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体检报告出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9:24
 

 

十大征兆堪忧

  

2010-9-21 17:40

 

从南北两极到浩瀚的海洋,再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保护我们免于灼伤的大气层,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以及自身产生的影响。近日,美国媒体综合了近些年的环境数据,对地球体检情况做了报告。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是导致地球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除了影响地球外,人类活动也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健康状况以及不得不适应环境变化上。2007年,世界人口突破60亿大关,成为人类历史上城市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农村的年份。60亿人不得不为有限的资源展开竞争,其中包括水、食物以及燃料。一些科学家表示,我们已经达到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

  动物深陷险地
  由于栖息地改变并受到威胁,很多动物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出的濒危物种数量达到近4.5万种,1/4的哺乳动物面临灭绝危险。在非洲和亚洲,老虎、大象以及一些灵长类动物正成为栖息地变化和偷猎的牺牲品。随着可怕的真菌扩张,全球蛙类数量也已大幅减少。在海洋,鲨鱼、鲸鱼、海豚以及其它一些鱼类动物正逼近危险边缘。
  虽然坏消息不断,但好消息还是有的。很多鸟类动物数量正在恢复当中,这要归功于DDT禁令的颁布和实施。

  温室气体排放
  在所有国家中,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列第一,但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计算,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污染源。虽然针对“碳排放上限和交易制度”——捕获二氧化碳并深埋于地下,发展无排放的可替代能源——的提议很多,但是否接纳这些建议并付诸实施的决定权却在政府及其它机构手上。

  水资源
  水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可怕的污染让很多水资源变质,致使人类无法饮用,动物无法在里面生存。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同样改变了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可利用量——已经处于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海平面上升促使咸水流入淡水层。一些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压缩美国的水供应量,由于大面积种植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一些地区的供水状况会因此趋于紧张。

  森林砍伐
  由于大量砍伐以及其它因素,雨林的命运令人堪忧。森林——尤其是雨林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砍伐3200万英亩(约合129497平方公里)森林。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为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腾出空间,更为严重的是,森林砍伐速度似乎有加快趋势。

  珊瑚陷入危机
  有“海洋雨林”之称的珊瑚礁是至关重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最近几十年,从加勒比海到大堡礁的珊瑚礁一直惨遭过度捕捞、污染、疾病、水温升高以及海洋酸化迫害。海水酸性提高是由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然所致,随着酸性海水上升,珊瑚虫和其它动物用于构建骨骼的矿物质惨遭溶解。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截止到2050年,单是海水酸性提高便会让当前绝大多数珊瑚栖息地由于酸性过高抑制珊瑚礁成长。
    海洋死亡区域扩大
  所谓的海洋“死亡区域”是指溶氧量陷入枯竭的地区,很多鱼类、甲壳类动物以及其它物种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例如墨西哥湾。近些年来,海洋“死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些令动物窒息的区域是由大量肥料经河流进入海洋导致藻类疯狂繁殖形成的,藻类消耗了所有的氧。

    臭氧洞恢复
  臭氧层能够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居民。1985年,科学家在臭氧层中发现了破洞。时至今日,在禁止或减少吞噬平流层臭氧的化学物质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已取得成效,臭氧洞正逐渐恢复。但由于污染物质要在周围逗留相当长时间,臭氧洞的完全恢复还需要数十年之久。

  南极冰架崩裂
  与北极一样,南极也遭受冰层融化的厄运。4月,连接威尔金斯冰架与南极大陆的一座冰桥据信发生断裂。最近几十年,这些冰架惨遭消退或崩裂命运,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当属拉森A冰架和B冰架,分别于1995年和2002突然崩裂。
  绝大多数戏剧性融化发生在南极半岛——这个最南端大陆唯一一个处在北极圈以外的区域。相比之下,这个冰冻大陆的内陆地区却一直保持冷却状态。2009年的新研究显示,广阔的南极大冰原也同样经历着升温,但这种趋势一直被臭氧洞的冷却作用所掩盖。

  北极冰层融化
  在最近几年夏季戏剧性的融化之后,北极冰层的厚度已经无法和过去相提并论,对于北极海冰的未来存在状态,一些科学家感到担忧。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在短短30年内,北极水域便可能迎来一个无冰的夏季,这一估计大大低于以前的预测。类似这样灾难性的冰层融化将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趋势,同时进一步危及人类、独角鲸、北极熊等北极居民的生存状态。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体检 出炉 地球
(转自:中国素食文化传播网)

详细原文请参考:http://bbs.veg520.com/thread-43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