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爱孩子是一门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0:59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爱孩子则是一门学问。刚刚来到人间的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接触来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获得对世界的信任进而形成自己的性格。因而,父母理智的爱对孩子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之一:孩子的合理要求应该满足
         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能使他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1.满足必要的物质要求。  父母应该保证为孩子提供生存的基本物质,如充足的母乳或乳品,一张舒适的小床,宁静的房间,可供孩子把弄的玩具等。
         2.与孩子保持亲密的身体接触。  爱抚是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当他哭闹的时候,大人抱着他,哄着他,他会产生广泛的松弛反应,情绪状态会从不安,害怕和焦虑转化为轻松,愉快。要是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就不能使孩子完全消除不愉快感,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无论如何忙碌,一定要安排与孩子共享接触的快乐。
        3.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 。   和孩子游戏是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增进亲子感情的良好方法。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食品,衣物等,这就是爱孩子了;有的父母则认为,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备至,包办代替才是对孩子的爱。这些都是父母不了解孩子需要的结果。其实,在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后,孩子最大的需要和愿望是和父母一起游戏。如果只被无比丰厚的物品,玩具所包围,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反而会对父母更加冷漠,这无疑是一种失败之爱。
        4.给孩子“我来”的机会。  一岁后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喜欢说“我来”这并非坏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我来”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长;从教育的角度讲,“我来”有益于孩子自理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因此,首先,要确定适当的范围,支持孩子的“我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孩子“我来”的范围。其次,要内心指导,传授技能。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在尝试“我来”时,经常会把一些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不应生气,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帮助孩子进步,成功,从而获得行动的自信心。切忌斥责。否则会使孩子胆怯,缺乏信心。
       5.学会尊重孩子。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自尊等多方面的需要。父母应注意,对孩子说话,音量要中等,不能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气;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的话,因为尝试是孩子会独立的开始,是孩子对人生的一种学习;不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随意指责;不要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愿望,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受尊重的孩子才能够学会自尊,进而学会尊重别人。
学问二:理智的爱孩子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不是盲目的。孩子年龄小,无法分辨是非,溺爱只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所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失去爱别人的愿望和能力,这种情感体验缺失带来的严重影响,将在孩子今后的社会交往中逐渐表现出来。
       1.对孩子要适度的爱。    溺爱孩子的父母缺乏原则,对孩子要求不严格,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倒地打滚。一般情况下,这些父母对孩子的爱表现为事事代劳,不让孩子干任何事情。殊不知,这是在剥夺孩子的发展机会,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适度表达对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2.对孩子要宽容。    孩子的发展既有年龄差异,又有个体差异。父母要学会宽容与鼓励,切忌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父母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长处,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高兴,并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3.让孩子经受适当的挫折。   生活在蜜罐的孩子是禁不住大风大雨考验的。明智的父母不妨给孩子一点挫折,如生活中设置若干难题,延迟满足某些合理的需要,不满足不合理的需要。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一些失败感,但失败后的成功体验更珍贵。
     爱,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无需学习的本能。想做个新世纪合格父母,就请多掌握一些爱孩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