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八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9:15
王重阳的BLOG   2006-04-27 13:19:01
论起“五四”就不能不说起北大,说北大就不能不提到蔡元培先生。众所周知,蔡先生在到北大之前,北大的名声并不怎么好。用蔡先生的话说,北大是“两院一堂也,探艳团也,某某等公寓之赌窟也,捧坤角也,浮艳剧评花丛趣事之策源地也。”
于是,蔡先生于到校两周后,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了《北京大学之进德会》一文。宣布甲种会员要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之外,加不做官、不做议员二戒。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入会的条件是登记入册,并随即公布于《北京大学日刊》,还建立了评选纠察制度。比如,陈独秀就当选为评议员,而李大钊当选为纠察员。其实,于校刊上登载会员名单,已经是让会员接受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监督,又何必建立评议纠察制度呢?而且,也没有确切资料来证实加入进德会之后,会员的道德标准有多大提高。这样,加入进德会与其说是进行自我约束,不如说是一次道德水平测验。从名单上看,丙种持“八戒”的寥寥无几,只有在法国卖豆腐的李石曾博士等六七位。蔡先生自认持“五戒”,李大钊、辜鸿铭等人都为甲种。学生中如张申府(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张国焘、康白情、罗家伦、傅斯年等人纷纷加入。另外,进德会还吸收校外人士如孙克容等人加入。到1918年6月进德会开讨论会时共计有教职员工450多人。这期间,《北京大学日刊》上还发表了不少关于“进德”的文章,比如,1918年2月6日有陶明叡写的《进德五箴》。蔡元培还开除了“无德”的英文教员徐佩铣,全校道德风气为之一变。
其实,蔡元培于民国元年就与吴稚晖、李石曾、汪精卫等人在上海发起过“进德会”,后来因为一部分人身为官员,就从权由宋教仁为首办了“六不会”,又同时发起了“社会改进社”等修道养德的组织。
蔡先生素以人格高尚著称,鉴于民六、至民八期间北京民风、政风堕落到极点,故从知识分子高度密集的北大入手,以图改变士风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这也是蔡先生所敬仰的“东汉之党人、南宋之道学、明季之东林。”的具体实现步骤。
中国历次政治文化运动甚至战争都是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哪怕是强词夺理或矫诏),故蔡元培从辛亥革命之后,就着力走一条与宪政改革、发展实业不同“新民德”的路子。事后也证明了蔡先生在北大进行整顿后,抢占道德制高点,使“五四”时间中的北洋政府明显感受到了来自道义上强大的压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嫖、不赌、不吸烟等都可以理解。为何不做官、不当议员也成为了戒律?这是因为蔡元培一方面认为士子应该保持读书人的本分,不能营营于文官、律师考试。另一方面,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汪精卫等人都受无政府主义很深。在北大的蔡、李依然倾向于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不然,像当时一些私生活方面口碑并不佳的一些文人如何能加入进德会呢?而且,蔡元培在北大搞了许多学生社团,比如平民教育会甚至还有消费公社,这些都大有乌托邦的意味。
“绳己”、“律人”、“止谤”是蔡元培构想的进德会的效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蔡元培构想的会员最终达到的理想人格。从客观上讲,进德会起到了以矫末俗的作用。这一切当然离不开蔡先生春风化雨的人格力量。后来三松堂冯友兰在回忆录里也认为蔡先生的人格感召力甚至比兼容并包的思想还伟大。
蔡先生辞去北大校长一职就写了“杀君马者,道旁儿”数字。
将近一百年了,蔡先生的“八戒”比“八荣八耻”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