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离幸福有多远——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05:08

中国人离幸福有多远

2010年09月17日 10: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幸福是什么?是金钱?是权力,是地位?还是来自对生活的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幸福的认知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异?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以及生活背景不同的人群分别做了调查:结果普遍显示,大部分人们对目前状态感到不满,幸福指数只占到四五成左右,少部分人六七成左右。其中,有两种情况较为明显。即幸福的感知度与物质生活水平辩证关联。

 

  今昔幸福感呈明显差异

  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不出自己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他们对于幸福的概念十分模糊,经常患得患失,觉得幸福就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记者从现任某事业单位的一名员工李女士的工资单中了解到,10年前,李女士月收入大概是1000元左右,那个时候物价也没现在这么高,住在单位分的员工宿舍,每月的开销主要就是吃饭、交通和生活用品方面,这部分消费占到收入50%左右,钱虽然不多,但是也够花,平时下班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能对于自己来说,最大的花费就是在服装上,能够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就感到非常幸福了。

  “而如今,李女士已经换了工作单位,工资收入是十年前的5~6倍,按说,她的幸福感也应该随之增加,但是她却对记者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比起几年前,我的生活水平确实要好很多了,但是压力却是几年前的好几倍,钱挣得多了,反而觉得不够花了。

  就拿现在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来说,还房贷就要3000元,2年前,刚买了车,每月的油钱1000元左右,再加上家里正常的生活用品消费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除去这些,能省下的钱很少,那个时候500元就可以买一件非常好的衣服,但是现在有时候花了1000多元钱买一件衣服,已经算是很平常的消费了。李女士说,“现在社会在变,人也在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欲望更是永无止境。”

  据知,现在许多国家每年都做国民生活幸福度的统计,在我国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也把幸福指数列入统计指标。早在2005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曾对中国6个省会城市居民进行过“幸福指数调查”,此后,2009年英国《幸福星球报告》也相继展开。

  广州的一份调查显示,“官员生活满意度最高”。还有一些调查数字或许更令人感慨:我国抑郁症患者达2600万、九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七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八成家庭付不起子女学费、7亿多人受到职业伤害、47%母亲无力养育孩子、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

  《2009年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报告还显示,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70后、80后的“房奴”们的幸福感并不减少,职业排名中,公务员跟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幸福感最高。

  记者还在采访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不出自己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他们对于幸福的概念十分模糊,经常患得患失,觉得幸福就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幸福感缘何下降

  幸福指标是诊断指数,而GDP是发展指数。两种指标功能不同,幸福指数概念的提出,是把我们原来一味追求GDP,转向更加多元的评价标准。

  尽管经济社会在发展,财富在增长,幸福的保有度却被稀释了,一位受访者对记者说,物质生活的充裕反而让他感到更加不安定,这种不安定并不是来源于担心财富的流失,而是源于对社会现状不满却也无能为力的焦虑。记者同时发现,很多受访者都表现出同样的担忧,认为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不甘于现状,焦躁不安,但也只能随波逐流,进而损失了幸福感。

  从发展的观点看,更具根本性的因素,则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过高期望,单纯的物质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人们需要更高品质的享受,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些有失公正的事实,造成了人们的心理落差,即导致幸福感骤然下降。

  不少的人,在考虑幸福与否,往往只是基于当时的情绪,一时的挫败感掩盖了整体的判断,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自己多么的不幸,也会因为一时的成绩感到幸福与满足。因此,幸福指数,只是一个表象的概念,幸福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的GDP却增长了10%左右。与之相伴CPI指数连年创新高,房价攀升,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好的同时,也承受着现实加剧的生活压力,由此,理应而有的幸福感被消磨了。

  调查显示,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专家称,幸福指标是诊断指数,而GDP是发展指数。两种指标功能不同,幸福指数概念的提出,是把我们原来一味追求GDP,转向更加多元的评价标准。

  这种现象提醒了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要求创新突破的进程中,是否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即只为盲目的追求达到所谓的幸福指数,而丧失了幸福感的真正生命力。

  如何认知幸福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在GDP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同时,国人的幸福感却普遍下降。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幸福的初衷来自何方?发展的本源又缘于何处?

  所谓幸福感,其实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

  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按国际通用测量法,幸福的指标包括: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在GDP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同时,国人的幸福感却普遍下降。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幸福的初衷来自何方?发展的本源又缘于何处?

  其实,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判断,解决方案也并不难求,公众对幸福的判断就是社会发展指向灯。党和政府提出的分三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即从温饱、小康、全面小康一致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而提出并实施的。

  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和养老忧虑是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调查也显示,城市的生活节奏、便利程度、人情冷暖、自然环境等软性因素对城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这表明,相对于收入和赚钱,公众更开始逐渐看重其他方面在生活中的分量,开始对其他方面充满期待。期待,恰恰是因为还不具备完全满意度。公众对影响幸福的其他因素的判断正是社会发展所需要不断完善之处。

  今天,可能是社会保障满意度,是城市便利程度,而将来,也可能是子女教育满意度,是城市人文环境满意度,当然更可能是许多我们今天还想象不到之处。这种要求不断完善的欲望以及实现这种欲望的举措,也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不竭动力,乃至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着高级运动规律的使然。

  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公众的需求显然不仅仅是金钱,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增长、GDP上升的同时,调整政策方向、更多地关注各项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一句话,加速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多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本报记者 董潇