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43:07
       熙熙攘攘 皆为利往

                                * 南瑞

到目前为止,新版《红楼梦》已演出过半,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重头戏已一一演过,但似乎镜头外的戏码更夺人眼球。9月8日的《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红楼梦>赔了,历时8年耗1.18亿》的报道,文章中公开了新版《红楼梦》的投资额、成本开销和各项收入,且信息的提供者相当权威,包括新版《红楼梦》的制片人李小婉和华录百纳总经理、新版《红楼梦》总制片人刘德宏。这篇报道详细剖析了新版《红楼梦》的各利益攸关方,挖掘出许多内幕。有网友根据杂志所提供的数据,为新版《红楼梦》算了一笔账,结果是不赔反赚,这与李小婉在媒体面前的哭穷形成了鲜明对比,又招来了无数板砖。

如今的文化已发展成为产业,尽管新版《红楼梦》在宣传中一直强调是为传承经典文化,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人愿意干赔本的买卖,就算李少红想为艺术献身,投资方也不干啊。谁都知道《红楼梦》是个香饽饽,不管拍出来的东西得的是骂名还是美名,只要打着这个旗号肯定能大赚一笔,它消费的是大众认可的文化瑰宝,不愁没有人买单。这么浅显的道理自然人人都明白,大家忙着买票上船,要搭着这艘“泰坦尼克”去淘金,于是就有了一个丰腴又健康的林妹妹。李少红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表示,选用蒋梦婕是有原因的,但是原因不方便透露。这个“不能说的秘密”难免让人猜疑,莫非真如网上的爆料所言,这个“林妹妹”是带着“嫁妆”走进剧组的?

资金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在当下社会是很难避免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告诉记者,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够理想,投资方对艺术的操控和对整个运作的主宰越来越明显,导演不能操控一切,但是同样机制下的西方却能做出精品。这就告诉我们,在创作中双方要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和谐投资方要明白他的投资必须得和精致的艺术结合才能实现回报,在内容上,应该给艺术家空出位置。 

在最近的访谈中,除了大倒资金短缺的苦水外,李少红频频提及红学家。从她的爆料中我们得知,原来令人唾弃的旁白和万恶的快进镜头,都是出于红学家的强烈要求。头晕目眩的“凌波微步”是因为很多镜头红学家不让省略,但篇幅有限只好快进。画外音则是剧拍成之后,红学家让补加的,因为要忠于原著。看客们如梦初醒:原来这里面的水也很深。好像真有点冤枉李少红和她的团队了,替别人背了那么久的黑锅,原以外他们是“雷公电母”,结果却只是红学家手中的提线木偶。

中国的红学研究非常发达,派系林立,各派均以正统自居,谁也不服谁。或许我们可以像鲁迅先生提倡的那样,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下:这一次的改编是某些红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主观意愿强加于作品之上,希冀利用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在新接触《红楼梦》的群体中形成“奉天承运”的印象。这是不是也算“植入思想”,在“盗梦空间”里,这种行为是被认为不道德的。

除了投资方和红学家,在看客们的身后,我们似乎也能窥到利益的魅影。网络发展到现在,其影响力绝不能小觑,网络舆论在多次的文化和社会事件中取得过成功,新版《水浒传》就因为网上的一篇帖子便更换了武松的人选。网友们在数次的胜利中有点膨胀,他们希望在《红楼梦》的改编中也能发挥影响力。但不管是前期的“红楼梦中人”选秀还是后来的服装造型,尽管网友们一再诟病,但是创作团队对这些意见始终是置若罔闻。在此过程中,网友们已经积攒起诸多的怨气,及至开播后,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不可不说是一种宣泄,但新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依旧以强硬的态度质疑网友,如此便招致了更激烈的反抗。

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上,有人想成为舆论领袖,有人想一炮而红,这些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开发新的雷点,再以更猛烈的姿态去抨击。网络世界早已不单纯了,“不明真相的群众”的热情是巨大而又可怕的。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当前的舆论环境不太正常,这是诸多历史、文化、社会与人性问题的折射。针对古装大片,网络影评曾经上演过“多数人的暴政”。新版《红楼梦》被围攻,或许有更多复杂的原因,但他还是呼吁观众:尊重剧组的劳动,冷静表达自己的观点,让独立批评成为维护个人尊严与保障他人自由的武器。

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用来诠释新版《红楼梦》引发的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现象,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对于新版《红楼梦》,大家都是奔着利益来的,“肺腑之言”、“义愤填膺”的背后都各有各的小算盘,谁要是在这件事上较真,那就可笑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