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幸福从心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7:57
    1、人类的情绪体验
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自身的观察系统。用非此即彼的思维逻辑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很自然地会把所有事物都分出好坏、黑白、正反、对错、胜负、有序与无序、规则与杂乱、稳定与突变、发展与退化、物质与精神、男人与女人、直线因果与循环互动。我们会觉得许多事情都处在矛盾的对立之中。当我们摘掉非此即彼的眼镜,用自然的、存在性的眼光,在更长的时间序列中去观察世界,又会发现对立的两者浑然一体,很难截然划分。
快乐
快乐是一种内心资源,不快乐也是一种内在动力。快乐是一种给予,让内心的阳光点燃别人;不快乐是一种吝啬,把好的情绪压制在内心,不愿与人分享。不快乐在社交场景中有两种象征意义:让喜欢的人亲近我,给予关怀,潜台词是“我需要你!”同时也是让不喜欢的人离自己远点,“别来烦我!”。
持续的快乐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情绪是有起伏的。有三个办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体会到快乐。一是让快乐来和走得都慢一些;二是提高心理对快乐的敏感;三是创造可以感受快乐的情境。
压力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事业,快乐的、健康的、无拘无束的活着就是生命的成功。爱情、欢娱、享乐、休闲与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你之所以需要事业的内心动力,也是个人奋斗的目的。
     2、多样的心理现象
道歉
喜欢道歉的人永远保持了一种自如的心态,不避讳道歉,因而也不怕出错。喜欢道歉的人有比较强的心理净化能力,许多与人交往中的不快都通过对人说“sorry”而投射出去。喜欢道歉的人也是喜欢控制的人,直接控制让人反感,要让人不反感,就需要付出很多。道歉还是一种进攻的武器,以退为进。
      3、成长的烦恼
其实,年轻只是一种内心感觉,代表生命内涵中的创造力、冒险精神和自我发展的动力。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仍旧可以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拥有朝气蓬勃的活力、对未来的希望,心里充满对新事物、新世界的兴趣。
嫉妒
嫉妒算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是人的社会属性,源于人们彼此的攀比与竞争意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如果在现实中做不到,情绪就会创造出内部的精神现实,通过对别人的贬低、忽视、讥讽来获取心理平衡。嫉妒的潜意识语言是对自己的不满,并把这种不满投射在他人身上。用积极的眼光看,嫉妒象征着人不服输、不甘心的内心态势,在很多情况下也算是一种反向的生命驱力,不善嫉妒的人也不易成功。
      4、微妙的心理
理论上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来源于四种欲望。一是物欲——生存的需要;二是情欲——归属感与亲密感的需要;三是权欲——对安全与优越的需要;四是精神欲——对知识的渴望,对心灵超越的向往,对不惑与良知的追求。人需要有欲望,不管哪种欲望,也不管文化怎么解读或贬低某些欲望,恰好是这些欲望促进着人的发展与成长。
      5、人际环境
人们总是以自己为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的心里都是阳光明媚;抑郁的人认为天总是深灰色。这种心理现象发展成极端的情景,把不被自己接纳的内心欲望、冲动归咎在别人身上,我们称之为“心理投射”

判断人在社会交往中心理成熟度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拒绝别人是需要勇气的;第二是可不可以主动要求别人帮助自己,接受被别人拒绝同样需要勇气。
       6、亲密关系
精神分析认为爱情有很大的自恋成分,人们总想在相爱的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伦理学家一般认为,爱不是责任,却必须包含着责任和无私;爱不是身心的依恋,但没有依恋,爱就不深刻。
没有人可以用理性去控制内心的欲望,理性只能帮助人如何合理地表达欲望,而被表达出来的已经不再是欲望的本质。
人们最容易陷入一种道德误区,以为情爱应该是唯一的。其实,情爱从情绪水平升华以后,就一直栖身与人们的精神世界。在那儿,随意的、直觉的、感性的、自我中心的、梦幻般的、虚无飘渺的东西才是可以存在的。
对婚前恋爱体验越彻底的人,未来婚姻就越稳定,越能经受住围城外情爱的冲击。成熟的爱情体验让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得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样的心如止水。
爱情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文明人为了把人的性与动物的性区别开来而创造的美丽神话。其实,性的需要一直直根于男人女人的本能中,爱是性的达成与性的专一化的合理解释。性其实也不是专一的,本能中的性是泛情的,动心的感觉不受爱与不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