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小日本的一个致命不同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26:43
中国和小日本的一个致命不同点文/胡荣荣 上海世博会开幕了。许多人都听说过,日本爱知县召开世博会的时候,日本人让全世界见识了一下什么是日本人的素质。说到日本人的素质,大家就会想起日本人的那个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不插队的国民性。上次爱知世博会的时候,也是这样,日本人参观完世博会,出去的时候,把自己在世博园区的时间段内产生的垃圾自己全给带走了。小日本的这点国民素质,让伟大的中国人自叹不如。中国的清洁工有那么多,可还是搞不好环境卫生。一个伟大的国家的人民素质,居然还不如一个小日本的国民素质,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呢。很胸闷呢。说到中日之间的不同,任何人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的素质是怎么养成的。中国人也有素质教育这一课,日本人的素质,说起来,也不过是素质教育教育出来的。为什么同样的素质教育,结果大不相同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别人学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愿做革命的螺丝钉。”这首歌,很多人会唱,因为我们就是被这首歌唱大的。中国人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教育小孩子大家去给别人做好事。日本的素质教育不是这样的。日本人的素质,是从教育孩子不要做坏事开始。日本文化被称为“耻”的文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在意的就是周遍人的态度,老师在教导小学生的时候,首先教育他们的,就是,不要做一个给社会增添麻烦的人。换句话说,你可以一辈子不做一件好事,但请不要去做一件坏事。中国的教育正好相反。先从教育孩子要做好事开始。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做坏事。日本人就是用这样的观点教育自己的国民的。说到这里,也许有的砖家要扔砖头了,说,那么怎么解释日本人在侵略中国时做的坏事呢?这问题比较复杂,简单的说,第一,许多日本人不认为这是坏事才做的。第二,正因为周遍的日本人都做了,不做是“耻”,所以就算认为是坏事,因此也跟着做了。第三,我在这里说的是现在的日本人,而不是处在战争状态下的日本人。那么,日本教育孩子从不要做坏事开始的教育法,是日本固有的文化道德教育史观吗?这倒也不是。因为这观点,本来也是来源于中国人的。最早提出这观点的,就是最近因为一部电视剧很受大家注意的三国时代的刘备。刘备的观点是这样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语见刘备《诫子书》)。《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看上去虽然有虚伪的一面,但真实的刘备能够对自己的儿子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话,无论怎么看都应该受到尊敬。《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刘备为正义的代表而千百年来受到大众的支持,并不是某个权力者的心血来潮。是有历史依据的。现代人喜欢建功立业,忙着给曹操翻案,其实,就算把曹操捧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中国人的国民素质也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之所以褒刘备贬曹操,是因为曹操无论多么伟大,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半点关系。相反,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如果能够推广而成为普世价值,那么,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何至上升几个等级?刘备的这句话,中日之间各地其一。中国得到了前半句,日本得到了后半句。这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籍,双方得到了各半之后各自修炼。得到了前半句的中国,到处都有雷锋似的好人好事涌现。得到了后半句的日本,虽然很少有人做好人好事,但因为也很少人做坏事,所以,看上去整体的国民素质比较高。刘备的一句话影响了中日这两个不同的国家。这里是一个看上去简单,实则复杂的社会逻辑。中国人在做好事的同时,也做坏事,坏事把好事也擦掉了。日本人不做好事,但因为也不做或者很少做坏事,所以就算没有人做好事,社会风气也没有坏掉。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做过好人好事。”我相信,一件好事也没有做过的中国人肯定是不多的,大多数中国人不但做过好事,而且还多次做过好事,但无论你做过多少次好事,做一次坏事,就把你所做的好事给擦掉了。很多日本人不敢说自己做过好人好事,但基本上很多日本人敢说自己没有做过坏事。在日本人看来,插队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之类的,也是在做坏事,为了不做坏事,所以他们不敢插队,不敢闯红灯,不敢乱扔垃圾。中国人呢,习惯了以善小而为之,学习雷锋好榜样,以搀扶老人过马路为好人好事,以拾到一元钱交给报社为好人好事。在习惯性的做“小善”的同时,中国人也习惯性地做“小恶”,比如插队、闯红灯、乱扔垃圾之类的。同样是一个钱包,拣到了钱包的中国人要做好事,交到了报社电视台,交给了领导什么的,怕人不知道。日本人拣到了钱包,因为不敢做坏事,直接就交给警察处理了。中国和小日本的这一个致命不同点,就是——“中国人以善小而为之,日本人以恶小而不为。”换句话说,日本人可能会“因善小而不为”,中国人可能会“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