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2:58
从前,有一个人早晨赶着马车去集市卖东西,车上装满了重重的货物。在经过一段泥泞的路面时,马车陷入了泥里,这个人怎么赶也没能把马车从泥里赶出来。这时已经有许多过路的人来围观,大家七嘴八舌的给这个人出主意。有人说:“你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来一些,车子轻了马就能把车拉出来了。”也有人说:“你再去借一匹马来,两匹马一起用力就能把车拉出来了。”还有人说:“你改变一下赶马的节奏,和马用力的节奏合拍,车很快就出来了。”这时候来了一位经济学家,大家都想听听他地的高见,他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最简便的方法是把马车卖掉,这样你拿了钱就不用管马车出不出来了。”
点评:经济学家出得建议看似可笑,可现实中许多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不许多都选择了所谓的“战略重组”吗。选择放弃比选择获得更难,放弃固有的就是在创造未来的可能。钢铁产业许多重组的案例,如八一钢铁之于宝钢,提示我们,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多元化企业、转型期企业,在面临战略、经营的选择时,有时需要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其实转并不是失败,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寻求发展。
众声哗然。前面那些出主意的人都是农民,他们整年和马车打交道,知道车陷入泥里该怎么办,说出的建议也都很可行。大家倒是觉得那位经济学家提出的建议很可笑,从没见过有这样把马车赶出来的,怀疑他是不是读书读得糊涂了。但是鉴于经济学家的名头,大家不敢和他争论。经济学家看出了大家的疑问,就对赶马车的人说:“在这样的路上把马车都能陷入泥里,说明你不适合赶马车,不如现在把马车出手改为从事其他行业。”赶马车的人确实早就想转行了,于是决定卖掉马车。
点评:现在许多所谓的专家在把持着解决问题的话语权,其实一线的工作人员往往有更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办法。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或者智囊,应该去其浮华,深入实践,才不至于脱离实际。所以在决策时,需要更多实践者的参与,充分发扬民主,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赶马车的人在路上大声吆喝:“卖马车了,卖马车了……”吆喝了半天也没人搭理他。大家更加嘲笑那个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不慌不忙地说:“你这样吆喝是没用的,大家会觉得你的马车卖不出去了,是在这里做促销。你应该在路旁树一块转让马车的牌子。”那个赶马车的人就从车上拆下一块木板,在路旁树了起来,上面写上:“马车转让。”果然不一会就相继来了三个要买这辆马车的人。
点评:过去那种街头摆摊、大声吆喝的农村销售方式很难行得通了,现在大规模的销售和采购往往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经营企业必须与行业通用惯例接轨才行。
赶马车的人让三个要买马车的人分别说说他们要买马车的理由。第一个要买马车的人回答说:“我新跟老师学了马车驾驶技术,现在还没有自己的马车,你的马车陷在泥里一定比别人的便宜,我买了你的马车后就能施展新学的马车驾驶技术,赚了钱我再卖更多的马车,实现我成立马车公司的梦想。”经济学家说:“你很有创业志向。”第二个要买马车的人说:“我虽然不会赶车但我有很多钱,你的马车陷在泥里卖价比别人的便宜,我买了你的马车后找人把它从泥里赶出去,到家后我给马喂最好的饲料,给车装饰精美的铜纹,一个月后马膘肥体壮,车外观漂亮,然后再把它们卖出去,一定能赚很多钱。”经济学家说:“你很有经营头脑。”第三个要买马车的人说:“我现在有一匹马,我买了你这匹马后就有两匹马了,两匹马可以互相配合我就可以搞长途运输了。”经济学家说:“你很有战略意识。”
点评:现在的企业兼并大致上也是这三个目的。要么把被收购企业好好经营,将其形成自己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如第一个买马车的;要么把被收购企业包装好了后再卖掉,从中获得盈利,如第二个买马车的;要么把被收购企业与公司原有业务进行整合,从而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个人都想买马车,可马车只有一辆,该怎样做呢?赶马车的人只好再向经济学家请教。经济学家说:“你可以进行马车公开拍卖,谁出钱最多马车就卖给谁。”于是赶马车的人当众宣布要将马车拍卖。三个人开始轮番竞价。第一个人出价1000块时,赶马车的人感觉价格太低了,因为这样的马车在市场上最低也能卖1500元。经济学家说:“别担心,一会价格就上去了。”果然第二个人出价就高了一点。1100元、1150元、1200元,1250元,价格逐渐上去了。
点评: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也才能使经济本身符合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对于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国有铁老大不得不放下架子,直面成本、效益、发展、资源、市场等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从而极大提高了中国钢铁产业整体的水平。
可最后到1300元三个人谁也不肯再加价了。赶马车的人觉得价格太低,不能接受。经济学家又给他出主意说:“可以让路旁围观的人也参与竞价,买方一多价格就会上涨。”于是路旁不少的人也参与进来。引入外部竞争者后,竞价开始大幅提高,从1350元、1370元、1390元、1400元、1420元直到1450元。比没引入之前价格上涨150元,涨幅超过百分之十一。
点评: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处分利用外部的力量,引入多元参与者和竞争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在中国股市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都是在利用外部力量的体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外部竞争者的积极参与不能分开。只有无限的竞争,才能产生无限的公平,才符合市场的本质。其实,我们的钢铁产业,在对国际资本和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开放力度上,谨慎有余,充分不足。似乎对于整个产业的提升不是最有利的。
可价格还没有达到赶马车的人预期的1500元。这时经济学家开始施展拍卖师的技巧,向周围竞价者大声说:“1450一次。有没有比这更高的价格?”他的声音里透着鼓动的意味,好像现在的价格还可以再涨。“1450两次。还有加价的人没有?”眼睛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1450三次……”还没说完,人群中一个小伙子大声喊:“我出1480元。”凭着经济学家的拍卖技巧,最后马车以1480元落锤。赶马车的还嫌价格低,经济学家对赶马车的人低声说:“你总得给大家留下把马车拉出来的费用吧。”
点评:商品的价格形成,有其内在的属性。价值决定价格,在供求规律作用下,价格围绕价值作上下波动。在这里马车的价格受制于市场价格和把马车拉出来的成本费用。我们的钢铁市场,其价格的提高或者降低,本质上决定于社会平均制造成本,表现上受到供求规律的影响。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我们在分析钢铁市场发展格局,在制定市场价格时,一定要从经济学最本质的角度去思考,才不至失之偏颇。
按照拍卖规则,马车应该归出价最高的那个小伙子所有。可最先买马车的那三个人不干了,“我们是最先来买马车的,我们应该享有优先竞价权。”优先竞价权就是在出同样价格的条件下,可以优先获得拍卖品。大家都觉得从商业道德角度看这三个人获得优先竞价权也合情合理,那个小伙子也没有再加价。所以最后这辆马车以1480元的价格卖给了那三个最先买马车的人中的一个。
点评:在市场竞争中,要充分利用规则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三个最早竞争者要不是利用优先竞价权,他们要付出比这个价格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马车。
大家这回服了经济学家的智慧。
可是本来简单的只需要推一下就能从泥里出来的马车,却在经济学家的左右下被卖掉了。一个赶马车去集市卖货物的人早晨出发时绝对没想到要卖掉马车。
经济学是有用的,但却往往把问题引入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向,也许这也是经济学的悖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