血多从肝治,用四物汤,心脾两亏用归脾丸,脾肾虚而阳不潜藏,宜滋肾潜阳,用加减还少丹。  二、血热  [症状] 目赤,鼻衄,潮热,失眠,发疹,发斑,妇女月经先期及量多崩漏,脉细滑数,舌质红或舌尖生刺。  [治药] 热邪初传营分,用加减银翘散,热甚神昏或口鼻出血不止:急予凉血,用犀角地黄汤,肝经郁热,多惊多怒,用泻青丸,热伏不解,多见骨蒸,用清骨散。  三、血滞  [症状] 身痛拘挛,胸胁腰腹刺痛,瘀块内阻,积聚有形,妇女月经 少而紫黯。  [治药] 病在肢体,宜和血以通利经络,用舒筋汤。瘀血及积聚内停,当予攻逐,用当归补血汤加活血药。  四、失血  [症状] 吐血、呕血,齿衄,便血,尿血,妇人月经过多或淋沥不断。  [治药] 血得热则妄行,故一般止血多用清凉、宜地黄饮子,急则治其标,多用收 法的十灰散,凉者用温补法的黄土汤,治便后下血。气虚的用益气法的当归补血汤。  治崩漏不止。虚火上浮的吐血,用引火归原的肉桂七味丸。  五、气血两虚  [症状] 面色不华,头晕心悸,气短,形寒。  [治药] 用八珍汤(四君子汤合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