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一 孟春纪第一-半月谈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4:39

【编者按】

读书养性,开卷有益。

从今天开始,“即时通”为各位会员开辟“读书热品”栏目,在这里,各位网友可以从经典名篇、隽永美文中分析事理,感悟生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我们在经典文字的力量中认知、思考。

“读书热品”为您推出的第一部著作是《吕氏春秋》。它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的门客所编着的集子,内容兼有儒、道、墨、名、法、兵,农各家的言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礼俗、卫生、音乐、道德修养等,是一部论述国家统一事业与管治方略的巨著。

《吕氏春秋》全书体例一致。文章结构完整,组织较严密,语言也较生动,并常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富有逻辑力量。有的整篇整节都由比喻组成,文字简短,取义贴切。如“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如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等,内容丰富含有深刻的哲理。形象鲜明,文学色彩浓郁。

《孟春》是《吕氏春秋》全书的第一篇,也是《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的第一篇。文章记述了孟春正月太阳的位置、应时的动物、出现的节气、气候的征兆、农事的安排等。

为方便众多想学习和了解《吕氏春秋》的读者朋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我们不仅将其原著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并增加了难点字词的注释。欢迎各位会员就每天连载的内容及时发表书评。

尽管书的世界“浩如烟海”,但相信在即时通的世界里——“天涯若比邻”。

《吕氏春秋》卷一  孟春纪第一

孟 春

【原文】

孟春之月(1),日在营室(2),昏参中(3),旦尾中(4)。其日甲乙(5),其帝太皞(6),其神句芒(7),其虫鳞,其音角(8),律中太蔟(9),其数八(10),其味酸,其臭膻(11),其祀户(12),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13),鱼上冰,獭祭鱼(14),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15),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注释】

(1)孟春:夏历春季第一个月。

(2)(3)(4)营室、参、尾:星宿名。均为二十八宿之一。

(5)其日甲乙:古代以十天干纪日,十日一循环。古代的阴阳五行学家将十天干分属五行,以为甲乙属木行;将四季分数五行,以为春季属木行。因此甲乙日被认为是春季最为重要的代表日。

(6)太皞:即伏羲氏。传说中上古东方部落首领,死后被尊为东方之帝,于五行则为木帝。

(7)句芒:传说中上古另一部落首领少皞氏之子,名重,因辅佐木帝即太皞有功,死后被尊为木神,又为木星名。

(8)角: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古人将五音与四季、五行相配,以角配春,配木。

(9)太蔟:古代乐律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此太蔟也为正月的别称。

(10)其数八:指春月之成数。据说五行排列顺序之数,即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分别加五即为五行的成数,如水的成数是六,火的成数是七,木的成数是八。春季数木,固春月的成数为八。

(11)臭:气味的总称。

(12)户:此处指户神。

(13)蛰虫:指冬眠的动物。

(14)獭祭鱼:水獭将捕到的鱼陈列在水边,有如祭祀。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

(15)青阳左个:周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称名堂,东向堂谓之曰青阳;堂各有左右房,称个。

【译文】

春季正月,太阳的位置在营室宿。初昏时刻,参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尾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中属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应时的动物是龙鱼之类的鳞族,声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与太簇相应。这月的数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气味是膻气,要举行的祭祀是户祭,祭祀时,祭品以脾脏为尊。春风吹融了冰雪,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鱼儿从深水向上游到冰层下,水獭捕到鱼,把它摆在岸边。候鸟火雁从南往北飞行。天子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子,车前驾着青色的马,车上插着绘有龙纹的青色的旗帜,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麦子和羊,使用的器物纹理空疏而通达。

【半月谈会员如是说】

《吕氏春秋》的杂家称谓应回归综合本义。天人观念可以提供解析综合学派价值的合适角度,《吕氏春秋》将先秦各家天人思想的积极成分加以融会贯通,并意识形态化,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图式。今天读来,仍能感到其文化融合和生态智慧富有启迪。——侯文丽 

郭沫若认为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政治家之一,而始皇承六世的余威,处居高临下的战略地位,益之以六国诸侯的腐败,故他收到了水到渠成的大功。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方法用正确了。相反的,假如沿着吕不韦的路线下去,秦国依然是要统一中国的,而且统一了之后断不会仅仅十五年便迅速地彻底崩溃。——米兰

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的《春秋》和《吕氏春秋》是同一本书吗? ——杰夫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所以,它们不是同一本书。仅为编辑观点,不当之处还请指教。——即时通“读书热品”编辑 

《吕氏春秋》的编排很有条理,这一点在今天连载的“纪”的部分有集中体现。纪分为十二部,用春夏秋冬四季各加孟仲季三月的组合月名作为纪名,如今天连载的“孟春纪”。此外还有“仲春纪”“季春纪”等。每一纪五篇,“以第一篇言天地之道,而以四篇言人事”。《吕氏春秋》用十二月纪作为主干,读来条理很清晰。——小春

高中时候就把《史记》、《吕氏春秋》之类的“知名古籍”看完了,这让我的古文收益不小,到了大学看了资治通鉴之类的,但是一直都没有看完。年少时读过的书对我的影响至今还有,感谢阅读时光。——峻岭

治国先治人,正人先正己。《吕氏春秋》对君王、群臣、士人的品格德行修养有很高的要求,其中许多可以看做社会公德,作为普通人也是应该具备的。例如大公无私、节制贪欲、孝敬父母、谦虚谨慎、讲求信誉、重节守义、尊师爱长等,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不也提倡诸如此类的良好德行吗?——夏夏风

《吕氏春秋》——很亲切的一本书。它曾给过我许多点悟,让我们恍然明白自己熟悉的事原来是这个理。例如它告诉我:名声不能转让,好与不好全出于自身的行为;厚葬死人并不是因为死人有知,而是因为活着的亲人感情上需要;后人看待今人,就如同今人对待古人;野外有一只兔子,大家都去追抢,因为它的归属未定,动物市场上满是兔子却没有人争抢,因为它的归属已定;人们轻视远方的珍宝,因为它与自己毫无关系,重视身边的小东西,因为它们为自己所有,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生命属于自己,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所以生命是最重要的。这些朴素的人生道理,在《吕氏春秋》中俯拾皆是。重读经典,重拾记忆。——王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