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3:32
   因此,婴幼儿高烧时,千万勿冰敷额头或睡冰枕,不可太刺激的冰。应使用较温和的方法来退烧。如:
1、用温水(约37℃)擦拭全身,使皮肤的高温(约39℃)能逐渐降低。
2、以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3、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再度快速升温。
4、按时间(约四至六小时)使用(口服或肛塞)退烧药剂。

   中医非常注重整体观念,讲究的是辨证论治。而相对小孩子的辩证实在是比成人简单的多,孩子容易得的病一方面是感染外邪,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流涕、咽喉炎、肺炎、发烧等;

  一方面是乳食内伤,主要是在哺育还是的过程当中,因人为的喂养不当,如喂食过多造成了孩子的肠胃负担,而引发的消化大类疾病,如奶痨、食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病。

退烧的按摩,有一下几种:
1开天门200次



 2推坎宫100次


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4 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捏脊是从下到上,由腰骶龟尾穴到颈部大椎穴,为一遍。捏的力度是把脊背的皮肤捏提起来,如果遇到气血不通的部位就会有疼痛感,也会迅速微红。

5 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
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

 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建议妈妈们再加上退六腑300次,可以退脏腑实热,尤其针对高烧不退,效果非常明显。



无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用的四个手法是:
1开天门 100-150次、
2推坎宫 100-150次、
3揉太阳 100-150次、
4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其作用有疏风解表、止头痛。适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再加 推三关300次 可以发汗解表,效果非常好

风热感冒可以加揉曲池穴1分钟


感冒好了之后,帮助宝宝恢复的推拿手法:
捏脊5-10遍,三捏一提3-5遍,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2分钟,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震惊安神的手法

1 揉小天心100-200次,
2 清肝经200-300次
3 百会穴1分钟
4 揉五指节10遍(两只手)
5 轻推脊柱200次
6 开天门200次
N多妈妈试验过,非常有效果!



舌苔白,表明宝宝胃里面有积食,如果有百苔变为黄苔说明胃里的积食一直没有排空,积久化郁,郁久化热,所以苔为黄苔了。

治疗疳积(奶痨)型厌食,最著名的是就是四缝放血了,不过如果不用放血的话,可以用掐法,掐四缝的效果也非常好。
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重的手法之一,一般我们在家操作的话,可以用掐四横纹来代替放血。不过这个是特别针对有积食的孩子,(也就是奶痨型),但单单靠一个手法,只能起到消积食、除胀满的作用。后期的调整就需要妈妈每天坚持给宝宝做十分到二十分钟的按摩,一定会有改善的。
比如每天坚持给宝宝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等。


捏脊
另一个调节和改善宝宝消化不良的非常棒非常棒的就是每天坚持给宝宝捏脊。捏脊的好处除了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天体外,可以再日常保健过程中与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等合用,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身体亏损的宝宝都可以使用。单独使用也可以对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消化类疾病有很好的治愈作用。 
作为日常保健:捏脊一天可以捏5-10遍,三捏一提3-5遍就可以的。
三捏一提,是捏脊从下往上捏,捏三段,提一段,不是同一个部位捏三下再提一下的。



止腹泻四大手法:
作用:调中止泻。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1 揉脐(逆时针)100-300次、
2 摩腹(逆时针)3-5分钟、
3 推上七节骨300次、(七节骨的位置是从龟尾穴到腰椎第四节,向上推,叫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止泻;向下推,叫推下七节骨,泄热通便。

4 揉龟尾100-300次

治疗便秘四大手法:
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
1 揉天枢100-150次、
2 摩腹(顺时针)5分钟、
3 推下七节骨100-300次、
4 揉龟尾100-300次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而龟尾穴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用的是同一个手法、同一个穴位按摩,原因就是龟尾这个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具体操作,关于脾胃日常保健及治疗的按摩手法有:补脾经、揉按板门、运内八卦、捏脊,揉按足三里,揉中脘、摩腹,分推腹阴阳。 当然如果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上面讲的思路,要辨证论治,不一定刚刚我提到的所有的穴位要全部按摩到,只挑其中几个重点来应对。

   如我们题目中所提到的厌食,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

  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通俗的理解就是,实证 是因为食积引起的脾胃失调,(所谓食积就是食物积滞在肠胃,无法消化),故食欲减退,有时严重会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初期舌苔白厚腻,治则以消食导滞为主。长时间因为积滞日久,舌苔的变化由白黄转为黄腻苔,耗伤正气,则会由实证变为虚证,这时的治则则以调补为主。

  一般情况下虚证:体质虚弱或发烧、感冒初愈的孩子,肠胃功能虚弱,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这是的治则则以健脾益胃为主。


我给你找一下脐,天枢 为肚脐旁开2寸,宝宝的2寸是两个大拇指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