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现象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5:02

一、光学重点难点精讲例析

  本章重点难点,可概括为“2、3、4、5、1”,即:两种镜子、三类规律、四种光路、五个仪器、一个热点。利用上述口诀能使本单元重点难点形成一个易于梳理的知识系统。

  1.两种光学镜子的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对称”。凸透镜成像要明确“三个区域”(物所在的三个区域和对应的像所在的区域)和“两个分界点”(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以及物像的变化关系(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例1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同是2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问是10点正

  【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物像左右相反。所以小赵所成的像的大小,并没有随着他到镜面距离的改变而改变,A和B选项都不对。之所以小赵看到像好像是变小了,是因为“视角”的原因,这好比汽车离我们远去时,我们看到汽车也越来越小一样(虽然汽车并没有变小)。因物像左右是相反的,所以时针指得应是10点位置,时间是10点正。

  【答案】D

  例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虚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蜡烛在透镜前离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说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u=2f=30cm,所以f=15cm。当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后,u=30cm-20cm=10cm,此时u<f,根据凸透镜成像条件,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A选项正确。  

答案】A

  2.三类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

  三类规律是:(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反射规律;(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要注意其条件:均匀介质和斜射。光的反射规律的表述要注意因果关系: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分析折射现象时要注意“在空气中的角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例3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解析】铅笔斜插入水中,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屏幕上的手形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

  【答案】D

  例4 [07年中考天津市]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光的反射规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70°,所以A选项错;由反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于法线是对称的,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所以B选项正确;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也就是说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所以C选项错;因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所以D选项错。

  【答案】B

  3.四种光路的规范作图

  光路图的绘制是中考经常考的内容。光路图主要有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折射光路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路图。作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角的大小关系,作平面镜、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时要注意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

  例5 [07年中考湖北黄冈]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3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解析】因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所以不会发生折射,光线会沿直线射到水中的平面镜上,然后遵循光的反射规律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到达水和空气的分界面时,因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所以又发生了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水中的入射角。

  【答案】如图4。

  例6 [07年中考上海市]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5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些特点进行作图,首先过A、B两点向平面镜作垂线,交平面镜于O、O',截取O'B'=O'B,OA'=OA;连线A'B'就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图6所示。

  解题提示: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对称,故这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方法,称为“对称法”。用这种方法作图时,需注意AA'、BB'不是实际光线,而是辅助线,所以不能画成实线,也不能在线上标箭头,应画为虚线;A'B'是物体AB的虚像,也应用虚线来表示。

  例7请在图7中两幅图上分别做出入射光线、出射光线。

  【解析】图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镜后会聚于焦点,根据光路可逆,经过焦点的光线被透镜折射后会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图中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同侧焦点。

  【答案】如图8所示。

  4.五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应用凸透镜成镜规律制作的,而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两个透镜的组合,中考中一般考查它们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仅在个别省市中考题中出现过,考查的机率很小。

  例8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凸透镜成像时物和像的变化关系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当照完合影再照半身像,要求成的像变大了,所以“物近了,像远了”,应减小小明和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减小、增大。

  5.一个热点:眼睛和眼镜

  新课程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眼睛和眼镜自然就成了中考命题的热点。中考主要考查眼睛成像的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例9把图9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解析】此题考查模拟近视眼成像实验。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来自远处的光线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而是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所以要想让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应在眼睛的前面放一个能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些,再进入眼睛,便能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当“取下”近视眼镜时,因“物近”才能“像远”,所以,要想仍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B

  二、光学中的科学探究题

  光学中的科学探究题近年来在中考中考查得越来越多,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探究。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主要考查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的过程、结论等;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主要考查器具摆放不到位的原因、像随物距的变化、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等。

  例10 [07年中考江苏南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0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___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只能在物体这一侧才能观察到物体的像;为了探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本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不透明,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无法用白纸或光屏来承接。

  【答案】(1)A;(2)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

  例11 [07年中考 福建宁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1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解析】太阳光从遥远的地方射来,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透镜的焦点,所以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做此实验时要让烛焰、透镜中心、光屏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才能成像在光屏上,上述实验中光屏位置偏低,应将光屏向上调节。当将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时,因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幻灯机的成像原理。

  【答案】(1)10;(2)上;(3)放大;幻灯机(投影仪)。

第4节光和颜色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太阳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

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有: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产生等。

③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小孔成像(太阳的像),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只与小孔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④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定、紫七种色光过程。

说明:在红光之外还有红外线,能使温度计温度上升。在紫光之外还有紫外线,能使胶卷感光,它也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消毒灭菌。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来决定,即物体的颜色

⑤物体的颜色与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物体的颜色决定,即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⑥三原色:红、绿、蓝

例1:白光通过三棱镜之后,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因为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______光,偏折最大的是______光,依次介于它们中间的是__________.(4班吕琳提供)
    【解析】牛顿通过色散实验,让太阳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由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说明白光是由各种单光混合而成的
.
    【答案】红 紫 橙,黄,绿,蓝,靛

例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4班吕琳提供)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解析】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裙子只反射红光,其他色光则被它吸收.当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白上衣时,白上衣就反射绿光,上衣就呈绿色;绿光照在红裙子上时,因为红裙子只反射红色光,绿光则被它吸收,没有光反射出来, 所以红裙子呈黑色.

例3:在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现象: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4班吕琳提供)

【解析】如果太空中有空气,当飞船爆炸时,光和声是同时发生的,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应该先看到火光再听到爆炸声.然而我们知道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应当是当飞船爆炸时只看到火光,而听不到爆炸声.

【答案】这个场景中科学性错误是"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爆炸声,然后看到火光".

例4:用一支红笔在白纸上写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金泰来)

A.这行字在阳光下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是红色的

B.这行子在阳光下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是红色的

C.这行字会发出红色光,所以是红色的

D.这行字只用绿光照,就是绿色的

【解析】白纸、红字都不是光源,只能反射光.阳光下,阳光是白光,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只有绿光,则被吸收,没有光反射,就是黑的.

例5: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褚思漪)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解析】光源是指正在发光的物体。电池和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答案】D。

例6:下列物体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朱希阳)

A、平面镜B、人的眼镜C、电影屏幕D、点燃的蜡烛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平面镜,电影屏幕,眼镜都只在反射外来的光时才会发亮,不是光源。点燃的蜡烛能发光,而且是人造的。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朱希阳)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C、太阳和月亮都是天然光源

D、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的像越清晰

【解析】光在同一均匀的介质中才会沿直线传播,A错;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所以形成影子,B 正确;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C错;小孔成像是由于物体各个部分的光线都通过同一点而在小孔的另一侧形成的一个倒立的实像,孔越小,物体各部分的光线越能集中投射到光屏上的一个小点,越能形成清晰的像,所以D错。

例8:1、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什么在井底观天比在井外观天范围小呢?

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

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睛的人看红纸,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只有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解析】

1.视线被约束了

2.中午太阳在头顶,与人的夹角小

3. 白纸反射所有颜色的太阳光,

红纸只反射红色的光,蓝眼镜只能通过蓝色的光,这时候看到的纸是黑色的。

红光照到绿纸上,因为绿纸只反射绿色的光,不发射红光,这时它是黑色的。

例9:为了检查一块木板是否笔直,可以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木板棱长的方向看过去。这是利用什么原理?(朱希阳)

【解析】这是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原理。由于光在同一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木板有弯曲,凸起的部分就会挡住前端的光线,看不到木板的前端了。

例10: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20圈啦。他的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60圈啦,我还准备绕几十圈呢!请回答: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答案】(1)儿子的职业是宇航员

(2)父亲的话是真的,因为地球每公转一圈是一年,这个父亲如果已经60岁了,就说明已经绕太阳60圈了。人的寿命可以100左右,所以他当然可以再绕几十圈

例11:菜市场,有些卖肉的商贩常在肉的上方点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 )(朱希阳)

A、醒目,吸引客人        B、杀菌消毒   

C、防止蚊、蝇叮肉        D、是肉看上去新鲜些

【解析】红灯没有杀菌、防蚊蝇、吸引客人的作用;肉放的时间很长后,里面的血迹会变黑,使肉看上去没有血色、不新鲜。但是肉在红灯的照射下,白颜色的地方和红颜的的地方都反射一些红色,使肉看上去有了血色,好像很新鲜。

例1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均匀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

【解析】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这个均匀介质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

例13:有一位在北京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 m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收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km,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无线电波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解析】在北京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演奏的时间为:30m/340m ≈0.09s;在上海的观众听到演奏的时间为:1460km/(3*10*10*10*10*10)km≈0.005s,因为在北京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演奏的时间大于在上海的观众听到演奏的时间,所以上海的观众先听到演奏声。

例14:夏天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道彩虹,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小孔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直线传播     D人眼的幻觉

【解析】因为太阳发出的白光经天空中的小水珠后,发生色散(同三棱镜一样),而呈现七种色彩。

例15:看不见的光中,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

【解析】看不见的光中,靠近红光的是红外线,靠近紫光的是紫外线。

例16: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当阳光从你的身后射向你前方悬浮在空中的密集的小水滴时,便形成了彩虹。阳光射入小水滴时发生色散,各种色光在小水滴后壁发生全反射,并从水滴中折射出来,射向你的眼睛,于是你便看到了红色在上、蓝紫色在下的一条美丽光环,这就是彩虹!

例17:红领巾只能反射______色光,绿叶只能反射_______色光,所有颜色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______色的。

【答案】红领巾只能反射红色光,绿叶只能反射绿色光,所有颜色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黑色的。

例18:如何利用光的传播的知识和数学知识测出学校的旗杆长度?

【解析】在太阳下竖立一根1m长的竿,旗杆和竿同时留下各自的影子,可以看出以旗杆及其影子为邻边构成的影子与以竿及其影子构成的三角形是相似的,迅速测出旗杆的影子和竿的影子的长度。根据旗杆的影子与竿的影子的倍数关系,测出旗杆的高度。

例19: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略小,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光在其他物质中的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小,所以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将减小。

例20: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方形孔上,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能确定

【解析】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于光源的形状有关,若光源距离很远,地上光斑的形状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形状是圆形。

例21:(1)提出问题:彩色电视机图象的各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2)假设与猜想:可能是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各种光。

(3)设计实验:1 将红光与绿光混合,得到黄色光;2 将红光与蓝光混合,得到绛红色光;3 将绿光与蓝光混合,得到青色光;4 将( )光与( )混合,得到( )光;5 将( )光、( )光与( )光混合,得到()光,改变三中光的混合比例,可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4、绿光与红光混合,得到黄光:5、红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得到白光

例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白光能完全反射的物体是黑色的

B 牛顿用三棱镜做了白光色散的实验

C 彩色电视机的颜色由七种色光组成

D 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彩的颜料,等量地倒如一个大容器中,可以调出白色颜料。

【解析】A对白光能完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颜色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

D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彩的颜料,等量地倒如一个大容器中,可以调出黑色颜料。

【答案】选B

例23: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1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2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3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4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1、2、3、4     B、1 3、4     C 1、2     D 3、4

【答案】C

例24:“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灯和绿灯,而不用蓝色和紫色等其他颜色的灯。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甲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乙说:红色光穿头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他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同时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比较敏感。

丙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这三位同学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传统能力强”的证据。甲和丙看到红灯两时,乙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黄一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 有关;三位同学想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 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答案】对眼睛的刺激     距离     雾气、尘埃

(2)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对丙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丙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视网膜含有杆状和三种锥状感光细胞。杆状细胞对黄色的光特别敏感,三种锥状细胞则分别对红光、绿光及蓝光最敏感。这种视觉结构使人最容易分辨红色与绿色。

或者丙的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感光细胞这种视觉结构,人最容易分辨红色与绿色。

例25:在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星光总是闪烁不定的?

【解析】大气层的密度不均匀,由于不满足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所以星光会闪烁不定。

例26: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屏物质发出荧光,人们制成了( )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解析】遥控器和微波炉利用的是红外线;超声波诊断仪利用的是超声波;只有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

例27:做早操排纵队的时候,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的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依据是光的直线传播。

例28: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地球     B.金星     C.月亮     D.太阳

【解析】因为地球、金星以及月亮都是反射太阳的光,然而自身不发光。自身发光的是太阳,所以太阳是光源。

例29: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紫     D 黄、绿、紫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彩色电视机的画面就是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例30:1.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保持不变     D 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或者不变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逼真空中的速度略小,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物质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小,所以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将减小。

例31: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方形孔上,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A.方形    B.圆形    C.长方形    D.不能确定

【解析】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可知,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有关,若光源距离很远,地上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形状是圆形。

例32:下列介质中光速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C )

A.空气>真空>水>玻璃     B.玻璃>空气>水>真空

C.真空>空气>水>玻璃     C.玻璃>水>空气>真空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例33: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 )

A.早晚短,中午长     B.早晚长,中午短    C.早晚中午一样长     D.以上都对

【解析】太阳光线与人的夹角中午小,早晚大,故中午的影子最短,早晚最长.

例34:彩色电视机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黄    B.黄、绿、蓝    C.橙、靛、紫    D.绿、红、蓝

【解析】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例3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为( )

A.白光    B.蓝色    C.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解析】蓝色玻璃只能让蓝光通过,其他光则被玻璃吸收.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有7种色光,再让这7种色光通过蓝色玻璃片时,只有蓝色光能通过,其他6种色光被吸收,所以在屏幕上的颜色为蓝色.

例36: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色,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他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结果,他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是怎么想的()

A.我就喜欢黑色

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

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

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黑乌鸦太贪心,想各种颜色都要,结果把各种色光全吸收了,什么色光也没反射出来,因此看起来就是黑色的。

例37: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解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例38: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湖面中的月亮

【解析】小孔成像时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湖面中的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例39:白纸上写蓝字,在红色灯光下看到(两项)()。

A字是蓝色的    B字是黑色的   C纸是红色的   D纸是白色的

【解析】白纸、蓝字都不是透明物体,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蓝字只能反射蓝色的光.当在红光的照射下,白纸反射红色光,所以白纸呈红色;蓝纸只能反射蓝色光,而红光被它吸收,没有反射光,所以呈黑色。

例40:早晨我们看到草上的露珠映在日光中能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这是为什么?

【解析】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我们看到的色光,实际上是白光色散后所出现的单色光,由于白光色散后,它的传播方向已经发生改变,色散后的各种单色光传播方向也不同,因此,当视线方向改变时,所看到的色光的颜色也不相同。

例41:晴天,常常在茂密的树阴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形成的,这些小亮斑是   太阳的像   

【解析】树荫下的亮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

例42:妈妈长用手背来感觉孩子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B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解析】孩子发烧时,体温会升高,但温度升高不多。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所以往往用手背来感觉孩子是否发烧。点拨:皮肤的不同部位对各种不同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手背对热的刺激较敏感。

例43:在《论语》中有“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尝肉味”的句子,其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C   

A.听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解析:“闻韶音”是听音乐,“知肉味”是品尝肉的味道,所以“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听觉和味觉。

例44:光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最快    C    。

A、玻璃    B、水    C、空气    D、透镜

例45:什么折射率最小、偏折程度最小?

【答案】红光折射率最小、偏折程度最小

【解析】当白光进人介质,因为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则折射率不同,折射光线的偏折程度就不同。红光折射率最小、偏折程度最小,紫光折射率最大、偏折程度最大,所以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出现了色散现象。这种折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的色散被称为正常色散。所有在阳光下不呈现颜色的透明介质在可见光的区域内都表现为正常色散。

例46:焰火怎么有这么多颜色,还有这么多形状?

【解析】某些金属和它的化合物在燃烧时,会发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而焰火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人们把金属化合物作为染色剂与火药一起制成焰火。当它在天空中爆炸时,火药点燃了染色剂,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就发出了五光十色的光芒。

例如,铝镁合金在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色光;硝酸锶、碳酸锶和锂在燃烧时会发出红色光;硝酸钠、草酸钠、硫酸钠在燃烧时会发出黄色光;硝酸钡在燃烧时会发出绿色光;碳酸铜与强氧化剂在混合燃烧时会发出蓝色光;碳酸铜与硝酸锶用一定比例混合,燃烧时会发出紫色光;硝酸锶与硝酸钠用一定比例混合,在燃烧时则会发出橘红色光。

例47: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解析】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上呈白色。是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黑色。是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纸上将被吸收。

例48:打雷时,闪电和类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其原因是______;看到闪电与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越短就表示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人越______(填"远"或"近").

【解析】(1)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光在空气里差不多每秒钟要走30万公里,用这样的速度,1秒钟可以围绕地球的赤道跑7圈半。声音在空气中每秒钟约走340米,差不多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2)  近 

例49:人们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有颜色的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要把布拿到室外的阳光下观察比较好,而不是在室内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解析】日光灯下各色光不全,色彩偏色,而太阳光下各色彩比较真实。

例50:下列现象涉及的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B.蜡烛流泪——融化

C.钻木取火——机械能与热能间的转化    D.墙内开花墙内香——机械运动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的运动所造成,并不是机械运动。

例51: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是以光速传播的,若甲地到乙地的传输距离为1950千米,动过信息高速路,乙地接收到甲地的信息需要几秒?李普臻发

【解析】在空气中,光每秒大约3000000000米,所以195000000除以3000000000等于0.0065秒

例52:1.将原来的小孔用铅笔再钻大一些(注意不要太大),观察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会变亮。

【解析】将铅笔钻大一点,会变亮一些,而再大一些才看不见了。

例53:光在____________中的传播最快,每秒达__________米。

【答案】真空    3.0×108

例54: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例55:某同学看到闪电约9秒钟后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现像的地方距该同学约多远?(空气中的光速c=3×105km/s,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答案】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