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日本在钓鱼岛撞船事件的一石三鸟之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3:14:49
【深度分析】日本在钓鱼岛撞船事件深谋远虑的一石三鸟之术/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过去了快半个月,但中日之间围绕在事件处理上的攻防战,却高潮迭起。日本敢在中国外交部多次强烈抗议后,态度更加强硬。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外交纠葛可以解释的。其牵涉面之广,各方势力之复杂,谋划之远,非中方所希望的能息事宁人所能解决。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我们注意到,在这一场搏弈中,中方渐趋失去耐心,关注面已由外交部上升到了总理级层面,温在纽约的表态,更深层面上说明了中国在这个主权问题上,已经是退无可退。所谓的弓满易折,日本新上任的强硬派外相前原诚司主导下的中日关系走向何方,已成为中外分析家观注的焦点。客观的说,2010年对中日关系是一个微妙的时间,这一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极有可能超过日本,而日本国内的经济还没有复苏的迹象,日本国内约有40%左右的企业都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活动,日本引以为豪的汽车产业,也正以不可阻遏之势向中国转移。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日本必须调整对中国的策略。

 

    在本人以前的中日关系十年中,曾对未来十年内,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有过深入的简述,其中心结论只有一个,合作或是对抗?对于中国来讲,国力提升,军力强盛,力量向外发散并主导地区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对于日本来讲,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其民族性格选择那一种方式,则决定了其民族的未来。由于历史、经济、思想的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冲突,以至于小规模的对抗,都是正常的。从大的方向上讲,任何规则与秩序的重组都是一个动荡的过程,控制的好,动荡的小一些罢了。所以,历史上从来不会存在什么和平崛起的幻想。中日在东海地区以至于钓鱼岛问题上的解决,最终还是诉诸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外交实力、国家意志的较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这次的钓鱼中国渔船被扣事件,就不难发现,在应对日益增长的中国实力时,日本人早已未雨绸缪,规划所谓的“大日本计划”——即通过离岛国家化,使日本实际控制面积由现在几十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拓展到以离岛即海洋经济区为依托的400万平方公里左右,真正实现日本成为强国、大国的目标。也正因于此,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纷争、韩国的独岛之争,实际上都是这个“大日本计划”的产物。同样,为应对“大日本计划”,日本急需扩充自卫队规模的心态也形态毕现。2010版的防卫白皮书,明确的把中国海空军列为其重点防备的目标,并提出了自卫队的扩充计划与装备采购合同。同时在民间营造出一种中国威胁,日本被迫自卫的形态。其实这一点没什么奇怪,当年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就是这么做过来的,当然,现在他走不走七十年前的老路,还很难说。但从其议员对“钓鱼岛存在争议”言论的改口,就可以看出,理性的声音在日本国内明显的受到压制。在这一种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日本人民”身上,显然是缘木求鱼。

 

    何谓一石三鸟之术?简单的说,这次日本扣压中国渔船长,并施以国内法律处理,明显的就是造成和继续强化日本对钓鱼岛“管理合法化”,这是非常狠毒的,这也是日本的第一鸟。我们看到,中国渔政执法船202在钓鱼岛12.7海里处的对峙,已经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至于中国为什么派出的是渔政而不是海监,这个是有区别的,也显示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以渔船纠纷处理的低层面对待的意思。呵呵,奈何日本人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这点小伎俩,对方当然不会在意;第二鸟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提升军备,准备以军事实力对抗中国在东海地区的力量扩张。这一点从西南有事法案到离岛法案,直到本次事件后的冲绳驻军扩充到2万人规模,都是有步骤获取实利与实际占有的举措。通过长时间,密集的播放中国舰队的活动、扣压中国渔船等行动,在日本国家营造出一种日本受了欺负的形象,以强化国家在钓鱼岛上强硬的民间情绪,这是日本的第二鸟;我们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经济、政治、军事三个要素中,日本独点经济、军事相对较弱并受制于美军控制,只是在传统的航船领域有自己的建树,这与二战时的日本是一样的。我们讲到,日本通过钓鱼岛的冲空,提升军备水平,明为离岛,实则为“大日本计划”建立一支匹配的军事力量。而一旦经济、军事条件成熟后,日本必然要谋求政治独立,这就是其第三鸟——通过经济、军事的独立,实现政治上的独立,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战后条约的约束力。也可以说,这才是日本的终极目标。日本原本想通过“入常”达到“国家正常化”的目标,不料想被中国和美国联手做掉,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当然,日本也是一个十分执着的民族,换个方式,继续前进,而且目标直指中国,通过中美在太平洋地区潜在冲突给自己谋利。不可谓不高,但这也如同走钢丝,结果尚难料之。

 

    日本目标是如此明确,那么对中国不痛不痒的所谓反制,当然是无所谓了。经济有可能落后中国,军事上保持不了多久,政治独立无期,这个时候,不抓住手里的东西,以后怕是没有多大的机会。反过来说,中国越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手软,越不能息事宁人,否则以后绝难收场。

 

    有人奇怪,除了渔政船、春晓油气田、稀土、煤碳、中日经济交流、省部级以上互访(这些都会成为过去)。中国还有没有所谓的更强烈的反制措施?如果说有,那是什么?我们注意到,对于中国国内深圳、重庆、上海等地的抗议活动,中国还是加以控制的,至少没有造成如2005年那样的混乱局面。可以说,有限的传递了中国民间的愤怒情绪。虽然日本外相前原诚司淡化说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潜在的危机是不容忽视的。而伴随着这次危机,我们看到不管在中国国内,还是在日本国内,针对双方侨的袭击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一旦成为事实,必然会引爆民间情绪,到时候外交层面恐怕是难以处理了。从这个基理上讲,我认为中国的强烈反制,不外乎在外交层面的行动,譬如召驻日大使回国述职,处决日本籍毒犯等。要说到在钓鱼岛的军事对抗,目前双方都还没那个胆量。其实有意思的一点是,日本选择在十天留置期到了后,继续不放人,是等中国的反制措施出台,大有一点不搞大了不罢休的味道。或者说就想看看你中国还有什么反制措施的挑衅意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说做了软蛋,真就无药可救了。

 

    至于有人说有美国在背后的唆使,不尽然。可以说,美国乐见于中国和日本发生冲突,也会创造这样的机会与条件,但日本的顺杆而上与战略利益才是主因。我们注意到,美国一直未对此事发表意见与看法,只是特纳在21日简单说,希望中日通过外交层面解决问题。但深层次,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表态却是伸手接住了日本伸过来的手。并强调“日美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基石。换句话说,没有“日美关系”也就没有“中美关系”。

 

    如果说不是以战争为目的,军事演习对最终的问题解决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日本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在中国上下也笼络了相当的隐性势力,这些势力会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制约中国对外的决策方向,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其实从广义的角度讲,任何时候,国家集团内都是有相互制约因素的存在,也只有这种制约,才能作出理性的决策。反过来说,也正因为日本国内制约力量的弱化,才会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譬如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等。

 

    我们注意到另外一个新闻是,浙江对丰田在中国的贿赂行为作出了处罚,这也是第一次把日本人在中国的商业贿赂行为高调处理,这在日本经济条件恶化下,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控制具有警示作用。规范化情况下,日本高企的生产成本,绝难通过产业转移和设计优势的垄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一旦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则其军事崛起的扩张也不得不受到限制,继而制约日本的政治崛起。

 

    对于国内的,民间的愤怒情绪,国家应该提供正常的发泄渠道,从而形成合力,达到配合外交与政治回旋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须警惕极端的或者消极的一些言论的扩散,因为这些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害无益。问题在于,现在日本还把石头拿在手中,究竟是一石三鸟,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行动上的强者,而不是言语上的巨人。对于国家如此,对于个人亦如此!

 

    一怒冲冠于201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