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故居上看到的国人彪悍留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1:21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韶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来到马克思的故居特力尔的时候,我就想,这里升起来的,才是照着全世界的太阳。
我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并不远,十多年前,当国内来的干部听说到马克思的故居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便都踊跃着想去看看。随着中国的干部们腰包越来越鼓,对穷人的代言人马克思的感情便淡漠了许多。现在让他们去看马克思,他们总是推说两个小时的车程太累,就不去了吧!我想,既然马克思对已经富裕起来的干部来说,不过是过河之桥,马克思毕竟不象释迦摩尼那么小气,非要人还愿不可,不去也罢,免得惹马老爷爷生气。
来到马克思的故居前,这是一座很普通但却很精致的楼房。按了下门铃进了门去,迎头便是马克思的塑像,入门口上,赫然特意为中国的干部们用中文写着入门的提示:“禁止吸烟,禁止吃零食,亲爱的游客,请您注意外边的交通!” 瞧瞧,马老爷子生气了吧?怎么教育出这么一批不孝的子孙,来朝拜竟然敢在这里的房间放肆的吸烟甚至吃零食,您是想告诉马克思,您已经彻底地翻身到了胡作非为的程度,甚至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么?!马克思当年可没那么富裕,他的生活曾经窘迫到流连于香槟酒和当铺之间,您到这里吸烟吃零食,不尊重马老爷爷,所以马克思对您也就不客气,不仅用“禁止”来代替了“请不要”的婉转,而且还提醒您要注意外边的交通,别因为在这里大不敬,太放肆,出门被车撞了,遭了报应!
马克思的故居几经磨难,房间里的物品已经荡然无存,能够提供参观的,只是一些图片以及关于马克思本人和当年无产阶级革命的介绍。马克思有三个女儿,一个早逝,另两个女儿都参加过革命活动,又都先后自杀身亡。马克思还有一个和女佣人的私生子,直到马克思和燕妮去世以后,才和他的女儿们见面,后来也名不见经传。马克思在凄凉中逝世,他没有想到在他的身后,会出现那么多的崇拜者,更没想到他会成为一面旗帜,在他的旗帜下,真理和谎言都找到了栖身之处。
马克思是哲学家,他主张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我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一个无钱寸步难行的社会里,能不能在不改变现行体制这个“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和教育的办法,让干部们对无人看管的银子无动于衷?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用剩余价值的学说,挑起了穷人对富人的仇恨和撕杀。我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干部成了富人,穷人依然是百姓的时候,剩余价值的学说是否已经过时了呢?
马克思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为我们勾画了共产主义的美景。按需分配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画。可惜的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资源根本承载不了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我就想,假如要实现按需分配,为了供养人类,我们还需要开发宇宙间多少星球?
参观马克思的故居,门票三欧元,如果是二十人以上的团体,门票两欧元。马克思的家,同其他的历史遗迹一样,已经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文化景点。走进马克思的故居,人们用平淡的语调在这里向人们介绍着,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象介绍一个过去的传说,象讲述一段与己无关的故事。马克思在德国,已经走进了历史,而把他的理论铺在整个故居的展厅里,让人们去读,去思考,去选择。
当我把马克思的故居掩在身后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精彩的留言簿,言簿上到处都有中国人的留字纪念。
单人来旅游的签名,写得很随便:“马克思啊马克思,您把马克留在自己的国家,而把思想给了中国!”
集体来旅游的,则千篇一律是一句内容苍白,有复制嫌疑但又小心翼翼到无可非议的口号,比如: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万岁!”
“马克思的精神永垂不朽!”
马克思塑像上的面孔毫无表情,我好想问一句马克思,您看到这样的口号感想如何?您是一个那么喜欢思考的人,而在您的思想下照耀着的人们早就没有了思考的习惯和胆略,您是否喜欢这种味同嚼蜡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